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了解沙棘种质资源特性是其种质创新和良种选育的基础。为给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良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从山西省沙棘野生资源重要分布区的右玉、交城、古交和沁源共采集了45个沙棘单株的果实样品进行观测与分析,比较分析了不同单株、不同采样地区、不同颜色果实的结实性状(结实密度、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柄长度和百果质量)和营养成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和黄酮含量)及其差别,并对其性状特性与营养成分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观测结果表明:采集于交城的27号单株在结实特状和果实外观品质上的表现均最优,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黄酮含量均最高的单株编号分别为10、7、32和27号;不同地区沙棘的结实密度、果柄长度和果实中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采集于古交的沙棘果实其结实密度最大,采集于沁源的沙棘果实其VC含量最高,采集于古交的沙棘果实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不同颜色沙棘果实间其百果质量、结实密度、果实横径和纵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黄色果的百果质量最大但结实密度最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中的黄酮含量与VC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可溶性糖含量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沙棘果加工分离物营养成份分析简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星  闫洁坤 《沙棘》1995,8(3):34-35
在沙棘加工过程中,沙棘果可分离成沙棘果汁、果肉、果皮渣和籽四个部分。对这4个部分进行营养成份分析后结果表明,作为沙棘加工中的废弃物果肉和果皮渣中黄酮、胡萝卡素和果胶等有效活性成份含量均高于果汁沙棘籽。因而对残渣的合理利用是当前沙棘加工中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王均明  孟丽 《沙棘》1998,11(2):41-42
当今世界,人们都喜欢纯天然绿色食品。以沙棘果实为主要原料的制成品颇受人们的欢迎。 与其它水果和浆果不同,沙棘的果实中,不含抗坏血酸氧化酶,V—C完全处于游离状态,在加工过程中,就能完好保存。而它却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P类维生素,这些物质具有天然防老剂和抗氧化剂的作用,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不需增加任何化学添加剂和防腐剂,果实内所含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及营养成份,也不易遭受破坏。在果品的长期保存中,这些物质几乎完好无损的保持着它原有的活力及数量。因此说沙棘果品,  相似文献   

4.
沙棘油的气液色谱分析及制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忻耀年  项东方 《沙棘》1995,8(1):27-32
借助气相色谱及高压液相色谱对三种不同沙棘油的脂肪酸、甾醇及维生系E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来源或生产方式不同均可导致油中这类成份组成及含量的差异,采用溶剂浸出法制得的油中甾醇及V-E含量最高,并根据沙棘油的这些特性开发研制了一种全新沙棘制油工艺。  相似文献   

5.
沙棘果作为食用的价值之一在于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在沙棘饮料生产中,一般多采用鲜果立即榨汁,然后以贮存原汁的方法来保存原料。本试验表明,沙棘原汁及饮料在贮存期间维生素C的含量是较为稳定的,而稳定的差异又与光、温度等有关,并取决于同空气接触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应用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了3种4亚种沙棘果肉及种子油中的生理活性成份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种子油的维生素E含量高于果肉油,果肉油的胡萝卜素含量高于种子油。以新疆产的中亚沙棘和蒙古沙棘品质为佳。  相似文献   

7.
以沙棘为材料,对不同立地类型、不同平茬方式的沙棘进行了平茬试验,测定了平茬后沙棘株高、冠幅、地径和成条比例及单株果实产量、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在沙地和硬梁地上,沙棘平茬后株高生长以人工作业方式的为最大,冠幅、地径、萌条数和成条比例在三种作业方式下没有显著的差异;人工作业方式下单株果实产量最高,半机械作业方式和机械作业方...  相似文献   

8.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种子繁殖的优点是:省工、省力、成本低、出苗整齐,它是沙棘最简单、实用、可行的繁殖方法.最适用于引种、生产砧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方面. 一、种子采集:沙棘种子要从生长健壮、产果量高、无病虫危害的母株上采集.采集时间以冬季为好.首先在母树下部铺上麻袋等承接物,然后用木棍敲打果穗,将落下的果实收藏到较冷的地方堆放,此时温度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沙棘种质资源类型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黄铨 《沙棘》2003,16(3):1-7
在调查研究比较表型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不同产地,及同一产地不同果色、果型、果实大小等的果实生化成分差异。分析表明生态一地理群间的差异最大;同一产地表型间的差异居于次要地位。作者将中国沙棘亚种内依各性状变异级次所划分的类型称为“种质资源类型”,拟就了分类体系,介绍了对各类型沙棘生化成分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沙棘果实是重要的食品和药用森林资源。在它的果实中含有维生素B_1、B_2、B_、E和胡萝卜素(维生素原A),在维生素F内组成特别重要的脂肪酸类——亚油酸和亚麻酸。因而,沙棘果实在医疗和食用工业中需要量相当大,但是,沙棘及其研究工作薄弱。自始至终没能满足需要。采集沙棘果实的劳动量相当大;每收获1公顷沙棘林中的果实每天需要400  相似文献   

11.
沙棘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优良水保和薪材树种。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发现沙棘果实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因此引起了林业、医药、食品部门的重视。苏联早在60年代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罗马尼亚和蒙古等国也作过许多研究工作,沙棘果在医药和饮料方面的应用也受到日本、美国等一些国家的重视。根据这些信息,在我国也开始形成了一个开发利用沙棘的热潮。本文就沙棘的特性和开发利用方面的一些问题谈点初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沙棘是一种浆果植物,果实小而果柄短,簇生于长有棘刺的果枝上,附着牢固,不易采摘。传统的采摘方法是通过剪取果枝来采收果实。近年来,由于对沙棘果实的需求量大增,采收者为提高效益;不惜大量剪取果枝,甚至把植株砍下,再剪下果枝出售。这种做法,对沙棘资源是一个严重的破坏,无异于“杀鸡取蛋”,是应当制止并设法加以改进的。因此,研制或引进沙棘采收机械,就成为沙棘开发中重要的任务之一。1沙棘采收机械的现状沙棘机械采收目前有三种形式:擦磨式机械它是由一个带有手柄、夹于、刷子的盒状回收粮,~个储存器和一个果实收集装…  相似文献   

