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初步分析了野化培训大熊猫"祥祥"利用后拐棍竹不同龄级残桩的形态特征,大致可以将残桩划分完全锯齿型、锯齿状及秆皮撕裂型、锯齿状与竹秆破碎型和齐口型等四种类型.不同龄级拐棍竹残桩的基径和高度迥异,幼竹〉成竹〉竹笋,这与竹子生物学特性和大熊猫的觅食行为密切相关,残桩基径和高度分别是竹笋14.66 mm和19.57 cm,幼竹18.91 mm和88.92 cm,成竹17.48 mm和85.98 cm.除竹笋的残桩高度各月份之间无明显的差异之外(P=0.139),其余各参数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001).  相似文献   

2.
更新复壮技术有利于大熊猫主食竹(拐棍竹、冷箭竹)竹笋的地径和株高生长,提高竹子发笋率,增加竹笋生物量。并且随着离实验年限的递增,影响效果呈递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大熊猫栖息地的质量是维持大熊猫种群持续性的关键因素,大熊猫主食竹种群的特征是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的关键。2017年6月与2018年4月,针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内发现大熊猫取食痕迹的主食竹种群进行了调查,以得到区内大熊猫取食利用的主食竹特征。调查发现九寨沟大熊猫取食利用的主食竹为华西箭竹,取食主食竹的基径平均值约为6.3 mm,对主食竹基径的选择利用范围主要集中在约5.9 mm~6.7 mm,其中最大基径为9.62 mm,最小基径为3.30 mm。大熊猫取食的主食竹所在种群的竹秆平均基径约为4.9 mm,其95%置信区间为4.7 mm~5.1 mm,其中最大基径为16.20 mm,最小基径为1.70 mm;平均种群密度约为35株·m~(-2);被大熊猫选择取食利用的主食竹种群高度集中在约110 cm~125 cm。  相似文献   

