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绒毛润楠的物候及生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绒毛润楠为广东乡土树种,树形优美,季相变化明显,园林观赏价值高。试验以13年的绒毛润楠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法和木材解析的方式对其物候及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绒毛润楠的物候期可分为萌芽期、展叶期、花期、果期、绿叶期5个时期,进一步可细分为12个物候时期;13年绒毛润楠树高达8.8m,胸径为11.98cm,前8年生长迅速,结合其他树种评价,其属于生长速率中等的树种。  相似文献   

2.
以珍稀树种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 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浙江楠留床苗的年生长规律。浙江楠每年3 月初开始抽梢生长, 11 月末停止生长, 生长天数约250 d 。留圃苗年生长呈波折状, 阶梯性生长明显, 属于全期生长类型。苗木高、径生长均有4 次生长高峰。依据浙江楠留圃苗地上部分生长特点, 可以将苗木的生长过程划分为3 个时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苗木硬化期。3 个时期的持续时间分别为20 , 180 , 60 d , 而速生期的生长量最大, 占整个生长量的91.65 %。图2 表2 参9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了13种乡土树种在广州万寿寺的早期生长情况,以筛选出适宜该区林分改造的乡土树种。[方法]调查并测量13种乡土树种的保存率,比较其树高、胸径和冠幅等生长量的变化。[结果]参试树种保存率均在90%以上,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各树种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均存在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13种乡土树种可分为5种生长类型,千年桐为速生树种;红锥和枫香为较速生树种;火力楠、观光木、短序润楠、龙眼润楠、木荷和红花荷为中等速生树种;华润楠、浙江润楠和油楠为较慢生树种;闽楠为慢生树种。[结论]千年桐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量均最大,造林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4.
浙江楠苗期生长节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珍稀树种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浙江楠留床苗的年生长规律.浙江楠每年3月初开始抽梢生长,11月末停止生长,生长天数约250 d.留圃苗年生长呈波折状,阶梯性生长明显,属于全期生长类型.苗木高、径生长均有4次生长高峰.依据浙江楠留圃苗地上部分生长特点,可以将苗木的生长过程划分为3个时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苗木硬化期.3个时期的持续时间分别为20,180,60 d,而速生期的生长量最大,占整个生长量的91.65%.图2表2参9  相似文献   

5.
为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润楠属(M achilus Nees)植物,对润楠属主要树种特性进行了概述,并采用典型样方法,对鄂西南及西北部润楠属树种群落资源状况和生境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发现,润楠属树种的生境破碎化与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是制约其种群发展壮大的限制因素。提出了建立润楠属种质资源圃、对润楠属种质资源实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与离体保存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楠属的闽楠、桢楠、紫楠和润楠属的建润楠、刨花润楠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Qiagen试剂盒法、CTAB法和SDS-CTAB法提取木材总DNA,对比不同DNA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探索适合楠木木材DNA提取的方法,尝试用DNA条形码的手段识别几种木材。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可提取出质量较好的新鲜木材的DNA。其中,试剂盒提取的DNA有少量蛋白残留,CTAB法和SDSCTAB法提取的DNA总体质量较好,有少量RNA存在,但二者提取效果差异不显著。将楠木木材分别经过30、70℃和103℃干燥后进行DNA提取,发现干燥后的DNA提取量明显下降,其中103℃干燥后仅提取出微量DNA,但仍可以满足PCR扩增的需求。综合来看,CTAB法是楠木木材DNA提取的最优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对5个树种matK、trnL-trnF、trnL-intron和rpoB的4段DNA条形码序列进行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4段DNA条形码均不能完全区分5个树种。其中,测序所得5个树种的trnL-intron序列共有5个多态性位点,根据其差异可将楠属和润楠属区分开来,建润楠和刨花润楠也能区分开,但是楠属的3个树种之间不能区分。5个树种的matK序列共有3个多态性位点,可将楠属和润楠属区分,建润楠和刨花润楠也能区分开,但是楠属的3个树种之间不能区分。rpoB和trnL-trnF两段序列的比对结果都显示有2个多态性位点,可以将2个属区分开来,属内种间难以区分。总之,从trnL-intron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来看,几个树种基本可以正确聚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浙江润楠对城市不同绿地的适应性。[方法]对浙江润楠在3种绿地类型中的生长状况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浙江润楠在3种绿地类型中的基径、树高和冠幅生长指标以及F_v/F_m大小均依次为工业区绿地、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叶绿素总含量大小依次为公园绿地、工业区绿地、道路绿地。[结论]该研究表明浙江润楠适宜种植在工业区和公园等地,不宜种植在交通污染严重的道路绿地。  相似文献   

8.
华东楠为樟科润楠属常绿乔木,是亚热带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和多种经济用途的优良乡土阔叶树种。介绍了华东楠的播种育苗与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9.
绒毛润楠(Machilus velutina Champ.ex Benth.)是华南地区的乡土树种,在绿化造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对绒毛润楠绿化苗木的培育进行实践操作,总结了绒毛润楠的绿化苗木培育技术,包括圃地选择、播种、小苗培育、大苗培育、移植技术及树木整形技术等方面,以期为绒毛润楠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刨花润楠作为广西珍贵乡土树种之一,具有适应性强、树形优美和材质好的优良特性,因此应用广泛。发展刨花润楠的种植,对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树种结构及促进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对刨花润楠的发展前景和良种选择、采种、育苗、造林技术、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起到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0月,对遭受年初特大冰冻灾害的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群落的冻害受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1 600m2的样地内有73科119属169种维管束植物,其属可以划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和7个亚型.群落中植物包括优势种浙江润楠受冻害严重.用SAS9....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毛竹林下红豆树、浙江楠、浙江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密度效应,探索适合毛竹纯林转变为竹阔混交林的模式体系。结果表明:毛竹林下红豆树、浙江楠、浙江樟的生长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红豆树和浙江樟的长势明显好于浙江楠。3个树种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保护酶活性、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浙江楠、浙江樟在毛竹林下生长存在一定的胁迫,而红豆树的类胡萝卜素质量浓度及POD活性较高,增加了细胞保护能力。3个树种中,红豆树更适合在毛竹林下生长。  相似文献   

