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春化对不同基因型蚕豆生长表型及发育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蚕豆品种对人工春化响应的差异性,筛选适合江苏地区栽培的且适于进行人工春化的蚕豆品种,对来自全国各地的50份蚕豆资源进行筛选,人工春化处理后观察并记录其生长表型及生育形态。结果显示:春播蚕豆主要来源于北方,春化敏感程度低;冬性蚕豆主要来源于南方,春化敏感度高,适合江苏地区;移栽初期,春化处理的植株在生长高度、有效分枝数上不如非春化植株,生长后期逐渐持平;春化植株的开花时间比非春化的提前10~60 d。根据提前开花时长初步筛选出云南尕巴山尕大豆、启东大青菜豆、盐城绿皮蚕豆等适合江苏地区的春化品种。  相似文献   

2.
春化处理对蚕豆性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的低温和不同的低温处理时长,处理萌动态和绿体植物态的蚕豆慈蚕1号种苗,处理后移栽入大田,调查春化处理对蚕豆性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蚕豆既是绿体植物春化型又是种子萌动春化型的植物。慈蚕1号在3~10 ℃,温度越低春化处理的效应越强。在0~12 d 的处理时间,处理时间越长春化处理的效应越强,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单位处理时间的春化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3.
春化时间对蚕豆幼苗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春化时间对蚕豆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大朋一寸"蚕豆品种为材料,分别对蚕豆种子进行0、7、14、21、28d的低温春化处理,待播种长成幼苗后分别取幼叶测量植物体内的保护酶活性、MDA含量、叶绿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春化时间增长,蚕豆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SOD和CAT的活性在春化处理14d时最高,POD的活性在春化处理21d时最高;丙二醛(MDA)含量的整体趋势则是先缓慢上升,到春化处理28d时大幅度上升;叶绿素的含量随着春化时间的延长,没有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蚕豆种子春化的时间最好在14d内,不宜超过21d。  相似文献   

4.
 以大白菜自交系03s205,03s206为试材,研究了温度对大白菜抽薹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2℃种子春化时间的延长,从播种到开花的时间缩短,叶片数减少。从春化开始到现蕾的总计天数来看,春化15 d的处理所需时间最短。而未经春化的对照处理则不能开花。在8℃和10℃条件下,03s205和03s206均能通过春化,但10℃条件下要求更长的持续时间。8℃处理15 d就可开花,而10℃处理要25 d才能通过春化。苗期35℃的持续高温可使春化15 d和24 d的材料发生春化逆转,但对苗龄大于12 d的植株无效。而18 h 23℃和6 h 35℃交替温度下,春化15 d的大白菜不发生春化逆转,仍能够开花。  相似文献   

5.
采用4个春化温度(3、6、9、12℃)和4个春化时间(10,20,30,40d)二因素裂区试验,对迷您黄1号品种进行耐抽薹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春化温度条件下,随春化时间延长,白菜播种至现蕾天数明显缩短,但当春化时间延长到30d后,播种至现蕾天数缩短并不明显;相同春化时间条件下,春化温度越低,从播种至现蕾、开花的天数越短,最短的为3℃低温春化处理。本试验条件下,最佳春化条件为3~9℃低温春化处理20d。  相似文献   

