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RAPD分子标记探讨拟鹅观草属的种间关系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拟鹅观草属(Pseudoroegneria)8种1亚种和鹅观草属(Roegneria)7种植物.35个引物产生的344条DNA扩增片段中,328条(95.35%)具有多态性,利用344个RAPD标记,在NTSYS软件中,计算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建立UPGMA聚类图.结果表明:1)物种间遗传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R. elytrigioides、 R. alashanica和R. magnicaespes与拟鹅观草属的物种聚类在一起,表明它们与拟鹅观草属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鹅观草属的亲缘关系较远;3)RAPD分子标记可以将拟鹅观草属的物种分开,而且形态相似,地理分布相同或相近的物种聚类在一起;4)RAPD结果与形态学和细胞学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RAPD技术能为拟鹅观草属植物的系统学研究提供DNA水平上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新型饲草玉淇淋58的性状、遗传及饲草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色基因组原位杂交(multi-color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McGISH)鉴定结果表明, MTPP-58有58条染色体,其中11条染色体来自玉米,28条染色体来自四倍体多年生大刍草,17条染色体来自指状摩擦禾和2条玉米与四倍体多年生大刍草易位的染色体。2012-2013年对MTPP-58的饲草产量、品质、越冬率以及繁殖特性研究表明,第1年鲜、干草产量分别为93.845 t/hm2和22.083 t/hm2,第2年鲜、干草产量分别为82.851 t/hm2和14.394 t/hm2;粗蛋白(CP)为10.48%,干茎叶比为0.71,越冬率为100%。MTPP-58下部茎干扦插成活率为51.69%,分株成活率为95.50%。多种属聚合远缘杂交创制的MTPP-58聚合了玉米、大刍草、摩擦禾的优良特性,植株根系发达,生长繁茂,分蘖和抗寒性强,生产性能优,可无性繁殖,是一种多种属间杂交创制的新型多年生饲草。  相似文献   

3.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狼尾草属10个品种(品系)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从10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8条RAPD引物用于RAPD分析。8条RAPD引物共检测到70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占88.57%,Nei’s基因多样度为0.3080,Shannon信息指数为0.5334;RAPD标记显示狼尾草属牧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基于RAPD扩增构建相应的Nei’s(1979)遗传距离矩阵以及UPGMA树图。狼尾草属牧草品种(系)间遗传相似系数(GS)值为0.5102~0.9350。粗茎象草与美洲狼尾草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为0.5102,表明其亲缘关系最远;粗茎象草与未知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为0.9350,说明其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4.
不同居群狗牙根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梁慧敏 《草业学报》2010,19(1):258-262
利用RAPD分子标记和形态特征观察研究了中国部分地区野生和坪用型及国外引进商业品种狗牙根28个居群的遗传差异。 20个寡聚核苷酸引物扩增共得到326个标记条带,其中314 条为多态性带,占96.32%,平均每个引物15.7个多态位点,证明试验材料之间存在复杂的遗传背景,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结合形态学特征分析, 28个狗牙根居群可划分为A、B、C三大类型,A类包含12个居群,相似系数0.251 0~0.054 1,证明遗传差异较大,多态性较为丰富, 从外部形态看这类叶片长而宽、质地较粗,主要包括广州、浙江、无锡、南京及青岛等地的野生类型;B类有9个居群,相似性系数0.233 9~0.121 6,说明遗传基础比较狭窄,相对遗传距离较近, 外部形态看这类叶片短而中长、质地纤细,主要为从国外和国内其他城市引进的草坪型居群; C类包括7个居群,相似系数范围0.500~0.143,说明各居群间变异范围更大,主要为山东内陆不同地区的居群。  相似文献   

5.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标记(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对来自川西北高原的28份垂穗披碱草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选用13条引物共扩增出150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7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71.3%,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条带数为8.23条,遗传相似系数(GS值)为0.703~0.982,平均值为0.851,表明了川西北高原的野生垂穗披碱草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都表明大部分来自相同或相似生态地理环境的材料能聚在一起,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表明供试材料的聚类和其生态地理环境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其他的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最后,本研究还探讨了川西北地区野生垂穗披碱草资源的保护及其利用。  相似文献   

6.
用RAPD标记分析高羊茅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从国外引进的15个高羊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个有效引物,它们共扩增出85条DNA带,其中59条为多态性带,占69.4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多态性带4.92条;利用NTSYS-PC软件计算出的不同品种间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较大,为0.373~0.932;根据得到的遗传相似性矩阵进行非加权组法(UPGMA)聚类分析,建立高羊茅品种的分子系统树状图;以相似系数0.68为标准,可将所有品种分为3类,品种翠丽和贝克各自聚为一类,其余13个品种聚成一类。  相似文献   