13.
浙江润楠扦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浙江润楠的扦插成活率。[方法]研究不同浓度a-奈乙酸处理、不同季节及基质对浙江润楠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春季扦插的平均成活率高于秋季,沙地的成活率高于泥土的成活率,春季扦插100 mg/L a-奈乙酸处理过的插条成活率可达78%。[结论]春季扦插于沙地并经100 mg/L a-奈乙酸处理浙江润楠插条可提高其扦插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为樟科楠木属高大常绿乔木,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木材,属阔叶树种。由于人为乱砍滥伐、浙江楠的生物学特性、自然环境以及病虫害等因素的综合作用,致使浙江楠资源接近枯竭。为此,许多地区开展了浙江楠人工造林等试验。国内有不少学者对楠木的生物学特性及造林技术进行研究表明,浙江楠幼林较耐荫。因此,本研究以浙江楠造林基地为研究对象,探讨比较火烧迹地条件下的不同造林模式对浙江楠生长效果的影响,为今后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刨花润楠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方法,对7个省份23个种源的刨花润楠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12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57条带,其中115条为多态性条带,占总条带数的73.24%;2)12对引物的多态性指数介于0.406~0.502,平均值为0.476;3)通过分子方差分析发现,刨花润楠种源内差异占总差异的72.19%,种源间差异占总差异的27.81%,种源内差异为刨花润楠差异的主要来源;4)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显示,23个种源的刨花润楠可分为4类:第1类为湖南、广东、广西的所有参试种源和江西多数种源,第2类为浙江参试的3个种源,第3类为江西婺源和安徽黄山2个种源,第4类为福建参试的4个种源,分类结果表现出明显的地理趋势。本研究结果为刨花润楠种质资源的保存及良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武夷山丝栗栲天然林群落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标准木法(乔木层)及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研究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丝栗栲天然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森林总生物量为312.082 t/hm2,其中树干为172.968 t/hm2(55.42%),枝为40.677 t/hm2(13.04%),叶为10.199 t/hm2(3.27%),根为67.485 t/hm2(21.62%),生物量绝大部分积累于乔木层(78.99%)。群落各组成树种中丝栗栲占显著优势,浙江润楠、黄瑞木、树参、虎皮楠等为群落重要伴生树种,制约和影响着群落的结构和生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识别樟科植物的能力,利用该仪器采集10种樟科植物叶片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建立便携式近红外光谱识别模型。以樟科樟属的普陀樟、银木,润楠属的滇润楠、刨花楠、红楠,楠属的闽楠、桢楠、白楠、紫楠、浙江楠10种植物为研究对象,运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其叶片光谱,经主成分分析、光谱预处理、光谱匹配等步骤,初步建立5种楠属植物便携式近红外光谱识别模型。依次将3种润楠属和2种樟属植物叶片光谱信息加入模型,对模型进行升级和扩充,最终建立3个模型,分别记为:模型1(闽楠-白楠-紫楠-浙江楠-桢楠)、模型2(闽楠-白楠-紫楠-浙江楠-桢楠-刨花楠-滇润楠-红楠)和模型3(闽楠-白楠-紫楠-浙江楠-桢楠-刨花楠-滇润楠-红楠-普陀樟-银木),以此探究便携式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识别10种樟科植物的能力。利用不同参数设置下的Savitzky-Golay平滑求导法和Normalize Range归一化范围预处理后所建模型均具备较好的性能,识别率分别达到99.65%、99.34%和99.71%。利用未知样品检验模型的识别效果,模型1、模型2和模型3对未知样品的识别率分别为98%、97.5%和99%。结果说明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成功识别10种樟科植物,为樟科植物识别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贵州野生道真润楠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群落学调查方法,对贵州省道真县现存的野生道真润楠(Machilus dauzhenensis)群落类型与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森林群落可划分为7个群落类型,分别为丝栗栲+道真润楠+杉木林、杉木+道真润楠+山矾林、杉木林+道真润楠林、道真润楠林、道真润楠+南酸枣林、杉木+马尾松+道真润楠林、槲栎+道真润楠+山矾林。道真润楠在群落中,大多处于优势种地位并属于建群种,群落垂直结构较复杂,地上部分成层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道真润楠群落中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群落均匀度达到较高的数值,表明该群落物种较丰富,但从整体看,该群落还未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为了指导西北地区园林植物配置,对银川市53种园林绿化树种的物候相进行调查,分析了树木展叶期、开花期、果实呈色期和秋季叶片变色期的物候相出现的时间、色彩、形态等特征,补充了前人的物候观测数据,总结出西北地区城市园林绿化树种季节性景观特征。根据各种树木各季节的色彩类型和自然群落组成,提出了4个时期共9种适宜在银川市园林绿化中应用的植物景观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20.
间作对刨花润楠幼苗生长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刨花润楠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望江南—刨花润楠间作与刨花润楠单作2个处理,研究间作望江南对刨花润楠幼苗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幼苗根际土壤p H值、全C和全N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对刨花润楠幼苗的生长及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显著。与对照相比,除冠幅略降低外,间作处理苗高生长量、鲜干重及根际土壤p H值、总C、总N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间作望江南有利于刨花润楠苗木的生长及土壤特性的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