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钾对黄土区猕猴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黄土区土上研究了猕猴桃不同品种及不同量钾肥与产量品质的关系。连续3年试验结果表明,钾在黄土区猕猴桃上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熏平均增产20.2%,产投比大于2.54。施钾能增加果实可溶糖、维生素C含量及果实硬度熏降低果实酸度,增加糖酸比,提高一级果率及单果重,促进叶生长。氯化钾与硫酸钾在增糖降酸、促进叶生长、提高维生素C方面作用相当,硫酸钾在增加果实硬度、一级果率、叶绿素、氨基酸总量及必需氨基酸方面好于氯化钾,高量钾好于低量钾。过量Cl-不利于果树生长及果实品质的改善。从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综合考虑,以硫酸钾和氯化钾按1∶1掺合施用效果较好,N∶P2O5∶K2O大致比例为1∶0.9∶1.3。猕猴桃施肥以撒施耕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柑桔配施氮、磷、钾肥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试验研究了在同一施氮水平下,不同水平磷、钾配施及施用不同种类钾肥对柑桔营养、产量及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紫色黄泥土锦橙园采用适当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提高单产及改善果实品质具有明显作用,以株施N4609、P_2O_400g、K_O560g效果最佳,经济效益也最大。在一定范围内,叶片中的磷、钾养分含量都随磷、钾化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钾肥品种对柑桔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钾素能刺激柑桔果实膨大,增加产量,改善果实品质。氯化钾和硫酸钾比较,氯化钾能降低果实含酸量,相对增加果实甜味,能提高果实维生素C含量,提高果实营养价值。但氯化钾使果实含糖量略有降低,平均比硫酸钾含糖量降低0.62%。试验证明,柑桔可以施用氯化钾,但一次施用量不能过多(不超过0.5-1斤/株),且不宜连年长期施用(施3-5年,停施1-2年)。从理论上看,柑桔属半忌氯作物比较合适。在柑桔生产上可用氯化钾代替硫酸钾。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苹果生产中钾肥的合理用量和施用时期,在陕西凤翔、山东栖霞、辽宁盖州开展田间试验,研究钾肥用量和施钾时期对苹果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陕西凤翔、山东栖霞、辽宁盖州试验点,苹果树密度分别为1 667、889、833株/hm~2的情况下经济最佳钾用量分别为K_2O577、467、1182 kg/hm~2,最高产量施钾量分别为K_2O 582、491、1 190 kg/hm~2。适量施用氯化钾可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果实硬度,降低果实酸度。钾用量相同下,氯化钾与硫酸钾对苹果产量和品质影响相当。施钾处理果园钾素均有盈余。陕西钾肥适宜的施用时期是50%钾肥花期施,50%钾肥果实膨大期施;山东和辽宁钾肥适宜施用时期是50%钾肥基施,50%钾肥果实膨大期施。果实硬度与K/Ca比呈负相关,施钾有引起果实缺钙风险,因此施钾肥尤其后期施钾应注意补充钙营养。  相似文献   

5.
周敏  杨国顺 《中国南方果树》2023,(2):124-129+134
以5年生刺葡萄为材料,采用基质栽培,研究了不同施钾水平对刺葡萄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钾肥相比,增施钾肥能显著提高刺葡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及各糖组分含量,降低果实中酒石酸、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其中,施钾量540 g/株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说明适量施钾有利于促进刺葡萄果实中糖分的积累。同时,施钾显著提高了刺葡萄果实发育早期酸性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的活性,对中性转化酶、蔗糖磷酸合成酶影响较小,施钾量540 g/株处理各时期代谢酶的活性最强,说明适量施钾提高了刺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各有关代谢酶活性,促进了果实中果糖和葡萄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赤霉素(GA3)对甜樱桃果实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果实生长第Ⅲ期的始期,用GA3溶液直接喷洒果实及叶片,果实单果重比对照增加1.203~2.655g,果实直径比对照增加0.141~0.453cm,果汁的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提高0.15%~2.20%,F值均达到α=0.01水平.果实整齐度及着色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综合果实性状,以10×1O-6(1Oppm)为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7.
苹果施用硝酸钙的效果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苹果树叶面喷和土施试验证明:(1)叶面喷(包括盆栽和田间试验)0.3%Ca液2次,能促进树体生长、增加叶干重、提高树体N、K、Ca等营养元素水利,并明显提高实产量和品质。在年生育期的前期或后期喷Ca,均能进入果实中,前期进入量高于后期。(2)土施Ca(NO3)2,同品质作用。在土施方式中,以Ca(NO3)2与有肥混施为佳,但土施Ca(NO3)2对提高果实中Ca含量未显出明显效果。(3)总体效  相似文献   

