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47个中国南瓜自交系材料的主要果实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之间数量性状表现差异较大,单果质量在1173~5431g,单瓜种子数在79~504粒,果形指数为0.50~7.27,果肉厚度为1.6~4.5cm,可溶性固形物为8.0%~15.0%;单果质量、单瓜种子数、果形指数、果肉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性状变异系数均高于10%。在质量性状方面果皮颜色多数材料为墨绿色,果肉颜色多数为黄色,果肉质地以中等致密为主,47个南瓜自交系甜度、面度和熟后质地大多数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2.
以龙眼‘蜀冠’ב大乌圆’的F1代65个单株为材料,对其果实的2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测,应用SPSS19.0软件对各性状进行变异系数、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数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5个单株果实品质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13个数量性状(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果皮厚度、果皮质量、果肉厚、种子质量、维生素C含量、蔗糖含量、葡萄糖含量和果糖含量)变异系数在6.95%~41.64%之间;多样性指数在1.33~2.02之间;14个描述性状(成熟期、果皮颜色、果形、果肩、果顶、龟裂纹、疣状突起、果肉颜色、果肉质地、果肉透明度、果肉离核难易度、果汁、化渣程度和果肉风味)多样性指数在0.56~1.28之间;主成分分析发现前5个性状(单果质量、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成熟期和果实风味)的累积贡献率为87.50%;建立了‘蜀冠’ב大乌圆’杂交后代果实品质性状综合评价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在65个杂交后代中筛选出了5个优异的单株(SD7、SD11、SD36、SD53和SD120),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3.
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龙眼圃130份龙眼果实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与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8个数量性状中,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0.5%,其次为果穗质量、果皮质量、单果质量、果皮厚度、果肉厚度等,可食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7.4%。25个描述性状平均变异类型达3.6个,果皮颜色、果肉质地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均为6个。总体平均多样性指数(I)为1.997,龙眼主产区福建(1.989)、广东(1.638)、四川(1.551)的多样性指数较高,泰国(1.274)、广西(1.248)、贵州(1.229)则次之。对130份龙眼种质果实性状进一步聚类分析为5个类群,各类群特征表现各异,变化丰富。主成分分析第一、二主成分解释的总变异为28.15%,更为直观地展现了种质的亲缘关系,其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南瓜种质资源遗传变异、遗传力和遗传进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瓜3个主要栽培种基因型遗传变异性、遗传力和遗传进度进行分析和评价。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所有性状在基因型间差异显著。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性状中表型变异系数高于基因型变异系数,表明这些性状的表达受环境调控的影响。其中90天蔓长、果腔大小、单果种粒数、果皮厚度和单蔓结果数的遗传变异系数及表型变异系数最高。遗传力概括估计,果腔最高(84.80%),其次是节间长度(76.90%)和每hm2果实产量(73.60%)。果腔性状遗传进度最高(百分数平均值)。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的遗传进度变异范围较大(3.44%~72.32%)。因此,可以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征的、具有较高遗传距离的优良基因型选择杂交方案,并识别不同性状的最佳基因,以培育南瓜新的优良杂交品种。  相似文献   

5.
对以3个类型山定子为母本、以寒富苹果为父本的3个杂交后代群体共162株实生树的果实性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不同杂交组合果实内在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遗传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后代群体理论值符合正态或偏正态分布;果实综合品质与果肉颜色相关联,淡黄色和黄色果肉综合品质较好;果实甜、酸、涩性状遗传相对独立,可滴定酸含量由一对主效基因和加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主基因隐性纯合体表现为酸含量低,显性纯合体和杂合体受加性多基因影响有极酸含量和酸含量2种表现;果肉肉质遗传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F1代群体肉质变粗;果肉质地、果汁多少、果心大小均表现为趋中变异。在高寒地区培育苹果品种应采用少组合、大群体的育种策略,每个组合至少应有5 000株杂种苗供选择。  相似文献   

