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用水热法制备了氢氧化镍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在对它的形貌、充放电电流等进行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应用速度反应理论,得到材料的充电电流强度和储能量与材料性质和充电时间等的关系.结果表明:材料的充电电流强度和储能量均随充电时间的增长而非线性地增大,其变化情况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势以及温度有关.理论与实验结果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2.
通过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PRMMCs)中的界面层和增强颗粒视为等效增强体,结合SiCP/Al复合材料,计算了界面厚度和界面结合强度对PRMMCs的弹性模量和界面阻尼的影响.理论结果表明:无论增强体中是否计入界面体积,弹性模量随界面层厚度减少而增加,随界面结合强度提高而增加;而界面阻尼则相反;当增强体中计入界面体积时,较厚的界面对弹性模量和界面阻尼影响较大.理论研究与实验结果相符,并为实际制备复合材料时控制界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考虑到原子的非简谐振动和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建立了金属基外延石墨烯的微观物理模型,用固体物理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外延石墨烯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以Cu,Ni金属基底外延石墨烯为例,探讨了基底材料和原子的非简谐振动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金属基外延石墨烯的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其中,温度较低时时,变化较快,而温度较高时则变化很慢;它的电导率包括声子的贡献和电子的贡献两部分,其中电子的贡献部分很小,且随温度的变化也小,而声子的贡献远大于电子且随温度变化较大.(2)基底材料和原子的非简谐振动对金属基外延石墨烯的电导率有重要的影响:简谐近似下,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较小,考虑到非简谐振动,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增大.温度愈高,非简谐效应愈显著.理论结果与其他文献的值以及电学理论相近.  相似文献   

4.
新蓄电池充电与旧蓄电池充电不一样,新蓄电池正确充电,可促使电容量增大,延长其使用寿命。方法如下: 1.擦净蓄电池外壳及电极桩头,拧开加液孔盖灌入电解液,液面应高出极板10~15毫米,并打开通气孔。 2.注入电解液后的蓄电池,静放6小时,让电解液浸透极板。 3.充电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充电电流按容量的7%~8%,充电到蓄电池电压升至2.4伏为止,开始产生气泡,时间为25~30小时;第二阶段,充电电流为第一阶段的一  相似文献   

5.
通过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PRMMCs)中的界面层和增强颗粒视为等效增强体,结合SiCp/Al复合材料,计算了界面厚度和界面结合强度对PRMMCs的弹性模量和界面阻尼的影响。理论结果表明:无论增强体中是否计入界面体积,弹性模量随界面层厚度减少而增加,随界面结合强度提高而增加;而界面阻尼则相反;当增强体中计入界面体积时,较厚的界面对弹性模量和界面阻尼影响较大。理论研究与实验结果相符,并为实际制备复合材料时控制界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活性粉末混凝土作为新型材料已广泛应用,其静态研究相对简单,研究成果比较成熟。但动态研究受到实验设备、环境、温度等各方面影响,成果参差不齐。借助SHPB实验装置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综述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过程、数据采集及数据分析、实验结论及实验不足,以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方法选择合适尺寸的活性粉末混凝土试件,利用SHPB压杆装置对试件进行冲击压缩实验,得到多组高应变率下入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曲线,根据应力波理论转换为活性粉末混凝土试件的应力、应变和应变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进而得到多组花岗岩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结果实验数据表明,活性粉末混凝土在高应变率下,极限强度随应变率的提高而相应增大,但不是无限增大,在应变率为87(1/s)时,极限抗压强度达到最大,为254 MPa。但继续增大时反而出现减小的趋势。这也是众多学者研究不一的地方。随着应变率的提高,材料的屈服极限强度提高,延伸率降低,屈服之后,断裂破坏应变减小。结论针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与以往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该实验数据和结论差异性大,显然,改良了混凝土的配合比,外加钢纤维掺入,材料各方面性能会有很大的改观,但是定性分析,尤其是动态强度的定性分析与实验设备、环境材料的加工工艺都有很大关系。因此分析结论仅对本次实验有效。  相似文献   

