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根据国内建设的多条种子加工生产线工艺布置和实际使用情况,从方便设备使用与检修,提高生产效率的角度出发,介绍常用种子加工设备在生产线中的布置特点,为种子企业在种子加工生产线建设过程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机采棉关键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实现"因花配车",提升机采棉加工质量,提出了机采棉籽棉清理与轧花联动控制系统的架构及应用实施方案。通过分析机采棉加工工艺流程,确定影响棉花加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建立控制系统总体构架的基础上,提出籽棉清理与轧花联动控制策略,并规划了控制系统上下位机软件方案。结果表明,应用该控制系统后,生产线节能10.4%,有效报警率达96%,故障处理时间减少40%,设备零部件损坏率降低30%,生产线实时管理效率提高70%。机采棉籽棉清理与轧花联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改善加工设备作业性能,提高生产线自动化水平,实现节能增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阜南县小麦科学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适合阜南县小麦生产更经济有效的肥料用量,结合阜南县小麦生产实际,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进行了小麦减量施肥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改进施肥技术,优化肥料配方,在合理范围内将施肥总量减少10~25个百分点,可以明显提高肥料利用率,确保小麦不减产,甚至略有增产,而且能够显著提高单位面积净利润和投入产出比。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种子加工技术经历了设备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过程;有关农业科研院所与种子加工设备生产企业结合国内实际,不断拓展种子加工研究领域,对种子加工工艺与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逐步完善了小麦、水稻、玉米、棉花、蔬菜、牧草等不同类型的种子加工成套设备,在良种繁育区组织推广,建成了多个种子加工示范工程,为完善和提高我国种子加工装备技术水平,以一流的设备质量,有竞争力的设备价格,打造出了我国种子加工机械品牌,为我国粮食增产、农业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小麦品质概念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标准,营养学家从营养品质角度以小麦的蛋白质及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多寡作为主要衡量标准;制粉企业首先要求出粉率高,制成的粉洁白而灰分含量较低,易磨粉而能耗少,以提高经济效益,对专用粉的生产则根据所制粉类又有不同的要求;食品加工界则以能否用适宜的价格获得适用于加工不同食品的小麦粉  相似文献   

6.
HACCP在小麦粉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贯彻HACCP应用准则,应用HACCP原理,对小麦粉生产进行HACCP应用研究,确立了小麦接收、微量成分添加、磁选检测3个关键控制点及其关键限值、监控方法和纠正措施,提高了小麦粉生产的安全性和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夏玉米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氮肥利用率以及降低农民劳动强度,2013—2014年在驻马店砂姜黑土区进行冬小麦、夏玉米田间试验,研究小麦、玉米高效施肥技术。结果表明,与单施磷钾肥相比,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玉米产量,小麦增产19.4%~41.8%,玉米增产16.7%~39.4%;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和等氮量控释肥一次性施入在提高产量方面效果显著,小麦增产11.2%~17.0%,玉米增产11.7%~18.4%;与优化施肥处理相比,等氮量控释肥一次性施入在提高玉米、小麦产量方面效果相当,且减少了施肥次数;与等氮量控释肥一次性施入处理相比,减量20%氮素处理存在减产风险,玉米减产幅度为5.2%~8.7%,小麦减产幅度为4.9%~7.1%。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和等氮量控释肥一次性施入在提高氮肥利用率方面效果显著,小麦氮肥利用率提高了58.3%~74.4%,玉米氮肥利用率提高了64.9%~83.7%;在降低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量方面,控释肥处理效果较好。综合分析,控释肥一次性施入处理在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方面效果显著,同时减少了施肥次数,且在降低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量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使用过量的问题普遍存在,黄淮海流域是我国粮食作物主产区,通过对该地区不同省份三大粮食作物肥料施用强度与生产水平的分析,提出在今后的实际生产中,(1)注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与应用。