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均安区沙浦七村是一个以鱼塘、蚕桑、甘蔗为主的经济作物村。全村有二十户,一百○四人,劳动力六十四个,其中一十九户种桑,一十五户养蚕。共有鱼塘七十四亩,桑地二十六亩五分,甘蔗二十亩二分。一九八六年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加强桑地肥培管理,做到  相似文献   

2.
沈永康 《蚕桑通报》1994,25(1):51-52
桑黄化型萎缩病是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面广、危害严重,湖州市70年代初开始到80年代初暴发成灾,据1983年冬季调查,全市有20余个乡镇发生桑黄化型萎缩病危害,病区范围达5.78万亩,特别是太湖沿岸发病严重,漾西乡1983年冬季调查该乡3714亩专业桑地中有2733亩发生不同程度的桑黄化型萎缩病,发病桑地面积占桑地总面积的73.58%,其中太湖沿岸的胡溇、宋溇、乔溇、汤溇、新浦五个村1136.1亩专业桑地,平均株发病率高达49.2%.  相似文献   

3.
(一)亩桑产茧 老蚕区: 1.三百斤以上公社九个: 顺德县勒流套社,桑地9,967亩,亩产茧401斤。 顺德县均安公社,桑地’13,078一亩,亩产茧37宁.3斤。 顺德县伦教公社,桑地’2,157亩,亩产茧351斤。 顺德县沙溶公社,桑地11,440亩,亩产茧310.1斤。 南海县南庄公社,桑地9,800亩,亩产茧361.1斤。 南海县九江公社,桑地18,15。亩,亩产茧313斤。 南海县西樵公社,桑地5,750亩,亩产茧308.2斤。 中山县古镇公社,桑地4,279亩,亩产茧350斤。 中山县东凤公社,桑地5,797亩,亩产茧321.5斤。 2.四百斤以上大队四十四个。其中顺德县二十五个、南海县十二个、中山县…  相似文献   

4.
顺德县龙江公社南镇大队是以桑塘生产为主的大队,为增加今冬收入和增产明年桑叶,今年桑地冬耕各种工作干劲足、行动决、抓得早、安排妥、质量好。全大队于十一月一日起安排到年底前,用60天时间,要全部完成桑地204亩的冬耕工作,同时利用近村近水的桑地125亩,大搞冬种生产。通过整风整社,密切干群关系和贯彻兑现有关蚕桑生产的各项经济政策,全队干群对明年增产桑茧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他们认为:要明年多产鱼、蚕茧  相似文献   

5.
(一)亩桑产茧老蚕区: 1.三百斤以上的公社四个: 顺德县伦教公社桑地2,157亩亩桑产茧335.6斤南海县南庄公社桑地9,800亩亩桑产茧332.2斤顺德县勒流公社桑地9,967亩亩桑产茧314.4斤顺德县均安公社桑地13,078亩亩桑产茧313.9斤  相似文献   

6.
(一)亩桑产茧老蚕桑区:三百斤以上公社五个顺德县力流公社,桑地9710亩,亩产茧358. 1斤。顺德县伦教公社,桑地2157亩,亩产茧320. 7斤。顺德县均安公社,桑地13078亩,亩产茧312斤。中山县古镇公社,桑地4279亩,亩产茧322斤。南海县南庄公社,桑地9800亩,亩产茧301. 6斤。  相似文献   

7.
承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巴斯夫公司的委托,一九八八年我们继续在小榄镇西区十一村作第三次桑地重复施用狮马牌复合肥的调查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方法桑叶产量的调查,试验桑地合共3.91亩,分为三个组,第一组1.72亩,第二组1.05亩,第三组1.14亩,桑树品种除第三组是伦40号外,其余两组均是荆桑。调查方法:是将各组都分为四个区,甲区为对照区,乙、丙、丁区为试验区,各区各造施肥张类,施肥时间及每亩用量,详见附表1。  相似文献   

