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免耕与覆盖对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设置在甘肃省定西市李家堡镇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微生物常规分析法测定土壤中固氮菌、氨化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研究不同轮作次序、不同耕作方式与覆盖条件对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轮作次序对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影响不大;免耕耕作方式下,微生物量增加主要表现在土壤表层中.免耕配合秸秆覆盖与传统耕作相比,耕层固氮菌、氨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分别增加了24.8%1、0.1%、65.4%,说明免耕与覆盖对土壤生理类群数量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我省主要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肥力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分析对比法测定了土壤中好气性细菌、放线菌、霉菌以及土壤蓝藻的细胞量;还测定了包括好气性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四类群具有生理活性的微生物。同时,对土壤的主要农化性状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土壤肥力状况同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土壤肥力差异是灌漠土>黑垆土>黄绵土。亚高山草甸土虽然含有机质较多,微生物总量却较小。各类土中的微生物总数多达一亿个/克干土以上。其中细菌约占95%,放线菌占4%,霉菌和蓝藻较少。灌漠土和黑垆土含有较多的好气性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表明了该类土壤具有良好的肥力性状和熟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调查土壤水分对土壤系统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通过瓶培养试验检测为期30 d不同土壤水分下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发现土壤细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土壤含水量为25%的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最大相差两个数量级,土壤真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最大分别为10%和15%含水量处理,放线菌和亚硝化数量最大在15%或30%含水量的处理,自生固氮菌在不同时期数量最大的处理不同。相关性分析发现,真菌数量与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细菌数量与自生固氮菌和亚硝化细菌,土壤放线菌与土壤亚硝化细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低剂量模拟叠加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低剂量外源混合稀土在黄褐土中积累对土壤微生物主要生理类群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外源低剂量稀土的持续积累会对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和自生固氮菌产生刺激、抑制、再刺激的交替作用。4种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对混合稀土抑制敏感性依大小排序为:纤维素分解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自生固氮菌。对田间小区低浓度稀土积累下土壤微生物学数据进行模拟计算,稀土积累对纤维素分解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自生固氮菌的E C50(半抑制浓度)值分别为7.7~10.9、42.3~74.3、12.1~78.4和30.4~91.2m g·kg-1。稀土积累对参与有机碳转化的细菌类群比对参与氮素转化的细菌类群产生更强的抑制作用,纤维素分解菌可作为稀土积累生态效应的指示菌。由于土壤细菌对土壤生物活性的重要贡献,外源稀土在黄褐土中积累对细菌的安全临界值可以初步确定为10~30m g·kg-1。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江苏沿海滩涂盐地碱蓬(Suaeda salaa(Linn.)Pall)、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和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rn.)湿地以及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特异功能群的变化.结果表明,稻田土壤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和固氮菌的数量明显高于三种自然植被湿地土壤.三种自然植被湿地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固氮菌数量依次为:互花米草>碱蓬>芦苇,纤维素分解菌数量依次为:芦苇>碱蓬>互花米草,土壤真菌数量差异不显著.自然湿地和稻田土壤中夏季的微生物数量均大干冬季,以土壤真菌和固氮菌数量的季节性差异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外来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土著种一枝黄花为研究材料,检测了这两种植物的根部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和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具化感作用潜力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明显影响了土壤中根部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具体表现在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部土壤中的真菌数量低于对照土,而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则有增多。土著种一枝黄花对根部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均为抑制效应。进一步分析显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的亚硝酸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硫化细菌、氨化细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反硝化细菌、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和反硫化细菌的生长有抑制效应。据此,文中还探讨了影响外来入侵植物扩散力的生态机制。  相似文献   

