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2010年5月,对暖温带地区山西农业大学庭院四种绿地类型进行了土壤弹尾纲动物的调查,用干漏斗法(Tullgren)提取鉴定到属,应用个体密度、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等指数,研究土壤弹尾虫群落结构特征,了解不同绿地类型的差异对土壤弹尾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共获得弹尾虫个体1724只,分属3目4科8属,其中,Entomo-bryidae(长跳科)为优势科包括3属,而Hypogastruridae(球角跳科)个体数却占绝对优势。不同绿地类型对弹尾纲的种群组成有显著影响,多样性指数H′特征为:样地Ⅰ>样地Ⅱ>样地Ⅲ>样地Ⅳ,I号和Ⅱ号样地弹尾纲群落分布均匀且优势类群明显,其多样性指数高,群落发育较好。  相似文献   

2.
2005年7~9月在四川二郎山区域调查4种不同人类干扰类型区域(包括人类聚集区、退耕还林区、放牧区和极少人为干扰区)内的隐翅虫资源,分析不同人类干扰区域内隐翅虫群落的物神组成、个体数量和生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隐翅虫样本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随人类干扰强度的降低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人类聚集区多样性指数最高,为4.001 6,均匀度指数也最高,为0.805 2,Simpson优势度指数(λ)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的降低而增大,在极少人为干扰区域最高为0.199 6.不同人类干扰区域间隐翅虫群落相似性指数(β)均为0 ~0.25,为极不相似水平.人类活动的干扰增加了隐翅虫栖息环境的异质性,提高了隐翅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环境对于弹尾虫种类与数目的影响,选择浙江省仙居县的括苍山自然保护区和神仙居自然风景区,在每个试验点,采集样方,用干漏斗法收集标本并加以鉴定,应用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等指数,研究土壤弹尾虫群落多样性特征,了解不同环境类型的差异对土壤弹尾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括苍山自然保护区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中各个种的相对密度均要高于神仙居自然风景区。  相似文献   

4.
勾影波  高方清  苏永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30-14132
对常熟市虞山林场杨梅园土壤动物群落的构成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样本1 405个,隶属于4门、7纲、22类。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2类,占个体总数的90.72%,构成了该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主体;常见类群为线虫,占全部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的4.76%;其他为稀有类群。3样地环境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个体密度为样地3〉样地2〉样地1;类群数和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H’)为样地1〉样地2〉样地3;均匀度指数(J)为样地3〉样地2〉样地1;优势度指数(C)为样地3〉样地2〉样地1。不同群落的相似性(q)分析表明,样地1与样地2、样地1与样地3、样地2与样地3的q值均大于0.5且小于0.75,表现为中等相似。土壤动物垂直分布有明显的表聚现象。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资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调查了6种农业生境类型的土壤动物数量和群落组成,共获得土壤动物6631头,分属于4门11纲17目.从总体讲,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弹尾目和线虫纲,分别占总捕获量的34.92%,31.82%和11.68%;常见类群为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和寡毛纲,分别占总捕获量的7.92%,4.78%,1.45%和1.31%;其他16类为稀有类群.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表现为林地>果园>苗圃>荒地>菜园>农田,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果园>林地>苗圃>荒地>菜园>农田,但各试验样地的优势种类和常见种类有所不同.说明人为干扰较小的农业生境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类群数较多.林地和果园、荒地、菜园的相似性系数较高,群落结构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6.