6.
为提前和延长蚕豆采摘期,增加鲜食蚕豆种植效益,开展蚕豆春化处理时间及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蚕豆4℃下春化达20~30 d,可以显著提早蚕豆采摘期,拉长采摘周期,显著提高每株豆荚数和百荚重,从而提高鲜荚单位面积产量。春化处理30 d,可显著增加每荚粒数、荚长,降低始花节位。降低种植密度可以增加单株豆荚数、单株分枝数,未对单位面积产量造成显著影响。667 m2种植1 500株(株距35 cm)是最佳的选择,在不减产的情况下,可以节省用种量,降低生产成本和用工,同时又能提高鲜食蚕豆品质。本次试验可为温岭市蚕豆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大白菜新品种"冠春"的春化特性及其遗传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抗抽薹春大白菜新品种“冠春”正反交及其亲本为试材,通过萌动种子人工春化处理,研究了其春化和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春大白菜“冠春”萌动种子在4-5℃持续春化处理20 d后,平均显蕾时间45 d,平均开花时间53 d;不同春化时间下,“冠春”正反交的春化表现一致,而且均较其双亲冬性弱,说明该品种的抗抽薹性由细胞核基因控制,并表现隐性遗传;随春化时间延长,平均显蕾时间和显蕾持续时间缩短,绝对开花时间变化不大,因此在春大白菜育种中应将显蕾时间作为重要指标;在20 d或25 d不完全春化条件下,抗抽薹微效基因得到表达,材料内部的差异明显,可以通过选择积累晚抽薹微效基因提高晚抽薹性。在25 d和30 d处理下,“冠春”开始显蕾和开始开花的时间相同,春化效果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对4种转草酸氧化酶基因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苗期人工春化条件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春性和冬性半冬性转基因油菜移栽后,4~6叶期经适当低温处理后均可正常开花结实;转基因苗不移栽直接在试管中经适当低温处理也可以通过春化阶段;春性转基因油菜的春化处理时间长短与开花时间早晚有关,春化处理时间最长的,开花也最早,与开花株率关系不大;冬性半冬性转基因油菜的开花株率与春化处理时间长短呈正相关;4~6叶期转基因半冬性油菜通过春化阶段需时35~40d以上,转基因冬性油菜通过春化阶段需时50d,且适当延长春化时间能促进花期提前。  相似文献   

9.
不同冬性大白菜的耐抽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4个春化时间(5,10,15,20 d)和4个春化温度(0,3,6,9℃)对3份冬性有显著差异的大白菜品种进行耐抽薹性研究。结果显示,冬性强的品种在各处理下均未通过春化,冬性中间的品种在3℃下处理20 d的春化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处理,而冬性弱的品种在3~6℃下处理15~20 d均能很好地完成春化,说明品种冬性越强,对完成春化所需低温和时间的要求越苛刻,最适春化条件的范围也越窄。测定各品种抽薹过程中生长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POD活性发现,其变化规律与春化完成情况有关,可将其作为判断大白菜是否通过春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大粒鲜食蚕豆人工低温春化技术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豆是典型的越冬作物,通过冬季低温自然春化,春季才能正常开花结荚。采用蚕豆苗人工低温春化处理技术,解决了鲜食蚕豆反季节生产、以及海南岛等热带地区发展鲜食蚕豆生产的瓶颈问题。本文总结了大粒鲜食蚕豆人工春化技术流程,主要包括品种选择、种子预处理、催芽育苗、人工低温春化等环节,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求不同品种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Makino)的冬性强弱,找出其适宜的春化时间,以4个不结球白菜品种为试材,在3℃条件下分别对萌动种子春化处理10、15、20、25 d,调查不同春化时间对各品种现蕾开花的影响,综合评价植株现蕾开花早晚及开花期植株形态。结果表明,奶白菜最适春化时间为10 d,青梗白菜最适春化时间为15 d,乌塌菜最适春化时间为20 d,京水菜最适春化时间为25 d。4个不结球白菜品种冬性由弱到强为奶白菜、青梗白菜、乌塌菜、京水菜。  相似文献   

12.
将荷兰豆种子置于3℃下春化处理5、10、15 d后,从形态和生理角度对荷兰豆感受低温的特性进行了鉴定,研究了春化处理时间长短对荷兰豆种子发芽过程中内含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化处理10 d的荷兰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等指标均显著高于未春化处理及春化处理5 d和15 d的种子;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在春化处理10 d时达到最大值,其次为春化处理15 d,未春化处理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最低;种子的β-淀粉酶活性与α-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变化幅度较小;幼苗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春化处理10 d的荷兰豆种子最小.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荷兰豆种子在3℃条件下最适宜的春化处理时间为10 d.  相似文献   