13.
瑞典沙棘育种及商品化栽培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Wahlb.  K 王俊峰 《沙棘》1998,11(3):39-40
瑞典沙棘的自然分布主要在北海岸沿线上,那里的人们习惯把它作为庭院绿化植物,尽管从前的资料中也零星记载了沙棘,当地人仅知道沙棘可治疗败血症,现在只是少数人制造沙棘果酱,并且在市场上少量的沙棘产品销售,人们基本上是利用野生和花园内种植的沙棘果实,到目前为止,瑞典还没有大面积栽植,在瑞典,尽管仍有问题没有解决,但介绍沙棘栽培及其产品是有积极意义的,在沙棘栽培中主要的问题是病原菌引起的病害,金黄地鼠危害及  相似文献   

14.
刘东  张微 《林业科学》1991,27(1):8-13
本文对乌鞘岭地区天然分布的中国沙棘和西藏沙棘果实生长与成熟期间维生素C,PP,E等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V_C主要存在于果肉中,且随果实发育而增加,果实变色期(花后107—110天)达到最高值,随后急速下降。但完熟后果肉中V_C减少时种子内V_C却有所增加。中国沙棘V_C水平远较西藏沙棘为高(5倍以上)。果实发育前期果肉中V_(PP)含量很高,以后逐渐下降,完熟期中国沙棘果实内V_(PP)再度升高,其变化与呼吸速率的变化表现出相同的消长规律。V_E主要存在于种子里,总趋势是随成熟而增加。种子变色期V_E上升至第一高峰值,随后下降,果实完熟后达到第二高峰值。西藏沙棘V_E含量高于中国沙棘。本文对不同维生素可能起的生理作用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不同沙棘种和亚种籽及油的生化成份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Aitz.  K 忻耀年 《沙棘》1996,9(1):32-34
对取自青海产的西藏沙棘、肋果沙棘、中国沙棘和中亚沙棘种籽及由其制得的油进行了油含量及生化成份分析。结果表明西藏沙棘种子在油脂、蛋白质、油中必需脂肪酸人记号是、V-E和总植物甾醇含量方面的均占优势。  相似文献   

16.
马瑞君  陈学林 《沙棘》1998,11(3):17-19
不同温度下,四种沙棘种子萌发率和主根生长速度明显不同,肋果沙棘的最适萌发温度为15℃~20℃,中国沙棘和棱果沙棘为20℃~25℃,在同一温度下,四种沙棘以肋果沙棘萌发最快,西藏沙棘最慢,差异的原因除种皮因素外,可能还与种的生态环境有关,就日生长量来看,中国沙棘表现更为喜温,肋果沙棘较为耐寒。  相似文献   

17.
沙棘及其提取物中原花青素含量的分析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素华 《沙棘》2008,21(1):16-18
采用香草醛-盐酸法测定沙棘及提取物中原花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原花青素存在于沙棘果实的不同部位中,沙棘种壳中原花青素含量最高(7.93%),沙棘皮渣中原花青素含量最低(0.75%);小试沙棘籽渣提取物中原花青素含量为15.46%,大生产沙棘籽渣提取物中原花青素含量为14.48%,沙棘籽渣提取物经洗涤后的精制产品原花青素含量为47.14%;沙棘籽CO2超临界脱脂原花青素提取率高于溶剂脱脂原花青素提取率。  相似文献   

18.
意义: 林业上常用适地适树这句话。造林前,首先要鉴定土地的适应性,然后选择适当的造林树种,这是直接影响林业增产的重大技术问题。就鉴定适地的这个问题来说,以往都是从气象、土壤、地形、地质等方面来加以探讨。树木的生长,就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影响生长的环境因素是很多的,如果不能全部加以考虑,就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来。现实的问题,是要把这许许多多的因素加以整理,从而找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来。但是,哪些因素是主要因素呢?这需要根据地区和树种的不同,因地制宜地来加以考虑。本林业试验场,在数理统计研究所的协助下,应用分析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即应用电子  相似文献   

19.
伊犁河谷沟地上生土长着大量沙棘,1986年沙棘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区共有沙棘林]万余hm2,蕴藏果实资源7900t。这些沙棘均属无良组鼠李沙棘种下中亚沙棘亚种(HippophaerhamnoidesLinnsubspturkestanicaRousi),资源虽然丰富,但林地大多分布偏远,由于立地类型不一,加上种群内不断地自然杂交和自然选择,沙棘果实的形态类型变得多种多样。天然林林相不整齐、密度大、良莠不齐。随着人们近年来对沙棘这一具有很强生态适应性和很高生态、经济效益树种在国民经济、环境改造、水土保持等方面重要意义认识的不断深入,从当地资源中选育出…  相似文献   

20.
沙棘是我国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主要经济林之一。随着沙棘林的大面积发展,沙棘病虫害问题也愈来愈严重。目前在青松岭地区沙棘受病虫危害,轻者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和果实产量,重者导致树木成片死亡。所以对沙棘病虫害的防治是当前森保工作的一大课题。1990—1992年笔者对沙棘蛀干害虫——黄带兰天牛Poly-zonus fascitus(Fabricius)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