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潼南区油菜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油菜种植对气候条件的需求,根据重庆市潼南区气候特征,对当地种植油菜的气候适宜性加以分析,得出潼南区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种植油菜,并指出气象灾害对潼南区油菜种植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以提升重庆市潼南区油菜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选择高产量油菜新品种,提高经济效益,塔城地区农科所对5个春油菜新品种进行了区域试验,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油菜品种秦优558较适宜塔城地区气候条件和常规种植模式,不仅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且具有较高的抗病性,可作为优良品种进入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3.
付忠 《中国种业》2007,(5):61-62
我国油菜按照播种季节不同大体分为两类:冬油菜和春油菜。冬油菜在原产地的夏季,由于受当地高温气候条件的影响.不能完成一个生长发育周期.而春油菜区夏季气候凉爽.冬油菜在春油菜区夏季种植能正常成熟:春油菜在原产地的冬季.因寒冷气候不能完成一个生长发育周期.而在冬油菜区的某些地区种植能正常成熟。冬油菜夏季到春油菜区种植称为夏繁或北繁.春油菜冬季到冬油菜区种植称为冬繁或南繁.这样一年可种植两代.加速育种进程。异地种植的目的主要有2个:材料鉴定和材料加代。  相似文献   

4.
安徽油菜气候适宜度评价指标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评价油菜生长发育过程中气候条件的适宜程度,为政府决策部门和农业生产者及时合理地开展田间管理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安徽省油菜主要种植区1961-2010年油菜生长阶段气象资料,采用模糊数学方法,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油菜的生理特征,建立了安徽省区域油菜气候适宜度评价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同时,根据综合气候适宜度和产量丰歉指数的关系,建立了油菜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条件适宜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气候适宜度与产量丰歉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气候适宜度评价模型可以动态反映安徽省各区域气候条件对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适宜程度,评价指标对各区域油菜生育期内气候条件适宜程度的评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其长势和产量有较好的区分度,且稳定性较好,可以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陕西渭北塬区气候特点和盐碱地耕种现状,结合多年在该地区开展的耐盐碱冬油菜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效,总结形成了秋播条件下盐碱地油菜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机械直播、绿色防控、机械收获与贮藏等方面,以期为同气候类型的盐碱化土地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利用该技术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荆姚镇的示范种植中,油菜品种秦优 1618 表现出良好的耐盐碱性和产量表现,为盐碱地油菜种植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都昌县地处鄱阳湖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条件好,适宜于油菜生长发育。近年来,油菜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5万亩以上,1987年达到20万亩,单产超过了60公斤,并出现部分高产典型村,如化民乡谭湖村700亩油菜平均  相似文献   

7.
信阳地区位于大别山北麓,属亚热带气候向暖温带气候过渡区,是我国籼稻种植的北缘,种植模式以“水稻-小麦”、“水稻-油菜”为主,由于土质为多湿性水稻土,小麦单产量150kg/667 m2左右,杂交油菜单产量150kg/667 m2左右,因油菜商品价格比小麦高1倍以上,经济效益好,且油菜腾茬早,死叶及庞大根系可培肥地力,是较好的前作,使油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为满足农户对用种量的需求。结合种植习惯及茬口安排.进行了“Ⅱ优838-豫油5号”两熟制种技术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制种农户也获得了一定的收益,2002年面积达到20hm2。  相似文献   

8.
付忠  赵志 《种子》2014,(4):126-127
育种单位采用北种南繁、南种北育进行异地种植,是加速世代进程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国油菜按照播种季节不同大体分为2类:冬油菜和春油菜。春油菜在原产地的冬季,因气候寒冷不能完成一个生长发育周期,而在冬油菜区的某些地区种植能正常成熟,春油菜冬季到冬油菜区种植称为冬繁或南繁,这样1年可种植2代,加速育种进程。异地  相似文献   

9.
任卿虹 《种子科技》2024,(5):146-148
随着全球农业的不断发展,油菜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有效提高油菜种植效益,保证种植户的经济利益,分析了油菜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从气候与土壤选择、播种与育苗管理、施肥技术、灌溉管理、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油菜栽培技术,提出了提高种植效益的有效策略,旨在为农民提供可行的生产指导,推动油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双低油菜青杂2号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国内市场油料短缺,油料价格不断上涨,伊犁州大力发展油菜种植业,2008年,伊犁州仅昭苏县种植油菜面积就达2万hm2以上。昭苏气候冷凉、湿润,与油菜的生物学特性相适应,而且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和光合产物的积累,生产的油菜籽粒饱满,千粒重大,另外,该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大,隔离条件好,便于规模化、机械化制种生产,具有成本低,  相似文献   

