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围产期低血钙发生状况及其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奶牛围产期低血钙发生状况及其调节作用,本试验选取围产期经产的健康奶牛20头,分别对其产前21d、14d、7d、产后7d、14d、21d及分娩当天血中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羟脯氨酸(HYP)、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降钙素(CT)浓度进行测定.按血钙水平将试验奶牛按上述时间点均分为对照组(血钙正常)和低血钙组.结果显示:奶牛在产前21d至产后21d低血钙发生率分别为:0%、45%、20%、80%、25%、15%、10%.对照组奶牛血浆Ca、BGP的浓度产前14d到产后21d显著高于低血钙组(P<0.05),ALP、HYP在产前7d到产后21d显著高于低血钙组(P<0.05).两组奶牛血浆P浓度在围产期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血浆CT浓度在产前7d和分娩当天显著低于低血钙组(P<0.05),其他时间点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血浆PTH浓度在产前7d到产后21d时显著低于低血钙组(P<0.05).结论:奶牛围产期易发生低血钙,以分娩时发生率最高.奶牛围产期易发低血钙与钙代谢调节激素未能发挥其动员骨钙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6,(2):331-335
为了早期预测奶牛分娩时发生低血钙症的可能性,本试验在黑龙江省A和B两个集约化牛场(均有250多头泌乳牛)随机选取产前15~2d和分娩当天奶牛作为实验动物。通过检测试验奶牛分娩当天组血浆钙浓度,明确分娩奶牛低血钙症发病率;通过检测试验奶牛产前和分娩当天血浆中镁离子(Mg2+)、钾离子(K+)和无机磷(P3+)的浓度,阐明奶牛产前血浆中各离子水平与低血钙症的关系,对产后低血钙症发生风险起到预警作用。结果显示:产后低血钙症在牧场A的发病率为90.32%,在牧场B为86.67%;两牧场产前奶牛与分娩当天奶牛的血浆P3+、K+、Mg2+差异极显著,血浆P3+、Mg2+水平与血钙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血浆K+水平与血钙水平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根据受试牛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了牧场A产前预警值为血浆Ca2+2.11mmol/L,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8.2%;血浆P3+1.83 mmol/L,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82.4%。牧场B产前预警值为血浆Ca2+2.12mmol/L,敏感度为98.7%,特异度为88.5%;血浆P3+1.90 mmol/L,敏感度为98.7%,特异度为65.4%。结论:奶牛产前血浆Ca2+和P3+浓度超过预警值可作为奶牛产后低血钙发生的早期风险预测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了解围产期低血钙奶牛与正常奶牛的血浆Serine peptidase inhibitor(SERPIN)与血钙之间的关系。在分娩当天、产前14~7d和产后7~14d根据血钙浓度将实验牛分为正常对照组(2.20~3.5mmol/L,C)和低血钙组(<2.20mmol/L,T),每组3头。利用Westernblotting检测试验牛血浆SERPIN丰度。结果显示:SPI蛋白在奶牛发生低血钙时,表达上调。结论:本试验首次证明了血浆SERPIN与血钙浓度呈负关联,血钙可能通过SERPIN途径调节机体的凝血过程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阐明日粮添加过瘤胃维生素D对围产期奶牛低钙血症的调控机制,在某集约化奶牛场选取40头奶牛,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于产前10d至分娩后10d在日粮中每天添加1.5、3.0、6.0g/头过瘤胃维生素D。对4组试验奶牛围产期(分别于产前10、7、3、0d和产后3、7、10d)血清维生素D3(1,25-(OH)2D3)、钙、羟脯氨酸、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围产期奶牛血钙水平分娩时达最低,产后逐渐上升,且产前7d至产后10d对照组奶牛血钙浓度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分娩当天试验Ⅰ组奶牛血浆中1,25-(OH)2D3、羟脯氨酸和降钙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甲状旁腺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日粮中每天添加1.5g/头过瘤胃维生素D能调节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等激素的分泌,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动员骨钙,从而防止奶牛产后低钙血的发生,且围产期奶牛低血钙症与机体血钙稳态调节作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5.
