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冠层微气候的监测是精细农业的发展的必然要求。苹果树冠层温湿度是影响果树生长、决定苹果质量和产量的直接因素,冠层温湿度的监测方案及策略是由其分布特性决定的。为了研究冠层温湿度的时空分布特性,进行了实地试验持续地监测了苹果树冠层多个位置点的温湿度,在不同的冠层不同的日期进行了2次试验以相互验证。结果表明:时间上在太阳最为活跃的中午前后,空间上在果树冠层靠顶部和边缘的位置温度随时间的波动最大;冠层温度的极值点最多出现在沿着主干的直线方向上。由此可得出结论:中午前后及冠层边缘处的监测频率应较大一些;提出了一种优先监测冠层中心沿着主干方向2~3个位置点,再监测冠层其他点的监测策略。  相似文献   

2.
春季茶树冠层温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及预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开展利用气象资料进行春季茶叶霜冻灾害的评估工作,研究利用2009年和2010年茶树冠层温度观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最低气温与茶树冠层最低温度差和天气类型、微气象因子的关系,建立了不同茶树冠层最低温度拟合模型,结合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评估了霜冻过程茶树冠层最低温度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天气类型是影响最低气温与不同茶树冠层最低温度差的主要气象因子,最低气温与茶树上部冠层叶片最低温度差还受风、湿度等微气象因子的影响,微气象因子对最低气温与茶树内部冠层叶片最低温度差的影响较小。天气类型、微气象因子和最低气温与不同茶树冠层最低温度差的关系是非线性关系,采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可取得较好拟合效果。同一类型茶树冠层,外部冠层最低温度拟合效果优于内部冠层。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GIS技术、最低气温与不同茶树冠层最低温度差的拟合模型,实现茶叶霜冻空间分布的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3.
富士苹果不同树形的光能分布及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厉恩茂  杨阳  陈锋  翟衡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347-350
为了探索苹果不同树形树冠内相对光照强度分布的差异及光能利用状况,以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 cv. Fuji)为试材,测定了6种树形冠层内的相对光照分布、叶片的光合速率、比叶重、光合色素等,结果表明,高干开心形和小冠疏层形树冠内光照强度显著高于其它树形,双层形、拟纺锤形次之,大冠的疏散分层和自然开心两种树形光照较差,尤其是疏散分层形集中结果部位正处于相对光照强度急剧下降的50-100cm近地冠层内;小冠树形的光照水平及光能利用情况明显优于大冠树形;比叶重、光合色素受冠层内光照水平的影响显著。综合来看在使用乔化砧木的条件下,高干开心、小冠疏层形的光照水平较好,是生产上适宜采用的树形。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三维树冠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的耦合模型,可模拟出树冠内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的三维分布。根据2011–2012年27年生开心形苹果树 (Malus domestica Borkh. cv.)试验数据拟合模型参数,进而确定树冠内三维Pn和Tr分布。数值模拟结果显示,WUEI随CO2浓度和湿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随温度和叶水势的增大而减少;当光合有效辐射低于光饱和点时WUEI随PAR的增加而增加,超过光饱和点后WUEI变化不显著。在一天当中苹果冠层WUEI整体呈双峰曲线,多云时WUEI最高,晴天的WUEI比阴天高42%,约为2.98 mmol?mol-1。结果表明,该耦合模型能模拟出不同小气候条件和叶片水势下苹果三维树冠WUEI的维分布和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季节富士苹果园内冠层光能分布及冠层透光率随叶面积指数的变化规律,以25年生‘长富2号’苹果为主要试材,采用3415-LQF5光量子计和WinSCANOPY植物冠层分析仪于生长季节连续测定果园冠层内光能空间分布和叶面积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冠层和不同树冠空间方位的光能分布变化以及最大光照强度的获得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密切相关;不同冠层的消光系数为次外层>内层>外层;不同季节各冠层的光能分布呈现单峰曲线,在正午时刻达到日周期最大值,不同季节冠层平均光照强度依次为春季>夏季>秋季;各冠层生长季节平均光照强度依次为外层>次外层>内层>近地面;相对光照强度小于30%的树冠所占比例随生长季节的延长逐渐增加;年周期冠层透光率与叶面积指数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苹果不同方位冠层平均光照强度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r=-0592*),与林隙分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722**),与平均叶倾角呈显著的正相关(r=0.647*)。  相似文献   

6.
