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5组含不同浓度脂肪(5%~21%)的等氮饲料来研究脂肪水平对日本黄姑鱼生产性能、营养利用率和体成分的影响,日本黄姑鱼初体重为6.67±0.18 g。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试验共进行8周。与饲喂高脂饲粮7%~21%相比,低脂饲粮5%~13%鱼的增重、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P0.05)。脂肪水平从5%增加到21%,日本黄姑鱼的采食量和日采食量呈下降趋势。饲料中添加脂肪9%~13%可以提高日本黄姑鱼的蛋白质利用率。与饲喂高浓度脂肪13%~21%相比,饲喂含脂肪水平5%和9%的鱼脏体比、肝体比和肠脂比显著下降(P0.05)。与其他组相比,饲喂低水平脂肪组黄姑鱼的全身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随着饲粮中脂肪含量的增加,肝脏内的脂肪含量有增加趋势(P0.05),但肝脏内蛋白质和水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根据增重的二次回归分析表明,在日本黄姑鱼饲粮中脂肪水平应为8.22%。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母鸡采食量限饲对子代脂肪沉积、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母体营养效应及子代后天的补偿作用。【方法】选择东北农业大学繁育的高、低脂系肉种母鸡各384羽,分别分为两个处理组。产蛋期,处理一饲喂正常日粮,处理二日采食量是处理一的75%。产蛋高峰期收集种蛋进行孵化。子代自由采食常规水平日粮。【结果】母鸡采食量限饲显著提高子代28日龄腿肌脂肪含量(P<0.05),56日龄时差异不显著(P>0.05);子代肝脏脂肪含量品系间存在差异,高脂系显著高于低脂系(P<0.05);品系与采食水平的互作对子代肝脏脂肪含量和28日龄胸肌脂肪含量影响显著(P<0.05);子代腹脂率品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56日龄时,子代肝脏FAS酶活性品系间差异显著(P<0.05),品系与饲喂水平的互作对肝脏FAS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子代肝脏FAS mRNA表达丰度1日龄时品系间差异显著(P<0.05);28日龄时,品系与饲喂水平的互作对肝脏FAS mRNA的表达影响显著(P<0.05);母鸡采食量限饲显著提高了28日龄子代肝脏FAS mRNA的表达丰度(P<0.05);56日龄时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母鸡采食量限饲影响子代脂肪的沉积,且品系间表现出不同的趋势;56日龄时,肉仔鸡肝脏FAS酶活性品系间差异显著(P<0.05),且品系与饲喂水平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P<0.05);肉仔鸡肝脏FAS mRNA的表达丰度受母体效应的影响,并且在其后生长过程中表现出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3.
日粮补充亚麻籽油对虹鳟鱼肌肉中脂肪总量和脂肪酸的影响Jason Nguyen摘要试验在9种日粮中添加不同含量的亚麻籽油和维生素E,饲喂4周测定其对虹鳟鱼肌肉中脂肪总量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日粮精料补充料中添加CC-Dp对马驹麦草采食量和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试验采取单因素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取20匹17月龄健康无病、体况和采食量相近的伊犁马母驹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n=5),即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按500、1 000和1 500mg/kg量将CC-Dp添加在基础日粮精料补充料中饲喂.[结果]添加CC-Dp 1 500 mg/kg组试验马驹全期平均麦草采食量提高了7.78; (P <0.05),全期日增重提高了10.18; (P <0.05);CC-Dp 500和1 000 mg/kg两组的平均麦草采食量和日增重都有增加的趋势(P>0.05);而试验组与对照组马驹体尺指标并无显著差异.[结论]日粮中添加1 500 mg/kg CC-Dp,能够显著提高马驹麦草采食量,有效促进马驹体增重,提高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5.
