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两种除草剂二氯喹啉草酮与二氯喹啉酸茎叶处理对水稻田杂草的生物活性及对水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当二氯喹啉草酮和二氯喹啉酸有效成分剂量均为600 g/hm2时, 两种除草剂对稗属杂草、鳢肠的鲜重抑制率均高于94%, 其GR90为107.35~558.58 g/hm2; 对马唐和耳叶水苋的鲜重抑制率低于85%, 对抗二氯喹啉酸西来稗和千金子的鲜重抑制率低于50%; 不同的是二氯喹啉草酮对丁香蓼和异型莎草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92.17%、94.33%, 均显著高于二氯喹啉酸(83.64%, 85.57%)。二氯喹啉草酮和二氯喹啉酸对1.5叶期水稻安全性差, 选择性指数为2.53~3.58; 对3.5叶期水稻安全, 选择性指数大于4, 各处理水稻鲜重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本着高效、安全、经济的原则, 不推荐二氯喹啉草酮用于防除水稻田禾本科杂草, 仅对部分阔叶类和莎草科杂草发生严重的水稻田, 二氯喹啉草酮可以作为补充除草剂。  相似文献   

2.
双唑草腈(pyraclonil)为原卟啉原氧化酶(PPO)抑制剂,为明确其在水稻田的应用前景,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双唑草腈的除草活性及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安全性,通过大田试验作了进一步验证,并评价了双唑草腈对水稻及后茬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双唑草腈对水稻田禾本科杂草稗草、阔叶杂草鸭舌草均有很好的除草活性。在室内试验中,该药剂对稻田稗草和鸭舌草的ED50分别为11.50g/hm~2和8.22g/hm~2,均高于对照药剂丙草胺对稗草和鸭舌草的活性;双唑草腈在3种水稻和稗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分别为4.15、3.44和3.73,高于对照药剂;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8%双唑草腈颗粒剂162、216、324g/hm~2处理在药后20、40d对稗草、鸭舌草、节节菜及异型莎草的株防效均在98%以上,显著优于对照药剂80%丙炔噁草酮可湿性粉剂和50%丙草胺乳油;双唑草腈对水稻以及三种主要后茬作物小麦、油菜和小白菜安全。研究表明双唑草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稗草胚轴法和光照培养箱盆栽试验法,分别测定了乙草胺在不同温度下的除稗活性及对水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乙草胺在30℃,除稗活性最高,但对水稻安全性也最差。  相似文献   

4.
2001~2003年分别按照替换试验设计的模型盆栽抗草铵膦转基因水稻991与稗草、普通粳稻越富与稗草,比较这两个水稻品种与稗草的竞争力。水稻和稗草按照4:0、3:1、2∶2、1∶3和0∶4的比例混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普通粳稻越富和转基因水稻991对稗草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在稗草存在下,转基因抗草铵膦水稻991的干重和根长受稗草抑制程度大于普通粳稻越富;而叶面积指数的趋势相反,991的入侵能力明显低于越富。综合评价为在与稗草的竞争性方面,普通粳稻越富优于转基因抗草铵膦水稻991。  相似文献   

5.
水稻对无芒稗的异株克生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稗草与水稻竞争后降低水稻产量和质量。不同株型水稻与稗草的竞争力存在显著差异 ,高秆大冠层株型水稻可以明显减少产量损失[1,2 ] 。与生态竞争研究相关的水稻异株克生研究近年来日趋活跃 ,埃及科学家Hassan[3,4] 于 1 993~ 1 996年开展了水稻与稗草的异株克生关系的研究 ,发现约有 30份材料可以控制田间稗草 5 0 %~ 90 %的生长。Olofsdotter[5 ] 等在菲律宾国际水稻所进行了水稻异株克生研究 ,发现有 1 1份材料在旱季可以使稗草的干重减少 5 0 %以上 ,2 1份使稗草干重减少 40 %~ 5 0 % ;有 2 1个品种在雨季抑制稗草在…  相似文献   