枣树小冠疏层形空间产量分布及果实品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探究枣树小冠疏层形的结构特点、各冠层产量分布及果实品质状况,为枣树造形提供理论支撑,以‘鲁枣2号’枣为试材,研究枣树小冠疏层形的个体结构、生长特性、产量分布及果实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小冠疏层形中间冠层为产量主要分布层,枣果数与枣吊数最多,但是果枝比较其他2个冠层要低,下层平均单果重最大,上层叶绿素SPAD值、叶面积、枣吊长度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比下层高。因此,在对枣树小冠疏层形进行整形修剪时,要严格控制树冠上层的营养生长,适当控制中间冠层侧枝长度,缩放下部冠层侧枝,这样有利于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7.
冠层结构控制着叶面积及其分布,影响树木的生长,冠层分布影响林带的防护效益。为了解泡桐不同林带树冠的特性,2009年8月选取8年生单行、双行白花泡桐林带,研究其单木冠形、生长量、生物量、叶面积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单行、双行林带单木的树高、胸径、冠长、冠幅、叶量、叶面积均无显著差异,而树干生物量有显著差异(P<0.05)。双行林带单木树冠外偏,呈非对称卵圆型。2个林带单木叶面积在冠内变化规律一致,由上层到下层,内层到外层均逐渐增加。单木叶面积是树高、胸径及冠长的函数。对单木冠层结构的分析可为林带冠层的变化及调控林带结构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棉花冠层不同尺度光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棉花冠层光能空间分布是光能利用率高低的直接影响因素之一。为科学量化光能在棉花冠层的空间分布,本研究旨在分析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各分量的空间变化特征。【方法】用空间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冠层不同空间点、线、面位置PAR的分布特征。【结果】盛花期棉花行间冠层PAR截获率整体变化呈"V"形,即棉行间PAR截获率低于棉行附近位置;高密度的群体冠层中下部PAR截获率纵向变化速率较缓,同时在距地面60 cm处PAR截获率横向变化幅度也较小;不同冠层区域的PAR截获率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且随播种后时间均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结论】适当增大种植密度可以提高群体PAR截获率。运用空间统计学原理精确定位定量分析冠层内PAR的分布,对合理配置棉花种植模式、研究群体株型结构、培育高光效品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同行距配置方式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和群体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究行距配置方式对冠层微气象因子及群体抗逆性的影响,明确夏玉米适宜的行距配置方式,在方城和辉县设置大田试验,以3个不同株高类型的玉米杂交种为材料(中秆品种郑单958、高秆品种先玉335和矮秆品种512-4),设置2个种植密度(60 000株 hm-2和75 000株 hm-2),研究了5种行距配置方式(50 cm、60 cm、70 cm、80 cm等行距和80 cm+40 cm宽窄行)下冠层结构和群体抗逆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株高类型杂交种在相同密度下,随行距扩大,株型变得松散,穗部叶片叶向值减小,并偏离种植行,向种植行垂直方向发展,冠层温湿度降低,群体抗逆性增强,但冠层光照截获率降低,产量也随之减少。对比发现,不同品种和密度下,60 cm等行距能够较好地协调冠层微气象因子与玉米产量的关系,叶片分布适宜,冠层温湿度和光能分布合理,显著提高了中下部的光能截获率,病虫害和倒伏的发生率较低,获得最高产量的频率最高,且适宜机械化田间作业,建议作为适宜黄淮海地区推广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一个对冠层结构具有高分辨率的作物冠层光合作用模型.包括冠层结构模型、冠层光分布模型和叶面光合作用模型.将作物冠层按叶面积指数划分为若干层次.上下层次之间,水平面太阳辐照度按Monsi和Saeki的指数递减模型分布.