在常氧和低氧(常氧安静组、间歇常氧运动组、持续常氧运动组、低氧安静组、间歇低氧运动组和持续低氧运动组)环境中,建立肥胖造模SD大鼠暴露和水槽游泳运动方案。游泳训练持续8周,每周5d,每天定时称测大鼠24h内饲料消耗量;训练结束后处死大鼠,测定体重、体长及内脏脂肪重,并采血检测血脂、血糖、胰岛素和瘦素。结果表明:常氧运动后肥胖大鼠摄食量增加,而与其相对的低氧运动大鼠摄食量却减少;常氧和低氧运动对肥胖大鼠均有很好的减重作用,低氧运动较常氧运动作用更加明显,而以持续低氧运动效果最佳;常氧、低氧运动和单纯低氧均引起肥胖大鼠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和胰岛素降低或呈降低趋势,而高密度脂蛋白和瘦素升高或呈升高趋势;大鼠内脏脂肪积累与体重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泡盛曲霉对处于高温环境下的雄性肉鸡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将15日龄的雄性肉鸡24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对照组)和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泡盛曲霉0.05%。分别将6只肉鸡处于温度适中的条件下(22℃),6只处于热应激条件下(35℃),试验期15 d。饲喂泡盛曲霉处于22℃肉鸡的采食量下降,但其饲料转化率升高了;处于热应激状态的肉鸡体增重和饲料摄入量显著下降。饲喂泡盛曲霉对热应激状态下的肉鸡生长性能无有利影响。尽管泡盛曲霉组热应激条件下丙二醛(脂质过氧化的指标)含量增加,但泡盛曲霉可以降低22℃环境下肉鸡骨骼肌中丙二醛的含量。在热应激条件下,α-生育酚的含量降低,并且泡盛曲霉组的α-生育酚含量同样也减少。但两个条件下肝脏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mRNA的表达量均有所增加。研究表明,饲喂泡盛曲霉可以通过改善抗氧化酶的表达来提高热应激状态下肉鸡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红豆杉添加水平对肉鸡鸡肉紫杉醇含量及组织Bcl-2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以确定红豆杉在肉鸡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取日龄、体重相近(819±50)g且健康状况良好的生长肉鸡18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3%红豆杉枝叶干粉。试验期为67天,结果表明:1)饲喂红豆杉前期(第1~30天),3%红豆杉极显著降低了肉鸡平均日增重及平均日采食量(P0.01);但在后期(第31~60天),1%(P0.05)、3%(P0.01)红豆杉显著提高了肉鸡平均日增重与平均日采食量;从整个采食期来看,肉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随红豆杉添加剂量的增加分别呈升高、降低趋势,但影响不显著(P0.05)。饲料增重比随红豆杉添加剂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但在不同时期各组之间均表现差异不显著(P0.05)。2)肉鸡采食红豆杉后,红豆杉中的紫杉醇可以沉积到鸡肉中,由原来的0水平上升到0.62 ng·g-1。3)3%红豆杉添加水平可使肉鸡肝脏Bcl-2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肺脏Bcl-2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对脾脏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红豆杉中的紫杉醇能够沉积到鸡肉中,但沉积量很低;该试验条件下,红豆杉适宜添加水平为3%。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索斯普拉-道来(SD)大鼠高脂饲粮(HF)中添加西番莲果皮粉(PEPF)对大鼠下丘脑m RNA表达、胰岛素敏感性和其他代谢参数的影响。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脂肪含量正常的饲粮;HF组饲喂高脂饲粮(脂肪含量35%);HFPF组饲喂添加PEPF的高脂饲粮(脂肪含量35%)。HFPF组和HF组大鼠在试验开始前进行为期4周的高脂饲喂,诱导肥胖引起代谢异常之后,HFPF组开始饲喂添加PEPF的高脂饲粮,为期6周。对照组和HF组分别保持正常的饲粮和高脂饲粮直至试验结束。试验结束后,通过糖耐量测试(GTT)和胰岛素耐量测试(ITT)评估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免疫测定法检测胃肠激素和脂肪因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评估下丘脑神经肽的表达。ITT测试中,PEPF可显著增加大鼠下丘脑可卡因和安非他明调节转录肽(CART)的表达(P0.05),极显著降低体增重(P0.01),显著减轻肥胖症状(P0.05)和血清瘦素水平(P0.05);极显著增加脂联素含量(P0.0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P0.01);随着葡萄糖利用率极显著增加(P0.01),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极显著的改善胰岛素敏感性(P0.01)。其他胃肠激素(酪酪肽、胰多肽和胰淀素)和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均无显著变化。试验结果为探究PEPF在改善血糖稳态、增强饱腹感的作用和机制方面提供了进一步的试验依据。-1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大豆黄酮为对照,研究亚麻籽木脂素对雄性大鼠骨骼肌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SD雄性大鼠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大豆黄酮(5 mg?kg-1)和亚麻籽木脂素(50 mg?kg -1),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放射免疫分析、RT-PCR等方法,分析大鼠血清中亚麻籽木脂素及两种主要代谢产物(肠内酯、肠二醇)浓度、睾酮及生长激素含量、比目鱼肌和下丘脑中ERβ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亚麻籽木脂素与大豆黄酮均能显著提高雄性大鼠饲料利用率,促进大腿肌肉增重,提高腿肌中RNA/DNA的比值,促进下丘脑和比目鱼肌中ERβ 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使大鼠血清中睾酮含量增加,极显著性降低血清中尿素氮含量。【结论】亚麻籽木脂素可能通过与ERβ结合,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大鼠血清中睾酮水平,抑制蛋白质分解,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与肌细胞的融合,从而促进骨骼肌生长。  相似文献   

10.
