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生榛子垦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榛子垦复技术是经过多年在野生榛子垦复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其规范了野生榛子区划、建园、作业方式、密度调整、林地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生产操作技术,简化易懂,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
榛子是铁岭市林业特产之一,以果大、皮薄、味美而著称。经过近几年的连续开发,铁岭市榛子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垦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条。榛子产业已经成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主导产业和农民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径。文章阐述了铁岭市榛子加工、营销现状,指出了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榛子丰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榛树是东部山区乡土油料树种,综合利用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榛子生产对发展山区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榛子育苗、栽植、野生榛林垦复、生产管理、果实采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总结出了榛子丰产栽培的成功做法。  相似文献   

4.
榛子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主导产业和农民致富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野生榛园改造技术的应用直接关系到榛农的收入。文章通过设置对照处理,对带状垦复、疏株更新、墩丛状管理、矮化技术、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改造技术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5.
牡丹江市林下榛子资源丰富,是当地林下经济开发的重要坚果资源。但是,牡丹江林下榛子多为野生,质量与产量难以得到保障,如何开发林下榛子资源,通过资源调查及抚育管理措施为牡丹江市林下榛子资源开发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对大兴安岭地区野生榛子资源利用、榛子栽培、市场开发等现状进行总结,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该地区榛子产业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生产上采用叶面肥改善野生榛子产量的栽培管理技术正处于研究推广阶段。在通常条件下,由于野生榛子生长在山坡上,其土壤肥力不高,造成野生榛子结果期营养跟不上,导致榛果饱满度差,单果重低,严重影响榛果质量;为了更好的发挥野生榛子经济效益和检验叶面肥能否用于提高野生榛子产量。我们用氨基酸螯合液肥做了促进野生榛子增收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建议在野生榛子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1993年会同县桶竹开发公司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40余万元,专门用于捕竹资源开发。该公司通过积极发动、大力宣传、确保资金到位等多种途径,共完成开发面积11792亩,如期保质超额完成了全年生产开发任务。经验收。新造竹林完成2523亩,超额完成规划仔务的一倍半;笋材两用低产竹林开发完成7120亩,超额完成任务的19%,榆竹垦复完成2149亩,超过任务的15%。同期比1992年增加新造面积15000亩,低改面积5000亩。开发质量均已达到新造低改工程技术和验收标准。立竹资源的稳定增长,解决了该县捕分综合利用和竹制系列产品开发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1980年开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1988年底已初具规模,建设面积达48万亩(其中,省投资39.6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9.5万亩,老竹林垦复4.06万亩。营造较早的林分,郁闭成林,木材生产可望,既改善生态环境,又显示出造林保存率高、生长快、投资效果好的特点,从而为推动林业生产的基地化、专业化和丰产化建设开创了新路。  相似文献   

10.
野生榛林垦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榛子(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是我地区珍贵的乡土油料树种,野生资源十分丰富,面积达20万亩,占全省榛林总面积的43%,最高年收购量的1965年达三百万斤,是我国有名的榛子产区之一,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开原县就有宫庭专门经营的御榛园。榛子的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种仁含油量50.6~54.4%,出油率达30%左右,油香可食。榛仁味甘,不仅可以生吃、炒吃,而且  相似文献   

11.
黄甜竹(Sinobambusa edulis Wen)是浙江省林科所开发研究的竹种资源之一。原产福建,野生。1984年3月引种310株,种子本所,面积5亩。1985年出新竹356株,1986年出新竹1214株,最粗胸径已达4.7厘米。黄甜竹笋期4月21日至6月9日,发笋率高,笋肉色白,味甜,品尝风  相似文献   