8.
我村地处东江河中下游,有耕地面积1500多亩,其中水田面积960亩,桑地面积220亩。全村共有人口940人,劳动力390人,人平耕地面积1.6亩,桑地0.23亩。一九七二年我村开始种桑养蚕,由于多种原因,蚕茧产量一直徘徊不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八七年推广了省力化养蚕方法,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果。桑地面积、蚕茧产量,一年比一年递增,现已成为蚕种场的原蚕饲养专业村。就我本人而言,一九八七年有桑地面积4亩,全年仅养蚕24张,收鲜茧980市斤,总收入2880元,平均亩产茧240斤,亩收720元。一张蚕种需花工  相似文献   

9.
浙江湖州市城区八里店镇湖东村位于城郊结合部。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桑地逐步减少。两年前 ,村干部通过市场调查得知 ,我国主要蚕桑基地之一的襄樊市 ,由于企业转制的需要 ,意欲整体出售国有丝绸公司、缫丝厂和蚕种场。湖东村领导班子经过反复商议 ,拿出 15 0 0万元参与竞购 ,与对方正式签订了收购协议。桑地是丝绸业的基础 ,为了打好这一基础 ,村领导带领村里种桑养蚕 ,缫丝织绸“高手”长期驻扎襄樊 ,向当地农民传授先进的种养技术。根据“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 ,2 0 0 1年 ,引导襄樊农民改造好原有的 2万亩老桑地 ,2 0 0 …  相似文献   

10.
德庆县九市镇上垌管理区上垌村,地处西江河中游北岸,全村有183人33户,耕地180亩。其中水田95亩,旱地18亩,桑地67亩,家家种桑养蚕,户户致富,是一个河滩地栽桑养蚕高产的专业村,该村先后利用河滩栽桑67亩,建立高标准的河滩地桑园,坚持科学管理,高产稳产,效益逐年提高。1988年投产桑地面积67亩,总产桑叶227322公斤,养蚕种519张平均亩产桑叶3392.9公斤。亩桑养蚕种7.75张。1991年总产桑叶244015公斤,养蚕种552张,平均亩产桑叶3642公斤,亩桑养蚕种8.24张、总产桑叶量  相似文献   

11.
阳春是一九七四年开始种桑养蚕的。十五年来,我们一靠政策,二靠科学技术,三靠各级党政领导大力支持,使我县蚕桑生产从无到有,持续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蚕桑生产发展更快。一九七八年,全县桑地面积仅有357亩,一九八○年发展到970亩,收茧427.67公担,到一九八四年,桑地面积突增到11,556亩,收购蚕茧7173.5公担,总产值2,381,564元,全县共得奖售肥指标1,413吨,一九八五年,全县有十五个区、208乡(村)、7870户种,总面积跃到15,879亩,总收购蚕茧11,128公担,比八四年分别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一) 桑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桑树细菌性病害,目前国内此病只有我省才有发生和报导。据资料记述一九七八年全省普查182610亩(占全省桑地总面97.3%)中,桑青枯病地面积18310.6亩,占普查面积的10.07%。顺德县一九七六年只有5000亩发病,到一九七八年已发展到17000亩左右,占全县桑地面积的22.8%,其中伦教镇桑青枯病的发病面积占全镇桑地面积60.8%。当时此病多发生在佛山市的蚕茧主产县内。.现在已发展至佛山市外的新  相似文献   

13.
肇庆市鼎湖区、广利镇、砚洲村,位于西江河中游、羚羊峡口河中间的一个小岛,总耕地3200亩,总人口3100人,其中农业人口2450人,平均每农业人口仅有1.3亩地。这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历史以来都是个经济作物区,一九八九年的作物布局是:甘蔗1000亩,水果600亩,蚕桑550亩,鱼塘400亩,蔬菜100亩。六十年代末期,砚洲村曾经发展桑地1000亩,当时县农业部门在小岛上建设有一座蚕种场,繁育蚕种,供全县蚕区用种。后来,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农村经济政策不稳定,一时以粮唯一、一时又以甘蔗唯一,  相似文献   

