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苗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该病主要通过种子带菌传播,可对水稻的生产造成严重危害。近来国内外学者在水稻恶苗病抗性种质资源的筛选、抗性遗传、QTL定位和基因挖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简要概述了水稻恶苗病菌分类和特征,比较了不同恶苗病抗性鉴定方法,分析了当前定位的水稻恶苗病抗性QTL数目和染色体分布,探讨了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技术在水稻恶苗病抗性基因挖掘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今后深入开展恶苗病抗性研究和抗恶苗病水稻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恶苗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该病主要通过种子带菌传播,可对水稻的生产造成严重危害.近来国内外学者在水稻恶苗病抗性种质资源的筛选、抗性遗传、QTL定位和基因挖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简要概述了水稻恶苗病菌分类和特征,比较了不同恶苗病抗性鉴定方法,分析了当前定位的水稻恶苗病抗性QTL数目和染色体分布,探讨了转录组学和蛋白...  相似文献   

3.
对2019年杭州地区水稻恶苗病暴发流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种带菌率高和对氰烯菌酯产生抗药性是导致其大发生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田间试验表明,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400倍液和6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2 000倍液、5%咪鲜胺乳油2 000倍液加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倍混配液浸种48 h对恶苗病的防效较好,显著优于25%氰烯菌酯悬浮剂750倍液和2 000倍液,适合在老(重)病区和对氰烯菌酯抗性较高的地区轮换使用来控制恶苗病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4.
采用杀菌剂浸种可以杀灭水稻恶苗病病菌,但同时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种子萌发和秧苗素质。通过试验发现,无论从种子萌发还是幼苗生长来看,以水引发技术为基础的"两段浸种法"可以大大提高早稻种子对杀菌剂抑制生长作用的抗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实际操作经验,总结了湖北省旱直播水稻恶苗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采用拌种、药剂防治等综合技术能大大减轻恶苗病的发生,为湖北省旱直播水稻的恶苗病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研究水稻恶苗病防控技术,减轻恶苗病的发生,笔者开展了不同播种方式、不同药液浓度和浸种时间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株发病率差异显著,早播比迟播发病严重,早稻比晚稻发病严重,采取不催芽或露白播种的处理比长芽播种的处理秧苗恶苗病病株率减少18.9%~21.5%。  相似文献   

7.
水稻抗恶苗病微效QTL的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粳稻品种春江06和籼稻品种TN1以及由它们构建的加倍单倍体(DH)群体,采用芽期接菌方法接种恶苗病菌,进行抗恶苗病微效QTL的定位分析。共检测到2个QTL:qB1和qB10,分别位于第1和第10染色体上,2个QTL的抗性基因都来自春江06,贡献率相近。  相似文献   

8.
福优组合系列种子 ,以其高抗稻瘟、米质优、组合易配制、适应性广等优势 ,自 1994年选育及试种成功以来 ,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至 2 0 0 0年省内外种植面积已达 9 2万hm2 ,但 2 0 0 0年早季福优系列种子在闽西不同程度地发生恶苗病。为此 ,针对生产情况进行了早、晚季大田福优组合恶苗病调查 ,进行了不同育秧、浸种处理的恶苗病发生关系的试验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地点和材料 大田恶苗病调查分别在上杭县南阳、旧县、湖洋 ;武平县象洞乡 ;新罗区东城东兴村进行实地调查。恶苗病发生关系的试验安排在本所 ,供试品种有福优晚三、福优 77…  相似文献   

9.
防治水稻苗期恶苗病、立枯病和杂草是目前水稻有机栽培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利用物理方法(温汤处理)和微生物技术(有机育苗生物调理剂)进行防治苗期恶苗病、立枯病和杂草控制试验,并研发了有机育苗生物调理剂。研究结果表明,温汤处理采用58℃温度处理15 min或60℃温度处理10 min,能够有效控制恶苗病和立枯病的发生;有机育苗生物调理剂具有杀灭病原菌、抑制立枯病及杂草发生,并提高秧苗素质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超级稻武运粳24丰产性好,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但作为机插稻其恶苗病发生较重。优化药剂浸种技术、改善浸种和育秧环境,可有效降低恶苗病发病条件,减轻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水稻苗期恶苗病,通过采用10%扑生畏、901-Ⅱ型粉剂、保禾剂等对水稻种子处理,进行防病试验。试验显示,用药物浸种可以有效防治恶苗病的发生,从整体看10%扑生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水稻恶苗病病原──串珠镰孢浙江变种拉丁学名的订正Fusariummoniliformevar.zhejiangenseWangetH.K.Chen,ANewPathogenofBakanaeDiseaseofRice¥//水稻恶苗病,又名水稻马鹿苗病...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我队防治水稻恶苗病基本上使用药剂“恶苗灵”,由于种子消毒条件不足(有些单位无加温室),或操作方法不当,致使水稻恶苗病有轻度发生。为杜绝水稻恶苗病的为害,选用新药剂“溴硝醇”进行种子消毒试验,以选择最佳处理方法,做到因陋就简达到彻底消毒为目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水稻苗期恶苗病,通过采用10%扑生畏、901-Ⅱ型粉剂、保禾剂等对水稻种子处理,进行防病试验。试验显示,用药物浸种可以有效防治恶苗病的发生,从整体看10%扑生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水稻恶苗病防治新途径,验证10%扑生畏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我们根据我市水稻生产基本情况,进行了10%扑生畏与常规水稻浸种剂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不同药剂浸种处理水稻种子,观察处理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情况,并结合田间成苗和恶苗病发生情况,分析并选择最佳的浸种药剂。结果表明,氰烯菌酯浸种处理和阿马士包衣处理可明显促进室内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对田间成苗无显著抑制作用。且可显著降低水稻幼苗田间恶苗病发病率,是最佳的防治水稻幼苗恶苗病的浸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童相兵 《杂交水稻》2001,16(1):31-33
籼型杂交稻是宁海晚稻的主要类型,从1994年以来恶苗病不断,1999上全面爆发,已成为全县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大量的调查和试验,探讨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和预防办法,以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试验,研究应用红种子水稻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防治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表明:红种子水稻种衣剂及配套肥的应用,能明显提高水稻秧苗素质,防治立枯病、恶苗病效果达到100%,且对水稻生产安全。推荐使用量:红种子水稻种衣剂1kg包种子50kg。  相似文献   

19.
用强的纳米863生物助长器处理水稻浸种用水与普通水浸种做比较试验,通过恶苗病发病率调查可以看出,处理比对照节约用药20%左右,并且对恶苗病防效可达100%,解决了常用浸种药剂抗药性下降的问题,并同时起到节本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水稻恶苗病俗称“公稻子”,在我县每年都有发生,一般发生面积达3%~10%左右。1发生原因我县地处小兴安岭南麓,呼兰河中上游,年积温在2200~2600℃,年平均气温为1.6℃,年降雨量为580mm左右,无霜期在120d左右。水稻每年均采用催芽播种,旱育苗,5月10~20日移栽。连续三年对县80%以上的稻田进行调查总结,认为我县恶苗病发生原因主要有两个:1.1与栽培的品种有关在调查中发现,不同品种,发病情况相差很大。如东农419品种区,恶苗病发病率为9.89%,而通系112品种区,恶苗病发病率仅为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