7.
不同筋材和布筋形式对 加筋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进行了两种加筋材料、两种布筋形式下的加筋黄土的三轴剪切试验,发现加筋土的强度随围压、加筋层数、加筋材料的刚度的增大而增大;加筋土强度提高效益数随加筋层数、加筋材料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增大,随围压的增大而减小;筋材周向布置时的加筋土强度提高效益数比径向布置时的大;筋材发挥作用的临界轴向应变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随加筋层数、筋材刚度的增加而减小;加筋土的规格化视粘聚力随规格化加筋间距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土壤盐胁迫对女贞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土壤盐胁迫对女贞幼苗叶片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女贞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土培法,研究不同土壤盐胁迫强度下女贞幼苗游离脯氨酸、丙二醛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女贞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随胁迫强度的增大而整体表现为上升,女贞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随土壤盐胁迫强度的增大略有下降的趋势。[结论]女贞对盐胁迫具有较强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木材浮压干燥过程中的传质传热特性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该文阐述了在真空状态且浮压条件下马尾松的干燥过程特性,揭示了加热温度、木材含水率、真空度及真空度变化频率对木材表面水分蒸发强度的影响.实验证实,提高温度、真空度和加快真空度变化频率都有利于加快木材内水分的迁移.真空频率加快时,木材内的温度场变化也加快,干燥时间明显缩短.此外,当外界压力不变时,木材表面水分蒸发强度随含水率的提高而增强,纤维饱和点以下更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根据合肥景观结构的特点,运用城市气候调查理论和小气候观测方法对合肥不同景观功能区热岛强度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城市全年存在热岛效应,热岛强度和热岛中心均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对景观的热岛强度进行数值模拟,表明城市绿化对夏季降温效应显著,并提出了改善城市气候生态和优化景观结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天然降雨条件下坡面侵蚀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天然降雨径流小区试验的方法,通过观测天然降雨条件下坡面径流流速,对坡面侵蚀发生过程中的径流水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的坡面和裸坡的径流水力学参数流速、雷诺数、弗汝德数均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阻力系数则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减小.有植被覆盖的坡面流的雷诺数与弗汝德数则随雨强的变化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对烤烟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明确不同强度干旱胁迫对烟草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研究了4种强度干旱胁迫下烤烟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脯氨酸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加,且与胁迫程度呈正相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增加后降低,降低幅度与胁迫程度相关。[结论]长期干旱胁迫对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伏旱处理。  相似文献   

13.
采伐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乔木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取了4种受不同强度采伐后的次生阔叶红松林乔木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重要值、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定量的分析其群落的外貌以及结构的变化,定量研究不同采伐强度对阔叶红松林乔木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伐改变了群落中物种的优势地位,红松(Pinus koraiensis)的萝要值排名随采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白桦(Betula ptayphrlla)的重要值排名随采伐强度的增加而上升;采伐改变了阔叶红松林中主要树种的年龄结构.采伐30 a后,红松幼树(胸径<10 cm)占种群数鼍的比例随采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白桦幼树在种群中的比例随采伐强度增加而减少.由于主要树种年龄结构的改变,群落的演替也受到一定的影响;采伐可以促进阔叶红松林中主要树种的更新.  相似文献   

14.
用Massart法制备了Ni2O3/Fe2O3复合微粒磁性液体.测量了磁性液体在不同强度的外磁场作用下,沿磁场方向的光透射率随磁场通断而下降、上升的重复变化曲线.发现通磁场后光透射强度的下降速率与断磁场后光透射强度的回复速率随通断磁场重复次数变化,并趋于一致.从磁性液体的微结构变化探讨了导致这种现象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5.
应用理论计算模型,基于某原油管道的基础参数、管材特性、土壤类型和冷热交替输送的运行参数,对典型管段进行管道温度、压力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分析、静态强度校核、稳定性分析及疲劳寿命计算,结果表明:管道的径向稳定性、轴向稳定性、直管强度、弯头强度均满足运行要求;管道含平面缺陷和深埋缺陷的疲劳寿命均随管径的增大而缩短,随压力波动幅度的增大而缩短,随缺陷深度的增大而缩短.研究成果可为冷热交替输送的原油管道前期设计提供借鉴,对其运行安全性提供校核.  相似文献   