7.
<正> 大刍草(Euchlaena mexicanaSchrad),又名墨西哥饲用玉米,原产墨西哥,为我国南方地区春播的一年生禾本科类蜀黍属优质高产牧草。1984年上海农学院引进试种,三年中表现长势茂盛,分蘖力强,耐刈割,在中等肥力条件下鲜草产量亩产可达5000公斤以上,适口性好,是适于各种畜、禽和草食性鱼类夏秋供饲较有前途的草种。但据国内报道和上海农学院试种,发现大刍草在连续刈割条件下,均  相似文献   

8.
遗传多样性的量化与分类是收集和利用种质资源的重要前提。运用SSR和ISSR技术分析扁蓿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从供试材料中筛选到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18对,ISSR引物18条。SSR引物共扩增到109条清晰的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0.09%,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69~0.885。ISSR引物共扩增到125条清晰的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7.08%,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48~0.811。对2种标记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扁蓿豆材料部分聚为1类,黄花扁蓿豆材料大部分聚为1类。Mantel检测显示,2种标记的遗传相似性呈显著相关(r=0.019 6,t=0.121 2),扁蓿豆比黄花扁蓿豆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稍高,细叶扁蓿豆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以1份美国进口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品种为对照,用RAPD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方法研究20份野生马蹄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发现,20条RAPD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30条,多态性比率为68.78%;22对SRAP引物扩增出175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72.31%,表明20份野生马蹄金之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表明,RAPD标记将供试材料聚为两大类群,SRAP标记也将材料划分为两大类。两种标记下,供试材料呈现出较好的地域性分布规律,地理来源相近的材料能大致聚为一类,部分同聚为一类的材料在形态上也具有相似性。两种标记方法相关系数r0.01=0.910,二者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应用这两种技术对马蹄金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分析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0.
王芳  高秋  王杰  马金星  孙娟 《草业学报》2016,25(5):125-133
本研究利用15对SSR 引物对161 份高粱属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5对引物共扩增出118条谱带,其中88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P)为75.21%;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变幅为0.612~0.806,平均为0.699。161份高粱属材料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36~0.977,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696,Shannon信息指数(I)为1.393。UPGMA聚类分析显示, 161 份高粱属材料在遗传相似系数(GS)为0.682处可分为3组;129份高粱和苏丹草材料在相似系数为0.671处可分为2组。表明SSR标记可以作为高粱属种间以及种内遗传分化分析的有力工具,被分析的高粱属种质材料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羊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高羊茅是广泛应用的冷季型草坪草,但有关我国高羊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十分匮乏。本研究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我国云南、贵州、青海、湖北等地的26份逸生高羊茅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试验筛选出引物20条,共扩增出179个条带,其中177个为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多态性带8.8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8.88%。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419~0.966,说明我国逸生高羊茅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26份中国本土高羊茅材料分为三大类,其中来自云南省的高羊茅基本聚在同一类,来自其余省份的高羊茅种质资源的聚类结果与其地域分布没有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用DNA池法从4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9条多态性、重复性好的引物,对贵州黄鸡、兴黔黄鸡、乌骨鸡三个培育品种(系)和地方品种兴义矮脚鸡及引进选育品种矮脚黄鸡共五个品种(系)进行随机扩增多态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29条引物共扩增出稳定、清晰、重复性好的条带190条,其中多态性片段127条,在300bp ̄3000bp之间。单个引物扩增出的RAPD条带在4 ̄13条之间,平均为6.55条。五个品种(系)间的亲缘关系符合它们的育种背景[1,2,3]。  相似文献   

