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得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纹枯病在南方稻区为害严重,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可选用井冈霉素、甲基硫菌灵等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水稻种植年限增加,许多老稻田的纹枯病也逐渐加重,若发生严重则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而满穗作为一种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新型杀菌剂,能够控制纹枯病的发生,从而提高水稻产量,但在本地区应用的比较少,为进一步验证满穗在本地区的抗病增产的可靠性和重演性,特进行  相似文献   

3.
水稻种植生长期间,纹枯病是一种常见病害,染病后水稻不能正常抽穗,导致产量降低,直接影响经济效益。本文首先介绍了水稻纹枯病的流行特征,然后分析了发生原因,最后总结了防控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并且近年来的发病情况有所增加。水稻一旦有了纹枯病,轻者影响稻谷灌浆,重者造成植株枯萎倒伏,不抽穗,不结实。发病稻田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的减产50%以上。水稻纹枯病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加强水稻纹枯病的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对于确保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1.发病原因。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依调查受栽培地菌源数量、气候条件、肥水管理、品种抗病性及群体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水稻纹枯病近些年来在我市发生呈上升趋势,个别地块发生程度较重。发病重的田块,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为此,我们采取了综合防治技术,提高了防控效果。现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症状: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病,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到抽穗前后发病最重,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边缘模糊的小斑,后渐渐扩大呈椭  相似文献   

6.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该病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早稻发病重于单季晚稻和后季稻,轻者影响谷粒灌浆,重者引起植株枯萎倒伏、不能抽穗或枯孕穗,一般减产10%~20%左右,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药剂,进行了12.5%欧博(氟环唑)悬浮剂防治2种病害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水稻抽穗安全,对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效较好,推荐用量为750mL/hm2。  相似文献   

8.
水稻品种、生育进程、栽培方式、施肥量及灌溉模式与姜堰区水稻纹枯病发生关系密切。姜堰区水稻纹枯病的发病高峰集中于拔节长穗期和抽穗灌浆期,发病高峰时间在8月上、中旬及8月底至9月上旬。抛秧稻的纹枯病丛发病率、株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极显著高于手插、机插与直播栽培方式,手插秧方式极显著高于直播与机插栽培方式,人工撒直播方式极显著高于机械直播方式。随着栽插密度与氮肥施用量的提高,水稻纹枯病发病率显著提高;干湿交替灌溉可减轻纹枯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水稻纹枯病,俗名花脚秆、烂脚秆,是我市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发生面广,用药次数多,危害损失重. 1发生及为害 水稻纹枯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第二年飘浮水面的菌核萌发抽出菌芽,侵入叶鞘形成病斑,病斑上再长出菌丝蔓延形成新的病斑.当菌丝落入水中又借助流水传播.当气温在22℃以上、相对湿度97%时纹枯病开始发病.菌核发育与致病温度均以28℃最为适宜,以25~31℃和饱和湿度为病害流行最为有利条件.过量施用氮肥,高密植,灌水过深过多或偏迟,均为诱发病害的因素.水稻从分蘖期开始发病,孕穗期前后达发病高峰期,乳熟期后病情下降.纹枯病危害后,造成烂茎,常使主茎和大部分分蘖不能正常抽穗,有的病株虽能抽穗,但每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减轻.  相似文献   

10.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得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由于发生面积广、流行频率高,其所致损失往往超过稻瘟病。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一、发病症状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  相似文献   

11.
为尽快筛选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高效药剂,特进行了24%噻氟菌胺SC田间药效大区应用示范试验。结果表明,24%噻氟菌胺SC对防治水稻纹枯病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治疗作用,在水稻纹枯病上升期和水稻抽穗前7-10d,每667m2用24%噻氟菌胺SC25-30mL对水60kg均匀喷雾,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江苏省宜兴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水平,特进行12.5%氟环唑SC田间应用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12.5%氟环唑SC 50~60 mL兑水60 kg均匀喷雾2次,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第1次用药宜掌握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即病害上升期),第2次用药以在水稻破口抽穗前7~10 d为好。  相似文献   

13.
水稻生长中后期的主要病害有: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和叶鞘腐败病等。随着超级稻和优质稻种植面积的扩大,稻曲病已成为主要病害,稻粒黑粉病则是杂交稻制种田的主要杀手,它们与叶鞘腐败病—起称为“杂交稻后期综合症”。水稻生长中后期病害直接影响到水稻的抽穗、灌浆、结实.导致产量降低.稻米质量变劣。  相似文献   

14.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常发性、普发性病害,水稻苗期至穗期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生,一般从分蘖期开始染病,孕穗到抽穗期形成发病高峰,到蜡熟期逐渐停止蔓延。由于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过量施用氮肥等原因,使水稻纹枯病发生为害日益加重,已上升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一般病株率15%~40%,减产10%~30%;严重者病株率达50%~100%,减产50%以上,出现不能抽穗和植株腐烂等情况。为了有效控制纹枯病的发生,保证水稻稳产高产,现将水稻纹枯病综合防治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水稻纹枯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危害叶鞘和叶片,形成水渍状灰褐色云纹状病斑,似开水烫伤状,很快腐烂。茎部受害后期呈黄褐色,易折断,影响抽穗、灌浆和结实。孕穗期至破肚期受害严重,不能抽穗或抽穗后呈秕粒,千粒重降低。一般减产10% ̄20%,严重的达50% ̄70%。该病以往在药  相似文献   

16.
<正>水稻纹枯病俗称"烂叶子病"、"烂脚病"。所有水稻产区,无论什么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居水稻"三大病害"之首,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南方稻区发病比较严重,发病严重时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后秕粒较多,千粒重下降,甚至会引起基杆部分组织坏死,最后折倒,稻穗干枯,造成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爱苗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优于井冈霉素及其复合剂,且处理后水稻茎杆清秀、黄叶少、剑叶活力强、抽穗整齐、籽粒饱满、熟相好,水稻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爱苗具有显著的控制水稻纹枯病的效果,抽穗前7d施药,药后15d第2次施药,用量为225ml/hm2。  相似文献   

19.
水稻纹枯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危害叶鞘和叶片,形成水渍状灰褐色云纹状病斑,似开水烫伤状。很快腐烂。茎部受害后期呈黄褐色,易折断影响抽穗、灌浆和结实。孕穗期至破肚期受害严重,不能抽穗或抽穗后呈秕粒,千粒重降低。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50—70%。该病以往在药剂防治上多用稻脚青(甲基砷酸锌)或田安(甲基砷酸铵)加水泼浇或拌细土撒施,虽有效果,但对水稻花粉母细胞有破坏作用。易发生药害而难以掌握,且残留期长。用井岗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安全有效,但无促产作用,增产效果不理想。[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12%苯醚甲.井冈A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纹枯病与稻曲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2%苯醚甲.井冈A可湿性粉剂对水稻后期病害(纹枯病、稻曲病)具有比较理想的防治效果。防治水稻纹枯病,在中等偏下发生年份于发病初期开始用药,隔10~15 d连续用药2次,施药量为450~600 g/hm2,在重发年份适当增加用药次数和用药量;防治稻曲病,中等以下发生年份,于水稻抽穗初期施药600 g/hm2,防治1次,重发年份于水稻破口前5~7增加1次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