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华大蟾蜍的食性,为其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4-6月对牡丹江地区中华大蟾蜍的食物状况进行调查,并对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中华大蟾蜍摄食较广,雌性中华大蟾蜍的食物多样性指数H1=3.786 7,小于雄性(H2=3.838 2)。[结论]中华大蟾蜍对人类的有益性指数较高,对维持生态平衡、消灭农业害虫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中华大蟾蜍野生种群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中华大蟾蜍线粒体控制区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研究江苏沿海地区中华大蟾蜍不同地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在江苏省沿海滩涂的3个地域检测到中华大蟾蜍种群的6个单倍型类型,东台种群、大丰种群和射阳种群的个体间享有共享的单倍型类型,其余单倍型均是各种群独享.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中华大蟾蜍3个地域种群没有形成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结论]各地域种群间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3.
药用动物中华大蟾蜍蜕皮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中华大蟾蜍自然蜕皮(蟾蜍衣)的过程,并讨论了蟾蜍衣商品化的经济意义和环保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温度、光照时间对中华大蟾蜍受精卵孵化率和蝌蚪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时间下中华大蟾蜍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孵化率和蝌蚪成活率,探讨中华大蟾蜍受精卵孵化的最适温度和光照时间。[结果]不同温度下中华大蟾蜍受精卵的孵化率及蝌蚪成活率差异极显著(P0.01)。20℃是中华大蟾蜍受精卵的最适孵化温度,此时其孵化率和蝌蚪成活率均在90%以上,且孵化时间较快,随着温度升高孵化速度加快,但孵化率与蝌蚪成活率明显下降。25℃下不同光照时间对中华大蟾蜍蝌蚪孵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中华大蟾蜍蝌蚪成活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每天24 h光照是中华大蟾蜍受精卵的最适孵化光照时间。[结论]该研究可为促进中华大蟾蜍养殖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茶园主要害虫生态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长沙县湘丰茶厂建立人工生态茶园,实行茶园生物多样性管理,增强茶园自然调控能力;采取科学施肥增强茶树树势,提高茶树抵抗害虫为害的能力;通过及时采摘,妥善处理修剪后的茶树枝叶,抑制芽叶害虫的发生;保护和利用茶园天敌资源控制害虫的发生和繁衍;应用物理和机械方法减少主要害虫数量和尽量应用生物制剂和与矿物制剂等方法防治茶园害虫,严格控制使用化学农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根据有关调查资料并通过实地考察,对福建省中华猕猴桃的分布及生态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它的自然地理分布存在明显的南缘界限,而分布的南限因子主要与年平均温度有关。中华猕猴桃成片生长地集中于海拔600~800米的沟谷两旁。凡有中华猕猴桃分布的溪涧沟谷,均以湿度较大,阳光充足,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的中、下坡生长最佳,分布的密度也最大。文中还对人工栽培技术和现有野生资源的直接利用等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区学当前应该解决的几个科学问题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一类特殊的土地利用类型,总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以上;其不仅具有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功能,而且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科学技术问题包括自然保护区体系规划和合理布局方案研究制定、分类经营管理系统建立、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和动态监测等.自然保护区学是新建立的二级学科.该文定义了自然保护区学的内涵,提出了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指出了当前研究热点问题,如“生态岛屿”状态的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小种群恢复与调控、自然保护区最小面积确定、生物廊道的设计、规划设计中的功能区划、自然资本评估与经济管理等.  相似文献   

8.
旨在利用农田昆虫群落生物多样性,进行害虫生态控制应用技术探讨,通过对麦椒套种田昆虫群落生物多样性调查并开展害虫生态控制应用技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麦椒套种田昆虫群落害虫和天敌均种类多、数量大,生物多样性丰富。开展害虫生态控制应用技术试验示范,防治目标害虫效果突出;利用昆虫群落生物多样性,昆虫之间的自然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关系,进行害虫生态控制,经济、绿色、有效,十分符合现代植保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探究安徽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状况以及资源混杂程度,以期为中华绒螯蟹资源的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采集了中华绒螯蟹4个养殖群体和长江野生群体共170尾样本,基于线粒体分子标记,进行种群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遗传多样性低,盲目捕捞可能造成野生资源衰退。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间未出现显著遗传分化,存在严重的种质混杂。研究探明了长江中华绒螯蟹的资源现状,为其科学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生态养鸡就是将传统的养殖方法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利用荒山、林地、茶园等资源,采取舍饲和放养相结合,以自由采食野生自然饲料为主,人工科学补饲为辅,呼吸自然新鲜空气,饮山中无污染的河水,通过良好的饲养环境,科学的饲养管理和防疫的有机结合,实现“靠山吃山,靠山养山”,养鸡控制植物害虫,鸡粪提高林地、茶园等地的土壤肥力,生产出无污染、纯天然优质绿色的商品鸡,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高的一项养鸡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骤冷对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和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不同组织中丙二醛(Malonaldehy,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低温恒温培养箱进行冷暴露试验,研究了骤冷6 h分别对虎纹蛙和中华大蟾蜍肝脏、肠和肾脏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影响,并比较骤冷6 h对虎纹蛙和中华大蟾蜍肝脏、肠和肾脏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影响。[结果]骤冷刺激后虎纹蛙肝脏、肠和肾脏中MDA含量不变,SOD活性均降低。骤冷刺激后中华大蟾蜍肝脏中MDA含量不变,肠和肾脏中MDA含量增加;肝脏中SOD活性下降,肠组织中SOD活性增大,肾脏中SOD活性不变。对比骤冷对虎纹蛙和中华大蟾蜍肝脏、肠和肾脏中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发现中华大蟾蜍的肝脏、肠和肾脏中MDA的相对含量和SOD的相对活性均高于虎纹蛙的肝脏、肠和肾脏中MDA的相对含量和SOD的相对活性。[结论]在遇到骤冷刺激时虎纹蛙的氧化压力和抗氧化能力均低于中华大蟾蜍。  相似文献   

12.
