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河北省抚宁县、滦平县油松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及油松、栎类混交林地越冬上树的赤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动进行监测,同时分析测定油松针叶量与松毛虫取食量之间的关系,以失叶25%为防治指标。结果表明,在河北省抚宁县赤松毛虫发生区、油松、栎类混交林地比油松纯林区防治指标高出1.9倍。在滦平县油松毛虫发生区,油松、蒙古栎、辽东栎混交林区比油松人工林地防治指标高出2.9倍。混交林地对松毛虫有明显的自然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油松刺槐混交林与油松纯林内相关因素,研究其对赤松毛虫的自然控制。结果表明:油松刺槐混交林的土壤肥力高于油松纯林,促进了油松的生长,增强了对赤松毛虫的承载能力,有利于对赤松毛虫的自然控制。  相似文献   

3.
油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松是我国主要造林树种和用材树种。它分布广泛 ,适应性强 ,除能提供大量的用材、薪材之外 ,还能提供大量的树脂及其他林副产品。同时 ,油松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往往由于经营管理不善 ,林木遭到破坏 ,油松毛虫经常发生成灾。近年来 ,晋城矿务局油松矿柱林内发生面积达到 2 0 0 0 hm2 以上 ,年损失木材生长量 185m3 ,严重影响了矿柱林生产的发展。1 概况油松毛虫是山西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食叶性害虫。目前 ,在我局油松毛虫主要在沁水、东沟两个林场危害。两个林场位于山西省沁水县和泽州县境内 ,东径112°18′~ 112°30…  相似文献   

4.
过度修枝对油松生长及其的抗虫性影响以及合理修枝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章义  李景辉 《林业科学》1993,29(5):408-414
油松幼林封山八年后,2-3年过度修枝(只留2轮枝)或过度修枝又失叶后,油松的光合强度,蒸腾强度,叶绿素含量及生长量都显著下降,针叶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下降,脂肪与蛋白质含量反而增高,松毛虫食物的总热量增大,取食其针叶后,赤松毛虫幼虫体重增长率提高。合理修枝不仅能提高油松的光合强度与树势,还能增强抗虫性。研究还发现,油松第四轮枝的一年生针叶量与光合产物量最多,对增强树势与抗虫性极为重要,应予以重...  相似文献   

5.
油松毛虫危害对松林生长的影响及其危害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研究,油松毛虫大发生年份,即株均虫口密度在400条以上时,油松单株材积生长量平均减少0.00097-0.00301m^3,材积生长率平均下降30%-35%。大发生时的前两年和后两年材积生长都明显减少,尤以大发生后次年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阜新地区油松纯林改造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阜新市细河区水泉镇塔子沟流域进行油松纯林改造工程试验,结果表明,油松纯林改造具有可观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是在松毛虫的防治上,是最理想的防治措施,自改造以来,该区域的松毛虫基本上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7.
对河北省抚宁县、滦平县油松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及油松、栎类混交林地越冬上树的赤(油)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动进行监测,同时分析测定油松针叶量与松毛虫取食量之间的关系,以失叶25%为防治指标。结果表明,在河北省抚宁县赤松毛虫发生区,油松、栎类混交林地比油松纯林区防治指标高出1.9倍。在滦平县油松毛虫发生区,油松、蒙古栎、辽东栎混交林区比油松人工林地防治指标高出2.9倍。混交林地对松毛虫有明显的自然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8.
油松对松毛虫危害的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弄清油松对松毛虫危害有无自控能力,利用植物的生态控制力防治松毛虫,减少浓药的用量,采用蒽酮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失叶强度下油松干基糖分含量,结果表明:在人工模拟摘叶和松毛虫自然危害条件下,油松具有补偿和超补偿能力;在2—3年生针叶失叶较多的情况下,油松可将干部贮藏的营养物质供一年生针叶的正常生长。即使在连续三年2—3年生针叶失叶较多的情况下,油松也不致死亡,仍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
以辽宁省西部地区油松林为例,根据当地物候特征和油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选取了不同时相的三期TM影像,进行了松毛虫灾害前后油松林受害程度的调查。结合G IS专题信息图,比较分析了油松毛虫灾害前后油松林的生长特征和光谱特征,计算出7种植被指数和TM4在松毛虫害发生后油松的光谱值,得出TM4、TM4/TM3、TM(4-3)/TM(4+3)是监测松毛虫害的特征指数。根据雷莉萍等(1995)构建的遥感监测模式,建立了油松毛虫遥感监测模型,经现地检验,平均精度达到85.67%。  相似文献   

10.
油松病虫害发生特征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是我国特有树种,近年来常遭受多种病虫害侵袭,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文章综述了油松的4种病害油松落针病、油松赤枯病、松针锈病、松材线虫病的病原菌种类、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4种害虫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微红梢斑螟...  相似文献   