6.
火龙果种质资源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业部南宁火龙果种质资源圃内不同来源地的218份火龙果种质的果实形状、果皮果肉颜色、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果肉质地和风味等8个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种质果实形状从扁圆形到长椭圆形,果皮颜色从玫红色到暗紫红色,果肉颜色从白色到深紫红色,果肉质地从软绵到较粗、从细滑到较紧实,果肉风味从较淡到蜜甜、从甜酸到微酸,单果质量89.62~554.83 g,果肉中心部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7%~22.5%,果实可食率50.97%~81.54%,果实品质评价等级从较差到优良均有分布。果实的单果质量、果肉中心部位可溶性固形物、果实可食率3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36.89%、9.21%、8.23%和2.039 1、2.039 7、1.979 7,火龙果种质资源之间果实品质性状表现出不同变异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以24个南瓜自交系为材料,综合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年份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南瓜选育新品种提供可参考的依据。结果表明:3年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8%~52%之间,果形指数(52%)、单瓜质量(41%)、第1雄花节位(38%)的变异系数较大,其余性状的变异系数小于30%。第1雌花节位、第1雄花节位、主蔓长度、主蔓粗度、节数、叶面积、果形指数和果肉厚度等性状年际间变异系数极差均小于10%,较稳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瓜质量、节间长度年际间变异较大。年际间除叶面积和果形指数外,各性状差异均显著;自交系间除蔓粗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节间长度外,各性状差异均显著。各年际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78.6%、76.7%、81.1%。聚类分析将24个自交系分为4类,并分析了各类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以八月红×红香酥、苹果梨×八月红、苹果梨×丽江面梨和苹果梨×红香酥的539株杂交F_1代单株为试材,对梨果实性状在杂交过程中的遗传变异及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果形、风味和单果质量等3个性状在F_1代的变异系数均大于40%,属于高变异性状;萼洼宽度、果肉类型、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0%,属于低变异性状。单果质量和果形在F_1代的变异情况受杂交亲本影响较大,梗洼深度、果心大小和果实横径的变异受杂交亲本的影响较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F_1代呈正态分布,分级描述性状表型的分布不均匀。单果质量与果实横径之间、单果质量与纵径之间、横径与纵径之间、果肉类型与果肉硬度之间、果形与纵径之间、萼洼深度与萼洼宽度之间、梗洼深度与梗洼宽度之间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以为梨杂交育种合理地选择育种亲本、提高育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新疆不同居群野生沙棘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规律,为其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对新疆阿勒泰、伊犁、阿克苏等地野生沙棘共6个居群48个单株的8个果实性状进行测量,采用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巢式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其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新疆野生沙棘果实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居群间果实性状分化均值为37.23%,小于居群内的62.77%;性状分化系数最大的是总酸含量(65.57%),最小的是果肉颜色(5.83%)。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aver指数均为哈巴河居群最大。果实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40.11%,变异幅度为21.77%~74.34%,各性状变异系数之间差异较大,其中果实颜色平均变异系数最大(74.34%),总糖含量平均变异系数最小(21.77%)。果实颜色、种子颜色、总酸含量、总糖含量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1.46%。【结论】新疆野生沙棘果实性状存在较高的差异及分化,果实颜色的性状变异最大;居群内的变异是新疆野生沙棘果实性状变异的主要来源;哈巴河居群果实性状多样性最丰富,果实性状差异主要体现在果实颜色、种子颜色、总酸含量、总糖含量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瓜菜》2016,(9):6-8
以14种不同品种的南瓜为材料,在果实成熟期采用CR-3型色差仪测量其叶片、花朵、果肉的Lab值,同时采用PAL-1型测糖仪测量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对叶、花、果肉的Lab值与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南瓜叶、花、果肉色泽的Lab值的变异系数有差异,果肉中红色成分变异系数最大,达27.43%;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叶片的亮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632),与果肉中红色成分呈显著正相关(r=0.412)。这为南瓜品质育种田间筛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的试验材料提供了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216株"富士"×"粉红女士"杂交F1代实生苗为试材,对果实大小、果实形状、果实色泽、风味、成熟期等性状遗传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苹果果皮表色遗传表现为简单的质量遗传,红色遗传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果形表现了明显的趋中变异现象,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及含糖量呈退化的负向优势,后代群体有劣变趋势。杂交后代果实分别呈现肉质变粗、质地变硬、果汁减少的趋势。双亲晚熟,杂交后代未分离早熟类型,表现双亲遗传优势。  相似文献   

