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于1990年用蔗渣栽平菇试验,经一年多的示范推广,二年的大田覆土推广,产量比稻草栽培的高。近年来,蔗渣已作为我县冬闲田栽平菇的主要原料之一。栽培技术阐述如下: 1 栽培季节根据我桂北地区气候,大田覆土栽培要比室内袋栽推迟2个月。一般每年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份。冬天整个榨季都可以栽培,室外气温8~21℃适应栽培。室外大田覆土栽培比室内袋栽难度大些。 2 蔗渣处理选新鲜无霉变、无虫蛀的蔗渣,刚榨出不久经太阳晒干的蔗渣更好。干蔗渣可贮藏备用。  相似文献   

2.
李志庭 《蔬菜》2005,(8):15-16
屏南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全县海拔800m以上的区域占总面积的70%,年降雨量1800mm,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蔬菜生产是我县的主导产业。为搞好蔬菜生产内部结构调整,促进产业持续稳定发展,2004年在海拔400m的长桥镇示范种植日本大葱66.7hm^2,8月7日-9月10日育苗,并开展不同土壤条件大葱育苗对大葱小苗生长的影响,不同覆土材料、覆土厚度对大葱育苗的影响,大葱苗期配套管理技术等试验研究,现将笔者对我地日本大葱育苗关键技术的管窥之见介绍如下,供类似生态环境种植者和农业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查尔琦 《食用菌》1994,16(2):30-30
阳畦栽培平菇,畦四周产量较高,而在南方普遍都在畦中间留丰产埂。为了探讨平菇高产栽培措施,我站从1991年起对平菇进行覆土栽培试验,有效地解决了平菇栽培中畦间、四周与中间的产量差异问题。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 菌种:糙皮侧耳,引自市农科所。母种培养基为PDA,原种、栽培种均以棉子壳为主料做培养基。②培养料配方(重量比):棉子壳95%,玉米  相似文献   

4.
陈坤 《食用菌》2002,24(6):35-35
采用覆土法栽培平菇已被广大菇农接受。此法 ,能显著提高平菇的质量和产量。但由于覆土栽培 ,需搬运大量泥土 ,劳动量大。再则 ,覆土栽培鲜菇携带泥土 ,使平菇口感不好 ,并给采摘和销售带来困难。笔者多年来在大量栽培平菇时采用向栽培袋注水的方法来提高平菇的产量。不但能降低劳动强度 ,而且还能保证平菇的质量和产量 ,为采摘和销售带来便利。注水器具采用高压喷雾器和柴油机油管改制而成 ,二个人一天能注水 1,0 0 0~ 2 ,0 0 0 kg的栽培料。注水配方 :1糖 0 .5 % ,磷酸二氢钾 0 .2 % ,尿素 0 .2 % ,B1 1支× 0 .1g,B1 2 1支× 0 .5 μg,…  相似文献   

5.
杏鲍菇覆土栽培及追肥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赵洪  马媛 《食用菌》2012,34(6):37-38
采用沙质黄壤土、粘质黄壤土和田园土为覆土材料,用于杏鲍菇覆土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沙质黄壤土覆土杏鲍菇产量最高,田园土次之,粘质黄壤土最差;对比覆土厚度发现1cm、2cm和3cm覆土厚度对杏鲍菇产量影响不大。采用蔗糖液、酵母粉、磷酸二氢钾为营养因子,用正交法设计配制营养液,在第二潮菇采收后进行追肥试验,结果表明:0.5%蔗糖液,1%磷酸二氢钾液,0.1%酵母粉液组合配方(A1B2C3)是试验最适宜杏鲍菇的追肥的配方。  相似文献   