7.
秸秆覆盖法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试验在新疆农业大学试验田进行,土样取白秸秆覆盖量不同的小麦地,采用稀释平板法和稀释液加滤纸条法分别测定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固氮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变化,并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秸秆覆盖法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总数,其中细菌、真菌数量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放线菌数量无明显变化。(2)前期真菌所占百分比随秸秆覆盖量增加而增加。后期真菌所占百分比随秸秆覆盖量增加而基本不变;前期细菌、放线菌所占百分比随秸秆覆盖量增加变化不大,后期细菌所占百分比随秸秆覆盖量增加而增加,而放线菌所占百分比随秸秆覆盖量增加而降低。(3)土壤中固氮菌、好气性纤维素菌和嫌气性纤维素菌数量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4)各类微生物数量在0~10cm土层较多。(5)对微生物数量与秸秆覆盖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细菌、真菌相关性不显著;放线菌无相关性;固氮菌、好气性纤维素菌、嫌气性纤维素菌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复合菌肥对黄瓜幼苗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菌肥对黄瓜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显著。复合菌肥增加黄瓜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50%、25%、19%、6.3%、25%、28.6%;复合菌肥降低黄瓜根际土壤中反硝化细菌、真菌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反硝化细菌、真菌的数量分别降低了7.7%、81.8%。复合菌肥促进黄瓜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抑制反硝化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种草改良苏打硫酸盐草甸盐土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植草木樨、碱茅、首蓿等牧草改良新疆苏打硫酸盐草甸盐上可以降低土壤含盐量,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种草后,土壤中微生物总菌量(细菌、放线菌、真菌)均有显著增加,尤其对细菌数量的增加作用最为明显.芽孢细菌数也有增长,固氮菌数量变化不大。种植不同牧草和牧草的不同生长期引起的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情况不同。根据种草改良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多少,土壤理化性状,植物生长状况等综合因素,评价所选牧草的改土效果,结果表明:草木樨、碱茅对试验的苏打硫酸盐草甸盐土有良好的适应性,改土效果较为显著,尤其是草木樨和碱茅的混播草地更能增强培肥改士作用,而苜蓿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
采集不同恢复阶段的土壤样品,采用微生物常规分析法测定土壤中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及固氮菌的数量,研究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生境、不同层次及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数量分布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退化喀斯特植被的恢复,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及固氮菌的数量明显上升,表现为乔木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阶段>裸地阶段(P<0.01);土壤剖面上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呈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具体表现为A层>B层(P<0.05).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数量的分布特征在不同生境间表现为:除裸地恢复阶段外,其它三个阶段总体上表现为石沟比石槽和土面两个小生境偏大的特点,但各恢复阶段不同生境间差异不显著(P>0.05);根际和根外变化明显,表现为根际>非根际(P<0.05).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数量,使土壤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1.
连作条件下加工番茄根区微生物区系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连作条件下加工番茄根区微生物区系动态变化进行研究,为制定加工番茄合理轮作模式,克服连作障碍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在开花期钻取不同连作年限加工番茄根际土壤,用平板计数法和最大或然法对各微生物进行培养计数.[结果]在加工番茄根际微生物中,细菌所占比重最大,为97.6;,放线菌次之为2.3;,真菌最少,仅占0.4;;随连作年限的增加,细菌随连作年限的延长而下降,但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有所增加.连作对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影响为:随连作年限的延长,硝化细菌、好氧性自身固氮菌、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和厌氧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呈递减趋势,而反硫化细菌在连作3年时有所增加,且在数量上表现为硝化细菌>反硫化细菌>固氮细菌>纤维素分解菌.[结论]连作后根际土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化,导致地力衰竭;各有益细菌生理群数量呈递减趋势,有害细菌生理群数量增加,不利于土壤中养分转化;在加工番茄土壤中硝化细菌和反硫化细菌为优势菌,纤维素分解菌在土壤中含量较少.  相似文献   

12.
接种纤维素分解菌与固氮菌对牛粪堆肥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牛粪与稻草按1:3.5的比例混合堆肥,接种纤维素分解菌、纤维素分解菌+固氮菌。结果表明,与接种纤维素分解菌和不接种的对照处理比较,接种纤维素分解菌+固氮菌的处理堆温上升显著加快、C/N(碳氮比)显著降低、pH在堆肥前期上升快;接种纤维素分解菌的处理比对照堆温上升加快、C/N低。在同时加入纤维素分解菌和固氮菌之后,堆肥过程中C/N明显降低,提高了堆肥的肥效,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堆肥物料中的氮素营养。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1年生和2年生防风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防风生长年限的延长,其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总量有所降低,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显著降低,放线菌略有升高,原有的细菌种群优势逐渐被放线菌所替代;反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好气性固氮菌、厌气性固氮菌等呈增长趋势,其中2年生防风根际土壤的反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和好气性同氮菌数量分别是对照土未种植防风地块土壤的5.77倍、9.01倍、14.13倍,硝化细菌数量显著减少,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先增后减、总体锐减;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脲酶活性降低,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先急剧上升后缓慢降低.  相似文献   