(2)不同省份要侧重提高不同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江苏省要注重提高粳稻和小麦的化肥利用率;安徽省要注重提高小麦和玉米的化肥利用率;山东省要注重提高粳稻和小麦的化肥利用率,挖掘其生产潜力;河南省要注意提高粳稻和小麦的化肥利用率,挖掘其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初清设备在面粉厂,是小麦接收入仓和加工制粉前,进行初步清理的必备机器.以提高粮食入库质量,方便保管与贮藏,同时,也为后道工序的清理和制粉过程的生产安全,防止堵塞管道,损坏机器等事故.创造有利条件.匈牙利ST—60型粮食清理设备(Grain,Separ—ator)以它新颖的循环空气系统结构,使粮食中的轻型杂质得到高效分离.与此同时,该设备特异的功能反映在,为了适应粮食中杂质种类和含杂数量的变化情况,可以通过调节特殊部件,随时改变粮食在设备中的流动路线,以选择恰当的清理方式,从而保证清理效率的稳定可靠.下面将自已对该设备结构与性能的理解和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的体会,介绍给粮食工业的同行,以利于吸取国外先进技术之精华,完善国产设备之不足,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控释尿素在小麦上的合理施用量,对其在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上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生产上以等氮量控释尿素一次性基施效果最佳,较习惯施肥处理增产5.86%,增收331.2元/hm~2,氮肥利用率提高5.1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新疆春小麦磨粉品质与面粉品质性状以及新疆拉面加工品质的关系,为新疆春小麦品种改良、新疆拉面专用品种选育以及新疆拉面加工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36个新疆春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出粉率、灰分、色泽、粗细度等磨粉品质性状与面粉品质、面团品质和淀粉糊化粘度特性以及新疆拉面加工品质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疆春小麦品种面粉色泽是磨粉品质的重要性状,与其他磨粉品质、面粉品质性状及新疆拉面加工品质呈显著相关。因此,在春小麦品种加工新疆拉面的品质改良中应重视磨粉品质的改良,特别是面粉色泽的改良,同时也要提高出粉率、降低灰分和破损淀粉率。新疆拉面的磨粉品质指标为出粉率≥60.77%,灰分≤0.45%,破损淀粉率≤3.77%,面粉颗粒度≤108.14%,亮度(L*值)≥90.86,红度(a*值)≥-0.82,黄度(b*值)≤9.00。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系统小麦面粉粉路与小麦面粉、面片色泽的关系,笔者测定了20种系统小麦面粉的L~*,a~*,b~*值、灰分含量、蛋白含量、麸星面积、黑点面积及面片色泽与褐变情况。结果表明:小麦面粉色泽的影响因素除原粮及其清理效果外,粉路对小麦面粉色泽的影响很大。小麦面粉的b~*值、灰分含量、蛋白含量、麸星面积和黑点面积,各系统内部呈现后路高于前路;XF粉、后路B粉、T粉、前路B粉、前路M粉、D粉、S粉、前路M粉各系统之间呈现递减趋势;L~*,a~*值与之相反。不同粉路制成的面片色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暗,在8 h至24 h之间面片色泽变化最大,褐变较明显,前路M粉的面片在24 h内的L~*值较其他粉路的L*要高,面片色泽较白,褐变较慢,其次是B粉、T粉、D粉;在4个粉路系统中前路M粉最好,属于优质粉,褐变最严重的是吸风粉,其面片色泽深、暗、黄,属于劣质粉。因此,粉色优质的小麦面粉粉路推荐为B磨粉的前路、M磨粉的前路。  相似文献   

13.
面包小麦新春9号及其配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优质面包小麦新春9号和加拿大引进的面包小麦Y20、罗布林分别经德国和法国实验磨粉机制粉后进行配粉试验,测定其粉质参数、吹泡参数和面包烘焙效果,结果表明:适宜的配粉能明显改善面粉的烘焙品质,用50;新春9号与50;罗布林搭配(法国磨),其面包体积(961.3 ml)最大,面包评分较高;用60;新春9号与40; Y20搭配后(法国磨),其面包的烘焙效果最佳,与2002年试验结果一致;不同磨粉机制成粉的粉质参数、吹泡参数和面包烘焙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显著;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粉质参数的稳定时间、评价值与吹泡参数的延展性、烘焙力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制粉新工艺的小麦细胞学观察和面粉品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检验“分层碾磨系统”制粉新工艺生产出来的碾皮小麦,从照片可以看到麦粒表面布满蜂窝状糊粉层细胞,容易磨入面粉。采用布勒自动磨粉机和刷麸机进行研磨试验,新工艺生产的特制粉和粗粒优质二号粉的出粉率,分别比传统工艺生产的同级面粉提高0.12%和3.91%。对糊粉层内含量最丰富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其中矿物质含量分别增加6.15%和11.0%;烟酸含量增加5倍多和48.2%;核黄素含量增加25%和60%。拉力仪测定,新工艺面团的阻力、廷伸度和能量(面积)均有显著改善。蒸出馒头的韧性、弹性增强、外观优良。结果表明,新工艺更适于加工粗粒优质面粉。  相似文献   

15.