6.
蒋步荣 《食用菌》1999,(2):24-25
平菇栽培的后期管理,一般是通过覆土来提高产量.覆土的常规方法有地面单排覆土和墙式覆土.覆土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改善栽培措施来提高经济效益,而不仅仅是增加产量,笔者查阅了许多资料,在提高产量方面报道很多,而有关提高平菇的品质方面未见有报道.本着这个目的,笔者在提高平菇品质方面作了一些尝试,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以韩引灰树花HH01、HH02菌株为试验材料,通过代料和覆土栽培2种试验方法,观察其出菇情况。探讨东北地区栽培灰树花的最适方法,为东北地区灰树花栽培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姚祥坦  张敏  徐素琴 《食用菌》2007,29(6):29-30
试验通过3种不同覆土材料对杏鲍菇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覆土材料条件下,杏鲍菇的生长及产量存在着显著差异,以泥炭和消毒菜园土作为覆土材料时,杏鲍菇生长较好,生物转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辛文英  辛颖  辛红  丁雷 《食用菌》2004,26(5):29-29
猴头可用多种代料种植 ,代料有木屑、棉子壳、玉米芯、甘蔗渣、酒渣、稻麦草粉等。用瓶栽或袋栽。 75 0ml瓶 ,两潮可产10 0~ 15 0 g。笔者用棉子壳袋栽 ,待菌丝发满后脱袋覆土种植 ,适当喷施 0 .5 %KH2 PO4稀释液 ,产菇 4~ 5潮 ,转化率可达 15 0 %。一般菇重 175~ 6 0 0 g,笔者今年 4月 18日采摘 1个特大子实体达 1.85kg。该菇长 2 8cm ,宽 17cm ,高 19cm。目前 ,我们已将该菇制取母种 ,已备继续种植猴头菇覆土栽培$江苏省沛县科协、沛县微生物研究所@辛文英 $江苏省沛县科协、沛县微生物研究所@辛颖 $江苏省沛县科协、沛县微生…  相似文献   

10.
鸡腿菇不同覆土厚度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米青山  杜纪格 《食用菌》2005,27(1):37-38
试验设置6个不同的覆土厚度栽培鸡腿菇,结果表明,覆土厚度3~6cm,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和覆土厚度1~2cm的产量差异显著,其中覆土厚度4~5cm的和覆土厚度1~2cm的产量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草炭和沙壤土为覆土材料,‘As2796’双孢蘑菇为试材,研究了双孢蘑菇沙壤土覆土中添加不同比例草炭对双孢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壤土中添加25%和50%的草炭作为双孢蘑菇覆土材料综合性状表现较好,覆土的持水率达到34.6%以上,理化性状得到改善,覆土层菌丝生长健壮,商品性好,产量高,效益好;4潮菇产量达到12.38 kg/m2以上,纯收入达到86.42元/m2.  相似文献   

12.
徐彦军  邹琴  刘洋  张凌峰 《食用菌》2012,34(5):28-29
采用不同脱袋覆土方式栽培姬菇,分析各处理对姬菇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对姬菇子实体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处理1姬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性状表现较好、产量最高(2.70 kg/m2)并与对照(袋栽出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覆土栽培姬菇的子实体脂肪、多糖、粗纤维、蛋白质含量比对照高,鲜味更浓郁.  相似文献   

13.
方新纪  施再旺 《食用菌》2003,25(2):33-33
覆土栽培在香菇的反季节生产中,确实发挥了一定作用,它有效地降低了菌棒的出菇温度,增加了菇床的通风量以及子实体均匀地接受散射光,而且现蕾后菌棒无需喷水,因而可提高鲜菇的质量,但如何有效解决覆土后菌棒背面长菇和由于土壤湿度大而引起的提早烂筒乃是覆土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现将我地香菇反季节覆土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乔德生  邵长泉 《食用菌》1994,16(6):31-32
袋栽猴头菇后期常出现畸形,究其原因与培养基含水量降低密切相关。为此,我们进行了覆土保湿培养猴头菇菌棒试验,获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经覆土的猴头菇个大形美,生物效率较对照提高50%以上。 一、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材料 菌种为本所筛选的优质猴头菇,培养基为100%棉子壳。培养容器为18×36cm聚丙烯袋,每袋装料300g,料袋一端用颈圈套口,外包聚丙烯塑料薄膜,另端线绳扎口。对照用17×33cm聚丙烯袋,按常规处理。所用的覆土材料为耕作层表土,经晒后捣  相似文献   