冠层对太阳漫射光的消光系数由作物株型确定,对直射光的消光系数由株型和太阳位置确定.在同一层次中,作物株型按Ross-Nilson的叶倾角分布模型,将叶面位置划分为8个方位,6个倾斜角.设同一层中水平面辐照度相同,某一方位角和倾角的叶面直射光以太阳轨道方程确定.用玉米冠层的实测资料验证了辐射分布模型和叶片的光合作用模型.敏感性试验表明,模型对输入因子有良好的响应.本模型对冠层光合作用的理论研究、作物生长的数学模拟等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泰安地区,以主干形桃树为例,研究太阳入射角(高度角、方位角)与果树株行距之间的关系,为合理选择株行距和干高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泰安及周边地区,根据太阳入射角、树体高度等综合分析,以主干形整枝的果园,成龄树高4 m,行距应选择4~5 m;根据干高与行距、株距的关系,在新建果园中以幼树干高1.0 m、成龄树干高0.8 m、株距2 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探讨不套袋与套袋对苹果品质影响的机理,以8年生‘富士’苹果(‘天红2号’/‘M26’/八棱海棠)为试验材料,共设5个套袋密度处理(不套袋、套袋1/3的果实、套袋1/2的果实、套袋2/3的果实、套袋所有果实),所用果袋为小林果袋(双层纸袋,内红外棕),研究不同套袋密度对果实套袋前(6月19日)、套袋后2天(6月21日)、套袋中(8月22日和9月27日)、摘袋后2天(10月9日)和采收后1天(11月3日)苹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不仅降低了苹果树冠层内的光照强度,而且显著降低了叶片的光合速率,而随着套袋密度的增加,苹果树冠层内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尤其是在8月和9月。5个处理的冠层光强、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片比重的变化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基本一致,说明果实套袋导致叶片光合性能下降。套袋苹果光合速率的降低是由气孔导度的降低引起的,这可能与光照强度降低有关;而在9月光合速率的降低还可能与高温弱光,套袋苹果叶片出现非气孔限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叶片高光谱指数预测水稻群体叶层全氮含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田永超  杨杰  姚霞  曹卫星  朱艳 《作物学报》2010,36(9):1529-1537
通过测定叶片高光谱来快速估测整个水稻叶层全氮含量对于水稻氮素诊断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连续3年不同施氮水平和不同品种类型的4个大田试验,分生育期同步测定了不同叶位叶片的高光谱反射率及叶层全氮含量,并系统分析了叶片水平多种高光谱指数与水稻叶层全氮含量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叶位叶片的光谱反射率与叶层全氮含量的相关程度不同,顶二叶(L2)表现最好、顶三叶(L3)次之,而L2和L3的平均光谱(L23)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光谱指数的敏感性,是估测叶层氮含量的适宜叶位组合。绿光560nm和红边705nm波段附近光谱反射率与叶层全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两者分别与近红外波段组合而成的光谱比值指数可较好地监测水稻叶层全氮含量,其中绿光、红边窄波段比值指数SR(R780,R580)和SR(R780,R704)表现较好,与叶层全氮含量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87和0.884;独立试验数据检验的RMSE分别为0.216和0.235。将上述2个窄波段比值指数中的近红外、绿光波段和红边波段宽度分别扩展至100、20和10nm,从而构建的宽波段比值指数SR[AR(750-850),AR(568-588)]和SR[AR(750-850),AR(699-709)]与叶层全氮含量相关性仍具有较高水平,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精度(R2)为0.886和0.883,检验RMSE值分别为0.218和0.237。从而在叶片水平,确立了适于叶层全氮含量估测的基于绿光、红边与近红外波段的比值组合和波段适宜宽度。  相似文献   

14.
