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老山芹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及变温层积处理对种子形态后熟过程影响,为揭示老山芹种子休眠机理,终止种子休眠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两种层积处理种胚胚长、胚宽、胚剖面面积及胚率等指标均随层积时间延长不断增加,而胚附近胚乳空腔面积在层积过程中随着种胚逐渐增大而减小;变温层积处理效果优于低温层积处理。变温层积可加速老山芹种子后熟过程,缩短种子休眠时间。  相似文献   

2.
天女木兰种子后熟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天女木兰种子后熟期间生理生化变化,探讨解除种子休眠机理及寻找种子快速催芽技术提供参考和依据,将天女木兰种子分别用250 mg/L赤霉素(GA3)溶液和清水浸种48 h,然后进行室外自然低温层积、室内低温层积(5℃)和室内人工控制变温层积(5℃、20 d和10~15℃、10 d交替变换)催芽处理。在层积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天女木兰种子的胚长占种子长的比例、呼吸速率、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采用GA3浸种变温(10~15℃和5℃)层积处理有利于种胚的生长发育;GA3浸种变温处理能提高种子内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促进种子中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并能促使形态后熟提前完成。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种胚后熟是桧柏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种皮的透水性与种子休眠无关,采用变温层积,低温层积催芽法均可打破种子休眠,应用化学药剂处理种子可缩短催芽时间;所有方法中以变温层积法催芽效果最佳,种子绝对发芽率可达95.7%。  相似文献   

4.
以东北红豆杉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试验,通过不同浓度GA3处理、不同温度层积处理,研究东北红豆杉种子胚形态变化,以探讨打破东北红豆杉种子休眠的有效途径,保护东北红豆杉资源。试验结果表明:结合GA3处理进行不同温度层积处理,东北红豆杉的种胚长度和宽度与处理前相比都有明显增加,GA3200mg/L处理结合变温层积效果最好,说明赤霉素处理结合变温层积能有效的促进东北红豆杉种胚形态后熟。  相似文献   

5.
针对老山芹生产存在种子发芽率低、出苗不整齐、育苗周期过长等问题,以夏季采收老山芹种子为材料,系统研究果穗外部和中部种子成熟度和重量差异、不同阴干重种子形态和胚形态指标及种胚发育程度差异、各指标相关性等。结果表明,采收时老山芹种子胚发育不完全,存在后熟现象,种胚主要处于心形胚及鱼雷形胚时期,其中心形胚后期种子数量最多;位于果穗外部种子较果穗中部种子百粒重高,成熟度高;重量大的种子胚发育程度较高,胚率较大。研究可为老山芹规模化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南方红豆杉种子后熟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对南方红豆杉种子后熟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形态成熟时,种胚发育不完全是其最初不能萌发的根本原因,经过长时间的综合变温层积,种胚在完成其形态发育的同时,生理生化功能亦渐趋完善,种皮的透性不良与种内抑制物的存在,是延缓种胚后熟过程的主要因素,通过层积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苗率。  相似文献   

