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1 毫秒
1.
灵芝品种子实体多糖和三萜含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选育加工专用型灵芝品种,以灵芝多糖和三萜含量为评价指标,对12个灵芝品种的子实体多糖和三萜含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灵芝菌株的子实体在多糖和三萜含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多糖以薄树灵芝、日本红芝、仙芝、京大、树舌灵芝含量高,三萜含量却以京大、赤芝05、惠州、信州、树舌灵芝、松杉灵芝、日本红芝含量高,并且二者的含量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为选育灵芝多糖、灵芝三萜含量均高,并适合精深加工专用的灵芝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灵芝不同生长发育期粗多糖和三萜含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检测分析了3种灵芝(Ganoderma lucidum,G.capense,G.tsugae)11个菌株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子实体粗多糖和三萜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部分供试灵芝菌株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子实体粗多糖和三萜含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粗多糖含量多为现蕾期时最高,芝盖形成期有所降低,成熟期又有所增加,衰老期又大幅度降低;而子实体三萜含量则在现蕾期、芝盖形成期和成熟期均较高,于衰老期显著或极显著地降低。  相似文献   

3.
以5个不同的灵芝菌株为试材,采用枇杷枝屑代料栽培,以杂木栽培灵芝为对照,统计不同菌株灵芝子实体生物转化率、孢子量并检测不同菌株灵芝多糖、三萜、黄酮的含量,明确不同菌株灵芝子实体品质的差异,为更好地利用枇杷枝屑代料栽培灵芝选择菌株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枇杷枝屑代料栽培灵芝对灵芝品质影响最大的是多糖含量明显增加,其次是三萜含量,对黄酮含量影响不明显;各菌株子实体对多糖、三萜含量提高幅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丁李春 《食药用菌》2021,(2):148-151
为筛选适合以葡萄枝屑替代部分木屑为原料进行栽培的优良灵芝菌株,采用果园废弃的葡萄枝屑为主料,对8个灵芝菌株进行栽培试验,考察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等指标,并检测其子实体和孢子的灵芝多糖及三萜含量,进行综合评分。结果:子实体和孢子产量、生物转化率、子实体和孢子的三萜含量均以GH8为好,其综合评分为83.24,也最高;子实体多糖则以圆8较高。8个菌株的多糖和三萜酸含量均超出国家药典标准。因此GH8可作为葡萄枝屑栽培灵芝的适宜菌株。  相似文献   

5.
研究袋料栽培灵芝主要的药用成分灵芝多糖和三萜在不同生长时间和子实体部位的分布规律。将灵芝整个出芝过程分为5个时期,将子实体分为3个部分,采用硫酸-蒽酮法测定多糖含量,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法测定三萜和甾醇含量。结果发现灵芝多糖含量随子实体发育逐渐降低,在空间上无分布规律;灵芝三萜和甾醇含量随子实体发育逐渐增加,并在边缘含量分布最高。灵芝多糖和三萜含量随子实体发育有规律变化,灵芝三萜在子实体不同部位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滇中灵芝(Ganoderma dianzhongense)和可食灵芝(G. esculentum)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驯化,测定其农艺性状和子实体的主要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滇中灵芝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葡萄糖、酵母粉和三氯化铁,最适p H为6.0,最适培养温度为26℃;可食灵芝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麦芽糖、硫酸铵和三氯化铁,最适pH为5.0,最适培养温度为28℃。通过小孔开袋覆土栽培法,首次成功获得滇中灵芝和可食灵芝子实体,滇中灵芝菌株的生物学效率为12.08%,子实体总三萜和多糖含量分别为1.05%和0.91%;可食灵芝菌株的生物学效率为8.97%,子实体总三萜和多糖含量分别为1.13%和0.97%。研究结果可为云南高原特色灵芝资源发掘利用、新品种选育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国内灵芝(Ganoderma)栽培菌株粤GL-YW( G.lucidum)和粤GL-YWZ(G.sinense)为对照,对3株采自坦桑尼亚的野生灵芝(Ganoderma)菌株的人工栽培子实体进行多糖和三萜含量测定.结果表明,3个野生菌株子实体中多糖和三萜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菌株,值得进一步开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不同光照和栽培基质对灵芝活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号灵芝品种为材料,研究3种不同光照(全阳、半荫、全荫)和4种不同栽培基质(椰糠、沙土、沙土+红土、壤土)对灵芝活性成分(灵芝多糖、蛋白、三萜)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光照处理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半荫处理多糖含量最高,全阳处理多糖含量最低;全阳处理蛋白含量最高,全荫处理蛋白含量最低;半荫处理三萜的含量最高.全阳处理三萜的含量最低。4种不同栽培基质之间,也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椰糠栽培的多糖和蛋白的含量均最高,沙土栽培的均最低,但沙土栽培的三萜含量最高。因此,灵芝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受光照和栽培基质的影响较大.本研究为提高灵芝活性成分含量的栽培技术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析4个灵芝菌株的农艺性状和不同生长期子实体内多糖含量变化,以期获得最佳采收期,同时为选育高产且多糖含量高的菌株提供参考。以SLZ30、SLZ31、SLZ41和SLZ61为试验材料,对其不同生长期子实体多糖含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综合农艺性状,得出SLZ61在4个菌株中表现最好;4个灵芝菌株在不同生长时期,其子实体多糖含量变化趋势表现一致,子实体成熟前期多糖含量逐渐升高,在子实体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子实体成熟后期,其多糖含量下降到最低值。综合农艺性状、产量和多糖含量,认为子实体成熟期为最佳采收期,此时,灵芝品质最好,多糖含量最高;若采收孢子粉则在成熟后期采收。  相似文献   