4.
采用“样方法”,详细调查了卧龙自然保护区野化培训大熊猫在一期培训圈中15个月内对主食竹种拐棍竹(F.robusta)的采食情况、残桩和残尖数量。通过建立拐棍竹不同龄级地径和株高与重量、残桩地径和高度与残桩和残尖重量之间的回归估测模型,统计分析了野化培训大熊猫的食物利用率,为设计野化培训圈及其选址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拐棍竹是大熊猫的主食竹种之一。通过对拐棍竹年发笋规律、种群密度及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其结果是:①拐棍竹发笋总数与二年生竹数量关系,y_1=5.1266+0.3822x_2;②竹笋成活数与一、二年生竹数的关系,y_2=0.6450+0.3159x_1+0.2627X_2;③拐棍竹竹茎可存活10~13年左右,④拐棍竹种群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
调查分析了武汉地区引种雷竹2年生竹林出笋期、竹笋高生长、出笋量以及幼竹高生长、地径生长变化等指标.结果表明,竹笋高度连日生长量平均最大值为24.16 cm,单株平均出笋量为18株,竹秆高生长速度较快,平均每天高生长量为12.47 cm.表明在武汉地区引种雷竹,竹笋产量较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卧龙大熊猫食物基地的竹子种群密度及生物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5年11月~12月我们采用"定性评估法"、"样方法"、"收获法"和"非损伤重量估测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2002年引种栽培的拐棍竹、白夹竹、美竹和方竹等竹种的生长状况、种群密度和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拐棍竹、白夹竹和方竹均以中等生长状况为主,占50%~100%,美竹则以上等生长状况为优势,达70%左右.不同竹种无性系种群密度平均为拐棍竹467.76株·hm-2、白央竹286.00株·hm-2、美竹326.00株·hm-2、方竹21.33株·hm-2,各龄级的排序均遵循4 a生<3 a生<2 8生<1 a生的递增格局.拐棍竹、白夹竹、美竹和方竹生物量(鲜重)平均分别是41.99 kg·hm-2~、29.40kg·hm-2、188.06 kg·hm-2和16.30 kg·hm-2,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格局,因竹种不同各有差异.不同龄级竹子的鲜重具有明显差异,其排序为1 a生>2 a生>3 a生>4 a生,但均呈现出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竹子新生竹的数量和质量逐渐递增的趋势.利用SPSS 13.0软件建立了不同龄级竹种各器官生物量的估测模型,1 a~2 a生竹的模拟效果最佳(P<0.001),3 a~4 a生较差,同时根据不同生长状况与竹种种群密度和生物量的方差分析,以及不同竹种各龄级种群数量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食物基地的经营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主食竹种——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拐棍竹(Fargesia robusta)、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e)、峨眉玉山竹(Yushania chungii)的叶、笋—幼竹、一年秆、二年秆、根、鞭共256例中的铜、锌、锰、铁、钙、镁、钾等七种元素含量。找到了微量元素含量与竹类、竹龄、竹株部位、竹的生长环境(海拔高度、季节)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野化培训大熊猫利用后拐棍竹残桩与丢弃部分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2004年,在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野外放归培训圈内,实验熊猫利用后拐棍竹残桩形态及残桩基径、高度和丢弃部分的长度和鲜重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化培训大熊猫利用后拐棍竹残桩的平均基径、高度和单株鲜重分别是16.46mm、0.82m和0.140g,丢弃部分的长度和单株鲜重平均为3.41m和0.372g。拐棍竹残桩基径与残桩高度和丢弃部分长度,残桩基径、D2H与残桩和丢弃部分鲜重之间均呈极为显著性相关,p=0.001,为此,运用SPSS分析软件建立了他们之间的回归估测模型,拟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王朗1985年大熊猫主食竹类引种试验以来,筛选出的四个适应性最强的种:石棉玉山竹(Yushania lineolata)、青川箭竹(Fargesia rufa)、糙花箭竹(Fargesia scabrida)和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及本地缺苞剪竹(Fargesia denudata)作材料,研究了各竹种当年生笋、一年生幼竹和二年生成竹的秆、枝、叶、箨和单株间以及与竹笋——幼竹期高径(D~2H)生长间的异速生长常数K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对竹笋到一年生幼竹的各器官(组分)的K值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在竹笋——幼竹期K值的变化规律。另外还根据笋秆K_s值与缺苞箭竹比较,确定各竹种竹笋——幼竹期的长短及进入稳定加固期的时间,评价各竹种的适应性能力。结果表明:笋期秆异速生长最显著的是糙花箭竹,顺次为石棉玉山竹、青川箭竹和冷箭竹。一年生幼竹器官异迷生长缺苞箭竹向多枝性发展,青川箭竹枝与秆之间生长近似于线性关系,秆、枝、叶和单株间成均衡性生长,而石棉玉山竹、糙花箭竹和冷箭竹则向少枝大秆型发展。单株生物量累积速度的主要因子是叶的生长,其次是秆、枝。二年生成竹的K值出现明显的变化,各竹种经竹笋——幼竹期进入稳定加固期的时间是不同的,石棉玉山竹和青川箭竹一般为1—2年,糙花箭竹和冷箭竹约为2—3年。竹笋——幼竹期K值因种和不同生长年龄而发生变化。笋期(秆、单株)生长速度与其笋成竹的秆、枝、叶和单株K值成负相关,但是笋期异速生长越快,则竹笋——幼竹期越长,进入稳定加固期较晚。对于可塑性强, 较为敏感的竹笋——幼竹来说,时间经历越长,对环境的生态适应能力将会变大。生产实践中,可用笋期秆异速生长常数K_s的大小来确定各竹种其笋进入幼竹和成年稳定后的适应能力及适应程度。表中的数字模型可用来预测生物量。  相似文献   

11.
稀土与竹笋主要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稀土施用量不同,竹林翌年出笋数,成竹数差异极显著;新竹眉径差异显著,笋体中蛋白质、脂肪及P、Fe、Ca等主要营养成分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竹卵圆蝽的研究 Ⅰ.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卵圆蝽属蝽科,是近年来在竹子上新发生的重要害虫,1984年竹林发生面积仅13ha,1987年蔓延到1.29万ha。被害严重者毛竹枯死率高达76%,仅德清县3 000ha竹林3年内死竹45万株。被害竹林下年度出笋减少,新竹眉围下降13.18-54.78%,竹林荒芜。 此虫一年1代,以2~4龄若虫在地面枯枝落叶下越冬,4龄若虫占95%。次年需日均气温10℃以上3 d,即4月上中旬,越冬若虫爬行上竹,群集取食。5月下旬、6月上旬羽化成虫,成虫期3个月,雌成虫寿命70余天。6月下旬产卵,每雌产卵30-60粒,卵发育起点温度20.3℃,积温39.2(日)度。若虫5龄,1龄若虫不取食。若虫于10月底、11月上旬越冬。  相似文献   