1976—1986年试验结果,明确了稀植成龄苹果树冠光照分布及其与产量、质量的关系,为树形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并认为“双层延迟开心形”是改造苹果稀植树冠的较好树形.提出了大、中型果的合理留果指标,并把一个小枝组作为疏花疏果的单位,使操作者易于掌握.明确亩产2500—3000公斤的丰产园所要达到的施肥水平和土壤肥力水平.为节约劳力、减少伤根和促进根系生长,提出以一面轮替沟施取代生产上普遍采用的环状沟施基肥的方法.还根据树势提出了相应的修剪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黄土高原旱作区不同树势幼龄‘富士’树的适宜修剪方法,以2 年生‘长富2 号’苹果为试材,进行每15 cm留1 个侧枝(轻剪)、疏除全部侧枝(重剪)2 种修剪量,配合中央领导干延长头中短截(剪去1/2)、轻短截(剪去1/4~1/3)、不短截3 种修剪方法,测定修剪后1 年的主干、延长头、发侧枝数等修剪反应指标。结果表明:修剪量、延长头修剪方法对不同树势幼树的主干增长量、延长头生长量、发枝量、长势均有显著影响。弱树采用重修剪中短截方式修剪主干增粗、发枝数、延长头生长量显著优于其他修剪处理。中庸树采用轻修剪轻短截主干增粗及延长头生长量显著优于其他处理。旺树采用重剪配合延长头轻短截或轻剪配合延长头不短截显著增粗主干、中心干延长头生长及均衡发枝。在旱作区,幼龄红富士弱树适宜采用重剪、延长头中短截,旺树、中庸树适宜采用重修剪不短截延长头来培养纺锤形树形。  相似文献   

16.
Watercore distribution inside apple fruit (block or radial), and its incidence (% of tissue) were related to the effect of solar radiation inside the canopy as measured by a set of low-cost irradiation sensors. 221 samples were harvested in two seasons from the top and the bottom of the canopy and submitted to the non-invasive and non-destructive techniq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n order to obtain 20 inner tomography slices from each fruit and analyze the damaged areas using an interactive 3D segmentation method. The number of fruit corresponding to each type of damage and the relevant percentage were calculated and it was found that apples from the top of the tree were mainly of the radial type (84%) and had more watercore (approx. 5% more) than apples from the bottom (65% radial). From the image segmentation, the Euler number, a morphometric parameter, was extracted from the segmented images and related to the type of watercore symptoms. Apples with block watercore were grouped in Euler numbers between −400 and 400 with a small evolution. For apples with radial development, the Euler number was highly negative: up to −1439.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also found regarding sugar composition, with higher fructose and total sugar contents in apples from the upper canopy, compared to those in the lower canopy location. In the seasons studied (2011 and 2012), significantly higher sorbitol and lower sucrose and fructose contents were found in watercore-affected tissue compared to the healthy tissue of affected apples and also compared to healthy apples.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库车白杏’树干液流速率在不同月份典型天气条件下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的环境因子对树干液流速率变化的影响,以‘库车白杏’为试材,对其树干液流在3—8月的变化情况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库车白杏’树干液流速率在不同月份晴天天气条件下变化较为明显,而在阴雨天变化趋势比较平缓;对其树干液流速率产生影响的环境因子主要是太阳辐射以及空气温度,并且太阳总辐射和空气温度与液流速率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城市森林对周边小气候时空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城市森林生态效应的动态评价为目的,研究绿地和非绿地之间的物质交换特点与规律,描述和揭示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时空格局。试验对森林周边温度和湿度在空间和时间的梯度变化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杨树林对其周边环境有着明显的降温和增湿效应,中午时段绿地生态场效应最高,下午测试时段对周边空气温湿度的影响与常规是逆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