6.
五氟磺草胺是一种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为探明稻田稗草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现状,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采自中国7省70地稻区的稗草田间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结果表明:所监测的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高水平抗性种群达50.0%,中水平抗性种群达47.1%,低水平抗性种群为2.9%,无敏感种群。在湖北、安徽、宁夏和黑龙江4省中,高水平抗性种群均达60%以上;其他3省的高水平抗性种群也在25%以上。湖南、江西和江苏3省中等水平抗性种群均在60%以上,其他4个省份在20.0%~40.0%之间。湖北省和黑龙江省低水平抗性种群分别为10.0%和12.5%,其他5个省份均无低水平抗性种群。本研究揭示了中国主要稻区稗草田间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现状,可为合理应用五氟磺草胺防控稻田稗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1997-1999年在水稻插秧田和直播田做了YRC2388防除杂草试验,结果表明,YRC2388对水稻安全,对稗草防除效果即,施药适期长,持效期长。在插秧田YRC238850%WP100-150ai.g/hm^2加农得时10%WP37.5ai.g/hm^2于稗草1-1.5叶期,或YRC2388505WP150-200ai.g/hm^2加农得时WP45ai.g/hm^2于稗草2-2.5叶期施药,在直播田YRC238850%WP150-180ai.g/hm^2加农得时10%WP37.5ai.g/hm^2于稗草1.5-2叶期,或YRC238850%WP180-225ai.g/hm^2加农得时10%WP45ai.g/hm^2于稗草2-2.5叶期施药,可有效防除稗草及阔叶杂草。  相似文献   

8.
水稻播种面积,上海10.87万hm2、安徽253.33万hm2、浙江95.43万hm2、江苏220万hm2。稻谷单产,上海7 890 kg/hm2,安徽6 150 kg/hm2、浙江6 675 kg/hm2、江苏7 905 kg/hm2。水稻栽培方式主要为直播(手工撒播和机械直播)、移栽(手工插秧和机械插秧)和抛秧,其中直播稻占水稻播种面积的比例,上海84%、安徽13%、浙江37%、江苏33%。稻田主要杂草种群,上海有千金子、稗草、双穗雀稗、假稻、水苋菜等;安徽有千金子、稗草、鸭舌草、雨久花、异型莎草、扁秆藨草、节节菜,少量双穗雀稗、零星发生的有水竹叶、空心莲子草等;浙江海盐有稗草、千金子、水莎草、矮慈姑、节节菜、水蓼、假稻、双穗雀稗、水竹叶等,浙江温州有稗草、鸭舌草、空心莲子草、双穗雀稗和李氏禾等;江苏有稗草、稻稗、千金子、杂草稻、鸭舌草、陌上菜、水莎草、扁秆藨草等。杂草防控技术,秧田主要使用丙草胺(含安全剂)、优克稗.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禾大壮等防除以稗草为主的一年生杂草。直播稻田采用"一封、二杀、三补"的防除策略,主要使用除草剂复配剂或现混现用。使用千金(氰氟草酯)防除千金子,使用稻杰(五氟磺草胺)防除对二氯喹啉酸已经产生抗性的稗草生物型。目前,存在和必须重视的问题是局部地区杂草稻严重发生、出现除草剂残留对作物的药害、杂草对除草剂的抗药性生物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陈景成 《广西植保》2005,18(2):36-36
玉林市2004年早稻稗草为害较重,是多年来未见过的。据在水稻后期组织各地普查后推算。全市稗草发生面积5.46万hm^2。占种植面积40.91%,为害面积1.66万hm^2,占种植面积12.45%;其中为害较重的(有稗草20株/m^2以上)面积0.31万hm^2。为害重的田块有稗草53~88株/m^2;一般有5~20株/m^2,一些不及时除稗的田块损失产量达5%~100局。由于稗草发生较重,杀稗王、灭稗净等二氯喹啉酸的除草剂销售好,并曾一度出现脱销现象。  相似文献   