13.
木质林产品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森林生态系统三大碳库之一,对森林生态系统和大气之间的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在减缓碳排放上具有巨大贡献(Apps et al.,1999;Dias et al.,2005;白彦锋等,2009):一方面,林产品有一  相似文献   

14.
结构用竹集成材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泽慧  常亮  王正  高黎 《木材工业》2005,19(4):22-24,30
测定结构用竹集成材及其竹指接集成材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并将测试结果与几种人工林单板层积材以及常见建筑用材种的相关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竹集成材的水平剪切强度、静曲强度以及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非常优越,浸渍剥离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5.
Dynamic properties of bamboo,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with moisture content (MC) ranging from −130 to 130°C, were studied by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grothermal effect on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was negative. The storage modulus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MC, and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MC.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nd tan delta of bamboo were 30.5°C, 0.02 and 10.61°C, 0.04, when MC was 10% and 34%, respectively.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2006, 30(1): 65–68 [译自: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0(1): 65–68]  相似文献   

16.
竹篾帘拼长是制备超长竹篾层积材(LBSL)的必要手段,竹篾帘端头搭接是拼长的方式之一。对LBSL抗弯及抗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搭接长度和位置对板材力学性能影响显著;增加搭接长度有利于提高其抗弯和抗拉性能,当搭接长度大于10mm时,板材的力学性能趋于稳定;搭接接头位于芯层时,板材性能优于接头位于表层。LBSL生产组坯工序要保证竹篾帘搭接长度,同时尽量避免板坯表层出现搭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崇阳县毛竹为研究对象,在4种密度(1 300±100株·hm~(-2)(D1)、1 900±100株·hm~(-2)(D2)、2 500±100株·hm~(-2)(D3)及3 100±100株·hm~(-2)(D4))毛竹林分内对其主要生长因子进行了实地调查以研究毛竹林分密度效应。结果表明,虽然密度对退笋率影响不显著,但对毛竹的出笋率和成竹率有显著影响,二者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毛竹林叶面积指数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3.18~7.10),不同密度毛竹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差异极显著。毛竹林分平均胸径在10.75~11.75 cm,不同密度毛竹胸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毛竹林分平均竹高在12.96~13.33 m,不同密度毛竹竹高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株数按径级分布与株数按树高级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8.
调查分析了武夷山不同类型毛竹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状况。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毛竹林的土壤容重大小为对照地竹杉林竹阔林毛竹纯林;土壤总孔隙度大小为毛竹纯林竹阔林竹杉林对照地;各林地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大小为毛竹纯林竹阔林竹杉林对照;最小持水量大小为毛竹纯林竹杉林竹阔林对照;三项持水量依次是对照值的1.04~1.19倍、1.06~1.14倍、1.09~1.14倍。毛竹林分在0~60 cm土壤层的质地较为疏松,孔隙增多,透气性好,有利于水分的运输与贮存,适宜毛竹鞭根生长,因此,科学合理地经营毛竹林分,避免过度人为干扰可有效改善林分的水分物理状况,促进竹林丰产。  相似文献   

19.
基夜蛾是黄甜竹林间最重要的害虫,为害率高达90%,且为害严重,退笋率也高达60%~70%。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出笋时间、退笋时间、出笋率与退笋率的规律性。同时还描述了为害症状、为害规律、蛀食习性,提出一些防治措施与建议,以便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20.
竹子作为一种重要经济植物,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以竹类植物为对象的基因序列得到克隆与验证,基于BPG(2012)更新系统,截至2014年底,已经有3913个竹子基因得到确证,这些基因覆盖了竹亚科的3个族,隶属19个属30个种。文章统计分析了已确认的基因描述、基因类型和参考序列情况,展望了竹子基因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