8.
万旻  张革 《蔬菜》2000,(4):32-32
CO_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在一定条件下,植物的光合强度随CO_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但由于保护地的密闭状态,常造成CO_2不足。试验证明,保护地增施CO_2后,植株生长旺盛,抗逆性增强,产量可提高30%~50%,因此,增施CO_2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的增产措施。 一、保护地内CO_2的来源及日变化情况 因保护地内环境封闭,夜晚植物呼吸释放的CO_2、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产生的CO_2及加温设施燃烧有机物产生的CO_2,都被保留在保护地内,总量常可达空气总量的0.1%~ 0.5%,故日出前空气中 CO_2的含…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项目是化工部下达的,我们于1991-1993对其进行了多点试验,结果表明,适于桃树的氮、磷、钾比例为2:1.5:2.5,生产该专用肥的原料以尿素、钙镁磷肥、硫酸钾为主,配合必要的微量元素。对株产40kg肥力较高的果园株施专用肥2.5-3.0kg,肥力较低的株施3.0-3.5kg,秋施总量的2/3,春施总量的1/3两次施用,可增产13.9%,百果重增加6.5%,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1.6%  相似文献   

10.
比较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分别使用腐殖酸钾、氯化钾、糖醇钙、氯化钙肥对香蕉产量、果实品质及贮藏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糖醇钙和腐殖酸钾均能显著增加香蕉产量,当腐殖酸钾600g/株(K2O)施入时,香蕉增产最高达21.32%;糖醇钙的钙用量为60 g/株时,香蕉增产达20.68%。同时钙钾肥施入增加了香蕉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稳定了香蕉果实贮存期花青素、类黄酮、酚类物质的含量。综合各因素推荐香蕉腐殖酸钾和糖醇钙施肥量分别为600g/株和60g/株。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砀山酥梨’芽变品系‘锈酥’果皮褐色形成机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盛花后25、50、75、100、125、150和175 d果皮中木质素含量和相关酶活性变化;从构建的‘锈酥’正向SSH-cDNA文库中筛选出与木质素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的CCoAOMT-EST,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了‘砀山酥梨’和‘锈酥’果皮中CCoAOMT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锈酥’果皮发育前期木质素增量较大,且木质素增量累计比‘砀山酥梨’高12.2%;‘砀山酥梨’和‘锈酥’果皮中PAL、4CL、CAD酶活性均在花后75 d达到最大值,而POD酶活性则在花后125 d出现高峰;二者果皮中4种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锈酥’果皮中均相对较高;‘锈酥’果皮中的PAL和4CL酶活性与木质素增量变化均呈显著正相关,而‘砀山酥梨’则未呈现出此规律;在果实生长发育各个时期,‘锈酥’果皮中CCoAOMT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砀山酥梨’。因此推测,‘锈酥’果皮褐色形成与果皮中木质素积累及相关酶活性提高有关,果皮中CCoAOMT的增量表达是‘锈酥’果实褐皮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串联四级杆质谱联用法(UPLC–PDA–MS/MS–ESI)对砀山酥梨和秋白梨果皮、果肉和果心(不含种子)中的酚类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检出42种酚类组分。大多数酚类物质在果皮中含量最高,仅绿原酸和Z–咖啡酰奎尼酸在果心最高。果皮中的酚类物质种类最多,砀山酥梨果皮中含有5大类42种;秋白梨果皮中含有4大类30种,砀山酥梨比秋白梨多7种黄酮类组分和3种槲皮素糖苷类物质。在果心和果肉中未检出黄烷醇类、黄酮醇类和黄酮类物质。在砀山酥梨果皮中鉴定出其他梨果实中尚未见有报道的芹菜素7–O–芸香糖苷,在砀山酥梨和秋白梨果皮中鉴定出原花青素B1和B2两种原花青素二聚体和原花青素C1及暂命名的C-1、C-2和C-3等4种原花青素三聚体。  相似文献   