7.
不同浸种和催芽处理对天女木兰种子的催芽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天女木兰种子进行不同浸种和催芽处理试验,探讨快速解除种子休眠的机理和促进种子萌发的技术。【方法】将天女木兰种子分别用100,200,300 mg/L GA3和清水浸种48 h,然后在室内进行低温层积((4±1)℃、150 d)和人工控制变温层积((4±1)℃5、0 d→(17±1)℃2、5 d→(4±1)℃、50 d→(17±1)℃2、5 d)催芽处理,并在层积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天女木兰种子的胚长占种子长的比例、呼吸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蛋白酶活性。【结果】用GA3浸种后进行变温层积催芽的天女木兰种子,胚发育优于相应的低温层积催芽,并随着GA3质量浓度的提高催芽效果越好,且温度条件起主导作用;2种层积催芽方法下,天女木兰种子的呼吸速率均提高,且经GA3浸种的种子呼吸速率与清水浸种的种子相差不大;天女木兰种子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2种层积催芽方法下均比层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不同GA3质量浓度浸种处理间差异不大;用2种层积催芽方法催芽的天女木兰种子蛋白酶活性升高,并且随着GA3质量浓度的提高而增强,层积后期蛋白酶活性低于层积初期,变温层积处理的蛋白酶活性高于低温层积处理。【结论】经300 mg/L GA3浸种并进行变温层积的天女木兰种子催芽效果最佳,温度条件在天女木兰种子的层积催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温度条件对天女木兰种子层积催芽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温度条件下天女木兰种子层积催芽效果的研究,以期获得快速促进种子萌发的技术。试验采用①天女木兰种子用清水浸种48 h,然后进行室内低温层积((4±1)℃,150 d);②室内控制变温层积((4±1)℃,50 d→(17±1)℃,25 d→(4±1)℃,50 d→(17±1)℃,25 d);③室外低温层积和室外自然变温层积催芽处理。并在层积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胚长占种子长的比例、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处理②的天女木兰种子,胚发育优于相应的其他层积催芽;天女木兰种子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层积催芽后均比层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层积后种子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室内控制变温处理在层积过程中各种酶的上升速度较其它快。总之,控制变温层积催芽处理的天女木兰种子催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芍药种子萌发过程中形态特征及物质消化情况变化的比较研究,探索出打破芍药种子休眠的关键时间节点,为深入揭示芍药种子双重休眠形成和解除双重休眠的机制提供依据。本研究选用筛选出的饱满芍药种子进行变温沙藏层积处理,并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此过程中芍药种子的解剖结构变化,特别是种胚的结构和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用于沙藏层积的芍药种子的种胚已经分化出子叶、胚根、胚轴和胚芽,即芍药自然成熟的种子,种胚在形态上已经发育完全,因此不存在胚的形态休眠;15℃沙藏生根过程中胚的形态变化较大,而胚的结构与未沙藏种胚的结构相似;15℃沙藏层积45d(芍药种子裂口露白),胚乳细胞伸长且内含物质消耗明显,随着胚根的生长下胚轴的分生细胞显著伸长,大量细胞核伸长,细胞分裂旺盛,因此该阶段是打破下胚轴休眠的关键时间节点;胚根突破种皮后继续15℃沙藏层积,此过程中根逐渐伸长,待15℃沙藏层积122d(芍药种子根长3~4cm)时,胚芽已经分化出初生叶的形态,此时进行4℃低温层积催芽,待4℃低温层积28d时,胚周围的胚乳细胞已经解体且排列疏松,上胚轴明显伸长并汇聚大量分裂旺盛的细胞,因此该阶段是打破上胚轴休眠的关键时间节点。通过对变温层积过程中芍药种胚的形态和结构及胚乳组织的观察,获得打破芍药种子双重休眠的关键时间节点,对芍药种子休眠萌发在学术和生产实践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准确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层积是解除老山芹种子休眠有效方法.为深入研究层积对老山芹种子休眠及萌发影响的分子机制,取未层积、子叶期胚及发芽种子作蛋白质组(TMT法)和代谢组(GC-TOF/MS法)测定与分析,比较筛选差异蛋白质和差异代谢物,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分析相关生物学功能并整合分析二者间关联性,Real-time PCR鉴定糖代谢相关通路关键酶基因表达谱.结果表明,与种子萌发相关差异蛋白包括HmBIP2、HmACT7、HmUDG4及HmACLB-2等;存在互作关系的差异蛋白多为核糖体蛋白;差异代谢物、存在关联关系的差异蛋白及差异代谢物显著富集于淀粉和蔗糖代谢、半乳糖代谢等糖代谢通路中;大多数糖代谢相关通路关键酶基因呈先降后升表达趋势.研究从差异蛋白质和差异代谢物功能角度进一步揭示老山芹种子后熟及萌发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1.
老山芹生长发育规律及主要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老山芹植株生长发育过程及各性状间相关关系,为老山芹人工大面积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观察老山芹植株物候期,测量从展叶期至种子发育期植株和种子主要形态学指标,分析主要性状相关性。结果表明,老山芹植株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宿根萌发期、展叶期、现蕾期、抽薹期、开花期、种子发育期及种子收获期七个阶段;依据株高和最大叶片面积生长发育变化曲线,将展叶后植株形态发育过程划分为缓慢增长期、迅速增长期和停滞增长期三个阶段,其中展叶第10~20天是老山芹嫩茎叶可大量采摘食用适宜时期;依据种子形态变化,可将种子发育过程划分为迅速膨大期、缓慢生长期和收获期三个时期,其中种子发育第5~20天是种子干物质迅速积累重要时期,35 d后即开始分批采收种子,种子发育过程种皮颜色经历深绿、翠绿、枯黄和褐色四个阶段。老山芹叶轴-叶面积之间存在异速生长关系,老山芹植株冠幅是多个形态指标共同调节结果,这些形态指标对种子干物质积累及种子形态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银鹊树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文对银鹊树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鹊树种子成熟时胚形态发育正常,但种子无论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恒温或变温中均不能萌发;离体胚培养时,发育不正常,子叶能长大、胚轴能伸长并增粗,而胚根却不伸长,说明种子的胚根具休眠特性。内果皮和外种皮含抑制物质和透气性差是引起胚根休眠的主要因素。低温(5℃)层积120 d可以解除休眠,但在恒温中无论给予光照和黑暗条件仍不能萌发,最适的萌发条件是光照下30℃(日)/20℃(夜),其次是30℃(日)/15℃(夜)变温。   相似文献   

