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与生产上常规种植模式比较,大垄双行、大垄三行、小垄单行、小垄双行、麦式种植等5种增密种植模式能够显著增加种植群体单位面积有效分枝数、饱果数、根瘤数、根瘤鲜重,提高有效分枝率、饱果率、生物氮肥利用率、荚果氮肥利用率、经济系数,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汤晓华  杨顺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269-3270,3553
[目的]研究黔花生二号4 500 kg/hm2产量以上高产水平的群体与个体结构。[方法]采用不同密度水平(24.90万2、7.00万、30.00万株/hm2)和不同留苗方式(单株留苗和双株留苗)种植黔花生二号,分析其4 500 kg/hm2产量以上高产水平的群体与个体结构。[结果]黔花生二号4 500 kg/hm2产量以上水平群体与个体结构的各性状最佳值为单株饱果重23.1 g、饱果数19.1个、单株总果数22.9个、结果枝数5.3条、有效枝长5.9 cm、主茎高37.0 cm、侧枝长41.0 cm、百果重134.7 g、密度27.45万株/hm2、出仁率68.8%。[结论]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管理措施,提高结果枝数、百果重、饱果数、单株饱果重等性状的相对值,从而达到群体与个体的协调,可实现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密度群体花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密度群体的花生上喷施三十烷醇和B9均能增加花生产量,提高种子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在高密度群体上喷施B9效果更为显著。喷施三十烷醇对株高、总分枝数和结果枝数影响不大;而喷施B9则显著降低了株高、增加了总分枝数和饱果枝数,在高密度群体中B9降低主茎高度的效果更显著。喷施生长调节剂使单株荚果数、饱果数、双仁果数有所增加,但三十烷醇的效果不稳定。百果重因喷施调节剂而增大,因群体密度增大而减少。通径  相似文献   

4.
花生在生长发育中各器官比例协调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在大田条件下,以白沙1016为对照,研究了高产群体花生农花5号器官平衡与产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高产群体花生农花5号理想的器官平衡模式是,开花下针期各器官干物重为叶片茎秆荚果根系果针,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为荚果茎秆叶片果针根系,饱果成熟期各器官的占比分别为59.35%、20.80%、14.92%、2.98%、1.39%;与对照品种相比,农花5号根系占比较大,叶片占比较小,茎秆和果针的峰值出现较早;高产群体花生农花5号单株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均高于对照。因此,花生若要获得高产,必需保证器官平衡合理,且保持一定水平的生物产量前提下,有较高的经济系数~([1])。  相似文献   

5.
夏花生起垄增产机理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夏花生起垄增产机理(一)壮苗早发,提高饱果率起垄种植加高加厚了活土层,增强了土壤的蓄水、保肥、防旱、除涝能力,促使花生壮苗早发;促使花生根系下扎、根系发达,增强了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促使花生分枝早、分枝多、幼苗健壮,增强抗御不良环境的能力;促使花生发芽生长发育,发芽增多,开花早,开花量多;促使花生早下针、早入土,下针多、下针快,减少无效针;促使花生结果早、结果多,增加了  相似文献   