刘高峰  杨茂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42-144,197
在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不同坡向、不同海拔设置了5个样地,于不同季节对其土壤甲螨群落状况进行调查,共记录到土壤甲螨45科81属;并对不同样地中甲螨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Oppiella、Xylobates、Suctobelbella是该保护区优势类群,而Suctobelbella是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比较独特的优势类群。各样地土壤甲螨群落多样性依次为:东坡海拔750m样地(A)〉西坡海拔1500m样地(D)〉东坡海拔1500m样地(B)〉西坡海拔750m样地(C)〉金顶海拔2200m样地(E)。E样地海拔最高,Malaconothrus在该样地数量剧增;样地C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Masthermannia数量明显增多;样地D个体数量为5个样地中最多。A、D样地甲螨群落相似性指数最高,为0.8361;C、E样地甲螨群落最不相似,相似性指数为0.6136。低等甲螨类群丰富,所占比例较高。另外,人为干扰对土壤甲螨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臧建成  孙涛 《西北农业学报》2017,26(11):1721-1726
比较研究西藏东南部典型林牧交错地带林地与湿地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为西藏东南部林地、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研究提供科学数据。采用土钻法随机取样,Tullgren干漏斗法分离,参考土壤动物检索图鉴及大类别分类方法进行鉴定,并以DG多样性、Jaccard相似性系数q和Gower系数Sg分析该地区林地和湿地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内(林地和湿地)共捕获土壤动物393头,属3门6纲18类,其中林地优势类群为弹尾目,湿地优势类群为弹尾目与前气门亚目。2种生态类型土壤动物群落的DG差异不显著,群落类群个体数相似性不高,但林牧交错地带林地与湿地土壤动物个体数的异质性比类群数高。西藏东南部林地与湿地土壤动物密度、类群以及群落多样性均不同。土壤含水量明显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数量,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类群与总个体数相似性均不高。  相似文献   

8.
2018年5—9月,分别在茂兰自然保护区周边选择灌木林、藤刺灌丛和灌草丛3种生境,设置样地30个,采用巴氏罐诱法对不同生境下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开展了调查。结果表明:共采集标本1007号,隶属20科。其中,隐翅虫科、粪金龟科、金龟科和叩甲科的地表甲虫个体数量相对较多,分别占个体总数的30.59%、24.43%、11.82%和11.52%,为该区域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地表甲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隐翅虫科个体数量在灌木林中较高,粪金龟科个体数在灌草丛中较高;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分布都比较均匀,在灌木林中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相对较高,物种丰富度指数以藤刺灌丛较低;相似性指数为中等不相似水平;说明影响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的分布主要是放牧、人为干扰及生境环境。  相似文献   

9.
白义  施时迪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65-5168
为了深入了解濒危植物七子花林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比较七子花林与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地土壤动物群落的相异性,对浙江天台山中、低海拔地区的土壤动物进行取样分析。结果显示:6个样地共获得大、中、小型土壤动物22 756头,分属于3门10纲21个类群(以目为主),其中以蜱螨目和弹尾目居多,为优势类群。方差分析表明,6个样地土壤动物在不同土层间,个体数和类群数均有显著差异。用DG指数测度群落间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呈共优群落的七子花林中土壤动物多样性最高。Sorenson相似性指数S1和Whittaker相似性指数S2度量结果表明,七子花林与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中土壤动物的种群相似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延安市新区北区生态绿化林大型土壤动物的功能类群及其生态特征,并用于指导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2015年3月、4月对延安新区北区3个样地的土壤动物进行抽样调查,在不同土层通过手拣法获取大型土壤动物128只隶属于2门4纲10目。结果表明,膜翅目、鞘翅目、蜘蛛目为优势类群;柄眼目、半翅目、弹尾目、石蜈蚣目为常见类群。通过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松树样地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性指数指数均大于刺柏和金叶榆样地,而且其个体数和类群数都多于刺柏和金叶榆样地。今后,在城市生态林建设中应保护和利用大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促进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泥蜂物种多样性及其群落特征与不同生境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马氏网诱集法系统调查研究自然恢复林区、人工辅助恢复林区、林间平台区、农林观赏区和热带雨林区等不同演替阶段生境中的泥蜂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特征。【结果】在5个样地共诱集到泥蜂类昆虫2科19属72种,共计395头;含有种类数量最多的属为短翅泥蜂属(Trypoxylon),占全部种类的22.22%;含有个体数量最多的属为脊短柄泥蜂属(Psenulus),占全部泥蜂个体数量的29.87%。