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按照党的十七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把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作为中心任务,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主攻方向。结合白山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就要紧紧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实现生产发展,而农村生产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尤其要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我们革新农业发展理念。实现农村土地流转集约化、农民合作社组织化、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化,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共同带动,推动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论述了新型农业发展观,希望通过该次研究用全新的发展观指导农业产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实现农业的突破发展,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就必须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4.
张晓东 《河南农业》2008,(24):18-19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面向“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全省各地农村不同区域经济和产业化企业特点,先后在甘肃省农村各地通过广泛开展农民创业培训,认识到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大力开展农民创业培训,扶持和发展农业创业成功的类型,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村小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内在需要。本文分析加快河北省农业产业化进程的现实意义.并对加快河北省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可以更好的加快当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不仅是农业综合开发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时代赋予农业综合开发的神圣职责。据此我们对山西省晋城市实施农业综合开发7年来。国家、省、市三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共涉及到的125个行政村、  相似文献   

8.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落实,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2007年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用现代理念指导农业,用现代手段武装农业,用现代科技支撑农业,用现代制度管理农业,走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路子,确保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目标的实现,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农村职教存在的三个根本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商品化的发展需要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因此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和壮大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最艰巨的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破解“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就新在实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新就新在高新技术在农村中的应用。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它正推动着全球经济朝着以计算机及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农业开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现代化是农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信息技术,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必然选择的支撑技术,因此将农业信息化确立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平台,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作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经营方式和组织机制的创新,是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切入点。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产业化步伐的加快,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已成必然,质量和品牌成为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产业支撑;而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本文简述了农业产业化的特征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和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贯彻中央关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加速农业向现代化迈进的最佳形式,是解决农业比较效率低下的好办法,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随着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技推广应提高认识,创新思路,明确任务,以适应产业经营的需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则文  张成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702-17703
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衣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济基础保证。提出新时期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劳动力转移、新农民的培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关于推进来宾市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芳鹤 《广西农学报》2008,23(3):98-100
发展农业产业化,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来宾市是农业大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结合来宾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实际,对如何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春平 《甘肃农业》2011,(12):69-70
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当前农村社会经济矛盾,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通过对临潭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适合临潭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为了适应人才的需要,要努力办好农业职业教育。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及农村劳动力合理有效转移提供服务。飞速发展的现代农村不再需要掌握固定知识的传统学生,而是需要大批具有崭新观念、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专业技能等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在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18.
<正>一、引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需要,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二、三产业的需要,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础,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力保障。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二、祁门县农机发展状况的分析祁门地处黄山西麓,与江西毗邻,是安徽的南大门,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建县于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因城东北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现状与基本态势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绿色农业是一种立足国情、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模式。本文在探讨绿色农业内涵的基础上,以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为例,从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产业化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绿色农业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浅谈农业产业化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部署,再一次掀起兴“三农”的高潮。把握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机遇和新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因地制宜地探索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途径,是新阶段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起近年来,各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