雏鸡以不同乙酸水平(0,12.7,25.4,38.1,50.8,63.5g/kg日粮)的日粮进行饲喂。试验Ⅰ在自由采食条件下,试验Ⅱ在等同饲养(采食量与试验Ⅰ平均采食量相同)条件下进行。在试验Ⅰ中,体增重、采食量、脂肪沉积(g/10日)和能量沉积(kJ/10日)随日粮中乙酸量的增加而呈直线下降;在试验Ⅱ中这些数值则呈曲线变化,表现为每千克日粮含乙酸25.4g之前呈上升趋势,而每千克日粮含乙酸50.8g时,则明显下降。在试验Ⅱ中,采食每千克日粮含乙酸63.5g的日粮的雏鸡均死亡。因此,与其说日粮乙酸水平对雏鸡生产性能起着有益影响,不如说起着有害影响,特别是在高乙酸水平情况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亚麻籽油对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及糖耐量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SD雄性大鼠建立肥胖模型;将肥胖模型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40 mg/kg链脲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将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以及亚麻籽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连续灌胃30 d后测定模型大鼠空腹血糖和糖耐量。[结果]亚麻籽油高剂量组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和糖耐量。[结论]亚麻籽油具有辅助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2个试验研究了限制饲喂高精料(HC:60%)和低精料(LC20%)添加或不添加酵母培养物(YC)在小母牛日粮中对其生长和消化率影响,第3个试验饲喂HC或LC日粮监测小母牛第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试验1选择32头荷斯坦小母牛分别饲喂限制采食量133d,以使4个处理组(添加和不添加酿酒酵母,Yea-Sacc1026为美国肯塔基州尼古拉斯维尔奥特奇公司产品,以饲喂时水分含量为基础1g·kg-1)获得目标平均日增重0.80kg·d-1。在个体饲喂期内,所有处理组都获得目标体重0.80±0.01kg·d-1。结果表明,HC组和YC组为保持恒定增重所需的平均干物质采食量有下降。下降的干物质采食量和相似的目标平均日增重使饲喂高精料日粮小母牛的饲料转化率有所改善。骨骼测定数据和目标平均日增重不受精料水平或酵母培养物的影响。试验2的目的是探讨精料水平和酵母培养物对养分消化率的影响。4头284.35±4.51日龄和4头410.28±2.14日龄的小母牛分配给试验1中的4个处理组。结果表明,饲喂高精料日粮小母牛的干物质消化率提高(75.67,72.96±0.72%),添加酵母培养物提高了小母牛的干物质消化率(74.97,73.65±0.71%)。所有处理组的氮采食量和表观氮消化率相似。高精料日粮和添加酵母培养物降低了湿粪和干粪的产量,而尿排泄则不受影响。因此,同饲喂低精料的小母牛比较,饲喂高精料日粮小母牛的粪肥总产量下降。试验结果表明,高精料日粮可改善饲料转化率而不会影响限制饲喂小母牛的生长。酵母培养物提高了饲喂高精料和低精料日粮小母牛干物质的消化率,高精料日粮更易消化,降低了粪便的产量,酵母培养物可增强这种效果。试验3将来自试验1的小母牛组群饲喂不添加酵母培养物的同样日粮(高精料和低精料)直到产犊,测定泌乳期154d的产奶量。处理之间的平均日增重无差异(高精料组为1.11kg·d-1,低精料组为1.04kg·d-1,标准误差为±0.06kg·d-1)。高精料和低精料小母牛分别饲喂23.50±0.50月和23.79±0.50月。饲喂高精料日粮初产奶牛的高峰奶量较低,从8月龄到干奶(长期)日产奶量和乳蛋白量有下降的趋势,但在泌乳期的头154d,预期产奶量和乳成分相似。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利用乡村饲料资源,增加肉牛日采食量,提高肉牛育肥综合效益,开展试验分析了青粗饲料发酵、精料加工方式、饲喂管理方式等对肉牛采食量与增重的影响。将体况相当、饲养条件相同的西门塔尔杂交牛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按试验目的记录1个月的采食量、增重变化。粗饲料青贮发酵比直接鲜喂日采食量多3.1 kg,日增重多0.15 kg,精料制粒与发酵比单纯粉状处理日采食量多0.38、0.42 kg,两餐饲喂比单餐饲喂日采食量与增重多0.47、0.11 kg。同时,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肉牛产业发展过程,对提高肉牛采食量饲喂技术进行总结,为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日粮中添加0和38.6%的玉米胚芽提取液,饲喂实验母猪(n=48;初始体重=30.8kg)28d,鉴定玉米胚芽膳食纤维对其生长和新陈代谢的影响。半纤维素水平提高对平均日增重或平均日采食量没有影响,但在料重比上出现了二次反应(P<0.03)。通过喂给试验猪(n=16;每个处理组8只)最低和最高水平的半纤维素日粮,研究随着半纤维素水平的提高,血液、结肠内容物、肝脏和小肠组织样本的生理变化。在肝脏、空肠、回肠和结肠通过免疫印迹确定了丰富的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和线粒体呼吸蛋白、细胞色素C氧化酶。测定了肝脏和肠组织5′-AMP激活蛋白激酶1(AMPK1),AMPK2,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1(PPAR1),PGC-1,PPAR2,和去乙酰化酶1(Sirt1)的信使mRNA表达水平。