为了摸清西藏围产期奶牛常用饲料原料、机体主要阴阳离子水平及其变化,2013年4月在日喀则市白朗县和江孜县选择了416头围产期奶牛,采集产前21天和产后21天的颈静脉血样和饲喂的饲草料,测定了样品中钙、钠、钾、镁、磷、硫、氯等离子血清浓度。结果表明,奶牛血清中Cl、Na、P、Ca、Mg含量在分娩后呈现降低趋势;但K含量分娩后有升高的趋势。奶牛围产期的日粮阴阳离子平衡(DCAD)计算结果表明:奶牛围产前、后期的DCAD值为168~248m Eq/L,日粮属于阳离子型日粮。对血清中Ca离子检测发现,80%的围产期奶牛血钙浓度低于2.0~3.0mmol/L,处于亚临床性低血钙,这表明试验奶牛围产期低血钙症发生率高与摄入高DCAB日粮有关。  相似文献   

6.
过瘤胃维生素D预防围产期奶牛低血钙症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取围产期经产健康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4组:T1,T2,T3和C组,每组各10头.产前7d分别每头每天饲喂过瘤胃维生素D 1.5,3.0,6.0和0g,直至分娩,产后均不饲喂过瘤胃维生素D,试验至产后7d结束.所有试验奶牛在产前7d,3d、产后3d,7d及分娩当天测定血浆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围产期亚临床低血钙奶牛血液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为奶牛低血钙的早期预警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黑龙江省某大型集约化奶牛养殖场随机选取围产期产前奶牛28头,跟踪采集预产前2周、预产前1周、分娩当天以及产后3、7、14、21 d血浆样品,检测分析血液相关生化指标变化特征。[结果]随机选取的牛群中亚临床低血钙发病率为42.9%,低血钙组奶牛产前2周至产后3 d的血钙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奶牛,产前1周的血磷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奶牛,产后3 d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奶牛,产后7 d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显示,低血钙组奶牛血钙与血磷、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非脂化脂肪酸(NEFA)、AST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产前高血磷可能是导致该牧场围产期奶牛低血钙发生的重要因素,产前适当降低日粮中磷的水平有利于减少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了阐明不同能量平衡状况的围产期奶牛泌乳量、干物质摄入的变化及其机体代谢调节作用。在某一集约化牛场选取胎次、年龄相近的奶牛,分为高血糖组(H)和低血糖组(L),每组各15头。在产前21、14、7d和分娩当天,产后7、14、21d,分别记录奶牛围产期干物质摄入量(DMI)、泌乳量(MY),并测定血浆血糖(Glu)、游离脂肪酸(NEFA)、β-羟丁酸(BHBA)、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n)、瘦蛋白(Lp)、皮质醇(Cor)的浓度。结果显示,试验奶牛产后泌乳量和干物质摄入量均增加,但是产后能量负平衡发生率高于产前,产后21d达最高;两组产后血浆Glu水平均降低,血浆NEFA和BHBA升高,L组血浆NEFA和BH-BA水平高于H组(P0.05);H组血浆Ins与Lp水平高于L组(P0.05),血浆Gn与Cor水平低于L组(P0.05)。围产期不同能量平衡状态的奶牛机体能量代谢发生了各自适应性的变化。血浆低水平Ins、Lp和高水平Cor在缓解能量负平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中药对围产期奶牛血浆IL-2、IL-6含量的影响,本试验选择90头年龄、胎次和预产期相近,经临床检查健康的围产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0头。A组,于预产期15天饲喂时添加中药加味四君子散(400 g/头),每天1次,连用5 d,分娩后当天灌服益母生化散2剂(400 g/头);B组,产前不添加中药,分娩后当天灌服益母生化散2剂(400 g/头);C组为对照组,产前不添加中药,产后灌服常用水2次,每次400 mL/头。在预产期15 d、7 d,产后0 d(分娩当天灌服益母生化散前计为0 d)、7 d和15 d时,在各组随机抽取10头奶牛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浆IL-2、IL-6的含量。试验结果显示,A组奶牛血浆IL-2含量明显高于B组、C组(P0.05或P0.01);血浆IL-6含量A组在产前7 d时低于B组、C组,差异显著(P0.05),而产后0 d、7 d、15 d,A组高于B组、C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在前期建立了动物胃肠道钙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检测体系与表达谱分析的基础上,旨在进一步确定饲粮阴阳离子差(DCAD)水平对动物血钙浓度和胃肠道组织钙结合蛋白-D9k(Ca BP-D9k)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揭示低DCAD水平防治动物低血钙症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将1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自配种前3 d起分别饲喂DCAD水平为+300(高DCAD水平组,HD组)、+150(对照组,CON组)、-50(低DCAD水平组,LD组)的饲粮。