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选用2个强优势华北型黄瓜杂交种F1(9514、9518)及其亲本,对子叶期和苗期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同工酶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黄瓜子叶期和幼苗期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同工酶电泳酶谱对黄瓜的杂种优势进行早期预测,不是很有效的途径;通过电泳酶谱分析表明,黄瓜的遗传差异较小,遗传基础相对狭窄,遗传变异率低.在杂交育种中,应尽可能选配遗传差异大的亲本,以扩大黄瓜杂交种的遗传基础,增强杂种后代对环境的适应性、抗逆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选育耐热黄瓜品种,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耐热品种Poinsett97、热敏品种Boothbyls Blonde和它们的F1代为试验材料,研究黄瓜幼苗在28、38℃条件下,叶片中保护性酶类活性和膜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38℃热胁迫下,耐热品种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提高量明显低于热敏品种,而其保护酶SOD、POD活性和PRO含量的提高量明显高于热敏品种,CAT活性的降低量明显低于热敏品种。在F1代中,POD活性表现正向杂种优势外,其余均为负向优势。  相似文献   

3.
酯酶同工酶与番茄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番茄14个杂种一代及16个亲本品种的酯酶同工酶,并用SDS电泳、不同温度及不同pH处理,对某些酶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茄酯酶同工酶与杂种优势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生育进程转化时期,高优组合双亲酶谱差异比较显著,F_1显示的酶带多活性强。而低优组合双亲及F_1酶谱无差异。 对B_6(0.402)带分析看出,该带可能是二聚体,其活性和稳定性与杂种优势密切相关。高优组合的F_1B_6带活性强而稳定。依据双亲B_6带活性及稳定性的差异,可以早期预测番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4.
雌性系在黄瓜育种中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万翔  宋明 《长江蔬菜》2004,(12):37-39
目前黄瓜育种多采用杂种优势育种,F1代利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可以简化制种程序,提高种子质量的雌性系的利用广受育种者重视.着重介绍了黄瓜雌性系的概念、表达、优点及不足,并对其日后利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基于SNP标记的分子遗传距离预测辣椒产量杂种优势的可能,实现辣椒杂种优势早期预测并筛选强优势组合,以12份辣椒自交系为亲本,采用个别分析和分组分析两种方法,开展了全基因组SNP标记为基础的分子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关系的比较。在个别分析中,从12份自交系中随机选取8份自交系,发现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之间存在不规则变化,有62.5%符合遗传距离越远杂种优势越强的规律;在分组分析中,发现随着遗传距离增大,杂种优势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辣椒亲本间遗传距离越大,获得高产强优势组合的可能性越大,基于SNP标记的遗传距离可用来预测其后代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6.
黄瓜的早熟性状主要表现在第一雌花节位、节成性和前期产量等方面。要获得一代杂种早熟的优势必须选择配合力良好的亲本。亲本早熟性状配合力的高低是杂种优势利用成败的关键,因而探讨黄瓜早熟性状的遗传效应对确定杂种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黄瓜第一雌花节位、节成性与前期产量的相关性,第一雌花节位的遗传力和  相似文献   

7.
杂种优势早期预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玲 《北方园艺》2003,(6):39-40
通过对已有材料的分析 ,从群体遗传学、生理生化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方面概述了杂种优势早期预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杂种优势的广泛利用,为农作物种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但是与杂种优势在生产上的应用相比,其预测方法和机理研究却远远落后。该研究概述了杂种优势在遗传距离、配合力以及分子标记等方面的预测进展,并且从各种组学的角度讨论了开发新的预测方法的可能性,以期为有关杂种优势预测研究以及杂种优势的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瓜品种产量性状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量性状是黄瓜最重要的综合性数量性状,在黄瓜杂种优势利用工作中,一代杂种产量高低是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配合力是杂交组合中亲本各性状配合能力的一个指标,在育种工作中,它可以作为选配亲本的依据。因此1991年我们选用了4个早熟亲本和3个抗病亲本配成12个组合,1992年研究了它们在产量性状上配合力大小,为今后杂优利用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超重力处理对黄瓜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000×g、1500×g、2000×g的超重力对刚萌动的黄瓜种子分别处理1、2、3 h,研究其对黄瓜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黄瓜幼苗的叶绿素a(Chl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叶绿素b(Chlb)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总叶绿素含量1 000×g、2 h,1 000×g、3 h,1 500×g、1 h和2 000×g、2 h处理的高于对照组.处理组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氧(POD)活性高于对照组,而处理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酶(S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超重力处理可提高黄瓜对逆境的适应性,作为一诱变条件可用于植物的抗逆育种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
 应用RAPD标记研究39个黄瓜自交系间的遗传关系。在供试的178条引物中, 49条引物呈现出多态性, 共扩增出378 条带, 其中137 条多态。据此所得的聚类图与形态特征相适应, 遗传距离为0.0645~0.5992, 平均为0.2458, 表明自交系间遗传差异较大。选择自交系间遗传距离大、中、小组合各若干, 配制杂交组合60个, 其杂种产量及产量构成的优势表现明显, 变异幅度较大( - 39% ~136% ) ,在遗传距离0.19~0.27的组合中遗传距离与杂种产量及构成因子优势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 与单株产量、单瓜质量、总瓜数超中优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7、0.5012和0.3918。选择遗传距离0.24~0.27的组合58个, 与随机配制的60个组合相比, 产量分别比‘津春2号’与‘津优10号’提高10%的入选几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苦瓜第1雌花节位和雌花数的杂种优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8个绿苦瓜高世代自交系分为两组;共配制15个杂交组合,对第1雌花节位和主蔓前期雌花数的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1雌花节位有6个组合表现负向离中优势,有13个组合表现为负向越亲优势,且有4个组合低于小值亲本;雌花数有5个组合表现为正向离中优势,有4个组合表现为正向超亲优势。通过对第1雌花节位与雌花数两个性状亲子关系的讨论提出实现早熟性和晚熟性育种目标的亲本选配方法。  相似文献   

