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农业机械已经全方位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角,直接关系农业生产的进度、农业生产的质量和农业生产的效益。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品种,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78%以上,而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只有45%,其中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多数不到20%。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是双季稻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比价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现实选择。找准着力点补齐种植机械化短板在日前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  相似文献   

2.
自7月初以来,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南方双季稻产区相继进入早稻收获、晚稻栽插大忙季节。农机化主管部门发挥农机装备优势,共投入18.3万台联合收割机、3.2万台插秧机开展机收和机插作业,迅速掀起水稻"双抢"作业高潮。截至7月19日,全国早稻机收面积达到3435万亩,机收水平超过70%;已完成晚稻机械插秧面积246万亩。为抓好水稻"双抢"这场农机化生产的重头戏,南方水稻双季稻产区农机化管理部门提前部署安排,认真落实机械检修、人员培训和技术服务措施,及早发布水稻机收作业  相似文献   

3.
三环节破解双季稻机插秧推广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双季稻生产区机耕机收水平目前已分别达到90%和60%以上,而机插水平却难以快速提升,成了制约水稻全程机械化的一大瓶颈。近几个月的调研发现,影响和制约机插秧推广因素主要有三:机耕对犁底层的破坏、适合机插的秧苗培育、插秧机株行距定制。本人认为,要以农机农艺融合为手段,从此三个环节发力破解双季稻机插秧推广难题。机械耕整必须保护好水田犁底层犁底层是位于耕作层以下较为坚实的土层,因长期受到耕作机械挤压和土壤随水沉积而形成。犁底层也是  相似文献   

4.
当前,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已成为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的瓶颈,特别是对双季稻地区而言,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更是成为了重要的制约因素和发展难点。影响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因素诸多,但经济效益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影响经济效益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水平的高低和经营规模的大小。本文以湖南双季稻地区水稻生产育插秧机械化作业的试验调查数据为例,对不同水稻育插秧机械化配置方案的经济效果与经济水平、经营规模的关系作一技术经济分析,以供发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深入分析双季稻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针对当前南方双季稻区机械化种植水平低、插秧机保有量少、手工直播趋势蔓延等栽植机械化发展现状,从茬口衔接、生育期、比较效益、技术难易、生产规模五个方面梳理制约南方双季稻栽植机械化发展的因素,通过综合测评和试验示范深入比较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秧、水稻机械化有序抛秧、水稻钵苗摆栽技术三种机械化栽植技术在缓解茬口矛盾、抵御自然灾害、农药减施、水稻增产等方面的优势,遴选出适宜南方双季稻机械化栽植技术模式。从技术推广、政策支持、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通过因地制宜选定适用主推技术、完善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提高水稻栽植机具保有量、完善育秧中心布局、提高育插秧作业服务能力等发展路径加快提升高南方双季稻栽植机械化水平,促进双季稻面积恢复。  相似文献   

6.
<正>双季稻区是我国最主要的水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5%,是我国南方的大粮仓。双季稻区温光水热资源充沛,蕴含着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单产的巨大潜力。通过机械化手段,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措施,实现双季稻两熟高产,进而可以提高我国双季稻区粮食总产量。然而,尽管双季稻区在早晚稻机耕、机收两个环节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长期以来种植机械化率仍在20%左右,远低于北方地区单季水稻、小麦、玉米平均80%以上的种植机  相似文献   