饲喂高水平半纤维素日粮的猪与限饲的猪相比血浆中甘油三酯增多(P<0.02),但血浆中胆固醇、血糖及胰岛素没有什么差异,绝对和相对肝重下降(P<0.03),高纤维日粮有引起肝脏甘油三酯含量增加的趋势(P<0.12)。饲喂高纤维日粮的猪,回肠黏膜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增强(P<0.08),蔗糖酶的活性有增强的趋势(P<0.12)。饲喂高水平半纤维...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不同蛋白水平饲粮对藏香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将36头体况良好、体重在(50±0.25)kg的藏香猪均分成3组,分别为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公母各半),其中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藏香猪分别饲喂蛋白质含量为11.5%、13.5%和14.5%的基础日粮;试验期为60 d,统计和分析各组藏香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同时,对藏香猪肉品质考量指标中的肉色、剪切力、pH、滴水损失、大理石花纹、肌内脂肪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试验Ⅰ~Ⅲ组藏香猪的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藏香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显著低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P<0.05);试验Ⅰ组藏香猪肉的剪切力显著低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P<0.05);试验Ⅰ~Ⅲ组间藏香猪的肉色、p H、滴水损失、大理石花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藏香猪养殖过程中饲喂11.5%低蛋白水平饲粮能够显著降低藏香猪的料重比,可提高猪肉嫩度,这为降低藏香猪养殖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脱氢表雄酮(DHEA)对自然衰老大鼠脂类代谢效应的机制,将18只13周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饲养7 d后,将其中6只大鼠宰杀作为青年组,其余12只大鼠饲养至64周龄后,随机分为衰老组和DHEA处理组。DHEA处理组灌胃20 mg/kg的DHEA溶液,衰老组灌胃等体积的二甲基亚砜(DMSO)。试验结果显示,与青年组大鼠相比,衰老组大鼠睾丸的相对质量、血清睾酮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衰老组大鼠相比,DHEA处理组大鼠日均采食量及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和血清胰岛素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肝脏肝脂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DHEA处理组大鼠肝脏组织中脂肪酸转移酶(FAT/CD36)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脂酰辅酶A氧化酶(ACOX)、肉碱脂酰转移酶(CPT-I)、腺苷酸活性蛋白激酶-1(AMPK-α1)和腺苷酸活性蛋白激酶-2(AMPK-α2)mRNA表达水平均无明显的变化(P0.05)。表明DHEA可以降低大鼠的日均采食量,从而控制其能量的摄入;DHEA通过调节脂类代谢相关酶的活性、血清中激素含量及与肝脏脂肪酸转运和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脂肪的分解,减少雄性大鼠自然衰老过程中体内脂肪的沉积。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SIF)干预肥胖大鼠后肝的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情况。准备80只SD大鼠,普通饲料喂养16只SD大鼠做空白对照;高脂饲料喂养64只SD大鼠9周建立肥胖大鼠模型,将64只模型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6只,大豆异黄酮(0、150、300、450 mg·kg-1)灌喂,每周定期测量体重,连续干预4周。取肝脏组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结构;检测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组织病理学发现,肥胖大鼠出现典型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伴肝组织炎性损伤,肝SOD、CAT和GSH-Px水平降低,IL-6、IL-1β和TNF-α mRNA表达水平升高。大豆异黄酮干预后,各剂量组肝组织病理损伤得到改善,抗氧化因子活性显著提高并呈剂量效应,促炎因子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大豆异黄酮可逆转肥胖致肝组织病理损伤和提高肝脏抗氧化活性,下调肥胖相关促炎因子基因的表达,上述结果可为大豆异黄酮的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肉鸡日粮中含不同水平甜菜碱和蛋氨酸组合对肉鸡采食量、增重和胴体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AA肉仔鸡504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7组,每组72只,试验4次重复。