13.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黑龙江省境内收集的24份野生桑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揭示其遗传分化关系,以利于对耐寒、抗旱类型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价值的准确鉴定和评估。从20个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个有效引物,对24份野生桑树种质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27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273条,多态性比率为99.3%,单引物对每份种质材料扩增获得的条带数在2~5条之间。24份野生桑树种质材料的遗传距离在0.047~1.000之间,其中,杜蒙2号和杜蒙3号,宁安1号和宁安3号两组种质材料的相似性最大,杜蒙3号和宁安3号的相似性最小。24份野生桑树种质材料的亲缘关系与其地域分布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1.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stimate genetic relatedness among Nicobari fowls (Brown, Black and White) and an exotic bird (White Leghorn) using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polymorphism. 2. A total of 25 decamer primers were screened among all the breeds of which 24 primers amplified the genomic DNA, generating 2000 to 200 bp bands. Ten primers generated reproducible and distinct RAPD profiles and were used for further analysis. 3. A total of 94 bands were amplified and 30 polymorphic bands (32%) were produced. The number of polymorphic loci ranged from 1 to 5 with an average of 3.0. 4. Among the native breeds Brown Nicobari showed higher genetic similarity (0.85) than Black Nicobari (0.80) and White Nicobari fowl (0.82). 5. Brown Nicobari showed high genetic similarity with Black Nicobari (0.87 +/- 0.029); least similarity was between White Nicobari and White Leghorn (0.77 +/- 0.028). 6. The RAPD profile of all Nicobari fowls on amplification with the primers PBG5 and PBA12 showed specific bands of molecular size 1050 and 785 bp, respectively. 7. The native breeds showed the least genetic distance with each other while White Leghorn appeared to be most distant from the native breeds.  相似文献   

15.
早熟禾属植物种间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李阳春 《草业学报》2002,11(4):94-99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10种早熟禾植物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对30个OPRON公司十聚体随机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28个可产生多态性,18个引物产生的250个DNA片段,用于计算种间的欧氏遗传相似性系数分析,在Statistic统计软件按非加权算术平均数(UPGMA)进行聚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状图,结果,10种早熟禾植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其变幅主要在6.7-8.5之间;其中P.botryoides与P.psilolepis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6.7,其次是P.sinattenuata与P.sphondylodes遗传距离较近,为6.8,而P.sikkimensis与P.pratensis,P.sikkimensis与P.psilolepis之间的距离最远,均为10.5,这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说明RAPD分析方法可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为早熟禾属植物的系统学分类提供更为有利和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胡枝子属植物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利用RAPD标记分析胡枝子属14个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对其60个10碱基随机引物进行筛选,选择能产生多态性谱带的20个引物,共获得209个RAPD标记,182个显多态性,占总谱带数的87.08%。居群间观测等位基因数A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Ae分别为1.8708和1.586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3344和0.4921,揭示了居群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介于0.1006-0.651之间,14个材料的聚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结果有相同的趋势。本研究对胡枝子属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和育种利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野生蚕类是我国重要的泌丝昆虫资源,研究其亲缘关系对于发掘和利用野生蚕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大蚕蛾科的柞蚕、栗蚕、野生柞蚕、天蚕、蓖麻蚕、透目天蚕间的亲缘关系,利用从54个引物中筛选出的30个重复性较好的随机引物对6种野生蚕类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得到632个RAPD标记,其中可变条带数为632条,单个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15~27,平均为21.1。6种野生蚕类相互间的遗传距离(D)较大,说明相互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其中:蓖麻蚕和栗蚕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761 2;天蚕和透目天蚕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671 1。采用UPGMA法构建的聚类图显示6种野生蚕类聚为4类,柞蚕与野生柞蚕聚为一类,天蚕与透目天蚕聚为一类,栗蚕、蓖麻蚕各自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8.
云南猪屎豆属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41份野生猪屎豆属种质为材料,用ISSR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00个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16个多态性明显、反应稳定的引物, 41份材料DNA共扩增出164条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的扩增条带数为10.3条,其中多态性条带总数为159条,多态性比率为99.3%。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481 7~1.000 0,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得出适合猪屎豆属野生植物的ISSR-PCR反应体系为:40 ng模板DNA、引物0.2 μmol/L、200 μmol/L dNTP、1×Buffer (Mg2+ plus)、0.5 U Taq酶(TaKaRa);ISSR引物最佳退火温度为50或53℃;通过聚类分析,可将41份猪屎豆属种质分为5大类,同一种的种质可以很好的聚成一类;通过对思茅猪屎豆ISSR鉴定,得出它与猪屎豆属的遗传相似系数接近,然而确定该物种属于猪屎豆属需要做更多的鉴定。  相似文献   

19.
利用RAPD技术对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的3个繁育世代和野生酸模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世代之间不存在多态性位点差异,3个世代是稳定遗传的;不同种和不同地点的同一个野生种之间存在着多态性位点差异;在合格种的12个单株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态性;采用混合取样可消除品种内的个体遗传差异性,较好地代表群体遗传特征;从0PA组选出7个能扩增出清晰且稳定带谱的引物,7个引物共检测出4个位点,DNA片段的大小在300~200bp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