泥蜂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农林观赏区自然恢复林区热带雨林区人工辅助恢复林区林间平台区,但Pielou均匀度指数热带雨林区最高,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农林观赏区最高;不同生境之间泥蜂群落相似性指数在0.083 3~0.361 7,表现为不相似或极不相似,表明不同生境类型决定了泥蜂类群和种类的分布。【结论】泥蜂物种多样性及其群落特征的变化与生态环境的演化密切相关,随着生态环境的复杂化,泥蜂群落优势类群更替趋势明显,优势类群增多。本研究结果对泥蜂与生态环境协同演化、泥蜂作为生态环境恢复程度指示物以及泥蜂保护和利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火灾干扰对松林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云南安宁市火烧迹地采用样地调查法初步研究了火干扰对云南松和地盘松林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共采集节肢动物标本853头,计104种.其中火烧云南松林278头,计48种,未火烧云南松林189头,计55种;火烧地盘松林201头,计26种,未火烧地盘松林185头,计34种.与未火烧对照样地相比,火干扰减少了植食性和捕食性类群的种类与数量,却提高了杂食性类群的种群与数量.火烧样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小于其对照;而优势度指数则大于其对照,样地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139~0.271,体现了火干扰对整个节肢动物群落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了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西藏林芝地区青稞地土壤动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藏林芝地区青稞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方法】于2014年5-10月,对位于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实习农场青稞田内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对土壤动物的类群组成及多样性特征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共捕获土壤动物536头,隶属3门9纲19目。其中优势类群为线虫动物门线虫纲咀刺目Enoplida、节肢动物门蜱螨亚纲真螨目Acariformes和弹尾纲弹尾目棘跳科Onychiuridae,分别占土壤动物总数的12.87%,26.31%,17.54%;常见类群为环节动物门寡毛纲正蚓目Araneeida,蛛形纲蜘蛛目Araneae和甲螨目Oribatida,原尾目富芫科Fujientomidae,昆虫纲Insecta同翅目Homoptera、半翅目Hemiptera、双翅目Diptera、啮虫目Corrodentia、鞘翅目Coleoptera,占总数的36.94%;稀有类群为节肢动物门双尾目康虫八科Campodeidae、蜈蚣目Scolopendromorpha,鳞翅目夜蛾科Noctuidae,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姬蜂科Ichneumonidae),等翅目鼻白蚁科Rhinotermitidae,缨翅目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直翅目蝗科Acrididae,占总数的6.34%;上述3类构成西藏林芝地区青稞地土壤动物的主要类群。土壤动物类群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动态变化明显,7月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最高,10月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最低,丰富度指数最高为8月,主要地下害虫为鞘翅目昆虫。【结论】西藏林芝地区青稞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由优势类群、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组成;7月个体总数和优势类群个体总数均达最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野外定点试验方法,分析除草剂乙草胺、2,4滴丁酯、噻吩磺隆对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次取样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2 748只,隶属于2门,4纲,10目,其中占优势的类群有甲螨亚目、中气门亚目,分别占总个体数量的51.16%和26.82%,常见类群包括前气门亚目、弹尾目、膜翅目和鞘翅目,占总个体数量的20.27%,稀有类群占总个体数量的1.75%。喷施除草剂使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明显减少,尤其是使优势类群个体数量减少最大,使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高,优势度指数降低,但没有使土壤动物类群数发生明显变化;3种除草剂影响下的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数量、群落特征指数没有很大的差异,在不同层次的表现也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土地不同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方法]对周口市区西部开发区周围的农业生产区内的农田、菜园、果园和荒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取样研究。[结果]共获得土壤动物4346头,分属于4门11纲25个动物类群。从总体上来说,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弹尾目和线虫类,常见类群为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和蚯蚓类,捕获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是:果园>菜园>荒地>农田。但果园样地优势类群有蜱螨目、弹尾目、线虫类和膜翅目,各试验样地的常见种类也有所不同。[结论]土地不同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不同。  相似文献   

16.