检测母鼠产前20 d(-20 d)、产前5 d(-5 d)、产后当天(0 d)、产后3 d(+3 d)血钙浓度和胃肠道组织Ca 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HD组相比,LD组显著提高了围产期内0 d、+3 d小鼠血钙浓度(P0.05),显著上调了小肠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与结肠Ca 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5),这一效应在-5 d、0 d表现最为显著(P0.05),并在+3 d提高了小鼠空肠与结肠的Ca 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5)。统计结果显示,十二指肠、空肠与结肠3个位点的Ca 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DCAD水平、血钙浓度具有显著的关联性(P0.05)。由此可见,降低DCAD水平可上调动物小肠及结肠肠段Ca 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同时伴随更高的血钙浓度。这可能是低DCAD水平有效维持动物围产期血钙稳恒,降低低血钙发生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387-1392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围产后期奶牛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探讨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疾病相关指标的发生特点,为围产后期奶牛产后保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年龄、体况、胎次相近的二胎以上无疾病史的健康奶牛30头,于分娩当天(0d),产后1,2,3,7,14,21d清晨饲喂前尾静脉采血10mL,分离血清进行血液生化指标β-羟丁酸(BHBA)、游离脂肪酸(NEFA)、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葡萄糖(GLU)、血钙(Ca2+)、血磷(P3+)和血镁(Mg2+)的检测。结果显示:在试验期内30头试验奶牛脂肪肝的发病率为46.7%,酮病的发病率为40.0%,低血钙的发病率为33.3%;血液中NEFA的浓度在分娩当天最低为(0.33±0.17)mmol/L,与产后7,14,21d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中NEFA浓度从产后1d逐步升高。奶牛分娩当天血糖浓度最高为(6.40±1.55)mmol/L,与产后1,2,3,7,14和21天的血糖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奶牛产后在7~21d时,血液中BHBA浓度逐步升高,其中第21dBHBA浓度最高为(0.84±0.68)mmol/L,与0,1,2和3dBHBA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分娩当天Ca2+浓度为(2.29±0.31)mmol/L,与其他各天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0d起,血清中P3+浓度逐步升高,其中0d相对于3,7,14,21d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中Mg2+浓度产后1d最低为(1.56±0.42)mmol/L,0d血清Mg2+浓度与产后1,2,3,7,14,21d血清Mg2+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1~21d血清Mg2+浓度逐步升高,并处于平稳趋势。结果表明,该牛场奶牛产后营养代谢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对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及保健,对于集约化高产奶牛场应制定合理的保健方案,通过饲料添加剂对分娩牛保健,来预防围产期常见营养代谢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产前体况评分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和血钙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产前体况评分对围产期奶牛的影响,识别导致奶牛代谢紊乱进而发生生产性疾病的风险因子,选取临床健康的经产干乳期奶牛,根据体况评分标准,将奶牛分为正常组(3.0≤BCS3.5;n=10)和肥胖组(BCS≥4.0;n=10)。所有试验牛均在同等条件下饲喂和管理。于产后11d至40d每天记录产奶量;于产前14d、7d、4d、2d、1d、产后0d、1d、2d、4d、7d、14d采集血液并分离血清,检测血钙浓度;于产后30d采集新鲜乳,检测乳成分。结果显示,肥胖牛在泌乳早期的日均产奶量要低于正常牛;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牛的乳脂率、乳脂蛋白比和乳干物质含量较高;所有试验奶牛在产前2d至产后2d的血钙浓度均低于2.0mmol/L,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牛的血钙水平处于更低水平。