13.
解除紫椴种子休眠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紫椴种子的休眠与萌发条件,主要对其解除休眠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设计包括3种处理:不同时间的浓H2SO4处理(10、30、60min),4种不同的层积方式(无处理,0~5℃、30d,15~20℃、30d,15~20℃、10d→0~5℃、20d),不同浓度的GA3处理(0、100、300mg/L)。每种处理设置4个...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温度对珠子参种胚生长发育的影响,掌握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方法]采用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沙藏处理,定期取材,以解剖学的方法,对种胚的形态大小及发育情况进行观测。[结果]珠子参种胚属高低温型。在15℃下发育最好,约160 d即可达到满胚,后再转入5℃低温处理60 d即裂口。裂口种子10℃培养5 d就开始萌发。[结论]该研究为珠子参种子催芽育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解除蚬壳花椒种子休眠和萌发的有效方法,提高蚬壳花椒种子萌发率。方法:以恒温4益、恒温25益、变温(先4益层积35 d,后25益层积35 d)湿沙层积70 d处理蚬壳花椒种子,每隔7 d进行1次取样,测定种子内营养物质含量和酶活性,分析各处理解休眠效果,探索最佳层积温度。以层积处理后的种子用不同发芽基质(湿沙、草炭、珍珠岩、土壤)进行拌种处理,探索最适宜发芽基质。结果:变温层积可以有效解除蚬壳花椒种子休眠;草炭拌种可以大幅提高种子萌发率到68%。结论:变温层积可以加速蚬壳花椒种子内营养物质的水解,提高种子内酶活性,促进种子内生理代谢反应。  相似文献   

16.
阿魏是重要的民族药材,其药材来源于新疆阿魏等几种植物。收集到全裂叶阿魏、新疆阿魏和托里阿魏三种植物种子,从种子外观特征、千粒重、吸水性、萌发特征、及温度层积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目的是阐明几种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表明,三种阿魏种子具有快速吸水能力,但种子萌发率不同。全裂叶阿魏种子不存在萌发困难。托里阿魏与新疆阿魏种子存在不同程度生理休眠,低温层积可打破种子的休眠,经高温-低温层积过程的处理,可有效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托里阿魏在高温(25℃/15℃)处理14 d,再低温(4℃)层积处理42 d时萌发率可达46%;新疆阿魏在高温处理42 d,再低温层积处理56 d时萌发率可达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