10.
湖南稻区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湖南部分稻区稗草生物型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水平进行监测。琼脂法测定结果表明,湖南安乡稗草生物型已对二氯喹啉酸产生了明显的抗性,2001年安乡稗草生物型IC50结果显示,其最高相对抗性倍数高达63.80;常德市郊、汉寿县、长沙县高桥镇和春华镇的稗草生物型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正在形成,IC50相对抗性倍数比值为2.15-2.78;而其他地区稗草生物型尚未对二氯喹啉酸产生抗性。茎叶喷雾法测定表明,在室内即便是使用高浓度400 mg/L二氯喹啉酸也不能很好地控制安乡稗草生物型;田间使用浓度为6倍于田间推荐用量(1 350 g/hm2)的二氯喹啉酸不能有效防治安乡稗草生物型,而用田间推荐量(225 g/hm2)的二氯喹啉酸可有效的防治敏感性稗草生物型。以上结果表明湖南安乡稗草生物型已对二氯喹啉酸产生极明显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1.
47%氯吡·丙·异可湿性粉剂在水稻旱直播播后苗前、水稻立针至1叶期施用对水稻旱直播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水稻的安全性示范结果表明,47%氯吡·丙·异可湿性粉剂2 100 g/hm~2在旱直播水稻播后苗前喷雾处理、水稻立针至1叶期喷雾处理对水稻旱直播田硬稃稗、千金子、马唐、鸭舌草、耳叶水苋、异型莎草、扁秆藨草等杂草的株防效均高于90%,鲜质量防效均高于95%,且对旱直播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室内整株生测法测定新型除草化合物二氯喹啉草酮对稻田主要杂草光头稗(Echinochloa colonum)、硬稃稗(Echinochloa glabrescens)、无芒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mitis)、西来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zelayensis)、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鳢肠(Eclipta prostrata)、碎米莎草(Cyperus iria)、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二氯喹啉草酮对播后苗前、2~3叶期、4~5叶期的光头稗、硬稃稗、无芒稗、西来稗、马唐、鳢肠、异型莎草ED90在150~570 g a.i./hm2间;不同叶期的千金子对二氯喹啉草酮敏感性低,二氯喹啉草酮对其ED90均高于735 g a.i./hm~2。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新型水直播稻田除草剂精噁唑甘草胺以及对照药剂对于直播稻田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对于水稻及后茬作物的安全性, 于2019年在江西宜春市上高县水稻田进行了大田杂草防效试验以及后茬作物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8%精噁唑甘草胺OD对于直播水稻田的禾本科杂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 120 g/hm2 以及200 g/hm2 剂量处理对于禾本科杂草的防效均在88%以上。而且所有处理对于水稻均无药害产生, 实现增产, 并对后茬作物生长安全。综上所述, 新型直播稻田除草剂精噁唑甘草胺对直播水稻田禾本科杂草有良好防除效果, 可以在市场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48%仲丁灵乳油在南方稻田应用的可行性,2011年通过田间试验了该药剂对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水稻移栽后7 d 施用48%仲丁灵乳油1080~3600 g(ai)/hm2,对稻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稗草、马唐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对阔叶杂草鸭跖草、节节菜和莎草科杂草异型莎草、牛毛毡具有明显的兼治作用,对水稻生长安全,可以在示范的基础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新型除草剂ZJ0862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杨醛、3,4-二氯苯胺和4,6-二甲氧基-2-甲砜基嘧啶为原料合成了新型除草剂ZJ0862 ,其结构经1H NMR、MS、IR和元素分析确证。室内生物测定试验表明,ZJ0862在有效成分60 g/hm2剂量下,对水田重要杂草稗草和异型莎草的抑制率达90%以上;在45 g/hm2剂量下,对看麦娘、野燕麦、狗尾草等15种田间常规杂草的抑制率达85%~100%,杀草谱较广;田间试验结果显示,ZJ0862在150 g/hm2剂量下对移栽水稻安全,且在 60~90 g/hm2剂量下对水田主要杂草水苋菜、陌上菜、异型莎草等的防效达81.3%~98.4%。毒理学评价结果显示,该药剂为低毒、无刺激、弱致敏和致突变阴性。ZJ0862具有高效、低毒、安全的特点,在移栽水田将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5种除草剂防除旱直播稻田杂草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2%噁草·丁草胺EC1 500 mL/hm2对鳢肠的防效为82%,对禾本科杂草、大多数阔叶杂草及莎草均有良好的防除效果,防效均达100%;33%二甲戊灵EC 2 250 mL/hm2对旱莲草的防效为64.7%,对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及莎草的防效均在86%~100%之间;30%苄·丁WP2 250 g/hm2和35%苄嘧.丙草胺WP 900 g/hm2对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的防效较好,但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较差;30%丙草胺EC1 800 mL/hm2对稻田多种杂草的防效均低于63%。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验证47%氯吡·丙·异可湿性粉剂对麦田杂草的防效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47%氯吡·丙·异可湿性粉剂1057.5、1903.5 g a.i./hm2播后苗前处理后小麦的株高、茎蘖数、鲜质量、有效穗数、穗粒数、理论产量与人工除草处理无显著差异,对小麦安全,且对菵草、繁缕、荠菜等杂草防效较佳。  相似文献   

18.
双环磺草酮是一种新型的对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为明确其除草活性以及其与合成激素类除草剂氯氟吡啶酯复配后的除草效果,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二者复配的联合作用类型,以及复配药剂在水稻与杂草之间的选择性,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评价。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双环磺草酮与氯氟吡啶酯复配后使用,对供试杂草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及鸭舌草均呈现加成或增效作用;其中二者按照质量比5:1复配后的除草活性高于双环磺草酮单剂;复配药剂在供试水稻品种与杂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在28.72~54.81之间,与两种单剂相比,复配药剂对水稻的安全性均有提高。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双环磺草酮与氯氟吡啶酯复配扩大了杀草谱,对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及雨久花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在93.4%~100%之间,且对水稻安全;其中,田间复配用量为双环磺草酮有效成分120 g/hm^2、氯氟吡啶酯有效成分18 g/hm^2时效果最佳,对4种供试杂草的防效为97.1%~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