以上结果表明,产前肥胖(高BCS)奶牛在泌乳早期过多动用体脂,并增加了发生产后低血钙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究围产期奶牛血钙浓度影响因素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于2018年7月20日—8月15日对北京地区36头围产期健康荷斯坦牛的血钙浓度进行测定,收集该牛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报告,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不同胎次、体况评分(BCS)、健康状况及血钙浓度变异度对血钙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血钙浓度与产后天数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经产牛的血钙浓度(1.40 mmol/L)极显著高于初产牛(1.31 mmol/L);不同BCS分组奶牛血钙浓度差异不显著;健康组的血钙浓度(1.41 mmol/L)显著高于患病组(1.30 mmol/L);血钙浓度变异度的大小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初产奶牛低变异度组的产奶量(16.70 kg/d)显著高于中变异度组(9.75 kg/d)和高变异度组(5.63 kg/d)。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围产期荷斯坦牛血钙浓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奶牛产后低血钙症的发生以及制定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的饲养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阐明山楂对围产期奶牛肝功能和血脂水平的影响,以期为该药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初步的试验依据。选取胎次、泌乳量和体况相近的20头围产期荷斯坦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全混合日粮,试验组从分娩前21d开始在全混合日粮的基础上每天添加100g山楂,连续42d。分别于分娩前21d、分娩当天、分娩后21d尾根静脉采血,检测血液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产前21d和分娩当天血浆中AST、ALP、GGT、ALT、TC和TG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但产后21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后21d血浆中AST、ALP、GGT、ALT、TC和TG水平均显著高于产前21d(P0.05)。综上表明,在日粮中添加100g/d山楂粉末,能够明显降低围产期奶牛AST、ALP、GGT、ALT活性以及TC、TG含量,具有降低围产期奶牛血脂水平和减轻肝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选取30头年龄、胎次相近的健康围产期荷斯坦奶牛,根据分娩时间选取产前21 d、14 d、7 d、分娩当天和产后7 d、14 d、21 d共7个时间点,跟踪分析围产期奶牛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规律。另选取171头年龄、胎次相近的围产期奶牛,根据测定的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筛选出高酮血症组(10头)与健康奶牛对照组(10头)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与高酮血症相关性血液生化指标并进行ROC诊断评价,得出Cut-off point值。最后分析疾病危险因素,以OR值评价该指标对判定疾病的危险系数。结果表明,高酮血症组产前无发病,在产后14 d达最高发生率(10%),随后下降至4.8%,从时间来看,高酮血症的发生一般在分娩后1~3周,产后14 d最高;确定了高酮血症诊断的首选指标为BHBA、NEFA,辅助指标及cut-point值分别为DBIL(1.15 mmol/L)、AST(73.50 IU/L);危险因素分别为NEFA(OR=7.72),TG(OR=7.03),GGT(OR=6.71),LDH(OR=4.45),P(OR=6.23)。本试验为建立完整有效的奶牛群体监测体系对预防围产期奶牛生产性疾病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围产前期不同钙水平日粮对奶牛血钙水平及钙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奶牛产后维持较高钙水平,减少奶牛产后低血钙病的发生,本研究按照配对试验设计原则,选择体重、胎次相近,体况评分3.5以上,机能状态、生产性能良好,无任何临床症状,即将入围产期的荷斯坦奶牛16头,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奶牛,分别饲喂不同钙水平的日粮,通过测量奶牛在产前3 d到产后3 d的血清中的钙、无机磷、镁、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降钙素水平以及碱性磷酸酶活力等指标数量变化。结果表明:与其它钙水平相比,在0.36%钙含量的产前低钙日粮条件下,产前第2 d和第3 d奶牛的CT(降钙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BGP(骨钙素)水平显著提高(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产前日粮中添加0.36%钙含量可使奶牛产后维持较高的钙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围产期一胎奶牛与经产奶牛血液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反映出一胎奶牛与经产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以及变化规律,为规模化奶牛场围产期一胎奶牛与经产奶牛的饲养管理与产后护理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年龄、体况相近的一胎次奶牛5头,经产奶牛5头作为试验动物,在产前7(-7d),4(-4d),1d(-1d)、分娩当天(0d)和产后1,3,5,7,9,11,14,17,20d时尾静脉采血10mL,分离血清进行血液生化指标葡萄糖(GLU)、钙(Ca)、磷(P)、镁(Mg)、β-羟丁酸(BHBA)、游离脂肪酸(NEFA)、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甘油三酯(TG)的检测。