14.
我市蚕桑生产不断发展,特别近年来,发展较快,效益较好。这与当地党政的领导和政策等有关,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我市在发展蚕桑生产的同时,坚持办好细蚕共育。使蚕造稳定,养蚕单产较高,蚕桑效益较好,得到当地党政重视,广大蚕户的欢迎。1987年全市桑地面积7974亩,(旧桑6094,亩,新桑1880亩),产茧21000担,发展到1990年桑地面积45380亩(旧桑15614亩,新桑29764亩)产茧97800担。使我市成为全省产茧量最多的市。全  相似文献   

15.
曹江镇林村管理区现有桑地518.7亩,其中“抗十”502亩,占97%,实现了桑树抗青枯病良种化,战胜了毁灭性的桑青枯病的威胁,较快地恢复发展蚕桑生产,目前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建设成为既是蚕茧生产基地,又是“抗十”种苗基地。林村有12条自然村,445户,1861人,1172亩耕地,从1980年以来把蚕桑作为主要生产项目之一,做了大量组织生产和指导生产的具体工作,使桑地逐年扩大,亩产逐年提高,至1985年桑面积发展到495亩,其中  相似文献   

16.
南浦区中心乡阮屋村,有39户,237人,总耕地面积235亩,1984年有21户种桑养蚕,桑地面积33.5亩,其中新桑25亩,老桑8.5亩,折投产面积21亩,全年饲养蚕种122.5张,蚕茧总收入15012.33元,平均亩桑产值达714.87元,单张产值122.55元。该村干部群众通过种桑养蚕的实践,与其他农作物经济效益的对比,一致认为种桑养蚕经济收入高,是一项农村致富的好门路。于是1984年冬种桑的农户由21户增加到32户,扩种面积  相似文献   

17.
一、蚕桑生产的概况近几年来,我县的蚕桑生产发展较快。一九七九年全县种桑六百五十亩,产茧七百八十担,到一九八四年,全县有十七个区一百五十五个乡一万一千八百六十六户种桑养蚕,共种桑一万三千五百亩,饲养蚕种六万五千张,产茧二万八千二百四十九担,比一九八三年桑地面积扩大三千六百七十九亩,蚕茧增加一万四千九百六十四担;而比一九七九年桑地面积扩大一万二千八百五十亩,蚕茧增加二万七千四百六十九担。一九八五  相似文献   

18.
海宁县錢塘江人民公社石井生产队第六小队有61戶社員,人口250人,劳动力110人;有耕地254亩,桑地105亩;1959年(11月20日)农业总收入28334元,其中蚕业收入4840元占17.1%。105亩桑地大都是衰老桑树和补植的新桑树。按株数折算亩数,有70  相似文献   

19.
一、为害情况:桑毛虫是广东桑树的重要害虫,属鳞翅目、毒蛾科。在广东蚕区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南海县的大同、南畔。顺德县的西马宁海心沙、龙江等地为甚。据调查在1956年南海大同乡1300多亩桑地因虫害估计损失达80万市斤桑叶(约占25%)。1960年南畔大队1000亩桑地估计损失30万市斤,(约占13%)大同公社显东生产队损失约15%—18%,而在1961年损失约达40%。虫害严重时期,往往将整片桑地的桑叶食光,仅留桑条。桑毛虫散布在桑叶上的毒毛,同时影响到蚕造收成和蚕农的健康。  相似文献   

20.
怀集县马宁区谭播乡旺门村黎崇枝,全家8口人,劳力4个。过去,由于生产单一化,经济上不去,1980年集体人平分配仅有200元,1981年农业大包干后,全家分有责任田7亩,岗地2亩,他大胆调整生产布局,改变种植结构。为了寻求种桑养蚕致富的途径,于当年秋冬种桑2亩,同时承包集体桑地8.1亩,共10.1亩,1982年4月下旬开始采桑养蚕,全年养蚕37.5张,总收入3595.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