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草地生态系统不仅是自然系统重要的天然安全屏障,也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依托。黄河上游草地生态质量关系到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然而,近年来黄河上游草地生态环境向着不利于人类发展的方向演化,草地退化问题日趋严重,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进程,同时引发自然灾害、河流断流等问题,制约了地区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本文综述了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域草地退化现状、成因和草地退化的主要特征,提出了草地生态功能提升技术模式及草地适应性管理机制,并对未来草地恢复治理新技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三江源、祁连山和甘南等典型水源涵养区的生态恢复和治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以期对有效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助力国家构建完善的生态安全体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疆草地荒漠化过程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伟  朱进忠 《草业科学》2012,29(9):1340-1351
草地作为新疆生态环境的主体,其荒漠化的发生与发展关乎新疆的生态安全及生态环境质量。本研究通过对新疆草地生态系统分布规律、特征及利用现状的分析,从草地荒漠化过程及其与其他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入手,探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草地荒漠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新疆草地荒漠化过程分为两种类型,Ⅰ型为低山、平原荒漠类型草地的沙化、盐碱化和退化过程,Ⅱ型为山地草地类型的退化过程;2)在人类活动和水文环境变化的综合作用下,草地与耕地、沙地、林地、湿地和社区在荒漠化过程中可进行相互转化;3)地形地貌、气候和土壤等自然因素是草地荒漠化发展的背景条件,为草地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气候变化是南疆和东疆盆地草地荒漠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4)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是各流域中下游草地荒漠化的主导因素,滥垦滥挖是绿洲周边草地荒漠化的直接导因,放牧场、割草场荒漠化的主要导因是长期超载、无序利用及草地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新疆草地荒漠化形成的驱动因素不仅具有多因素性、地域性的特点,而且具有交叉和叠加的综合特点和多营力综合作用特征。  相似文献   

3.
草地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对维持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格局、功能和过程具有特殊的生态意义。目前,草地退化导致的区域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评价我国草地资源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尤其是其潜在的生态调节功能和生命支持功能的价值,对于制定合理的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开发决策、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明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基础上,再叙述2003年即千年生态系统框架提出以来我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现状,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总结,旨在为区域及全国尺度开展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草地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对维持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格局、功能和过程具有特殊的生态意义。目前,草地退化导致的区域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评价我国草地资源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尤其是其潜在的生态调节功能和生命支持功能的价值,对于制定合理的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开发决策、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明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基础上,再叙述2003年即千年生态系统框架提出以来我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现状,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总结,旨在为区域及全国尺度开展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兴元  牟月亭 《草业学报》2012,21(6):286-295
草地生态系统是维持自然生态系统格局、保护生态安全屏障、开展畜牧业生产和传承草原文化的基础。随着人类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可替代性的深入认识,通过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对认识草地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和生态资产增值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总结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文献基础上,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的内涵、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及其特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草地不仅是畜牧业的生产基地,而且是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牧民生活与草原文化传承的基础,具有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然而,草地日益退化导致的生态经济问题越来越突出,评价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对于制定合理的草地保护与经济开发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没能充分体现出草地生态系统本质特征。因此,本研究以草地生态系统的“三生功能”为基础,综合考虑草地的地域和空间的异质性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选择水源涵养、侵蚀控制、废物处理、滞留沙尘、生物多样性保护、养分循环、固定CO2、释放O2、消减SO2、畜牧生产、文化传承和休闲旅游12项贡献率较高的功能指标,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建立了适宜于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并以藏北高寒草地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评估验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3版《草原法》为基本依据,结合酒泉市2010~2011在基本草原划定过程中工作实际,概括提出了生态草地这个新概念,并且从概念的提出、范围的界定、存在的争议、区划中的应用、监管保护效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最后得出生态草地是指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为主的、无放牧利用价值的、严重沙化、退化、荒漠化、必须封育保护的、盖度在5%以下的草地.生态草地概念的提出应用使多部门管理的边缘模糊地类管理权限得到明确,为生态草原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促进了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概念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
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和最新草地资源调查数据,对青海天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青海天然草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4068.03×108元/a,其中气候调节、气体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6项生态因子的服务价值合计为3848.90×108元/a,占天然草地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的94.62%。生态环境严酷的高寒类草地组生态服务价值为3544.33×108元/a,对青海天然草地生态服务功能的贡献率达87.12%,合理利用此类草地对青海生态环境保护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天然草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也是生产,特别是畜牧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和资源,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优势资源转换、经济高效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生态要素,天然草地以其草被的地面覆盖和发达的根系,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土壤的重要功能,尤其像在和静县这样的高山区,草地更是以其适应和分布的广域性,起着生态屏障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0.