13.
黄瓜早熟性状配合力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CucumissativusL.)4个高代自交系为亲本,按部分双列杂交法配制6个组合,利用软件QGAStation对与早熟有关的7个性状的配合力及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429适合作为提高早期产量及早期采瓜数的亲本;CC3适合作为降低第1雌花节位和减少侧枝数的选育亲本。组合4429×CC3和4429×4430在早期采瓜数上具有杂交优势;组合4429×4431和4429×4430在减少侧枝数上具有杂交优势。早期产量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相同,适于常规育种;而早期采瓜数和侧枝数的广义遗传力明显高于狭义遗传力,适于优势育种。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基因型方面,早期产量与早期采瓜数呈显著正相关,在表现型和基因型方面,早期产量与茎粗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SRAP分子标记预测萝卜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应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萝卜亲本遗传距离从而预测F1杂种优势的可行性,为萝卜杂交种亲本的性状改良及F1杂种优势选配提供参考。选择来源不同、农艺性状有差异的11个耐抽薹萝卜亲本材料,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30个杂交组合,运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萝卜亲本遗传距离以及其和萝卜农艺性状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通过运用327个多态性SRAP标记来计算11个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其范围在0.162~0.486,且平均为0.291。亲本间SRAP标记的遗传距离与F_1杂种表现既有相关显著,也有相关不显著;与各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相关达到极显著、显著相关或不显著相关水平,表明SRAP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的强弱,但其相关程度还不能准确地预测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5.
通过种间杂交选育加工黄瓜新品种宁佳1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黄瓜属(Cucumis)野生种(C. hystrixChakr. )为母本,以栽培黄瓜(C. sativusL. )北京截头为父本,通过远缘杂交导入外源种质,结合多代回交、自交获得黄瓜新种质7012A。将7012A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选育的雌性系黄瓜(7011A)杂交获得F1,与亲本及美国推广加工黄瓜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F1 具有超亲优势,结瓜整齐,营养价值高,加工品质良好。植株长势强,主侧蔓均有结瓜能力,主蔓结瓜为主,后期产量高。  相似文献   

16.
以1份黄色线辣椒材料为母本,10份红色线辣椒为父本,采用顶交法配制10个杂交组合,研究了果实成熟色和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所有F1代果实成熟色均表现红色,红色果实成熟色相对黄色而言为显性效应;F1代除开展度外各性状均表现出正向优势,具有较高的超中亲、超高亲以及超标优势;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与杂种优势表现呈正相关,Gx07-06、05991-1、xhB、07-09、05-17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相对较高,参与组配的组合为强优势组合,超标优势30%,Gx07-06、05991-1超标优势分别达到75%和56%,为高产优质亲本;可利用此类亲本组配高原环境气候下高产线辣椒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杂交黄瓜品种川翠3号的快速纯度鉴定体系,用164对全基因组覆盖的SSR引物对川翠3号及其亲本进行了多态性筛选及纯度鉴定。其中4对引物表现出稳定的共显性,电泳图谱清晰、易分辨,特异性强,对川翠3号种子鉴定纯度为99.0%,真、假杂种编号与田间鉴定结果一致,可以用来区别其中混杂的母本、父本及其他种子,说明这4对引物组成的指纹图谱能为川翠3号杂交种的真伪鉴定、纯度检测及亲本提纯等提供准确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以19个不同栽培类型胡萝卜品种(或自交系)配制的16个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探讨胡萝卜根粗和根长的遗传表现,并进行杂种优势预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根粗主要受加性效应和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影响,根长主要受加性效应和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影响。根粗和根长的遗传率以普通狭义遗传率为主,而互作狭义遗传率较小。杂交后代的超亲优势为负值,表明在胡萝卜育种中,利用杂种优势增加根粗和根长比较有限,但是利用一些特殊类型的亲本进行杂交可以改善后代的性状表现。  相似文献   

19.
Cucumis属植物种间正反杂交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形态和分子两个水平上对栽培黄瓜(Cucumis sativus L. , 2n = 14) 与酸黄瓜(C. hystrixChakr. , 2n = 24) 正反杂交而成的双单倍体(2n = 19) 、双二倍体(2n = 38) 植株的形态和育性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在形态上植株的分枝数、第1 朵雌花节位偏向于父性遗传, 主蔓节间长则偏向于母性遗传, 另外一些性状如主蔓直径呈中间型。通过RAPD 标记分析表明, 在所选的21 条随机引物中, 15条引物(占71 %) 显示出正反交之间的差异; 其中一些条带表现出父性遗传现象。在育性上, 正反交植株的表现截然不同。当以黄瓜为母本时, 杂种植株呈现雌雄高度不育; 而以酸黄瓜为母本时, 雌雄育性在染色体加倍后均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