10.
灵丹菌质双向发酵工艺及药效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向固体发酵工程技术,以灵芝为发酵菌株,在含有不同比例丹参边角料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观察了不同培养基中菌丝的生长情况,测定了发酵产物(灵丹菌质)中多糖、蛋白质、三萜、丹参酮的含量变化,并研究了其提取物对小鼠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灵丹菌质的最佳发酵组合为组合4,发酵40d,多糖含量26.48μg·g-1,蛋白质含量为397.24μg·g-1,灵芝酸三萜含量为4.92%。药效学实验显示,灵丹菌质组合4具有活血化瘀的药效,优于丹参药材。  相似文献   

11.
桂西北野生灵芝和人工栽培灵芝多糖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桂西北地区几种人工栽培灵芝和野生灵芝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人工栽培赤芝的多糖含量均比野生赤芝的多糖含量高;人工栽培赤芝的多糖含量也比部分野生黑芝的多糖含量高。分析了不同样品灵芝多糖含量差异的原因,并探讨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用人工栽培灵芝替代野生灵芝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破壁处理对灵芝孢子粉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机械法破壁前后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孢子粉中粗脂肪、粗多糖、三萜、微量元素铬以及氧化程度(酸值、过氧化值和羰基值)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破壁处理有利于灵芝孢子粉中三萜、粗多糖、粗脂肪等成分的溶出,增加了人体对上述物质吸收和利用的可能性,但破壁后微量元素铬的含量及代表油脂酸败程度的过氧化值和羰基值亦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3.
以12种不同品种灵芝(Ganoderma lucidum)为材料,采用超声辅助水提法提取灵芝粗多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灵芝多糖得率为0.604%~2.590%,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54.9%~95.0%,还原能力范围0.207~0.417。其中日本进口品种(1号)灵芝的粗多糖得率最高为2.59%(25.9 mg·g-1),并具有最高的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还原力,分别为95%、0.417。对1号灵芝粗多糖进行分离和纯化,得到精制多糖,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初步研究发现,1号灵芝精制多糖具有C-O键、C-H键、-OH等多种多糖特征键。通过测定12个不同品种灵芝多糖的含量及体外抗氧化能力,明确了各品种灵芝间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为灵芝多糖的提取及对不同品种灵芝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旨在通过对灵芝多糖的结构及生物活性的了解与开发,发掘其中有利于运动抗脂质过氧化的功能。以人工赤芝子实体为原料,通过无水乙醇、正丁醇、氯仿、乙醚、苯酚等主要试剂结合超声和水提液过滤烘干工艺提取灵芝多糖粉剂,并制成每片含量为250 mg的灵芝多糖药剂片。通过对24名运动员进行不同剂量的灵芝多糖片服用试验,与另外8人对照组比较,发现运动员在服用灵芝多糖片剂后,在基础性负荷运动前后,其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脂质(LPO)等活性含量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进而证明灵芝多糖能够明显提高运动员机体的血红蛋白含量,抑制血中过氧化脂质的增高,从而起到抗氧化与抗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富硒金针菇菌丝多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就不同菌种、不同菌株、不同硒浓度、不同培养天数以及菌种在含硒斜面上驯化与否等因素对富硒金针菇菌丝多糖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固体菌种、液体菌种和孢子菌种培养的金针菇001号富硒菌丝多糖含量均高于对照;金针菇12号菌丝多糖含量最高;一定浓度的Na2SeO3可提高菌丝多糖含量;菌种在含硒斜面驯化可提高菌丝多糖含量;富硒菌丝以培养12d时多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比较研究了赤芝Ganoderma lucidum,紫芝Ganoderma sinense,甜芝Ganoderma sp.等3种不同物种灵芝的液体发酵的营养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供试灵芝在不同碳源、氮源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深层振荡发酵,分别获得不同产量的菌体细胞、胞外多糖、胞内多糖试验发现3种灵芝均以玉米淀粉为最佳碳源,检定的3种目标代谢产物量均显著高于葡萄糖、麦芽糖等碳源,但不同物种灵芝在特定碳源条件下表达的菌体生物量与胞外多糖、胞内多糖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呈现不同规律试验还对不同氯源条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3种灵芝均在以酵母粉为有机氯源的培养基中产生较高量的菌体细胞和胞内多糖.但发酵产生胞外多糖的最适氮源不尽相同.赤芝为酵母粉,而紫芝和甜芝则为无机氮源(NII4)2SO4上述主要结果对灵芝类药用成分的发酵生产工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