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情况下 ,农民使用地膜只使用一次就扔掉了 ,这样不仅造成地膜浪费 ,而且还加重了环境污染。按照我的做法 ,一膜可用三次 ,农民朋友不妨试试。首先将地膜用于棉花营养钵育苗。在棉花进行营养钵育苗时 ,将地膜平盖于钵面上 ,地膜上再覆盖一层薄膜。棉花齐苗后 ,即可抽出底层地膜。其次进行水稻旱育秧时 ,将从棉花苗床上抽出来的地膜覆盖于秧板的板面上 ,一星期左右后 ,待秧苗齐苗后 ,以傍晚揭膜 ,最后用于棉花地膜覆盖移栽。第三将用过两次的地膜 ,剪成所需要的宽度 ,在小麦或油菜收后进行整地 ,覆盖地膜移栽棉花。试试一膜三用@李振立…  相似文献   

2.
为改进育苗方法,于1982年在南京进行棉花地膜平铺覆盖营养钵育苗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效。地膜平铺覆盖营养钵育苗简称“地膜育苗”,就是用0.015毫米以下厚度的地膜(塑膜),平铺覆盖在营养钵苗床上,棉苗出土后破膜放苗,根在膜下生,苗在膜上长,育出的棉苗矮壮敦实,抗逆性强,移栽后缓苗期短,皮棉产量较高,纤维品质较好,并具有成本较低,管理简便,用工较少等优点。1983~1985年在继续研究的同时,在棉区进行示范,进一步完善这一项技术,目前在江苏淮北棉区已示范推广10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棉花低本高产经济栽培新路子,1983~1986年进行了地膜平铺营养钵育苗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采用0.015毫米厚的聚乙烯地膜覆盖营养钵育苗(以下简称地膜育苗),并以0.08毫米厚的薄膜棚架营养钵育苗(以下简称棚架育苗)为对照。供试品种为泗棉2号。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苗床阶段观察床温、出苗率、棉苗素质,移栽阶段观察栽后效应及产量、品质等。  相似文献   

4.
目前生产上大多采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农膜做水稻旱育秧保温材料,存在问题较多。盘锦监狱农场针对农膜育苗和无纺布育苗各自缺点,在吸取水稻保温育苗经验基础上而发明了无纺布地膜复合被专利产品,做水稻旱育秧保温材料。经北方8省区市23个协作点应用试验表明,利用无纺布地膜复合被育苗具有壮苗防病、节省用水、简化管理、投入少、效益高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移栽地膜棉是将营养钵(块)苗庆育苗套栽到平铺地膜棉田之中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与移栽棉相比,更充分地利用有效光热资源,促进棉花早发,增加棉花伏前桃,延长棉花有效现蕾开花结铃10 ̄15d,增产15% ̄20%,既可稳定夏粮产量,又可提高棉田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6.
高树铭 《农家致富》2005,(11):42-43
1.用沼液制作棉花营养钵有什么优点?用沼液制作棉花营养钵。能防治棉苗立枯病、蚜虫、地老虎、蚯蚓等病虫的危害。移栽后,棉苗生长快,比普通育苗法提前2~3天长出真叶,而且棉苗粗壮,配合其他措施,棉花可增产10%。  相似文献   

7.
移栽地膜棉是指对营养钵育出的适龄壮苗在移栽时再用地膜覆盖这一栽培技术的简称,它是将营养钵育苗、地膜覆盖、科学施肥、群体调控等重大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的棉花丰产栽培技术体系.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8.
棉花营养钵育苗是将堆肥、厩肥、化肥和表土充分混合,利用制钵器制成营养钵,然后再将种子播入营养钵中的育苗方式。这项技术属于我国栽培技术上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夺取棉花高产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对棉花营养钵育苗及移栽技术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 我区于1983年开始进行棉花双膜(地膜加营养钵育苗)栽培试验。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至1986年全区已发展到25万多亩,使我区棉花生产又迈向一个新阶段。一、双膜栽培的优点 1 增产显著据1983—1986年全区34点次不同种植方式对比试验结果,双膜栽培亩产皮棉88.6—120.5公斤,平均98.2公斤;直播地膜覆盖亩产皮棉80.7—105.5公斤,平均88.7公斤;营养钵育苗移栽亩产皮棉76.8—92.5公斤,平均84.6公斤;直播亩产皮棉52.6—89.4公斤。平均75.2公斤。双膜栽培平均比直播地膜覆盖、营养钵育苗移栽和直播分别增产10.7%、16.1%和30.6%。 2.皮棉品质好双膜栽培棉花烂桃  相似文献   

