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番鸭非典型鸭瘟病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瘟在我县的番鸭群中较为多发。据笔者近年来的观察,番鸭发生的鸭瘟大多表现为非典型症状。病鸭不愿下水,下痢,粪便为灰白色,脚软难以站立,体温高。剖检见肌胃角质层易剥离、腺胃粘膜脱落,肠道充血、出血,特别是十二指肠及直肠段更为严重;肝肿大,胆囊胀满,胆汁浓稠呈黑绿色;心肌出血,胸腺出血,少数病例见食道有条纹状坏死性假膜。经诊断为鸭瘟后,用2~3倍量鸭瘟疫苗紧急接种,能较好地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2.
鸭瘟是养鸭生产上危害性最大的一种疫病。1987年3月,我县部分乡村发生此病,我们及时接种鸡胚弱毒鸭瘟疫苗,在一些鸭群还用中、西药治疗。结果,只接种疫苗和疫苗配合中药所收到的效果截然不同。初步探索到中西结合防制鸭瘟的有效途径,现整理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
鸭病毒性肝炎(DHV)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对该类疾病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是注射免疫疫苗,其中预防接种是在健康鸭群中还没有发生传染病之前,为了防止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有计划地定期使用疫(菌)苗对健康鸭群进行预防免疫接种。而紧急接种是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疾病的流行,而对疫群、疫区和受威胁地区尚未发病的鸭进行临时应急性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4.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一月龄以上的鸭。其临床特征表现为高热、双目流泪、脚软、有的跛行,排绿色稀粪;有的病例出现头颈部肿大,因此称为“大头瘟”。这种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1预防(1)切断病源,实行自繁自养;不到疫区购鸭,到防疫工作过得硬的孵化场(户)购进鸭苗。购进新鸭苗隔离7~10天饲养观察,待鸭群无疫情时方可入群饲养。(2)鸭群一旦发生少数鸭患该病,应将患鸭隔离治疗,并立即采取消毒、紧急接种疫苗。(3)免疫。肉鸭:在1~7日龄经皮下注射0.5mL鸭瘟鸡胚化弱毒…  相似文献   

5.
鸭瘟俗称“大头瘟”,一旦发生,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对养鸭生产危害极大。由于该病用鸭瘟疫苗预防效果较好,所以在诸暨市已有10年左右未曾发生鸭瘟。但是,最近在已经注射过鸭瘟疫苗的鸭群中发现了该病,且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损失。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型鸭瘟"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潍坊、临朐、昌乐、昌邑、沂源等饲养肉鸭集中的地区发生了一种同鸭瘟症状、剖检变化相同的疾病,该病主要侵害1月龄以下的雏鸭,成年鸭发病较轻。常用的鸭瘟疫苗不能预防病的发生,发病后用鸭瘟抗血清注射无治疗作用。该病传染迅速,发病率和致死率很高,鸭群感染该病后,往往引起大批死亡。据现场统计,鸭群的发病率可达70%~100%,死亡率可达50%~60%。本试验对该病病理组织学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鸭瘟是由鸭疱疹病毒Ⅰ型鸭瘟病毒引起鸭、鹅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又称鸭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其主要症状是肿头、流泪、软脚、下痢、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其病变特征为:肝脏表面出血坏死,口腔、食道和泄殖腔粘膜出血、溃疡及形成黄褐色假膜。死亡率可达90%,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通过疫苗的免疫预防显得尤为重要。但在临诊上笔者常碰到接种疫苗免疫失败的病例。以下根据我县发生的一些免疫失败病例加以总结,浅淡几点造成免疫失败的原因。1免疫程序不合理我县鸭瘟免疫…  相似文献   

8.
1997年9月,福州某鸭场两批北京鸭群暴发以全身急性败血症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为27.8%,病死率为82.7%,经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鸭瘟。随即紧急接种5倍量鸭瘟疫苗,5d后基本上控制了疫情,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1997年9月,福州东郊某鸭场...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某养鸭场送检的7-17日龄疑似鸭瘟的病、死雏鸭进行了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及动物回归实验。结果显示:送检鸭和试验鸭皆表现出典型的鸭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经组织病原分离及病毒中和试验、PCR试验、免疫保护试验,鉴定得出所分离的病原为鸭瘟病毒。临床采用鸭瘟弱毒疫苗紧急接种,获得了好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健康鸭群的免疫程序 (一)种鸭群 1.雏鸭群:(1)雏番鸭小鹅瘟、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活苗免疫:在出壳后48小时内应用二联雏鹅活苗免疫,或两种单活苗免疫.(2)雏鸭病毒性肝炎活苗免疫:雏鸭和雏番鸭在出壳后3日龄左右应用该病活苗免疫.  相似文献   