13.
暗期中断对萝卜抽薹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萝卜经过春化后不同的暗期中断时间、处理天数的实验 ,结果表明 :春化 3 0d后黑夜中间暗期中断处理 1h ,持续 15d以上就可以引起萝卜在短日照的条件下抽薹开花。不同的品种对处理条件的要求也不同 ,与其遗传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4.
春化条件对大白菜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冬性不同的大白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人工春化温度、春化时间对花芽分化和抽薹开花的影 响,试验结果表明,在4~8 C处理下,大白菜花芽发育早,速度快;10C下大白菜种子也可以通过春化,但春化 所需时间相对延长。通过对低温诱导花芽分化温度、诱导持续时间及诱导后花芽生长速度的研究,初步选定 在6C低温下诱导20 d为大白菜的最佳春化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春化处理蚕豆芽苗对蚕豆表型的影响。[方法]以鲜食蚕豆通鲜2号为材料,对蚕豆芽苗进行了不同春化温度、时间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蚕豆的分枝数随着春化温度的升高和春化时间的延长表现出增加趋势,而蚕豆的总荚数随着春化温度的降低和春化时间的延长表现出增加趋势。[结论]为蚕豆芽苗人工春化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豌豆、蚕豆能在0°—20℃以至20℃以上的温度下通过春化阶段。二、在这温度范围内10℃较0℃.适合,看来较高的温度比10℃.更为适合。三、种子春化处理在提早现蕾方面的效应,迟播较早播显著,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显著。四、萌动种子在0°—10℃.人工春化处理条件下通过春化阶段发育需要20—25天以上。五、在植株状态和田间条件下比在萌动种子状态春化处理条件下进行春化阶段发育较为迅速,从春到夏田间通过春化阶段发育所需的时期随着播种期的延迟而缩短。六、对于豌豆蚕豆种子春化处理在提前现蕾方面的效应问题提出了「处理效应的大小决定于植株出土后必须补行春化阶段发育的时间和植株积累光照階段发育及形成繁殖器官所需特定营养物质的必要时间的相对长短」的假定。  相似文献   

17.
蚕豆人工春化诱导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适宜蚕豆(Vicia faba L.)提早结荚技术体系,以大朋一寸蚕豆品种为材料,对蚕豆种子进行4、0、-4℃低温的10、20、30 d春化处理。结果表明,0℃/20 d、0℃/30 d低温处理的蚕豆从播种到青荚采收,其周期与对照相比分别提前60 d和50 d,而4、0、-4℃的10 d低温处理与对照相比无差异。0℃/20 d处理的平均单株青荚数的增加最为明显,为57个,其次是0℃/30 d为51个,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7和11个。0℃/20 d低温处理的百颗鲜粒重最高为360 g,而对照组为330 g,提高了约9%。株高除了0℃/20 d、4℃/20 d偏高以外,其他组相较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由以上结果得知,春化处理时间以20 d最好,处理温度以0℃春化的效果最好,4℃次之。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的春化作用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甘蓝型春性、半冬性和冬性油菜春化时间,不同设备条件和不同生长阶段的春化效果,以及人工春化技术的利用,结果表明春性油菜的开花株率不受春化处理时间的影响,半冬性和冬性油菜的开花株率与春化处理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9.
鲜食蚕豆人工春化处理大棚促早栽培技术,是一项传统作物高效种植模式的新型耕作制度。通过调控大棚温湿度,模拟蚕豆开花结荚小气候,延长采摘期,产量可成倍增加。还可与多种瓜果蔬菜套种,深受农户欢迎。  相似文献   

20.
探究春化时间对豌豆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人工春化豌豆选择最佳处理时间提供理论基础。选取4种基因型豌豆品种,在豌豆长出幼芽后在4℃低温下采用0、6、12、18d的春化时间处理,采用盆栽的方式,取种植10d的豌豆叶片测定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春化时间的增加,豌豆叶片中保护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呈现先逐步上升,在春化时间12d时达到最大,随着春化时间的继续增加,保护酶的活性下降;丙二醛含量先缓慢升高,在春化12d后迅速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在春化12d后变化趋势不同。在P0.05的水平上,试验结果呈现不同的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