垄作栽培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26-11427
[目的]为更好地推广垄作栽培技术。[方法]以京9428、京冬8号为供试小麦品种,于2004、2005年研究了垄作与传统平作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两个品种垄作栽培单位面积有效成穗低于传统平作,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明显提高,籽粒容重、出粉率和干、湿面筋的含量及沉降值明显高于传统平作栽培,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吸水率和面团形成时间差异不大。京9428产量水平达6150kg/hm2,比传统平作增产9.0%,京冬8号产量水平达5985kg/hm2,比传统平作增产14.6%。垄作栽培提高了小麦籽粒品质和面粉的加工品质,改善了小麦籽粒出粉率和磨粉品质。[结论]垄作栽培对晋中市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都是有益的,可以在山西省小麦产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天然林、大径级木材日益匮乏,小径级木材成为主要制材原料,针对小径材加工利用效率不高且精度低等问题,提出数控小径材纵向弧面指接机总体结构的设计。通过分析纵向弧面指接机的加工工艺,拟定设备的总体方案,对数控小径材纵向弧面指接机总体结构进行实体建模,完成数控小径材纵向弧面指接机固定端总成、移动端总成以及底架总成的结构设计,并对粗铣主轴组件以及抛光主轴组件进行设计计算,得到粗铣电机功率4 kW、抛光电机功率3 kW,符合设备的设计要求。运用ANSYS对粗铣主轴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到主轴的应力、变形以及应变云图,其最大应力值为5.622 4 MPa,最大变形量为0.001 707 8 mm,最大应变值为0.031 479 mm/m,均在安全范围内,验证了主轴设计的合理性。因此,该机能够有效解决小径材出材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室温下探讨不同润麦水分和润麦时间对黑小麦新春36号磨粉品质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次润麦,对不同润麦水分(13%~16%)、不同润麦时间(16 ~ 40 h)下黑小麦新春36号的磨粉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试验表明,黑小麦新春36号蛋白质含量高达16.4%,具有开发面包专用粉和面条专用粉的潜质,采用Brabender磨粉,润麦水分14%,润麦时间32h,此时,出粉率为56.5%,灰分为0.515%,损伤淀粉含量为16.7 UCD,降落数值为551 s,湿面筋含量31.86%,干面筋含量11.05%,面筋指数89.5,面筋持水率189.1%.[结论]研究可为黑小麦新春36号品种的面粉工业化生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型南瓜月饼的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南瓜为馅料的月饼制作方案。通过对糖浆质量、馅料制作、皮料制作的各项指标进行研究,确定出最佳的制作方法:确定糖浆熬制的最佳条件为每500 g白砂糖熬制温度25℃,熬制时间115 min,加水量为300 g,此时糖浆转化率为96.1%。通过对南瓜馅料制作中的加糖量、加油量、加精白粉量这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确定南瓜馅料制作的最佳条件为每500 g南瓜加油28 g、加糖100 g、精白粉12 g。通过对皮料制作中的加糖量、碱水量、加油量这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确定皮料制作的最佳条件为每500 g精白粉中加糖340 g、碱水2.5 g、油125 g。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改进谷物入库前清理工艺,减轻环境污染状况,提高产量和降低能耗,确保净粮入库。[方法]设计新的谷物清理工艺流程,配置新的食品加工设备,改造谷物清理工艺场地。[结果]改造后的新工艺采用一机整体加工处理。清理工序包括清初清、2次清理和轻杂清理。整个清理装置由双层振动筛体和风选器构成,采用立体叠加式机械构架,进行初清的上层筛作逆向往复运动,初筛运动时杂质留在筛面,谷物自然落下;第2层筛体分为两层筛面作振动运动,轻过初清的谷物首先进入最上层筛面,在筛体振动作用下,体积偏大的杂质留在最上层筛面上排除,谷物和体积偏小的杂质落入第2层继续筛选,在这层谷物留在筛面杂质落下,谷物在筛面末端直接进入风选器。风选器中风由下向上流动,没有被分离出的轻杂、灰尘等被自下而上的空气流带走,谷物由于比重较大而从风选器底部落下,整个分离清理过程完毕。该款新的设备与处理工艺大幅度提高了处理量(提高19~32 t/h),能耗减少1.56 kW/h,去杂效果符合国家入库标准。[结论]该谷物清理新工艺及装备,使整个原粮加工在同一台设备上完成,解决了多台机械联合作业中出现的功效不配置问题;同时降低了设备投资成本,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明重离子辐照对小麦籽粒蛋白及加工品质的影响,为小麦优质育种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以适宜江苏淮北地区种植的中强筋小麦品种连麦12和中筋小麦品种淮麦20为供试材料,设0(CK)、30、60和90 Gy 4个不同辐照剂量水平,分析不同处理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磨粉品质、面团粉质特性和拉伸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重离子辐照对小麦籽粒加工品质产生一定的负效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连麦12和淮麦20籽粒总蛋白及各蛋白组分含量均明显降低,以总蛋白和谷蛋白含量下降较明显,同时湿面筋含量、容重、沉降值、硬度、粉质参数和拉伸参数也不断降低,在90 Gy辐照剂量下,小麦加工品质指标均降至最低值,连麦12和淮麦20籽粒总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和拉伸面积分别为13.49%、31.1%、6.8 min、61 cm2和13.19%、28.1%、3.9 min、25 cm2。重离子辐照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在2个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30 Gy辐照剂量下,连麦12籽粒总蛋白含量降幅为2.14%,高于淮麦20(1.43%),而磨粉品质降幅小于淮麦20;当辐照剂量增至60 Gy,连麦12籽粒总蛋白含量和磨粉品质较淮麦20下降明显。在30~90 Gy辐照剂量下,淮麦20面团粉质参数和拉伸参数降幅均高于连麦12,其中在90 Gy辐照剂量下,淮麦20面团吸水率、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和延伸性降幅分别达5.18%、30.36%、44.29%、35.51%、45.65%和26.53%。【结论】重离子辐照对小麦诱变群体籽粒品质存在一定的负效应,且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负效应越大,低剂量重离子辐照对淮麦20磨粉品质影响较大,而中高剂量重离子辐照对连麦12磨粉品质影响较大,淮麦20面团流变学特性对重离子的敏感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