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RS和GIS的岷江流域退耕还林还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大力开展改善生态环境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岷江属于长江上游重要的支流之一 ,其水保工作将对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直接产生影响。退耕还林还草的科学问题在于水土保持 ,利用 RS和GIS数据以及通用水土流失模型对岷江上游进行侵蚀强度分级和填图、坡耕地的提取 ,最后统计分析坡耕地和侵蚀强度间的关系 ,确定区域内退耕还林还草的标准 ,并且对退耕还林还草后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水土流失量进行了初步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建设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丁琳霞 《水土保持研究》2002,9(3):241-242,248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分析了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现状,提出坡耕地水土流失是西部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保障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必须以小流域为单元,逐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改草生态与富民增收并举的措施,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在实施退耕还林(草)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社会效益显著,但在部分地区也面临退耕还林(草)后,因为条件制约,没有更宽经济渠道的情况下,农户出现家庭生活缺乏经济来源保障的困境。因此,研究如何培育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在既有条件下,挖掘潜在优势,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退耕还林(草)区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分析甘肃省泾川县退耕还林(草)后的现状及其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当地条件的退耕还林(草)模式植被恢复优化,以更好发挥现有退耕还林(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思路探索。  相似文献   

4.
搞好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 ,以节约保护、综合治理、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水土资源为主线 ,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退耕还林还草步伐 ,恢复和建设良好生态环境 ;以长江、黄河上中游地区为重点 ,以县为单位 ,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 ,适应新形势 ,进一步优化水土保持措施配置 ,加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力度 ,实现群众脱贫致富 ,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减少江河泥沙 ,为大江大河治理服务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大开发必须把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 ,树立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思想。实施退耕还林(草 )政策应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现有天然次生林和草原 ;建议不征收退耕还林地区农民的公粮 ;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用以解决农民自身吃粮问题 ;植树种草要适地适树 ,并以灌草为主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退耕还林还草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还草是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针对山西省退耕还林还草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生态学原理,提出了科学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提高生态植被建设成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是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最脆弱、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里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对长江中下游危害日益加剧。坡耕地是该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类,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进行坡耕地处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要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建议从加快生态经济型防护林(草)体系建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推广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模式,抓好农村能源替代工程建设,提高人口素质、增强法制意识等5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珠江上游南北盘江位于云贵出海通道的腹地 ,自然资源丰富 ,山体土层薄、坡度大 ,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环境恶化。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云贵两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关键和重要内容 ,对本地区脱贫致富、发展壮大旅游业、防洪减灾等有重要作用。生态环境重建的思路是 :控制人口增长 ,减轻环境压力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经济 ,控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有计划地实施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相似文献   

9.
彭浩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6):204-207
退耕还林还草,重建生态环境,是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切入点。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就农户对退耕还林(草)的态度、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对农户的影响、以及农户对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对甘肃省张掖市退耕还林(草)工程进行了农户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能够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减少他们的劳动量,对当地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这项政策得到了广大农户的支持。但是,在政策的完善和具体操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作者对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与研究需求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针对目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新形势,提出了当前面临的若干问题与研究需求,包括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治理黄土高原的前景与重点治理区的选择问题、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与沟壑治理相结合的问题、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植被恢复前景问题、制定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划的理论基础问题、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后效的预测、监测与评估问题等。  相似文献   

11.
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生态用水计算   总被引:51,自引:5,他引:51  
干旱半干旱地区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 ,特别是人类不合理开发 ,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挽救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 ,我国政府提出了“退耕还林”的号召。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 ,植被生态系统实际用水量以及达到某一目标要求的生态用水量如何计算或合理确定 ,对流域规划、生态建设以及水资源合理配置都有重要意义。先从生态系统的一般意义上来介绍生态用水的概念 ,进而介绍植被生态用水的计算方法 ,并针对“退耕还林”和“植被生态改善与恢复”情况下的生态用水计算问题进行专门介绍。  相似文献   

12.
对当前形势下退耕还林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促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深入分析了当前退耕还林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外部环境,回答了当前形势下退耕还林是否要“继续退”、“能否退”和“怎么退”的问题。指出:改善生态环境、解决“三农”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等形势赋予了退耕还林新的使命,继续退耕还林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继续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水土流失概况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省是我国水土流失灾害严重的省之一。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保持水土资源,恢复、重建与保护生态环境是云南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面临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介绍了云南省水土流失的现状、危害及其发展趋势,并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实施大江大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为主体的生态环境重点工程建设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应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对立的统一,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可以减少自然灾害、改善投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地区形象、发展社会经济。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现状,决定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提高全民的环境伦理意识,建立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体系和补偿机制,处理好生存与发展的关系,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实行建设监理制,依法搞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青海省湟中县人户调查,运用灰色关联法,对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农户的退耕还林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改变农户家庭收入构成直接影响到农户退耕还林的积极性;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岸堤水库汇水区林业生态修复工程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水源地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针对临沂市岸堤水库汇水区存在的生态问题,在对现有森林植被状况、林业生态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流域生态修复、森林健康经营、生态型林果生产经营等先进营造林技术,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重点示范区建设等一系列措施,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林业生态修复设计,并探讨了水库汇水区林业生态修复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The conversion of natural forest to cropland generally results in the los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OC) and an increase in CO2 flux to the atmosphere. The dynamics of aggregate-associated OC after conversion to cropland are still not well understood. Such an understanding is essential for accurately estimating C flux between soil and the atmosphere. To learn more about OC dynamics after cultivation of natural forest land, we measured total soil and aggregate-associated OC in paired forest and cropland plots i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The cropland had been converted from adjacent forest 4, 50, and 100 yrs previously. As expected, the conversion to cropland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declines in total soil OC concentrations and stocks. The largest decreases occurred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cultivation. A century of cultivation decreased total soil OC stocks in the 0–20 cm depth by 0.77 kg m−2. Macroaggregate-associated OC stocks decreased, but microaggregate-associated OC stocks increased following the conversion of forest to cropland. Silt + clay-associated OC stocks were not affected. The reduction in macroaggregate-associated OC stocks was caused by declines in both the amount of soil in the macroaggregate fraction and by decreases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macroaggregate-associated OC.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e conversion of forest to cropland not only reduced total soil OC stocks, but also caused a percentage shift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otal soil OC among aggregate size classes and among soil depths. These shifts would delay the loss of OC, so the loss of OC in forest soil due to cultivation might thus be lower than expected.  相似文献   

18.
以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高原西北部、水土流失严重并以贫困著称的宁夏原州区退耕还林还草总体规划为例。在进一步实地认识该规划设计的背景基础上,概括出该总体规划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目标,然后,通过对获取的6个典型村的73份有效问卷的分析,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角度探讨了该区退耕还林还草总体规划实施后的效果。发现退耕还林总体规划的实施对于抑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后续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社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效果明显,但仍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西部地区植被破坏、水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指出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关键在于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