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对新近育成的28个杂交中稻组合(以扬两优6号为对照,共计29个)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抗病性等性状进行了综合鉴定,两系杂交组合有24个,占参展的82.76%;而三系杂交组合只有5个,占参展的17.26%;米质优良的两系杂交组合有13个,占参展两系杂交组合的54.17%;在单产比对照增产8个杂交组合中,两系杂交组合有7个;三系杂交组合只有一个。全生育期比扬两优6号短10 d以上的有15个,均为两系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2.
对新近育成的28个杂交中稻组合(以扬两优6号为对照,共计29个)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抗病性等性状进行了综合鉴定,两系杂交组合有24个,占参展的82.76%;而三系杂交组合只有5个,占参展的17.24%;米质优良的两系杂交组合有13个,占参展两系杂交组合的54.17%;在单产比对照增产的8个杂交组合中,两系杂交组合有7个,三系杂交组合只有1个。全生育期比扬两优6号短10 d以上的有15个,均为两系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石斛兰杂交的成功率和结实率、筛选出优异杂交亲本,采用常规杂交授粉技术,对30个石斛兰种质资源开展了杂交结实性研究.结果表明:48个春石斛杂交组合中,20个杂交组合获得了正常成熟的果实,占杂交组合数的41.7%,结实率为12.5% ~100.0%,其他28个杂交组合结实率为0,表现出极不亲和性,筛选出鼓槌石斛、铁皮...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杂交育种成功的关键是根据育种目标配制杂交组合。不同品种的开花结实性差异很大,针对不同的杂交亲本,需要通过改善杂交圃的温、光、湿等环境条件、采用适合的杂交技术来配制需要的杂交组合。文章归纳了马铃薯的杂交技术规程,对影响杂交组合配制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介绍了提高马铃薯杂交结实率的一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选育大豆强恢复系材料和探索培育育性稳定大豆杂交种的方法,采用14个代表性材料包括6个三系大豆杂交组合、2个不育系、2个保持系和4个恢复系,设置苗期短光照(SL)和正常光照(NL)处理,分析在2个光照处理下杂交大豆及亲本育性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育性都高度稳定,不受苗期短光照的影响。不同杂交组合的育性出现显著差异,以'SXTH 3'、'SXTH 5'和'SXTH 21'恢复系配制的4个杂交组合育性受苗期SL处理的影响较大,SL处理后植株几乎不结荚,表现出不育,杂交组合育性不稳定,'SXTH 3'、'SXTH 5'和'SXTH 21'为弱恢复系;以'SXTH 40'恢复系配制的2个杂交组合育性受苗期SL处理的影响较小,SL处理后植株仍能正常结实,表现可育,杂交组合育性稳定,'SXTH 40'为强恢复系。花粉可育率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苗期短光照处理与花粉可育率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选育出强恢复系及育性稳定的大豆杂交种。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普通油茶杂交亲本选配和授粉树配置对果实性状的影响,以4个普通油茶优良无性系为材料,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获得12个组合的杂交果实,分析杂交组合可配性和杂交果实性状变异,估算配合力,探讨杂交果实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以'闽43'闽60'为母本的杂交组合、'闽50'闽54'为父本的杂交组合的平均亲和指数较高.杂交果实...  相似文献   

7.
利用套袋法在不同倍性鸭茅间开展单株杂交,在13个鸭茅杂交组合(包括四倍体与四倍体,二倍体与二倍体)中共获得136个F1代单株,将18对具有明显父本特征带引物用于鉴定杂种真实性.结果表明,四倍体杂交亲本间更容易筛选出具有父本特征带引物;二倍体杂交组合中有部分组合没有出现真杂种;2种杂交组合后代共扩增出5种不同带型,四倍体杂交组合带型最为丰富,且较二倍体杂交组合更容易杂交成功.  相似文献   