14.
云南是我国九大葡萄种植产区之一,葡萄种植虽经济收入可观,但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连作障碍逐渐凸显。本研究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最大似然法对云南弥勒葡萄种植区不同种植年限(3,6,10,30年)的玫瑰蜜葡萄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了研究,并与土壤肥力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年限葡萄根际土壤微生物以细菌占数量优势,其次为放线菌;2随种植年限增加,葡萄根际土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化,B/F和A/F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3随种植年限增加,硝化细菌、自生固氮菌、有机磷分解菌、无机磷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逐渐减少,且数量上表现为无机磷细菌自生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有机磷细菌硝化细菌;4与相关土壤肥力因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速效钾与微生物数量相关,土壤肥力与种植年限相关。  相似文献   

15.
对贵州花江喀斯特高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内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4大微生物生理类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及固氮菌)数量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植被类型土壤4大微生物生理类群中,氨化细菌数量最大,固氮菌及纤维素分解菌次之,硝化细菌数量最小,分别占微生物总数的59.13%~66.32%,29.00%~35.69%,3.71%~4.03%和0.42%~1.22%。4种植被类型不同空间层次土壤4大微生物生理类群数量变化均较大,表土层(A层)的数量为下土层(B层)的1.21~1.68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4大微生物生理类群数量及其总数季节变化明显,夏季达最大,冬季最小,年际变化基本一致,总体上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特点(P0.05);不同植被类型同一时间土壤4大微生物生理类群总数差异较大,为3.19×105~7.64×105CFU/(g干土),表现出森林灌木林草地裸荒地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长期使用大棚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选取使用10、15、25a的蔬菜大棚,对其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和部分功能微生物类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使用大棚进行蔬菜栽培年限的增加,土壤pH值逐渐降低,土壤中细菌数量明显减少,放线菌数量变化不显著;土壤中霉菌和酵母菌数量明显增加,细菌/真菌(B/F)值逐渐降低;好氧自生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和氨化细菌数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为了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角度初步揭示水稻超高产栽培模式的高产机理,对福建省尤溪县超高产示范田的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和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相比较,前者的水稻田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菌种群数量均获得较高水平。尤以10月11日(烤田之后)取样的差异最为明显,分别比cK高出5.65、4.96、3.13、15.6倍。而且氨化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分别高56.7、10.90、4.23、7.02倍。土壤酶活性总体差异显著,其中差异明显的是蛋白酶和脲酶。说明超高产栽培模式更加有利于改善土壤通气性,增加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提高微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从土壤微生物方面揭示海南石梅湾海岸青皮天然林更新的机理, 对青皮林土壤微生物进行了调查 分析。土壤调查采用5 点取样法,分别于旱季和雨季对两个土层的根际土和根外土进行取样,并用MPN 法分析了土 壤中5 个生理类群细菌的数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院青皮林土壤中除尚未检测出亚硝化细菌外,其他4 个生理类群 细菌的数量彼此之间差别很大,其中氨化细菌的数量>>好气性自生固氮细菌>>反硝化细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细 菌;根际土壤中的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细菌数量比非根际土壤少,但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 则相反;下层土中氨化细菌的数量略高于上层土,但好气性自生固氮细菌、反硝化细菌和纤维素分解细菌多集中分 布在上层土内。  相似文献   

19.
采用稀释平板培养法分析了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原始阔叶红松林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主要生理类群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原始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即土壤微生物主要集中在0~20 cm处的土层,10 cm处数量达到高峰,总菌数最高达432.1×106CFUg-1,且随土层加深,微生物数量逐渐减少。在水平分布上,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大于非根际。三大类土壤微生物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占总菌数的89%以上;放线菌次之,占总菌数的7%;真菌最少,占总菌数的4%。原始阔叶红松林各主要生理类群中,固氮菌数量最多,纤维素分解菌其次,解磷细菌最少。  相似文献   

20.
 采用微生物培养法研究4种施氮量水平对云南省丘北辣椒旺盛生长期、开花坐果期和盛果期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对不同类群微生物数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60kg/hm2施氮量的处理丘北辣椒土壤微生物增加的数量最多。施氮肥增加丘北辣椒旺盛生长期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钾细菌和有机磷细菌,开花坐果期土壤纤维分解菌和有机磷细菌,3个生育期土壤自生固氮菌的数量。施氮肥增强丘北辣椒土壤不同生理类群微生物间的相关性,其中,自生固氮菌和纤维分解菌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自生固氮菌和纤维分解菌均与钾细菌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有机磷细菌与其它生理类群微生物呈极显著正或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