11.
鸭瘟防治     
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等水禽的一种急性、高死亡率的传染病,是危害养鸭业的大敌。1病因鸭瘟是由一种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各种年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以番鸭、麻鸡、绵鸭最易感染发病。鸭瘟的发生主要是购入病鸭,其排出病毒传染健康鸭群,或者是由于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鸭病频频发生,在各类鸭病中,传染性疾病仍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疾病,其中尤以病毒性传染病为甚。近年来国内发生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有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番鸭细小病毒病、流感、番鸭“花肝病”,从近期情况看,危害最为严重的是流感,其次为番鸭细小病毒病,鸭病毒性肝炎,相对较为少见的是鸭瘟、番鸭“花肝病”。细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某养鸭场送检的7~17日龄疑似鸭瘟的病、死雏鸭进行了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及动物回归实验。结果显示:送检鸭和试验鸭皆表现出典型的鸭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经组织病原分离及病毒中和试验、PCR试验、免疫保护试验,鉴定得出所分离的病原为鸭瘟病毒。临床采用鸭瘟弱毒疫苗紧急接种,获得了好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新城疫(ND)和减蛋综合征(EDS)的流行区,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规模化和禽病流行的复杂化,原本在鸭体内呈隐性或带毒的NDV、EDSV对鸭群的致病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当前控制这两种疾病的主要手段仍是用ND、EDS疫苗预防和紧急接种。然而,市场上的ND、EDS疫苗种类繁多,产地各异,质量好坏难以辨认且主要针对鸡。本试验用两个厂家生产的不同ND、EDS联苗免疫樱桃谷父母代种鸭,通过跟踪监测免疫鸭的HI抗体水平,从HI抗体水平高低及离散度情况这一侧面来选择该品种鸭群较敏感的ND、EDS疫苗,用于指导种鸭养殖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5.
由于种蛋,苗鸭、成鸭及鸭产品四通八达地跨地区运输,近年来在广东、福建等地不同品种鸭群中新发现的一种以急性、高死亡率的严重减蛋为特征的烈性传染病已逐渐侵入我省。1发病特征湘南某鸭场此病的发病先后顺序规律是:雏番鸭→肉用白羽→肉用麻羽→种鸭。分别进行过鸭瘟、禽霍乱、雏鸭病毒性肝炎,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番鸭细小病毒等免疫的鸭群,均可感染此病。1)肉鸭。这种病在肉用鸭表现为肝肿大、弥漫性出血,腺胃环状出血,脾脏有出血点2)产蛋鸭、种鸭。产蛋鸭、种鸭突然大幅度减蛋、主要病变为腹膜炎,卵泡变性坏死,表面…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石柱县某肉兔场发生的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控,采用病理解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兔瘟。通过隔离病兔、消毒、紧急接种兔瘟疫苗等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费学俊 《畜牧与兽医》1991,23(5):211-212
<正> 1984年至87年6月,我场鸭群曾用口服禽霍乱弱毒菌苗(下称口服苗)预防免疫,终未能控制本病流行,一度时间,种鸭生产遭到严重威胁;87年7月至今,重新选用和制订807禽霍乱弱毒冻干菌苗(下称807)与鸭瘟疫苗联合免疫程度,预防鸭瘟和鸭霍乱(下称两病),经3年多实践和观察,凡经免疫的鸭群,基本控制两病的流行。鉴于目前各种禽霍乱菌苗的免疫原性较差,免疫程序又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因此,本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养殖业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养殖户由原来以养鸡业为主转向饲养商品肉鸭或商品蛋鸭。商品肉鸭的饲养管理条件要求较低,各种疾病的发生率也相应较少,常见的鸭病主要有鸭瘟、鸭肝炎、鸭疫里氏杆菌病、鸭大肠杆菌病等。由于鸭敏感性高,在进行疫苗注射接种时常常会出现较大应激现象,影响鸭正常生长,严重时会激发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19.
针对番鸭细小病毒VP3基因片段,通过PCR检测番鸭细小病毒核酸,利用RT-PCR和PCR方法排除鸭病毒性肝炎和鸭瘟感染,利用非免疫雏鹅接种试验排除小鹅瘟病毒感染,确诊引进的番鸭患鸭细小病毒病.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肉鸭在生产实践中的合理、有效免疫程序,笔者开展肉鸭田间免疫程序试验,在1日龄、45日龄时分别采样,检测黄病毒、禽流感H5、H7抗体并进行环境样病原学检测,记录田间试验中鸭群发病死亡情况.试验中出现呼肠孤病毒感染后发病死亡增加,影响了疫苗免疫效果.笔者建议肉鸭饲养在相对洁净环境,合理做好禽流感、黄病毒、鸭瘟、鸭浆膜炎等疫苗免疫,减少呼肠孤病毒等免疫缺陷性疾病和多发性鸭浆膜炎、大肠杆菌的发病,可有效提高鸭群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