15.
肖平 《食用菌》1994,16(2):36-36
国内毛木耳代料栽培有春栽和秋栽两种,大部分地区是春季栽培。但是春栽一般会碰到前期低温发菌困难,杂菌污染严重,出耳后期气温高畸形耳增多的情况。为此,笔者于1992年4~9月间在我县三湖镇皮家村进行了覆土越夏栽培试验示范,投料2000kg,制作菌袋4000筒,发菌后成功率90%,至9月底,共采收鲜耳2934kg,生物学效率达159.46%,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制作菌筒 毛木耳覆土越夏栽培,制作菌筒的接种时间应较常规春栽推后30~45天,即4月下旬到5月上旬,此时气温在20~30℃天,正适宜毛木耳菌丝生长。培养料配制:棉子壳80%,麸皮16%,糖、石膏、生石灰、过磷酸钙各1%,料水比1:1.2左右,先  相似文献   

16.
香菇反季节覆土栽培技术具有省工、高产、优质、高效等优点,现已成为香菇反季节栽培的主要技术模式。但目前生产中由于所用的品种较混乱,乱编号,致使产量品质差异较大,甚至出现了由于品种选择不当给菇农生产造成损失。为此,我们于1999~2000年对5个香菇品种进行反季节覆土栽培品比试验,以筛选出适宜本地区反季节覆土栽培的香菇品种。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有 Cr04、Cr02、L26(中高温型)引自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武香1号(高温型)引自浙江武义真菌研究所;621(高温型)引自福建南平市农科所。以Cr04为对照。1.2 培养基配方 母种培养基为PDA。原种、生产种、栽培  相似文献   

17.
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蘑菇需要覆土,这是家喻户晓的,但其他食用菌如平菇、金针菇等覆土后增加产量,人们还没有普遍注意。根据我们的试验及其他一些资料表明,覆土确能改变食用出生长的生态条件,使其获得丰产,并且品质也可大大提高,从而使栽培者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一、覆土的增产作用 1988年,常州郊区农民把在室内出过三潮菇后,将准备遗弃但未污染的袋栽凤尾菇菌糠移到室外,脱袋后排放于浅沟里,上面覆盖颗粒状的菜园土,然后浇水一次,以后管理同大田栽培平菇一样,又出了二潮菇,生物效率从100%提高到  相似文献   

18.
覆土是双孢菇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其子实体必须在覆土之后才会发生,而且子实体是在覆土层中扭结长大的,不覆土就不能形成子实体.理想的覆土材料应是团粒结构好、孔隙多、保水力强、持水率高、酸碱度适中、病虫杂菌少的土壤.不同的覆土方法对产量和品质有着不同的影响,用泥炭土作覆土材料可比单纯用田园土或砻糠细土增产20%左右,而且提早出菇3~4 d,出菇的密度也较大.  相似文献   

19.
杏鲍菇1号是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真菌实训中心2006年引进的食用菌新品种,经过多次出菇试验,分离培养,表明该菌株适应范围广,抗逆性强,生物学转化率高,覆土栽培产鲜菇15 kg/m2,且保鲜期长,市场前景看好,适宜当地栽培,引种试验的过程中总结了杏鲍菇1号的生物学特性及覆土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蘑菇一次性覆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金伟 《食用菌》1989,(4):29-30
栽培蘑菇的覆土技术,一般都是采用粗、中、细土粒双层或三层次覆土法。不仅土粒制作繁琐、花工多、劳动强度大,而且技术掌握不当还会产生畸形菇或影响产量,1981~82年我县一些菇农试用一次性覆湿细土,普遍反映省工易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