8.
以白杨派中的河北杨、新疆杨和84K杨及黑杨派中的陕林3号、美黑57和I-69杨作为杂交亲本,研究了不同亲本组合的可配性,并采用冻融、油脂膜浸提液处理花粉及正己烷熏蒸或涂抹柱头等措施进行了黑白杨远缘杂交技术研究,对不同杂交组合采取不同措施处理后所获得的杂交种子数量、千粒重及芽苗数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黑杨作母本杂交的可配性高于以白杨作母本;对于美黑57×新疆杨杂交组合,采用正己烷熏蒸柱头的处理来克服杂交障碍的效果较为理想;而对河北杨×陕林3号杂交组合,采用正己烷涂抹柱头处理的杂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国南瓜4个品种以及印度南瓜2个品种的种间杂交,观察其杂交各阶段亲和性表现。为南瓜品种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从授粉过程到胚的发育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南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与亲本自交及印度南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的蛋白质含量与SOD酶、POD酶活性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南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与亲本自交、印度南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授粉后花粉管生长差异显著。中国南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与印度南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在胚的育性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中国南瓜与印度南瓜正反交亲和力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米拉等10个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品种的22个杂交组合在无性一代的植株生长势等7个植株性状的群体遗传参数和配合力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晚疫病的亲本加性遗传效应达90.6%;开花性、茎色分离、株高分离、株形分离4个植株性状的亲本非加性遗传效应分别为72.3%、80.1%、81.5%、93.O%;植株生长势和花色分离的亲本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均很重要,其加性效应分别为45.2%、47.9%,非加性遗传效应分别为54.8%、52.1%。两个亲本(至少有一个)的一般配合力高的杂交组合后代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而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一般配合力都很低的杂交组合。根据一般配合力选择亲本配制大量杂交组合,并从中筛选优良单株和优良TPS组合的方法是马铃薯遗传育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植株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mira等10个马铃薯品种的22个杂交组合无性一代的植株生长势等7个植株性状的群体遗传参数和配合力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晚疫病抗性的亲本加性遗传效应达90.6%;开花性、茎色分离、株高分离、株形分离等4个植株性状的亲本非加性遗传效应分别为72.3%、80.1%、81.5%、93.0%;植株生长势和花色分离的亲本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均很重要,其加性效应分别为45.2%、47.9%,非加性遗传效应分别为54.8%、52.1%。两个亲本(至少有一个)一般配合力高的杂交组合后代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而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一般配合力都很低的杂交组合。根据亲本配合力可以有效预测杂交组合后代群体的遗传表现。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年来我镇杂交水稻种植组合较多,当家组合汕优63抗性退化的趋势,为适应市场需求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筛选适合我镇自然生态条件下,丰产性好、抗性强、品质优、适应性较广的杂交水稻新组合,逐步取代当家组合,进行杂交水稻新组合的试验研  相似文献   

13.
谷子品种间杂交选育雄性不育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安阳市农业科学院2001-2008年谷子杂交育种过程中配制的杂交组合为基础材料,利用其中杂交后代所产生的不育株选育出一些雄性不育系,并对这些不育系进行了授粉结实性及F1育性可恢复性测定.结果表明,不育株在杂交组合后代中出现的概率为21.7%,其中不育性可得到较好的遗传,占不育组合数目的25.8%.授粉结实性测定表明,...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mira等10个马铃薯品种的22个杂交组合无性一代的植株生长势等7个植株性状的群体遗传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晚疫病的亲本加性效应达90.6%;开花性、茎色分离、株高分离、株形分离等4个植株性状的亲本非加性效应分别为72.3%,80.1%,81.5%,93.0%;植株生长势和花色分离的亲本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均很重要,其加性效应分别为45.2%,47.9%,非加性效应分别为54.8%,52.1%。双亲(至少有1个)一般配合力高的杂交组合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而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一般配合力都很低的杂交组合。根据亲本配合力可以有效预测杂交组合后代群体的遗传表现。  相似文献   

