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分析研究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城乡用地增减挂钩的相关内容,以兰州市七里河区黄峪乡为例,采用综合评价模型等评价方法,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评价的方法。得出的结论以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建设用地特别是居民点节约集约节约问题日益显现。本文以常德市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其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及动态变化,找出农村建设用地变化规律及问题,最后提出若干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与节约集约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对于优化建设用地布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农村建设用地现状为基础,综合考虑大兴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城规划、村庄体系规划等相关规划,确定农村建设用地腾退规模;然后结合土地整治战略分区,分区域科学估算了大兴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根据各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特点,提出了迁村并点整治模式、城镇化整治模式和村庄内部整治模式3种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模式.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153-154
为解决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城乡分配不均、土地供求矛盾突出、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保护等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城乡用地合理布局、建设用地总量稳定并节约集约利用、耕地有效面积增加等目标,我国开始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解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基础上,以南赵庄村为例,对农户搬迁意愿进行入户调研,分析项目区农户搬迁诉求,并根据农户搬迁诉求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湖南革命老区农村的规划建设一度被人们所忽视,建设用地需求量剧增,导致大量老区农村耕地流失。因此对革命老区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研究,以及促进革命老区居民点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显得十分重要。以长沙县开慧村为例,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基本概念入手,结合实地调研,分析了开慧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提出了开慧村居民点用地问题驱动因素,并对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措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廖玉  张安明  牛乐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939-5942
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与保障发展的最佳结合和最优选择。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首先分析了黔江区建设用地现状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建立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现状建设用地集约度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规划指标控制标准,最后针对黔江区实际提出了节约、集约用地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晏曼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655-3655,3658
分析了韶关市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必要性,结合韶关市实际,提出了"六个一律不批"等措施,以推动韶关市集约节约用地。  相似文献   

8.
胡祥 《吉林农业》2010,(7):15-15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重要措施。泗阳县自2007年开始开展此项工作。文章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及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安徽农业科学》2020,(5):82-84
以都匀市作为研究区域,通过现场调查并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都匀市农用地整治、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工矿废弃地复垦和未利用地开发整治潜力实施调查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地整治潜力总规模为6 966.28 hm~2,可补充耕地规模1 534.23 hm~2,新增耕地率22.02%。其中耕地整治规模4 957.46 hm~2,可补充耕地规模95.69 hm~2;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规模31.42 hm~2,可补充耕地规模25.14 hm~2;工矿废弃土地复垦规模47.98 hm~2,可补充耕地规模4.93 hm~2;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规模1 929.42 hm~2,可补充耕地规模1 408.47 hm~2。通过土地整治可提高研究区域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有效解决人地矛盾,保障城市建设发展对土地资源的用地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项思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291-3293
从城镇用地潜力、农村居民用地潜力2个方面分析了安徽省建设用地节约利用潜力,从城乡居民点总用地规模控制方案和城镇用地规模控制方案2个方面构建了建设用地控制方案,提出了加快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采取有效措施消化城镇存量建设用地中的空闲地等促进土地集约与节约利用的制度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治是节约用地,增加耕地面积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用净增耕地潜力系数法分析了大竹县农用地整治潜力,采用节约用地系数法分析了大竹县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为主,草地、园地分布较少。耕地在坡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坡度6°~15°区域,区域内田坎系数高,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大,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比例高,耕地肥力水平低,土地整治潜力大;研究区域农用地整治潜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别达6404.74hm~2和6828.05hm~2,且均以Ⅰ级潜力区、Ⅱ级潜力区为主。其中农用地整治潜力Ⅰ级、Ⅱ级潜力区占新增耕地面积的80.54%,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Ⅰ级、Ⅱ级潜力区占新增耕地面积的86.59%。  相似文献   

12.
以广东省高州市为例,针对农村居民点存在的建设缺乏规划、一户多宅、闲置土地比重高、空心村等问题,提出适合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分析方法,测算居民点整治潜力并进行分级,为科学指导农村居民点整治及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缓解高州市用地矛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评价及整治潜力分析,对各市(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进行评价,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整治潜力的影响因素,设定评价模型和权重系数,测算人均标准居民点、农村危房改造、中心村建设、进城农民土地腾退及异地扶贫等5个方面的整治潜力。结合ArcGIS软件对遥感影像图、土地变更调查图、土地总体规划图等矢量数据的空间叠加分析成果,得出各市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结果,并划分各市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的等级,用以指导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以及具体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项目的安排。  相似文献   

14.
土地和空间布局优化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根据我国生态的承载能力,优化土地空间发展格局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我国各种生态资源的现实情况出发,提出了土地开发优化战略和地区发展的政策建议,围绕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等方面给出整治国土空间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郑汴一体化背景下城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郑汴一体化的提出背景出发,阐述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涵义,从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盘活城市存量土地、优化用地空间布局、健全土地市场体系、强化土地法制管理、增强集约节约用地意识等方面提出了郑汴一体化背景下城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高速发展,用地指标相对紧张,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非常必要。文章对工作中县域节约集约用地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治是人类在土地利用实践活动中不断建设土地和重新配置土地,对土地利用进行外部干预,以实现土地优化利用目标的过程,也是一项推动农村发展的有效工具。本文在充分考虑宣城市经济社会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宣城市土地整治的发展条件,确定了宣城市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推进城乡建设用地整治、开发土地复垦力度、利用土地后备资源的土地整治战略目标。根据宣城市各县(市)区土地整治潜力、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差异,将全市划分为中心城建设用地整理功能拓展区、北部平原农用地整理区、中部丘陵综合整治区、南部中低山水源涵养生态修复区4个土地整治分区,并提出各分区土地整治方向与整治重点。  相似文献   

18.
皮明  张琼  任耀 《甘肃农业》2010,(4):49-50
本文以湖南省湘乡市为例,介绍了该市的区域概况,针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以促进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加快推进安丘市现代农业建设,逐步完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实现农用地空间产业化,合理安排土地整治活动,协调好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关系,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以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本文结合安丘市农用地的现状,对安丘市农用地整理潜力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安丘市土地整治规划,提出了农用地整理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社会经济与土地资源协调发展,合理利用土地,依据国家要求和现状将编制新一轮的土地整治规划.该研究以黄龙县为例,根据编制土地整治规划需要准备的基础数据,分析了黄龙县在农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土地复垦、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各方面的整治潜力,并依据重点项目要求,安排整治项目,平衡投资与收益,从而完成整治规划的编制,形成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