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基于分形理论的安徽省旱、洪涝灾害时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安徽省1949-2003年的旱、洪涝灾害统计资料,运用分形理论重构了其嵌入相空间序列,探讨了其时序的分形特征,计算出了分维数.结果表明,安徽省旱、洪涝灾害受灾面积的时序分布具有分形特征,相应的饱和分维数分别为d=2.56和d=3.55.饱和关联维数对应的嵌入空间的最小维数为8.R/S分析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安徽省旱、洪涝灾害受灾面积呈扩大态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径流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并进行预测,为水库调度提供指导。【方法】针对径流时间序列的非线性特点,利用重构相空间的嵌入维数确定神经网络的结构,建立了基于混沌相空间重构的径流量预测BP网络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位于陕西省汉江上游的石泉水文站的径流时间序列进行了预测。【结果】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石泉水文站月平均流量的时间序列具有混沌性,最大嵌入维数为12,依此构建的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快、预测精度较好。【结论】利用重构相空间中的最佳嵌入维数,可合理确定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节点数。  相似文献   

3.
运用土壤颗粒表面分形维数计算方法,研究了吉林玉米带耕层黑土颗粒表面的分形维数特点。结果表明:耕层黑土表面的分形维数为2.794~2.938,并且有从北向南增加的趋势。土壤颗粒表面分形维数与容重、有机质含量的复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且与有机质含量、土壤孔隙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以沪深证券市场的实时数据为基础,应用非线性数学的多重分形理论,分析了交易数据的局部变化趋向的多重分形特性和转折点的数字特征,得到了证券交易数据序列多重分形广义维数在维数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任意交易数据序列的推广性质。样本计算和统计结果表明,证券交易数据序列具有显著的多重分形特性和在转折点附近存在突变奇异性,分析精度也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松墨天牛成虫林间种群数量混沌特性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松墨天牛成虫2006~2010年林间种群数量序列的混沌特性。[方法]分别采用功率谱分析法、关联维数和嵌入维数、最大Lyapunov指数法。[结果]不同的混沌判定方法结果均显示松墨天牛林间种群数量序列具有混沌特征,属于混沌时间序列;当延迟时间τ=5、嵌入维数m=15时,对应的相空间中关联维数D=2.807 6,最大Lyapunov指数λ1=0.561 3。[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松墨天牛的监测和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华山地区1544-1989年共446年的5-6月降雨量代用资料树木年轮非线性系统时间序列进行 了动力系统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代用资料树轮时间序列是非线性系统的混沌时间序列,混沌吸引子在时滞参数 为9,嵌入维数为3的重构向量空间中恰好打开。其Kolmogorov熵为0.032,表明华山地区现在5-6月降雨量的 大小对将来5-6月的降雨量有一定影响。Hurst指数为0.555 6,说明华山地区5-6月降水量时间序列的突变性 不强,即该时间序列具有持久性。  相似文献   

7.
长江上游亚高山降水与径流时间序列的非线性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运用GP算法 ,利用长江上游亚高山 12a的降水时间序列 (序列长度为 4 32 )和 9a的径流时间序列 (序列长度为32 4 )构建n维嵌入相空间 ,拟合得到了该区降水时间序列和径流时间序列的关联维数分别为 2 4和 2 8.该值具有不随时间尺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意义在于可以从某一时段降水或径流时间序列的信息中获知更长时段的信息 ,也可以从长时段序列信息中提取某一时段的信息 .而且该分维数的求取可以说明至少有 3个因子在影响着该区降水和径流的时间序列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8.
运用GP算法,利用长沙上游亚高山12a的降水时间序列(序列长度为432)和9a的径流时间序列(序列长度为324)权建n维嵌入相空间,拟合得到了该区降水时间序列和径流时间序列的关联维数分别为2.4和2.8,该值具有不随时间尺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意义在于可以从甘一时段降水或径流时间序列的信息中获知更长时段的信息,也可以从长时段序列信息中提取某一时段的信息,而且该分维数的求取可以说明至少有3个因子在影响着该区降水和径流的时间序列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9.
阴山北麓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土颗粒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彪  高君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99-10902
研究了阴山北麓5个典型样地的表层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机械组成、土地利用类型、采样深度以及土壤化学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决定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大小的主要是粉沙和极细沙的百分含量,其次是粗沙、极粗沙和砾石的百分含量,细沙和中沙的百分含量对土壤分形维数影响程度相对较小。粉沙百分含量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拟合的方程D=0.1821nx+2.0683可预测研究区域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5种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随采样深度的变化而变化,总体趋势都是随着采样深度加深而分形维数减小。表层(0~10cm)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大小依次为:弃耕地2〉未封育草地〉封育草地〉弃耕地1〉耕地。5种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地中,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pH、全盐量均表现为不显著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只有封育草地上表现为极显著相关,与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关系比较复杂,这主要是受耕作、施肥和放牧等人为干扰所造成。  相似文献   

