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生产绿色果品,是我国果品生产的出路所在。这就对果品的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就是防止农药给果品和环境带来的污染。长期以来果树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由于连年使用化学农药,特别是剧毒、高残留农药。加之使用方法不当,使病虫产生了抗药性,并杀死了大量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农药对果品和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生产绿色果品,一定要改变依赖和滥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传统模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借鉴传统的病虫防治理论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火其 《农业考古》2000,(1):245-247
自从化学农药发明以来,使用农药成为防治病虫的主要手段。随着农药的大量使用,农药污染环境,污染农畜产品,破坏生物多样性等副作用,日益显现。更为严重的是,许多病菌害虫产生了抗药性,这就增加了防治病虫的难度。为了控制病虫危害,人们或者加大农药用量,从而加大对环境和农畜产品的污染;或者研制和开发新的农药品种。新农药品种的开发不仅意味着巨大的投入,而且研制开发的速度往往赶不上病菌害虫抗药性产生的速度。农业病虫危害的防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防止病虫危害方面,我国的传统农学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技术,这一理和技术在…  相似文献   

3.
常规西瓜生产中,病虫害防治主要靠使用化学农药,这是造成有害物质残留的主要原因。无公害西瓜生产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禁止和限制使用化学农药,确保西瓜生产安全优质,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农药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4.
木腐菌与草腐菌宜分场所制种和种植。草腐菌类菇种的制种和栽培都需将培养料发酵处理,在发酵期间,病菌和蚊蝇害虫大量繁殖,同时木腐菌类菌种也处于制种发菌期,相互间在同一环境下操作。病虫害易交叉感染。只有分开场所,分别制种,才能保持木腐菌类菌种场和栽培场地的清洁卫生。  相似文献   

5.
彩椒是近两年发展起来的保护地特菜品种,因其果实鲜艳、价格较高,深受菜农和消费者的喜爱。但彩椒的病虫害较多,为了达到无公害栽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王云堂 《农村科技》2008,(11):19-20
在棉花病虫害防治上,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在棉田根据不同的病虫情况,采用专用农药和软性农药防治,禁止喷施广谱性杀虫剂,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发挥其自然控害作用,做到“保益控害,简化措施,节本增效,减轻危害”,以最小的防治成本,把虫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地处高寒地区,蔬菜供应大多数都是从外地进的,自己生产蔬菜比较困难。近几年来,由于日光温室技术的推广,使大棚面积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以大棚黄瓜发展最快。由于大棚内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有利于霜霉病菌的滋生和发展,致使……  相似文献   

8.
瓜类蔬菜(gourd vegetable)包括9个属15个种及2个变种。在瓜类蔬菜无公害生产过程中,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应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治理原则,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地农药。  相似文献   

9.
小麦赤霉病防治决策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黑龙江麦区为研究范围,在对小麦赤霉病有关部分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由病害进行预测,病害损失,防治效果效益和防治决策四个子模型组成的病害防治计算机决策模型,模型根据其输入的变量值,从经济效益方面衡量,做出对病害进行防治与否有的决策。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属大型真菌类,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也同样适合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生长繁殖,如不重视生态环境的控制,在前期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杂菌和各种虫害便会大量发生,加上食用菌本身的特点,又不便于随时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因此在栽培中,遵循“以农业防治为主,合理配以生物物理方法,以化学防治为补救措施”的综合防治方针,充分发挥各种防治方法的优势互补,对各种食用菌的优质高产,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2004,(5):8
韭蛆,是韭菜迟眼蕈蚊的俗称,是韭菜的主要害虫。主要以幼虫聚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茎部危害。春秋两季主要危害韭菜的幼茎引起根基腐烂,使上部韭叶枯黄而死。不少菜农采用呋喃丹等高毒、高残留农药进行防治,虽然控制了韭蛆危害,但产品的农药残留却大大超标。为保证食菜安全,应大力推广韭蛆的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农田杂草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平 《农业与技术》2013,(12):150-150
农田杂草侵入农田和造成危害是逐步形成的,且受诸多因素影响的,所以要有效地治理杂草也需运用综合防治体系及其有效的技术措施,因地因时制宜地持续地进行下去,必将杂草的危害逐步减轻,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对9大类37种蔬菜进行初步调查,发现虫害11日66种,病害6类86种;侵害的寄主多,为害大,尤以土传病害严重;在设施栽培中高温高湿型病害和小虫类增多,必须在农业防治基础上,药剂防治跟上,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主要害虫有蝇、蚊、螨类等。以春、秋两季发生最重,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严重的造成绝收。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研究,总结出一套食用菌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初步解决了防治难题,控制了为害。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蛴螬暴发原因浅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品种布局,气候因素,土壤条件,天敌因子等方面对蛴螬暴发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指出花生、大豆、林果面积的增大,气候变暖,春季干旱、夏季多雨、天敌资源遭到破坏,秸秆还田等是河南省螬暴发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有关播种期防治、成虫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水稻螟虫变化趋势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种植茬口的调整和旱育稀植技术的推广,水稻螟虫群体已发生变化。二化螟虽仍处于重要地位,但大螟呈上升趋势,三化螟呈迅速上升趋势。因此,防治上要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药剂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为取得黄瓜的高产,在黄瓜病虫害防治上,主要依靠大量的药剂,但农药用量和施用次数的增加,反而增加了一些病虫害的抗药性,造成更大量的施用农药,也污染了生态环境,为达到既高产、又能有效保护环境,需要进行在抗病品种选育基础上以防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桑树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及规范化用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在生长期间会受到各种病虫害侵害,据统计全国桑树病害有一百多种,虫害有二百多种,而其中20多种病虫害对蚕桑生产影响很大,是各地或局部地区的重点防治对象。桑树病虫害防治,应贯衍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而综合防治中包括了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9.
大棚、温室的普及应用,番茄产量越来越高,但是伴随发生的病虫害也越来越严重,防治也越来越困难,导致剧毒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产生了高残留的有毒番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实行无公害番茄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0.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利用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防治等相结合,组成一个协调控制病虫害的体系,既实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又能使产品和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生产无公害、无污染的优质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