6.
单粒精播对超高产花生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在超高产地力条件下,研究单粒精播对花生个体发育与群体结构的影响,探讨超高产花生理想株型和合理群体构建,进一步挖掘花生的高产潜力。【方法】以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2号(HY22)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平度古岘镇、莒南板泉镇、冠县梁堂乡和宁阳葛石镇设置4块春花生超高产试验点,每个试验点安排单粒精播(SS)和双粒穴播(DS)2种种植方式。分别于开花期、结荚期、饱果期和成熟期对各试验点不同播种方式的花生进行植株性状考察,于成熟期对单株结果数、幼果数、秕果数、饱果数、双仁果数和经济系数等进行考察,收获时组织专家进行实收测产。【结果】(1)各试验点单粒精播花生的荚果平均产量比双粒穴播高13.92%,单株结果数显著增加是增产的原因,其中单粒精播每公顷果数(幼果除外)最高达到592.5万个。(2)生育前期单粒精播花生的主茎高、侧枝长、主茎节数、主茎绿叶数、分枝数、根冠比和叶面积系数均显著高于双粒穴播,有利于提早封垄,能有效增加光合面积。(3)成熟期单粒精播花生主茎绿叶数显著高于双粒穴播,有效光合时间得到了延长。(4)单粒精播条件下各试验点花生饱果期的单株果重与主茎高和侧枝长成负相关,与分枝数和叶面积系数呈显著正相关。(5)单产水平最高的莒南试验点,其单粒精播花生成熟期的单株果重与叶面积系数和经济系数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超高产条件下花生存在地上部冗余现象,单粒精播方式对合理优化超高产花生群体结构效果显著,分枝数是影响单粒精播花生单株果重的重要因素,而增加结果数提高经济系数则是其进一步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对大小垄栽培群体和30cm等行距栽培群体不同层次的光照强度、群体行间温、湿度等生态因子及每穴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单穴生产力三个产量性状和不同分蘖时期每穴茎数的边际效应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小垄栽培群体下部的光照强度和透光率显著增加,行间温、湿度降低,使群体内部的光、温条件得到改善。每穴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单穴生产力及不同分蘖时期每穴茎数的边际效应指数降低,说明实行大小垄种植后,群体内部的长势与边行的差距缩小,群体内部个体的生长优势得到发挥,达到了利用边际优势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花生开花后25~30天,每亩用15%多效唑粉剂40~50克,加水75千克,用背负式喷雾器均匀喷施,能显著地延缓植株仰长生长,使主茎高度降低,侧枝长度缩短,从而有效地控制旺盛的营养生长,增强植株的抗倒能力,保持较好的群体结构。同时,增加有效分枝,控制无效果针,促进荚果发育,增加饱果数和果重。开花后30天亩施50克多效唑的主茎高度降低14.9%,侧枝长度缩短16.6%,倒伏面积减少85%;单株有效分枝增加0.5个,单株饱果数增加7.9%,百果重增加5.2克,比对照增产花生果30.2千克/亩,净增产值43.3元/亩,投入与产出比约为1:21。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方式密植对花生开花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珍珠豆型花生远杂6号为研究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调查了夏直播花生在不同密度和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开花物候、群体开花规律、群体成针、成果特性及产量性状等指标的变化,探讨了合理密植对花生群体生殖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25×10~5穴/hm~2密度种植比1.80×10~5穴/hm~2始花时间晚1~2 d;第一对侧枝基部10 cm内节数减少了10.29%;有效分枝比率提高8.50%;饱果率和出仁率分别提高3.81%、2.25%。宽窄行种植比等行距种植始花时间提前2~3 d,饱果率和出仁率分别提高3.03%、1.58%。双粒播种比单粒播种有效分枝比率提高10.60%,饱果率和出仁率分别提高3.70%、1.43%。2.25×~穴/hm~2宽窄行双粒种植的群体开花总量最高(1 873.31万朵/hm~2),群体果针数和结果数也最多,分别达1 365万个/hm~2和488万个/hm~2。远杂6号为耐密品种,夏直播种植,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有效提高产量,改善荚果商品性。  相似文献   

10.
花生新品种福花3号的生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泉花10号为对照,研究了福花3号的生育特性。福花3号由于前期花量大,有效花、果针数、饱果数、成针率、成果率均比对照高;除了在幼苗期LAI比对照低外,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均比对照高;幼苗期的NAR比对照高31.31%,开花下针期的NAR比对照低12.4%,结荚期的NAR比对照高18.4%,饱果成熟期的NAR比对照低24.2%;干物质积累率幼苗期为1.28%、开花下针期为28.5%、结荚期为48.3%、饱果成熟期为21.9%、产量形成期为49.6%;结荚期经济系数为36.99,饱果成熟期为47.49;保持一定的干物质积累率和较高的经济系数,是其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生理基础,有较多的干物质充实到库中,库、源的协调性好,因而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壮饱安可使花生矮化,增加结果枝数、结果数和饱果数,提高饱果率、双仁果率和出仁率,增加果仁重量,增产效果明显。还可增加花生蛋白和脂肪含量,提高油酸/亚油酸比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调节效应,比较研究了在花生下针后期至结荚初期喷施多效唑和壮饱安对花生生长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从花生植物生长来看,这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明显降低了花生主茎高、侧枝长,以喷施壮饱安300 g/hm2效果最好,主茎比清水对照矮4.63 cm,侧枝比清水对照短6.59 cm;从对花生重要农艺性状影响来看,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花生单株结果数、饱果数、饱果率、百果重、百仁重。其中,喷施壮饱安300 g/hm2使花生百果重较对照增幅较大,较清水对照增加3.5 g;喷施多效唑600 g/hm2使单株结果数和百仁重增幅较大,较清水对照分别增加1.7个和1.9 g,同时饱果率较对照提高了1.09个百分点。试验结果还表明,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降低花生公斤果数,提高花生荚果整齐度。综合考虑花生产量和农艺性状调控效应,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增加花生荚果产量,增加幅度为93.75~322.93 kg/hm2,其中喷施多效唑600 g/hm2增产率最大。  相似文献   