12.
‘浙甜401’是早中熟厚皮甜瓜杂交一代新品种。果实椭圆形,成熟时果皮果肉均为白色,质地松,口感鲜香,立架栽培单瓜质量约1.8 kg,果肉厚3.8 cm左右,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0%以上。果实发育期38 ~ 42 d,平均产量36.0 t · hm-2以上。适宜浙江地区早春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3.
厚皮甜瓜新品种丰蜜6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蜜6号是以翠蜜高代自交系100为母本、珠海哈密瓜2号高代自交系006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卵圆形厚皮甜瓜一代杂种。果实发育期45d(天),果皮黄色,覆稍稀中粗网纹,果肉橙色、厚3.7cm,肉质致密脆甜,后熟后变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左右。单果质量1.56kg左右,每667m2产量2200kg左右。适合广西地区春、秋茬大棚搭架栽培。  相似文献   

14.
枇杷种质资源果实描述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内不同来源地的172份枇杷种质资源进行了果实的风味、剥皮难易、果肉颜色、心皮质地、种子形状、种皮颜色、种皮开裂、种子斑点、种子基套大小、果肉化渣程度、果肉质地和汁液等12个描述性状的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枇杷种质的12个果实描述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28.34%-78.75%,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349-0.834,果实风味、果肉质地和果肉颜色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种皮开裂和种子形状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多样性较差。在不同果肉类型当中,红肉类型枇杷种质的果肉化渣程度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比白肉类型高3.2倍,而种皮开裂的Simpson指数比白肉类型低0.196,其余描述性状的Simpson指数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5.
高产优质西瓜新品种黑彤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彤西瓜是以HY-18为母本,LC-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晚熟、高产、优质、大果型黑皮西瓜新品种。植株生长健壮,易坐果。全生育期105d左右,果实发育期34d左右。果实椭圆形,果形指数1.4,黑皮,外形美观;果皮厚1.2cm,硬韧,耐贮运。单果质量6kg左右,最大可达12kg左右,普通栽培667m2产量3000~4000kg。鲜红瓤,瓤质硬脆,少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1%左右,边部9%左右,品质优良。适应性广,全国各地均可栽培。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西瓜2008011。  相似文献   

16.
 ‘明珠1号’属早中熟甜瓜品种, 果实发育期35~40 d。植株生长势中等, 综合抗性好, 容易坐果, 丰产性好, 果实圆形、白色、光皮, 单果质量1.5 kg左右, 耐贮运。果肉白色, 厚4 cm左右, 腔小, 肉质松软, 清香, 含糖量16%以上, 口感风味佳。  相似文献   

17.
苏梦6号是品质尤为突出的小果型西瓜新品种,由母本G42和父本G38配制而成。早春保护地栽培全生育期105~117 d(天),果实发育期30~35 d(天)。果实近圆形,果皮绿色覆细墨绿色齿条带,果皮厚0.44 cm。果肉红色,质地酥脆,中心糖含量12.3%。单瓜质量1.5~2.0 kg,产量2 000~3 200 kg·(667 m~2)~(-1)。抗枯萎病,适合江苏和北京地区春季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8.
陈幼源  陈绯翔 《园艺学报》2006,33(4):931-931
 ‘金辉一号’为抗病、高产、耐贮藏厚皮甜瓜新品种。果实椭圆形, 表面光滑金黄色, 果肉桔红色, 果肉厚4.0 cm, 单瓜质量1.5~2.0 kg, 折光糖度15%以上, 果实发育期42 d左右。  相似文献   

19.
‘苏梦3号’为早熟小果型西瓜杂交一代新品种。早春栽培全生育期106 d,果实发育期31 d。果实圆形,果皮墨绿色,覆墨绿色齿状条带,皮厚0.74 cm,皮硬韧性好。果肉红色,质地酥脆,中心折光糖含量12%以上,品质优。平均单果质量2.5 kg,产量37 056 kg ? hm-2。适于江苏地区春季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