结果显示,GLU浓度一胎牛在-7,-4d时极显著高于经产牛(P0.01),在0,3,5,7,9,11,14,17,20d时显著高于经产牛(P0.05);且0dGLU浓度最高。Ca浓度一胎牛在0,1d时极显著高于经产牛(P0.01),在-4和-1d时显著高于经产牛(P0.05),且分娩当天最低。P浓度一胎牛在0d时极显著高于经产牛(P0.01),一胎牛血清P浓度整体高于经产牛。Mg浓度一胎牛在1d时显著低于经产牛(P0.05)。BHBA、NEFA、TG、TP、ALB、GLO一胎牛与经产牛各采血时间点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且经产牛产后血液生化指标BHBA、NEFA、TP、ALB、GLO略微的高于一胎牛。结果表明,本试验一胎牛在能量代谢指标与Ca、P、Mg指标上优于经产牛,经产牛产后发生营养代谢病的风险高于一胎牛,建议牧场管理者应重视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工作,最好做到一胎牛与经产牛的分群饲养,加强对经产牛的产后保健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选取2胎以上12头围产期奶牛,采用配对试验设计分成4组,从产前3周开始随机饲喂4种阴离子盐添加剂日粮(高钙高镁组、高钙低镁组、低钙高镁组和低钙低镁组),饲粮阴阳离子差(DCAD)值均为-6.5mEq/100 g DM.研究阴离子盐酸化日粮Ca2+和镁水平对奶牛血清离子平衡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DMI)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尿液pH在5.5~6.5变化(P>0.05).产犊当天、产后1 d和产后3 d,阴离子盐酸化日粮中钙水平对围产期奶牛血清Ca2+浓度有显著影响;产犊当天,阴离子盐酸化日粮中镁水平对血清Ca2+浓度有显著影响;产后3 d,阴离子盐日粮钙和镁互作对奶牛血清Ca2+浓度有显著影响.产犊当天、产后1 d和产后3 d高钙高镁组血清Ca2+浓度均高于其他3组,并显著高于低钙低镁组.产后1 d及产后3 d高钙低镁组和低钙高镁组血清Ca2+浓度也显著高于低钙低镁组.各试验组奶牛产奶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选取患骨营养不良的荷斯坦牛群17头,日粮中将磷酸氢钙(127.5g/头.d)改换为石灰粉(200g/d.头)饲喂30d。在治疗前1d和治疗后30d测定试验奶牛血浆Ca、P、AKP含量。结果显示,患病牛群治疗前低血钙发病率(82.35%)显著高于治疗后(17.65%)(P0.01)。治疗后血浆Ca浓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血浆P浓度显著降低(P0.05),血浆Ca:P显著升高(P0.05),血浆AKP略升高(P0.05)。结论:日粮钙含量低所致的钙磷比失调是本次奶牛骨营养不良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不同维生素E水平对围产期奶牛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维生素E水平对围产期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体重550kg左右,2~6胎次,预产期相近、体况评分3.5分的围产期中国荷斯坦奶牛24头,随机分为3组。各组饲喂基础日粮组成相同,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0.81IU/kgBW维生素E,试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1.62IU/kgBW维生素E,试验Ⅲ组饲喂基础日粮+2.43IU/kgBW维生素E,试验期60d(从预产前30d到产后30d)。试验结果显示:在产前7d、分娩当天和产后7d试验Ⅲ组的血清皮质醇浓度较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低,差异显著(P0.05);在产后30d试验Ⅱ、Ⅲ组的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Ⅲ组奶牛血液中三种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在产后7d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在分娩当天,试验Ⅲ组的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粒细胞百分比试验Ⅲ组低于试验Ⅱ组,差异显著(P0.05),单核细胞百分比试验Ⅲ组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维生素E对奶牛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且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43IU/kgBW维生素E的试验Ⅲ组对围产期奶牛的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