11.
油菜冻害是淮北地区发展油菜生产的制约因子之一。从根本上解决冻害问题,对稳定发展油菜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根据凹凸原理,进行了油菜凹凸种植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凹凸种植法具有防风,蓄水,增温,保苗,防病,抗倒等多种功效,不论在什么气候因素下,均能显著增产,冷冬年增产则更加显著,一般比常规种法增产15.5%-73.9%。  相似文献   

12.
杨和团 《中国种业》2014,(11):70-70
保山市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集多种气候于一体,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对油菜栽培技术、耕作制度等方面具有特殊的要求。为此,农业科研推广部门加强了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及示范工作。在生态类型相近、种植制度相同的区域内,以高产与高效相结合,实用与先导相结合,推广应用了多项栽培技术,促进了油菜产业的持续发展。2003-2013年的10年间,油菜种植面积从2003年的1.59万hm2发展到2013年的3.3万hm2,总产量由2625.7万kg增加到6230万kg。全市人均油料产量居全省第1位,成为了云南省主要的油菜生产基地,为保障保山市乃至全省的食用植物油安全供给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油菜在青海省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2万hm^2左右,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3200m的区域,是青海省的第一大农作物,也是农村增产增收的主要经济作物。但是由于种植油菜的区域海拔跨度大,气候变幅较大,大部分地区种植生育期较短、抗寒性好的白菜型油菜,而产量较高、品质优的杂交油菜种植面积只有7万hm^2.  相似文献   

14.
<正>油菜是青海省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16万hm2左右,产量近37.5万t。其中优质杂交油菜已突破10万hm2,占全省油菜种植面积的62.5%,杂交油菜在产量、抗性、适应性、品质等各个方面均表现出较强的超标优势。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优势,杂交油菜制种优势明显、效益高,种子子粒饱满、发芽率高(95%以上),种子需求量大;生产的优质油菜产品以饱满、无病虫侵害、含油量高而享誉省内外市场,一直是粮油进出口部门和国内外商家看好的优质  相似文献   

15.
于博  侯博  孙悦 《种子科技》2024,(3):74-76+106
蓝莓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果品,其种植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优质的气候条件有助于提高蓝莓产量和品质。探究长白山地区气候条件对蓝莓栽培的影响,分析不同气候要素对蓝莓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利用气候条件进行蓝莓栽培管理,为蓝莓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太阳辐射强气候冷凉、日照时间长、空气湿度小、昼夜温差大是油菜适宜生产区域之一。近年来油菜种植面积常年在20万hm2,总产达28.2万t。传统种植油菜类型两种-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其中白菜型油菜占青海省油菜播种面积的75%左右,主要在高海拔区域,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铜仁低山丘陵区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自然灾害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找到影响稻田油菜免耕直播的限制性因子,为进一步提高耕作效率、推广轻型简化油菜栽培方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1铜仁地区“双低”优质油菜生产的现状铜仁地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气候属温暖温润的中亚热带气候区,年均气温在139--I6.2℃,年降水量1100~1372mm,无霜期为275~285d,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适宜于油菜的生长发育,是全省油菜生产的重要产区之一c油菜是铜仁地区主要油料作物,同时也是种植面积大,覆盖面宽,受益面广的经济作物。常年播种面积4.5万hm2(公顷)左右,平均单产约90kg/667m2,总产6.1万t左右,产值约13亿元。我区油菜品种以甘蓝型油菜为主,白菜、芥菜型仅少量栽培。优质油菜品种从80年代初开始引进,最先引…  相似文献   

19.
依据高寒阴湿地区气候特点、主栽作物类型和农业生产现状,通过4年蚕豆与地膜玉米、马铃薯、油菜、当归高产高效复合种植栽培技术试验研究,总结提出了蚕豆与地膜玉米、蚕豆与马铃薯、蚕豆与油菜和蚕豆与当归4种复合种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品种多种多样,其中玉米是主要农作物之一,在我国北方地区种植范围较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食品安全给予了更多的重视。气候条件直接关系到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影响到我国粮食的安全,针对于此,必须要加强玉米种植技术的研究,合理利用气候条件进行玉米的种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玉米产量的提升。主要对玉米种植技术及气候条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我国玉米的种植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