分别饲喂对照日粮、不同蛋氨酸和甜菜碱水平组合处理日粮。试验结果未发现甜菜碱对蛋氨酸有替代作用,但不加蛋氨酸或仅加0.05%的甜菜碱导致单位增重的耗料量增高。甜菜碱对蛋氨酸的替代作用可能会受到饲养条件、日粮背景和动物对象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活性酵母对仔猪生产性能及血清免疫、抗氧化、炎症及粘膜屏障等指标的影响。选取48头健康断奶仔猪,按体质量从小到大分为4区组,每个区组分为2处理,分别为对照组及酵母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酵母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3%活性酵母,试验期为28 d。试验第14、28天称重,试验结束时每个区组不同处理选取2头仔猪(公母各半)采集血液样本测定抗氧化、免疫、炎症等指标。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14 d、1~28 d,饲喂酵母能显著提高仔猪体质量、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2)与对照组相比,酵母组血清IgA含量及血清总抗氧化力显著提高,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有增加趋势(P=0.11)。3)与对照组相比,酵母组血清MPO及IL-1β含量显著降低,TNF-α含量虽差异不显著,但有降低趋势(P=0.054)。试验结果表明,饲喂活性酵母能促进仔猪生长,提高仔猪免疫功能及抗氧化力,降低体内炎症,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饲料中添加不同种类和不同剂量的油脂对小鼠生长性能、健康状态、血脂指标和肝脏胆固醇代谢关键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探讨日粮中不同油脂来源及使用量对肝脏胆固醇代谢的作用机制,为哺乳动物筛选较为适宜的油脂类型及其添加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试验选取3周龄体重16-19 g的健康昆明种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4组分别饲喂正常小鼠饲料(对照组)和添加4%豆油(B组)、4%乳化椰子粉(L组)以及8%乳化椰子粉(H组)的饲料14 d。试验期间,记录每天的饲喂次数、每次饲喂量、饲料剩余量,所有试验动物均自由采食和饮水。分析试验期间小鼠的体重变化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以及料重比(F/G)等生长性能指标,分析小鼠的血液分布和健康指数等健康状态指标,测定小鼠的肝脏重以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清脂质指标,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和3-羟-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这3个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生长性能方面,添加4%豆油组的小鼠体重变化、平均日采食量和肝脏脏器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和肝脏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4%乳化椰子粉组的小鼠各生长性能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8%乳化椰子粉显著提高小鼠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②健康状态方面,各试验组小鼠的血液分布和健康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血脂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豆油显著降低了小鼠血清中TC和HDL-C含量(P<0.05),对TG和LDL-C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4%乳化椰子粉对小鼠的各项血脂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添加8%乳化椰子粉能显著降低血清TC含量(P<0.05),但对TG、HDL-C和LDL-C无显著性影响(P>0.05);④肝脏胆固醇相关基因方面,添加8%乳化椰子粉组肝脏中CYP7A1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4%豆油组和4%乳化椰子粉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HMGCR基因和LDLR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豆油增加了小鼠日采食量和体重等指标,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剂量乳化椰子粉的添加提高了小鼠日采食量,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并增加了肝脏CYP7A1基因mRNA的表达。相比于添加高剂量乳化椰子粉,低剂量乳化椰子粉在改善小鼠脂代谢方面应用效果并不好。添加油脂可能是通过调控肝脏中胆固醇代谢相关酶的基因表达量来影响小鼠肝脏胆固醇的代谢,从而维持体内的胆固醇代谢的稳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