7.
针对300mm行距插秧机在南方双季稻区栽插行距过大、穴数过少及不能充分发挥机插稻的增产潜力问题,在300mm行距插秧机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机械优化设计和田间农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插植部箱体、苗箱、支架(包括左右支架和中间支架)和浮板4个关键部位技术参数改进设计,研制出了适合南方双季稻区作业的2ZS-488B型(264mm行距)插秧机,并于2012-2013年在江西省2个试验点进行不同早晚稻品种机插行距的大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插秧机作业性能稳定,漂秧率、伤秧率和漏插率分别为1.55%、2.68%和1.93%,相对均匀度合格率为89.54%。与300mm行距插秧机相比,其产量平均增产529.43kg/hm2,平均增产率达8.57%。该研究结果创新了南方双季稻区新的机械化栽插方式,有利于农机农艺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8.
《山东农机化》2013,(3):7-7
本刊讯近日,农业部明确了"三夏"农机跨区作业目标任务和工作部署。机具投入总量要稳中有增,投入"三夏"生产的稻麦联合收割机达到53万台以上,其中参加跨区作业的达到33万台以上。作业水平要稳中有升,力争冬小麦机收水平达到92%以上,夏玉米机播水平达到83%。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影响双季稻耕种机械效率水田泥脚深软和水利田路建设较差的两大因素.论述了双季稻机械化与泥脚改造的关系,提出新创一种高度简约的具有强劲防陷能力的水稻联合耕种机,实现一次性完成水稻耕插的高效作业的同时保护泥脚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赤峰市松山区玉米生产中机耕、机播水平均达到99%以上,唯一制约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就是玉米机收环节,机收水平仅27%。在收获作业中,我们发现目前玉米收获机普遍存在适应性不强、质量差、故障率高的现象,作业效率低,作业量少,从而影响玉米机收水平,阻碍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浅析唐山市玉米机械化生产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是唐山市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400万亩左右。目前的玉米机械化生产情况可以概括为两高一低,即耕、播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高(均在90%以上,基本实现机械化)、收获环节水平低(只有5%)。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中,机收已经成为制约瓶颈,也影响了全市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各地·动态     
《农机科技推广》2017,(5):24-25
<正>农业部:部署"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工作日前,农业部办公厅下发《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三夏"农机跨区作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部署2017年"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工作。《通知》提出:全国投入"三夏"生产的联合收割机达到62万台,其中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稳定在28万台左右。全国冬小麦机收水平达到93%,夏玉米机播水平达到81%,比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黄淮海主产区小麦机收水平稳定在96%以上。小麦机械化收获作业质量符合相关标准,损失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南方双季稻区田块小、土壤湿软、秸秆含水率高导致秸秆收集困难问题,设计一种南方双季稻区秸秆集捆机,与半喂入式稻麦收割机配合使用,可一次性完成水稻收获与秸秆集捆。该机设计一种曲柄摇杆机构模仿手动耙草原理进行进料和压缩,正时机构调节周期准确进行水稻秸秆扎捆,偏心轮排料机构顺利将秸秆排出;作业采用扎垛式,有利于水稻秸秆通风干燥,便于长期储存。试验结果表明:该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作业半径小,工作性能稳定,机具作业速度越快,草捆规范度程度越差;采用中速档作业,其生产率为0.21 hm~2/h,成捆率达到95.9%。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广东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品种多样、品质优良,采用双季稻种植.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主要以耕整地、种植、田间管理、收获、烘干、秸秆处理为重点作业环节,配置相应的机具.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可以节约生产成本,缓解双季稻生产季节用工难的问题,能够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还可以减少早春低温危害、晚秋寒露风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亟待破解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迟缓的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双季稻地区的水稻种植将近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但种植机械化水平很低,严重制约该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文章通过分析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种植发展缓慢的因素,提出要加快发展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水平,需要确定以机械化育插秧为主流技术、有针对性地攻克双季稻育插秧技术中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加强育插秧技术农机与农艺进一步融合;加速研发推出双季稻区适用的插秧机机型。  相似文献   

16.
每月要闻     
<正>农业部部署"三夏"小麦跨区机收5月13日,农业部召开2015年全国"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工作视频会议,研究分析小麦跨区机收形势,部署"三夏"农机化工作。会议要求,今年"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力争达到"两稳两提高"的目标:一是机具投入总量保持平稳。预计投入"三夏"生产的稻麦联合收割机达到55万台,其中参加跨区作业的达到30万台以上。二是农机作业水平稳中有升。力争冬小麦机收水平超过92%,其中黄淮海主产区小麦机收水平稳定在96%以上;夏玉米机播水平达到85%。三是农机作业质量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属干旱地区,70%都是旱地,年降雨量在260~430mm之间,但大都集中在7~8月份,十年九旱,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土质疏松,非常适合马铃薯生长。近年来,察右中旗马铃薯种植面积稳中有升,保持在4万h㎡左右,占总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经多年发展现已形成特色产业。机械化作业水平逐年提高,喷灌圈、膜下滴灌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85%以上,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其收获机械化水平却非常低,1998年只有10.1%,尤其是双季稻产区的收获机械化水平还不到2%。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农民对水稻联合收获机械化的迫切需要,国内水稻各主产区,特别原本收割机发展缓慢的双季稻产区,掀起了研究开发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热潮,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总结国内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发了许多新机型。这些机型尽管在国内已达到较高水平,但均由于水田带水作业适应性不好,难于在田块小、高差大、泥脚深、土壤承压强度小、机耕道…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宁夏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为80%。其中引黄灌区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南部丘陵山区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不足70%。南部丘陵山区耕地零散、碎片分布等导致小型农业机械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低、大中型农业机械无法作业、综合机械化生产水平提升难已经成为南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重大短板和制约因素,也严重影响了南部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步伐。因此,宁夏南部丘陵山区耕地"宜机化"改造提升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数字     
正今年29万台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据农业部调度,今年全国夏收小麦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预计全国投入小麦收获的联合收割机总量将达到60万台,其中跨区作业的稳定在29万台左右。预计全国冬小麦机收水平超过92%,黄淮海主产区小麦机收水平稳定在96%以上,夏玉米机播水平达到80%。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