10.
水稻育苗是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到水稻的健康生长发育及水稻产量。当前,水稻育苗主要有旱育秧、抛秧和地膜湿润育秧等方式,旱育秧具有秧苗素质好、抗性强等优点,得到了全面推广。本文主要介绍了水稻旱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1.
棉花营养钵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有利于解决棉油、棉麦两热争地争季节的矛盾,有利于苗齐、苗全、苗壮,有利于棉苗管理,是实现棉花优质高产的关键措施。据试验,育苗移栽比直播棉一般每667㎡可增产15.5%~18.6%,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现将棉花营养钵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沿江地区春玉米不同种植方式的生育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春玉米营养钵苗+地膜、塑盘苗+地膜、营养钵育苗移栽、地膜直播4种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了春玉米不同种植方式对植株的生育进程、株高增长、叶片生长、群体叶面积消长、干物质积累、植株性状以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一、示范应用情况我们从2013年开始,把玉米三项技术中的拱膜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简称拱膜育苗)和地膜玉米直播全覆盖技术(简称地膜直播玉米),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即3~4叶期以前运用拱膜营养钵育苗技术,称为第一段膜,3~4叶期移栽到覆盖地膜的地里,直至成熟,称为第二段膜。因此把这项技术叫做玉米两段膜栽培技术。2013年,我们在太康县城郊乡段庄村地膜直播玉米推广区城内,进行试验玉米两端膜栽培技  相似文献   

14.
试验于1996~1998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内进行,供试品种苏玉9号和南玉3号,麦套春玉米盘育乳苗地膜栽(水稻塑盘30cm×60cm,468孔保温育2叶苗,大田地膜覆盖)与地膜直播、营养钵育苗移栽比较试验结果指出,盘育乳苗地膜栽玉米具有早播早苗,早发壮苗,干物质积累能力强,植株粗壮,根系发达,粒叶比高,穗大穗多粒重,空秆率低的早熟高产生育优势。比地膜直播早播17d,早苗12d,早熟9d,增产26.9%;比营养钵育苗移栽早播12d,早苗7d,早熟6d,增产36.4%。  相似文献   

15.
水稻拱棚打孔炼苗塑料软盘旱育秧技术是把塑料拱棚旱育苗技术、机插秧塑料软盘育苗技术和拱棚打孔炼苗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项水稻机插旱育秧综合技术。此项技术近几年在隆化县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技术的优点及栽培要点是:  相似文献   

16.
水稻肥床旱育秧技术已被广泛推广.但由于种种原因.春季育苗时常常出现黄苗,僵苗、死苗、死芽现象。为防止上述现象发生.抓好水稻旱育秧苗床培肥是关键措施之一.现将冬季苗床培肥技术简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棉花营养钵育苗"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棉苗病害重"出现了技术应用难的问题,通过连续多年开展基质床体育苗、基质穴盘育苗、水浮育苗试验,基质苗、裸苗与营养钵棉苗移栽对比试验及大田生产对比等系列试验研究表明,穴盘基质育苗优势凸显,其关键技术日臻完善,实现了棉花基质育苗本土化。  相似文献   

18.
正梁河县大部分山区和半山区的水稻育苗乡村由于水源缺乏,加之整个水稻育苗季节正属于干旱时期,对水稻育苗带来了很大困难,遇到持续干旱年份水稻育苗将会以失败而告终。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在广大山区和半山区缺乏水源地区,采取水稻旱育秧苗办法获得成功,现将有关水稻旱育秧苗栽培与管理技术简介如下:1播前准备与播种1.1秧田选地选择保水良好,排灌方便,无杂草、土壤肥力好的地块做秧。  相似文献   

19.
水稻旱育苗移栽技术省水、省种、省肥、省秧田,水稻可提早成熟3—7天。易于管理,易于防治病虫害,便于施肥、除草。适期播种,适期移栽,能够保证插秧密度。旱育秧苗矮壮、根系发达、抗性强,栽后生长快、分蘖早、成穗多、产量高。一、苗床地选择、做床1.育苗方式。采用大棚育苗或中、小棚扣膜育苗方式。不宜采用透气膜、无纺布、平铺膜等育苗方式进行水稻育苗。2.苗床地选择。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土质肥沃疏松  相似文献   

20.
徐婕 《农家致富》2007,(4):37-37
一、选种育苗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大田规模栽培的超早熟扁豆品种,一般育苗时间在3月中下旬。育苗应选用培肥、熟化、无污染的菜园土,用营养钵育苗。每钵播种2~3粒,浇足底水,播后覆土2厘米,三膜一帘(大棚、小棚、地膜、草帘)及时覆盖,小棚上的草帘日揭夜盖,保证出苗所需的温度。白天小棚内气温一般控制在25~30℃,不能超过35℃。苗齐后每钵间留1棵苗。苗龄1个月左右,移栽前5~7天逐步揭小棚膜炼苗,揭膜放风时间由短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