10.
木材密度曲线的分形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银杏(Ginkgo biloba)X射线木材密度曲线分形分析,结果表明,银杏木材密度的分形维数约在1.4430。分形维数直观地反映了木材密度年轮内和年轮间的变化规律。与年轮宽度有一定的联系,与木材密度本身关系不大,木材密度的分形维数一般由遗传因素控制,不同树种木材分形维数是相对固定的。木质材料的分形研究,是揭示其内在规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建阳市森林火灾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建阳市1985-2008年林火统计数据,包括火灾地点、起火时间、熄火时间、过火面积、受害森林面积和起火原因等因子,统计分析研究区域内森林火灾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森林火灾的发生与气候变化及不当的人类活动相关,并提出防范森林火灾的有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灰色拓扑预测方法在森林火灾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森林火灾影响因子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以福建省建阳市1970~1994年森林火灾为研究资料,运用灰色拓扑预测方法探讨了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并建立森林火灾的灰色拓扑预测模型 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灰色拓扑预测模型效果十分理想,各个模型的平均精度均在95%以上,所有模型总的平均精度为98 033%,达到一级精度的标准,表明拓扑预测模型能定量分析灾害发生的时间动态及其变化规律,从而为森林保护的有关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森林火灾成灾面积的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对河南省森林火灾成灾面积进行预测,网络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15%,最小相对误差是0,平均为0.42%,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程度很好,模型精度较高,建模简单,是预测森林火灾成灾面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森林火灾灾后评估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地理信息技术的角度,对森林火灾灾后评估的技术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图元分割、面积量算和灾后损失计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对图元分割、图元相交判断和图元比例计算等进行详细分析,求解火灾所涉及的小班数量与比例,并对林火损失的构成进行分析。通过林木过火面积和现行价格及有关的经营统计资料直接计算火灾损失并进行定量分析,提出森林火灾灾后经济损失的计算方法,形成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森林火灾灾后评估技术方法。图5参11  相似文献   

15.
我国森林灾害的空间分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森林火灾及病虫鼠害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有重要影响。开展对森林灾害的研究,对提高森林资源风险的管控能力和应对措施等有重要的意义。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我国2003—2016年主要森林灾害的相关数据,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森林灾害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 2003—2016年,在森林火灾总次数上,湖南和贵州两省位居前列。在火场总面积上,黑龙江省远高于其他省份,北京和天津的火场总面积最少。在受害森林总面积上,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比较严重,是其他省市区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在成林蓄积量损失上,黑龙江省也是最严重的省份,平均每年火灾损失成林蓄积68.61万m3。按受灾程度将火灾发生区分为轻度森林火灾区(I类)、中度森林火灾区(II类)和重度森林火灾区(III类)3类,黑龙江省为重度火灾区,受灾程度最严重。在病虫鼠害的空间分布上,按照受灾面积的大小分为4类,其中新疆和内蒙属于IV类地区,为病虫鼠害发生面积很大区;其他省市区分别属于I ~ III类,为病虫鼠害发生面积较小(北京市、上海市等)、中度(海南省)和较大区(黑龙江省等)。结论 2003—2016年,我国森林火灾次数、受害面积等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近年来全国森林病虫鼠害的发生面积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面积居高不下,中度和重度森林灾害面积占比增加,这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本研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为我国森林灾害的风险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云南三江口自然保护区是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的重灾区之一,严重的灾害对保护区的森林资源造成了巨大破坏。该文对保护区的主要林种资源的受灾情况进行了调查评估和初步分析,痔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抗灾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琳  王丽  黄甫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083-2084,2092
以云南省1969~2009年的森林火灾资料为数据基础,选择体现火灾特性的火灾次数、森林受害面积为指标,采用投影寻踪评价模型对云南省森林火灾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分级。结果表明:1969~2009年期间特大火灾发生次数为11次,且主要集中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大火灾发生次数为9次,较大火灾发生次数为11次,一般火灾发生次数为10次;近40年来云南省森林火灾投影寻踪综合指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以非线性函数拟合发展趋势、正弦函数逼近周期变动和马尔可夫链刻画随机扰动的集成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福建省建阳市森林火灾面积的变动规律进行了预测预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理论与实践表明集成预测模型能定量分析灾害发生的时间动态及其变化规律,从而为灾害防御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森林火灾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自然干扰之一,也是森林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多源遥感技术在森林火灾探测中应用,使得森林火灾的早期探测与实时监测成为可能,遥感技术已成为森林火灾监测和防控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综述了遥感技术在森林火灾相关研究方面的应用进展,从灾前、灾时、灾后3个阶段,分析了遥感技术和方法在森林可燃物调查及载量评估、火场态势监测、火险等级预测预报、火烧迹地识别、火后森林受害评估以及植被修复等方面的应用,总结了现有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森林火灾探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多源多尺度遥感探测技术如将无人机、雷达、航空遥感与航天遥感等互相结合,多方位进行森林火前火后监测,为火险等级预报、森林火灾防控、火后森林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加权马尔科夫链在福建省森林火灾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1987-2008年森林火灾发生次数的数据资料为基础,运用加权马尔科夫链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对2009年福建省森林火灾发生次数进行预测,并利用该方法对2007-2008年森林火灾发生次数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高度吻合,而且预测精度较高,都大于85%,效果较好,说明加权马尔科夫链方法可以用于短期森林火灾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