抚育间伐对小陇山林区华山松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不同间伐强度对华山松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在甘肃小陇山林区设置典型样地,以29年生华山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弱度间伐(20%)、中度间伐(30%)和强度间伐(40%)林下的灌草丰富度指数、植物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规律,并以未间伐样地作为对照,比较不同样地间的共有种和相似性系数。结果表明:1)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华山松林下灌草植物种类明显增加,强度间伐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2)阴坡样地的物种丰富度大于阳坡样地,但坡向对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没有显著影响;3)不同强度间伐样地之间有较多的共有种,但与未间伐样地间的相似性系数较低。研究表明,强度间伐能够维持小陇山林区华山松人工林下较高的植物多样性,且以阴坡林下的物种丰富度最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揭示紫茎泽兰和飞机草入侵对茶园昆虫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深入研究植物入侵后茶园昆虫群落的演变机制及茶园生态管理措施选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田间样地调查法,选取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和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入侵程度不同(未入侵、轻度入侵和重度入侵)的茶园群落作为研究样地,采用巴氏罐法(陷阱法)和黄板法采集各类型茶园群落地表昆虫,通过计算、比较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Jaccard相似性指数分析紫茎泽兰和飞机草入侵对茶园群落昆虫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在紫茎泽兰和飞机草不同入侵程度的3种类型茶园群落中共采集到昆虫标本8 033个,隶属于11目37科38种;其中,膜翅目(67.19%)、双翅目(15.25%)、弹尾目(5.39%)和同翅目(4.68%) 4个昆虫类群为优势类群,占昆虫标本总数的92.51%。随着紫茎泽兰和飞机草入侵的加剧,茶园群落中的昆虫种类和所属种的个体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茶园群落间昆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以及Pielou均度指数显著降低(P0.05), Simpson优势度指数显著升高(P0.05);茶园群落间昆虫群落物种组成的相似性不断减小。【结论】紫茎泽兰和飞机草入侵对茶园群落昆虫群落结构和功能具有显著影响,使茶园的昆虫群落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茶园群落中的昆虫多样性降低,茶园群落间昆虫群落物种组成的相似性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对火干扰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对照样地和火干扰样地马尾松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对照样地内所有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结果表明,火干扰样地内物种和植物个体数目均高出对照样地,火干扰样地各层和所有植物的均匀度值(J)显著提高,树冠层、灌木层、草本层的J值分别由0.710、.83、0.55提高到0.810、.89、0.72。火干扰样地比相似林分光照增强,温度升高,可溶性养分增多,适合多种灌木和草本植物入侵,尤其是阳性植物,火干扰样地中的灌木层马尾松个体数量增加,说明低强度地表火可以增加马尾松林生物多样性,有利于马尾松林的更新。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于2013年4月和8月对撒拉溪示范区朝营小流域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的土壤动物进行了研究。共获得土壤动物976头,分属于3门10纲23目。结果显示,各样地以蜱螨目、弹尾目和双翅目为优势类群。水平结构上,不同季节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基本一致,而在个体数量表现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的数量变化较大。垂直结构方面,2个季节土壤动物群落在0~10 cm土层均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个体数的表聚性强于类群数的,且在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表现出较大差异。除个别样地外,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表现为春季大于夏季,各样地间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指数在春季和夏季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0.
庞泉沟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动物群落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月至10月对庞泉沟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动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共获样本12 927头,隶属3门7纲21目46类。其中弹尾目、蜱螨目为优势类群,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等为常见类群。通过6块样地对比得出:天然林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多于人工林,多样性也高于人工林;天然林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海拔1 850 m处的>海拔1 650 m处的>海拔2 050 m处的,而人工林的群落多样性是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枯枝落叶层中动物个体数量占其样地总个体数的比率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其它各层中的比率却在降低。8月份土壤动物类群数量、个体数最高,多样性也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