13.
 ‘砀山新酥’是从‘砀山酥梨’中优选出的中熟梨新品种。成熟期比‘砀山酥梨’提前15 d左右。果实近圆形,果形指数0.95;平均单果质量37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总酸0.079%,去皮硬度6.4 kg · cm-2,果肉石细胞团(直径 > 0.25 mm)含量为1 778 mg · kg-1,果肉白色,质地细腻,酸甜,具微香,口感好,品质佳。适应性强,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14.
香梨正反交后代亲本性状的遗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1983~1995年香梨杂交育种的观察,研究香梨与砀山酥梨、鸭梨、苹果梨进行正反交获得的541株杂交后代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杂交后代果实形状、肉质遗传倾向于亲本,倾亲率分别为70.2%和85.2%,且果心较亲本的小。香梨作母本时果形、果心遗传传递力较作父本时强。杂交后代果实品质变劣,劣变率为97.4%,香梨作母本的后代较作父本的品质好。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梨蔗糖合酶(SU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基因进行全基因组鉴定与基因结构、系统发育关系、蛋白质保守功能域、染色体定位和基因进化模式分析,利用转录组数据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低蔗糖型‘砀山酥梨’和高蔗糖型‘翠冠’果实发育过程中SUS和SPS家族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梨中包含17个SUS基因(PbrSUS1 ~ PbrSUS17)和8个SPS基因(PbrSPS1 ~ PbrSPS8);SUS基因家族分为3个亚家族,分别为SUS1、SUSA和SUS2。梨SUS和SPS基因家族成员不均匀地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主要通过片段复制事件进行扩张,且在进化过程中主要受纯化选择作用。PbrSPS3、PbrSPS4、PbrSPS8、PbrSUS2和PbrSUS15是调控梨果实蔗糖合成积累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16.
套袋对砀山酥梨果实石细胞发育及木质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砀山酥梨为材料,于花后15 d 对果实套袋,观察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石细胞团分布,测定 石细胞、木质素及木质素中间代谢产物含量及木质素代谢相关酶活性,以期探讨套袋对梨石细胞发育和 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后,砀山酥梨果实石细胞含量下降31.6%,石细胞团数量减少28.0%, 石细胞团直径减小45.8%。木质素含量下降13.9%,木质素含量与石细胞含量极显著正相关。梨果实发育 的整个时期,套袋果实中PAL、C4H、4CL 和CAD 活性受到抑制,木质素中间代谢产物肉桂酸、香豆酸、 咖啡酸和阿魏酸含量降低。套袋使木质素合成减少,石细胞发育受到阻碍。砀山酥梨果实木质素合成可 能主要是通过香豆酸途径。  相似文献   

17.
抗病基因VpPR10转化‘砀山酥梨’及转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颢光  张朝红  王跃进 《园艺学报》2010,37(10):1567-1574
将源自中国野生华东葡萄的抗病基因——病程相关蛋白基因导入‘砀山酥梨’,并对转化系统条件进行优化。首先将VpPR10基因重组于中间表达载体pWR-Ⅱ,得到重组质粒pWR-Ⅱ-VpPR10;继而以改进冻融法将其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再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进行遗传转化。根癌农杆菌浓度OD600=0.5,离体叶片侵染5min,在含有100μmol·L-1乙酰丁香酮的培养基中暗处共培养48h有利于砀山酥梨的遗传转化;经PCR分析、Southern blot和RT-PCR检测,证明目的基因VpPR10已导入并整合到砀山酥梨基因组中;转化率为1.08%。  相似文献   

18.
贾兵  朱立武  张绍铃 《园艺学报》2012,39(1):159-167
 为探讨梨果萼片宿存、脱落与矿质营养之间的关系,以砀山酥梨为试材,在盛花后5 ~ 25 d,测定了宿萼幼果及其萼片中9种矿质元素含量,分析了幼果与萼片发育过程中对各种矿质元素的需求;通过盛花期喷施GA3、PP333、FeSO4处理,探讨了Fe在果实萼片发育中的作用,并对幼果萼片中矿质元素与叶绿素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砀山酥梨宿萼幼果与萼片中Fe含量差异最大,萼片中Fe平均含量是幼果的6.13倍,其它元素差异较小;萼片发育过程中对铁的需求量明显高于幼果,而对其他矿质元素的需求量则少于幼果。400 mg · L-1 GA3处理增加了宿萼果率,且增加了幼果与萼片Fe的含量;2 500 mg · L-1 PP333处理降低了宿萼果率,且减少了幼果与萼片中Fe的含量,喷施0.3% FeSO4提高了宿萼果率。因此,Fe是萼片发育重要的矿质元素之一,Fe充足时果实萼片易宿存。同时,萼片中叶绿素a含量的动态变化与Fe含量的动态变化呈显著性正相关,表明萼片中大量的Fe可能用于叶绿素a的合成。  相似文献   

19.
利用红、橙、绿、蓝、紫色滤光膜制作果袋(单层袋外套一层透明塑料袋),对‘砀山酥梨’果实进行套袋处理,分析不同光质对果实品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滤光膜套袋果实石细胞含量最少,比对照减少28.85%,鲜质量与干质量的比值最大,达到3.54,Ca和Zn的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34倍和1.49倍;紫色滤光膜套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5.11%,果形指数最小,鲜质量与干质量的比值比对照提高9.38%,石细胞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以及果实硬度分别减少22.83%、14.29%和14.88%,Fe、Ca、K、Zn的含量是对照的1.09倍、1.26倍、1.24倍和1.4倍;红色滤光膜套袋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相比对照分别减少7.33%和31.27%,Fe和Zn的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13倍和1.37倍;橙色滤光膜套袋果实石细胞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14.87%;蓝色滤光膜下果实单果质量最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比对照组分别减少10.19%和19.62%。综合分析认为,紫色滤光膜下蓝光透过率高,红光/蓝光值较小,有利于降低果实石细胞含量,相比其他处理更能提高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矿质元素的含量,且果实硬度、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比较理想,果实品质较高,建议在‘砀山酥梨’的套袋栽培中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