12.
呼伦贝尔市是我国北方野生榛子的主要分布中心。针对该市榛子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和技术瓶颈,开展了野生平榛的引种驯化研究,并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平榛种子繁育技术体系,对规范榛子种苗繁育技术流程、提升榛子栽培技术水平以及促进本地区和周边省市榛子产业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桓仁县榛子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桓仁县地区野生平榛和毛榛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近几年平欧杂交榛子栽培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桓仁榛子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几项对策,促进榛子产业的发展,提升桓仁榛子的知名度,从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一、合理垦复。油茶垦复得好,当年就可起到保花保果,促进增产的作用,二、三年产量可成倍增加。桃源县泥头山大队第一生产队的莫家塔,二十亩油茶林,一九六七年平均亩产茶油只有八斤,冬季垦复后,一九六八年平均亩产茶油十斤,一九六九年十五斤,一九七○年二十三斤,一九七一年二十七斤,一九七二年三十五斤。金星大队的羊肠弯一百亩油茶林,一九六六年垦复后产量也是逐步上升,一九六六年亩产油五点四斤,一九六七年六点二斤,一九六八年十四点四斤。  相似文献   

15.
我社盛产桐油,桐林面积37800多亩,每人平均2.4亩多.过去,我社的油桐生产是一个旧摊子,一套老办法,产量低,总产不稳定.从1972年冬起,我们连续抓了几个冬春的垦复、中耕、补造、新造和抚育,全社共垦复老荒桐林8千多亩,新造桐林2千多亩,中耕抚育补造2万多亩.同时认真执行了垦复补助、交售奖励等政策,制定了维护油桐生产的奖惩办法,充  相似文献   

16.
辽宁     
2010年辽宁省以板栗、榛子、两杏一枣、红松、核桃楸、森林中药材、森林食品开发为主的林地经济,累计开发面积2000多万亩。共有14个市61个县(市、区)确立了“一县一业”.全省已组建林业合作经济组织1374个。  相似文献   

17.
中共株洲县委,认真落实华主席关于林业生产的重要批示,和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精神,坚决排除“四人帮”的干扰破坏,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既抓“千斤亩”,又抓“万宝山”,率领全县人民展开大规模的治山造林战斗。从1975年冬以来,垦复油茶林20多万亩,新建了万亩以上集中联片的油茶林基地9个,办起了27个社队联营的油茶林场,高标准垦复成梯田3万多亩,新造油茶林1.3万多亩。1976年粮食亩产超千斤,单产和总产都超过历史上最高水平。株洲县社队联营油茶林场的创办,是继社  相似文献   

18.
防火道是林区隔绝火源、防止森林火灾蔓延的一项有效措施。鉴于我区土壤肥沃、降雨量多,植被茂盛,每年采取人工铲挖植被垦复防火道投资大、效率低,我们于1985年在天目山林场进行了草甘膦喷洒除灌灭草垦复防火道的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一、试验地植被情况试验地设在天目山林场主石顶林点。防火道宽8米,长850米,面积10亩。植被以茅草、淮草、令箭草、牛筋草、黄荆条、野  相似文献   

19.
衡阳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抓住时间,动员和组织群众掀起夏季丘岗山地开发整地高潮。截止6月巾旬,全市已投入劳动工日98.6万个,完成林业整地425O0亩,占全年造林任务的周.3%。近两年衡阳市切实把丘岗山地开发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市新开发丘岗山地11O多万亩,其中开发造林66万亩。此外,还改造低产残林74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182万亩,油茶垦复164万亩,捕竹修垦48万亩。尤其是新开发面积,注重规模效益,努力形成“一乡一品”、“一地一品”的产品…  相似文献   

20.
8月中旬,炎陵县110多个机关单位的2000多名干部职工,早出晚归,自备劳动工具,自带中餐,自带车辆,先后到远距县城45—-60公里的十都乡密花村、策源乡下坪和东岭村,以及国营青石冈林场义务垦复桶竹山,掀起全县垦复捕竹山的高潮。经过10天时间的奋战,全县高标准建成4个“千亩桶竹示范片”、并推动全县17个乡镇2万多林农垦复构竹山3万余亩。炎陵县内相竹资源丰富、面积达l入34万亩、林农户均五亩多。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十分适宜桶竹和各种树木、水果的生长。近几年来,全县已进行辅竹改造4、5万亩,其中高标准捕竹1、85万亩。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