11.
油松对赤松毛虫的诱导化学防御及滞后诱导抗性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对当年受赤松毛虫危害和未受危害的油松新长出的一年生针叶化学成分以及用其饲养的赤松毛虫的发育情况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发现受害油松新长出的一年生针叶化学成分仍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氨基酸总量及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水溶性总糖,粗脂肪,生物碱含量及总糖/投案基酸比例上升;脂肪酸、单宁、酚类化合物均有较大幅度的减少,用其饲不养的赤松毛虫幼虫体三 ,死亡率比对照高19.2%,油松对赤松毛虫的滞后诱导  相似文献   

12.
过度修枝对油松生长及其抗虫性影响以及合理修枝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松幼林封山八年后,连续2-3年过度修枝(只留2轮枝)或过度修枝又失叶后,油松的光合强度、蒸腾强度、叶绿素含量及生长量都显著下降,针叶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下降,脂肪与蛋白质含量反而增高,松毛虫食物的总热量增大,取食其针叶后,赤松毛虫幼虫体重增长率提高。合理修枝不仅能提高油松的光合强度与树势,还能增强抗虫性。研究还发现,油松第四轮枝的一年生针叶量与光合产物量最多,对增强树势与抗虫性极为重要,应予以重点保护,并据此提出了油松合理修枝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失叶对油松抗赤松毛虫的影响及其防治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章义  李景辉 《林业科学》1993,29(3):220-226
本文研究了不同失叶量、不同季节失叶、不同叶龄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叶的光合、蒸腾、叶绿素、淀粉、可溶性糖及油松生长与抗性的影响,还研究了油松的贮藏营养物质。结果表明:30%失叶量能提高树势与对赤松毛虫的抗性;油松的贮藏营养是脂肪,主要贮存于叶内,新叶的营养制造与贮存大于老叶;油松失新叶后所抽的梢比失老叶后的短,光合、蒸腾及树势与抗性更弱;为增强树势与抗性,新叶是应重点保护的对象;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幼龄幼虫主要危害新叶,取食新叶死亡率低,体重增长率大,为保护新叶与树势,应抓紧对幼龄幼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明确油松毛虫在油松上的产卵和取食部位以及可能机理,为未来害虫发生预测模拟提供基础信息数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统计油松毛虫在盆栽油松幼苗不同部位上的产卵量和取食不同油松针叶的偏嗜情况及死亡率;测定油松针叶内含物含量并与油松毛虫偏嗜行为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一年生油松针叶上平均产卵块数最多(3.10±0.28),显著高于二年生针叶和三年生针叶;取食一年生油松针叶的油松毛虫数量最多(13.40±0.91)、死亡率最低(13.60%±4.87%),显著优于取食二年生油松针叶和三年生油松针叶的幼虫。油松毛虫幼虫取食选择、成虫产卵选择和幼虫体长与油松针叶内含水量成显著正相关(P0.01);与寄主总酚含量(P0.01)和碳氮比(P0.05)成显著负相关。[结论]油松毛虫对一年生油松针叶具有明显的产卵和取食偏嗜行为。一年生油松针叶内含水量最高、总酚含量最低、有机碳含量最低可能是造成寄主偏嗜行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虫口密度、针叶现存量,树高生长量和材积生长量为模糊要素,应用迭代自组织分析技术和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松毛虫取食油松针叶后、油松被害等级进行了定量划分,找出了4个等级间的界限,并对两种数学方法在油松被害等级划分上的应用进行了比较,使其在生产中的可操作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6.
辽西地区水保林树种结构的调整及其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辽西地区水土保持林中油松纯林比例过大造成的松毛虫危害严重、水土保持性能和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开展了树种结构调整研究。20多a的试验结果表明,油松纯林经调整后,松毛虫危害减轻,水土保持性能提高,植物多样性增加,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形成了"有虫不成灾"、稳定性强的林分。  相似文献   

17.
一、目的油松毛虫是一种重要害虫,每年造成大面积的松林受害。油松毛虫的防治主要采用飞机防治,此次试验的目的就是寻找一种适合飞机防治油松毛虫的新药剂和有效浓度,以扩大现有的防治油松毛虫的药剂种类。二、供试材料1.供试药剂:由美国罗门哈斯公司中国公司提供的...  相似文献   

18.
3种生物制剂喷烟防治油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是我国北方森林危害最严重的食叶害虫,分布范围广,发生面积大,危害造成的损失严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部分地区和四川省。甘肃省主要分布在陇南地区成县和西和县,发生面积3000hm^2。油松毛虫大发生时,大面积油松针叶被吃光,影响油松生长,连年危害造成油松成片枯死。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东部地区油松纯林改造工程已初具规模 ,并在防治松毛虫、改善林分条件、促进林木生长等到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油松对赤松毛虫的诱导化学防御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对受赤松毛虫为害与未受害油松的二年生针叶及用这两种油松的完整针叶饲养的赤检松毛虫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测定分析,发现植株受害后针叶异亮氨酸酪氨酸,蛋氨酸,赖氨酸,含量增加,氨基酸总量及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水溶性总糖,粗脂肪,单宁,生物碱含量及总糖/氨基酸比例上升,脂肪酸,酚类,萜烯,矿质元素均有较大的幅度变化,用受害后油松针叶饲养的幼虫摄食量减少33.5%,死亡率升高10%,产卵量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