对山西省野生经济菌类植物灵芝4个品种的形态特征和生态地理环境作出描述,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治病症、适用人群、食用方法等5个方面探究了野生灵芝的药用功效与作用。野生灵芝有效成分多,对野生灵芝与人工栽培灵芝进行了鉴定区别,并提出山西省野生灵芝开发和保护的建议,以期利用好灵芝资源及灵芝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13.
对山西省野生经济菌类植物灵芝4个品种的形态特征和生态地理环境作出描述,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治病症、适用人群、食用方法等5个方面探究了野生灵芝的药用功效与作用。野生灵芝有效成分多,对野生灵芝与人工栽培灵芝进行了鉴定区别,并提出山西省野生灵芝开发和保护的建议,以期利用好灵芝资源及灵芝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14.
苎麻野生种质资源研究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苎麻野生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分布状况、生态特点、形态特征、演化趋势、生育特性、农艺性状、抗逆性、纤维细胞形态和结构及苎麻野生种质资源的利用前景等方面,综述了苎麻野生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现状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野生和人工种植甘草田害虫天敌资源种类、群落特征及种群动态间的区别,为甘草害虫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随机5点取样(4株/点)和网扫(10复网)对甘草田昆虫及天敌资源进行调查,用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等群落特征指数进行群落特征分析。【结果】甘草田害虫天敌有12种,其中野生甘草田有12种,人工甘草田有6种,个体数量分别占害虫天敌总量的58.99%和41.01%。野生甘草田和人工甘草田昆虫的丰富度指数分别为9.79和9.69,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21和1.90,均匀度分别为0.69和0.58;害虫天敌的丰富度指数分别为5.67和3.50,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94和1.27,均匀度分别为0.69和0.68。野生甘草田生态系统中,天敌(优势种群为多异瓢虫、七星瓢虫)与害虫(甘草蚜)的跟随关系较人工甘草田紧密,天敌数量在时间序列上波动幅度较小,保持着较为稳定的物种平衡。【结论】人为干扰大的人工甘草生态系统害虫天敌物种及数量均明显少于人为干扰小的野生甘草生态系统。自然条件下,野生甘草田生态系统物种和数量趋于稳定平衡,变化幅度较小,昆虫及天敌的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及天敌个体数量明显大于人为干扰大的人工甘草田生态系统。野生甘草田害虫数量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表现出很好的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橡实是我国传统社会最早利用的野生木本作物,由于橡实主要以野生为主,人们不太关注,也不完全了解。为了让人们真正了解橡实,笔者介绍了橡实的名称、种类、起源、利用历史,并论述当下橡实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橡实是我国重要的野生食物资源,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等十分显著,但当下橡实资源的开发利用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笔者根据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强调全面重视橡实经济、生态、文化等方面的价值,加强有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羊肚菌作为一种珍稀食药用真菌,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陕北南泥湾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羊肚菌种质资源。通过分析南泥湾野生羊肚菌资源的种类、分布、生长条件及驯化栽培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南泥湾野生羊肚菌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给出了相关对策,为南泥湾野生羊肚菌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两种杀虫剂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毒性。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试验中,锐高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24、48、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7.279、35.515、35.006mg/L;飞网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24、48、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4.423、62.781、62.301mg/L。在联合毒性试验中,锐高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24、48、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6.205、15.315、13.749mg/L,飞网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24、48、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0.441、28.797、25.898mg/L,两种杀虫剂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主要害虫的农田生态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观点和生态学原则出发 ,应用一些适宜的措施调控害虫种群 ,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系统功能 ;从昆虫多样性及害虫与作物、天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 ,探讨利用自然天敌、昆虫激素、不育技术、栽培措施等安全有效的方法实施害虫持续调控的可行性 ;从系统和群落的水平深入理解作物害虫天敌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实现环境安全、经济高效、生态协调、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Sox基因家族是一个参与发育的基因家族,该家族的基因都含有一个高泳动的HMG-box,在不同物种中高度保守。笔者参照人SRY基因HMG—box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中华大蟾蜍的HMG-box保守区核酸序列,并利用PCR-SSCP技术对其进行保守性分析。在雌雄中华大蟾蜍中均扩增出220bp大小的片段,通过PCR—SSCP分析发现,在不同个体中该Sox基因高度保守,无多态,暗示该基因在中华大蟾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