16.
谷子茎秆自然干燥后可作为饲草直接饲喂骡马类大牲畜,或应用于混合饲料的配料。在粉碎、切段、揉丝等加工装备参数优化中,需要研究其秸秆材料的生物力学性质。本文试验研究了自然干燥后的谷子秸秆材料的生物力学性质,主要测试了弯曲强度、剪切强度、拉伸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质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谷子茎秆的拉伸强度较高,抗拉能力接近木质类材料;剪切强度沿节间有变化,根部较强,上面节较低;弯曲强度值反映出的是整体管状截面皱褶弯折失效的极限值;弹性模量随节间位置的变化不大,表明谷子茎秆材料整体比较均匀。结果可为谷子茎秆收获、加工及利用装备设计和农业设施材料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论上导出了蛋白质的净电荷、正电荷、负电荷随pH值的变化关系式,应用于氨基酸和多肽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完全一致。用荧光偏振和荧光光谱对肌酶激酶带电性随pH珠变化关系的研究表明,理论计算符合实验结果,这表明本文的理论关系式处理蛋白质的带电荷数是可靠的,同时,根据模型合理地解释了蛋白酶抗碱性能力比抗酸性能力强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避免钢结构厂房在暴雪天气时发生垮塌事故,引入承载极限实验分析,分析在承载极限时,实验材料不会发生变形的数据。方法利用ABAQUS对组成钢结构厂房的构件T型梁进行建模并仿真其堆叠受压过程,采用伽辽金法对Q345钢实验材料进行理论计算分析,结合软件分析结果,研究该材料强度和刚度数据。结果综合ABAQUS分析数据,Q345钢在极限承载状况下,其强度载荷应力值最大为493.481 MPa,最大变形位移为0.555 mm,无应力突变区域。结论得出Q345钢在实验条件下可承载50 t的极限载荷,研究结果为钢结构厂房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纳米粒子系统屏蔽效应的物理模型,应用电动力学理论求出了系统的电荷和电势分布以及屏蔽参量.以Cu和Al粒子为例,探讨了粒子线度和材料对纳米粒子系统的电荷、电势分布和屏蔽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不同金属纳米粒子构成的系统,其电荷密度和电势分布与单个带电粒子的电荷和电势分布不同,它们不仅与粒子的线度有关,而且还与粒子数密度、电子费米能、纳米粒子的分布范围等有关;两种粒子的电荷符号和密度分布不同:一种粒子的电荷密度为正且随离中心的距离增大而增大,而另一种粒子的情况相反;电荷密度随距离的变化快慢取决于粒子的线度,电荷密度的变化主要发生在两种粒子分布区域的分界面附近;系统的电势分布在两种粒子分布区域分界面处取极小值,其屏蔽参量要比块状晶体的值要小,与粒子线度、费米能、粒子数密度和分布范围等都有关.理论结果与文献给出的实验资料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农药使用质量评价示踪材料荧光素钠溶液的荧光强度的影响,提高荧光分析在施药效果中的准确性,通过改变温度、光照强度和荧光素钠溶液浓度,研究了荧光强度与上述3个因素以及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温度低于30℃时,荧光强度相对于原始荧光强度为正偏差,而温度高于30℃时为负偏差;荧光强度与光照强度呈负相关关系;荧光素钠溶液质量浓度为0.1μg/mL时,其荧光强度相对于原始荧光强度的变化值比高质量浓度(0.5~5.0μg/mL)溶液的荧光强度的变化值高20%;荧光强度随时间延长先有较大变化而后变平缓,在2 h内荧光强度的最大值为原始值的1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