15.
比较两用核不育系Q226S、Q038S所配两系杂交粳稻组合及三系杂交粳稻组合杂种优势的构成后发现,无论哪类组合,其优势构成因素中,每穗总粒数、实粒数一般都具有正向优势,但两系组合穗、粒、重三因素结构更趋合理,这也是两系杂交粳稻组合可选性较强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保证一定的单株穗数,并中幅提高每穗结实粒数是当前杂交粳稻组合选育切实可行的路线。  相似文献   

16.
选用分属于4个不育系的水稻杂交组合的亲代与子代,对7个有代表性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抗瘟性遗传系谱分析结果表明:高抗与中抗的亲本组合,其杂交组合(F1)表现为高抗;高抗或中抗与高感的亲本组合.其杂交组合(F1)抗性都表现为中抗,呈不完全显性;而感病亲本间组合,其杂交组合(F1)抗性均表现为感病.针对珍汕97A抗瘟性差的弱点,分析了提高不育系抗瘟性的两条途径:选用不同的胞质不育系和改良核质遗传的抗瘟性.指出了提高母本抗瘟性的重要性,品种抗性基因鉴定、当地优势小种调查的必要性及计算机在杂交稻亲本优化组合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充分了解5个白菜薹杂交新组合在洞庭湖主栽区的适应性与特征特性,以杂交薹王主栽品种作对照进行品比试验。调查了生产与市场关注度比较高的品种熟性、薹叶比、薹量与产量等性状。结果表明,杂交新组合ZQ-3综合表现较好,其熟性较早,主薹粗壮,薹叶比较高,在市场上推广比杂交薹王更具优势;杂交新组合CT-3叶色翠绿,薹叶比高达0.91,属于薹多叶少的优良组合,具有广泛的消费市场;杂交薹王抽薹早,叶色黄绿,产量高,仍然可作为目前市场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抗瘟性的遗传系谱分析与优化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分属于4个不育系的水稻杂交组合的亲代与子代,对7个有代表性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抗瘟性遗传系谱分析结果表明:高抗与中抗的亲本组合,其杂交组合(F1)表现为高抗;高抗或中抗与高感的亲本组合,其杂交组合(F1)抗性都表现为中抗,呈不完全显性;而感病亲本间组合,其杂交组合(F1)抗性均表现为感病。针对珍汕97A抗瘟性差的弱点,分析了提高不育系抗瘟性的两条途径:选用不同的胞质不育系和改良核质遗传的抗瘟性  相似文献   

19.
李智  李磊  于伟  王敏  赵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279-1280
利用现有不育系和恢复系人工组配杂交组合20个,并对其进行杂种优势测定和育性的稳定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杂交组合的竞争优势率在-30.3%~64.1%,变幅较大,其中有5个组合的优势率超过30%,且育性稳定,对当地适应性强,应用于生产的可能性较大。单株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结荚数和粒数等性状优势明显,但对杂交组合的竞争优势率的影响不确定,而单株粒重对各组合的竞争优势率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现代月季作母本,与我国优良的野生蔷薇资源——报春刺玫、单瓣黄刺玫、疏花蔷薇、复伞房蔷薇等进行种间远缘杂交,共得到20个杂交亲和的组合.对部分亲本的育性、倍性进行测定,并结合以往的杂交成果,分析了杂交亲和性与亲本育性、亲缘关系、倍性、环境等因素的关系,发现亲本可育不是影响杂交结实的决定性因素;疏花蔷薇与现代月季杂交,亲和性优于其他野生蔷薇;对杂交亲和的组合,将亲本更换成与其亲缘性关系相近的其他种进行杂交,易获得杂交种;4倍体和2倍体的亲本杂交出现3、4倍体的子代,其中无刺狗蔷薇×单瓣黄刺玫、无刺狗蔷薇×报春刺玫的杂交苗绝大部分为4倍体,由此提出二倍体野生资源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