13.
<正>花生饱果成熟期是指半数植株有饱满荚果至多数荚果成实饱满的一段时间。一般来说,中熟品种此期历时35~45天,极早熟和早熟品种短些,晚熟品种长些,夏直播与春播同品种相当或略长。山东地区春花生的饱果成熟期在8月上旬至9月中旬,夏直播花生在8月底至10月上旬。花生饱果成熟期的生长发育特点:茎叶等营养体的生长达到峰值并开始衰退,中下部叶片变黄脱落;根系老化、吸收能力减弱,根瘤固氮和供氮能力降低;生育重点转向生殖体,茎叶中积累的营养物质大量向荚果内运转,荚果迅速充实;有效果针和荚果总数很少增加或不再增加,饱果数和果重则迅速增加,这一时期增加的果重一般占总重的60%以上,是形成经济产量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田间管理要点有以下6个。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壮饱安在福建省花生上的应用效果,特于2018年春季进行了壮饱安对花生产量及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壮饱安可使花生矮化,增加结果枝数、结果数和饱果数,提高饱果率、双仁果率和出仁率,增加果仁重量,增产效果明显;增加花生蛋白和脂肪含量,提高油酸与亚油酸比值;减少白绢病发病率,增强植株抗倒性和抗旱性。  相似文献   

15.
控制下针栽培法能使花生的结果数量及质最均有所提高。据试验该法可比现行栽培法结果数增加22.2%,平均每株增加双果2.5个、单果1.5个、秕果少2个、结果范围多3厘米,使花生增产17.6%。技术要点如下:1.A 环节:正常做垄,起垄播种后,再把垄挤成“尖形”,种子距垄顶约7~8厘米。如果缺少耕力,也可直接做成高垄,用镢头开沟播种后,再把垄搂成“尖形”,种子距垄顶同样约7~8厘米。  相似文献   

16.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与无肥对照比较,施用腐殖酸和氨基酸复合肥料能促进花生生长,显著提高荚果产量。与施用等量氮磷钾肥料比较,施用腐殖酸复合肥,单株结果数平均增加4.1个,饱果率提高3.1个百分点、千克果数减少12个,荚果增产9.16%;施用氨基酸复合肥,单株结果数略有增加,饱果率提高4.8个百分点、千克果数减少20个,增产1.40%。  相似文献   

17.
(一)特点。低垄作覆膜抗旱栽培技术是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降低其垄体高度。长期以来,地膜花生的垄高一直保持在15厘米左右,低垄作地膜花生的垄高则降至8-10厘米,垄高的降低,使垄沟变浅,从而使低垄作花生既具有地膜花生的抗旱保墒特点,又具有地膜花生所不具备的突出优点:①低垄作便于在垄沟取土,即便于在播种行膜上压土带;②增加膜顶面占垄幅宽的比例,提高土地利用率及合理密植;③减少垄两侧的悬针滑针数,提高花生的结果率和商品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就大小垄栽培群体和30cm等行距群体不同层次的光照强度,群体行间中层的温湿度等生态因子及每穴穗数,穗实粒数及单穴生产力的边际效应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行大小垄栽培群体下部的光照增度和透光率显著增加;行间温,湿度降低,使群体内部的光,温条件改善。  相似文献   

19.
等离子体1.0、1.5、2.0 A3个剂量2次处理花生种子试验结果表明,花生种子的发芽势明显增加,但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没有差异,对花生的生育期也无影响。但1.0 A处理能促进前期幼苗地上和地下生长,控制中后期幼苗地上生长,增加果针数和侧枝长,增加总分枝数和饱果数,提高百果重,较对照增产9.96%;1.5 A和2.0 A处理,虽然能促进花生营养生长,但对生殖生长不利,同时增加蛴螬危害,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铁引花一号的荚果、籽仁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铁引花一号种植适宜密度为8 000~11 000株/667m2,在一定范围内,密度增加,单株果数减少,饱果率提高,单位面积果数与单株产量关系密切,对产量形成贡献大,适当增加群体密度,有利于花生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