草原管理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1  
草地是我国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中,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改善陆地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草地破坏问题严重,草地畜牧业生产难以持续稳定发展。除了气候条件和土壤基质外,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利用草地资源而引起的。因此,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和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加强草地管理,发展生态畜牧业,走草畜平衡、增草增畜的道路,建立集约化效益型畜牧业的经济体制,实现草地畜牧业和草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和  塔娜 《中国草地学报》2007,29(1):113-116
以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经济落后的镶黄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制约镶黄旗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镶黄旗实际情况,提出适合该区域草原生态环境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赵安 《草业学报》2021,30(2):190-198
我国现行《草原法》对草原的定义为“本法所称草原,是指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梳理了植物学阶段、生态学阶段、生态系统阶段、人类生态学阶段等不同历史阶段对草原的不同定义,认为现行《草原法》中对草原的定义在生态学和法学中都已经过于陈旧和狭窄。“草原”至少应该是指“天然草原、人工草地,以及包含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在内的草地生态系统。”但这需要突破传统法理学中的法律关系,即将“人与自然(准人类)”的关系上升为新的法律关系,指出从“生态系统管理立法”理论的视角,重新审定《草原法》法学指导思想已经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有草地总面积4212.72×10^4hm^2,其中天然草地面积4191.72×10^4hm^2。草地总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0.47%,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0.72%,草地面积仅次于新疆、内蒙和西藏,居全国第四位。草地不仅是青海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4.
亚洲草地在目前和将来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草地的自然环境亚洲幅员辽阔,具有略呈梯形的大陆躯干,地形中高周低。中部高耸,多崇山峻岭和高原,四周低下,多低山丘陵和平原。大陆东缘,自北而南具有一系列向太平洋凸出的弧形列岛,地表起伏较大。亚洲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北滨北冰洋,西达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由于海陆间巨大的热力差异及季节变化或迭加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使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和南部  相似文献   

15.
近年,国家高度重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加大人工种草力度,天然草场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但草原利用不合理,过量放牧,超载放牧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加重,在此背景下给草原鼠害的发生流行提供条件。草原鼠害是危害草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害虫,一旦发生流行,不但会降低草原的载蓄量,使得优质牧草的显著下降,且还会造成草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进一步加重人、畜、草地之间的矛盾,影响草地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该文主要论述内蒙古亚克石市草原除害的防治现状,并提出草原鼠害防治的建设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措施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勒泰地区是全国重大牧区之一,也是新疆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原生态在阿勒泰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起重要的作用,针对草原生态面临的问题,提出保护和建设措施:加强草地生态置换保护体系建设、草地科学管理、草地资源与生态监测、草地鼠虫害防治、草原生态的宣传等,同时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发展、牧民增收,实现阿勒泰地区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而为全国草原生态的进一步保护和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河首曲流域草地生态与自然环境退化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近50年来黄河首曲流域草场退化、沙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弱化.分析了黄河首曲流域气候、生态观测资料及统计资料,结果表明:造成生态与自然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和环境蠕变.黄河首曲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气温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均大于全国增温速度.草地年干燥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4年明显趋于干旱化,气候变化是草地生态退化的自然诱发因素.超载过牧、滥采乱挖、人为破坏、生物链失衡等环境蠕变是造成生态退化的人为因素.二者共同作用导致黄河首曲流域草地与湿地生态与自然环境退化.控制放牧、防止滥采乱挖、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是维护该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畜牧养殖产业是内蒙古巴林右旗的支柱性产业,在当地农牧产业经济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草原是优质牧草的主要来源,对促进当地畜牧养殖产业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维护草原生态环境,改善草原生态环境,需要加强对草原的生态环境保护。该文分析草原畜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论述具体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青海草地资源生态功能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草地生态系统是青藏高原高寒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防风固沙、水源涵养、调节气候等。天然草地是高寒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是青海大农业经济的支柱,是青海藏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和赖以当存的基础。据草地资源调查,青海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总价值为4068.03×10^8元(人民币)/年,其中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3948.90×10^8元(人民币)/年,是全省草地经济服务价值的17.6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