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探讨延长光照对母貂体内孕酮(progesterone,P4)水平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随机选择120只母貂,随机平均分为控光组和对照组,控光组从母貂配种结束开始至约1/2母貂产仔结束期间有规律的延长光照,对照组母貂只接受自然光照;试验自准备配种后期、配种期、妊娠期每隔1 d和产仔后连续3 d分别收集2组母貂的鲜粪,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粪中P4含量并统计母貂的妊娠时间、胎平均产仔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延长光照前19 d 2组P4在738.2 pmol/L水平波动(P0.05);施加光照后,控光组P4水平逐渐上升并于第6 d升至峰值1 213.65 pmol/L,较对照组提前2 d(P0.05);然后P4缓慢下降,至第38 d波动于825.48 pmol/L水平(P0.05);随后逐渐下降至第49 d两组P4在729.47 pmol/L水平波动(P0.05)。控光组母貂平均妊娠期47.76 d,胎平均产仔数为5.75只,仔貂3日龄成活率82.91%。由此说明,从配种落点开始,对母貂有规律的延长光照可使P4提前2 d达到峰值,有利于胚泡早着床;母貂妊娠期缩短1.84 d(P0.05),胎平均产仔数增加1.28只(P0.05),仔貂3日龄成活率提高12.03%(P0.05),75.0%母貂于6日内集中产仔。  相似文献   

2.
<正> 浙江省定海县北蝉乡姚康喜养貂场,1985年饲养种貂106只(母80,公26),受配母貂77只,产仔64胎,共产仔貂381只,6月末成活277只,群平均3.5只。经调查,仔貂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貂蚤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山东诸城县养貂大户李笃云,已有六年的养貂历史。1984年以来,他招聘13名饲养人员,养种貂300只,其中母貂240只,年底取皮1416张,加外调种貂,纯收入52416元。他饲养的母貂受配率高达99%,窝产仔平均5.9只,窝产仔成活5.2只,产仔成活率为88%,创全县最高纪录。他的经验是:一、严格选择种貂。种貂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年底能否丰收。他饲养的水貂都是黑色标准貂,一部分是从本场中选留的,另一部分是引进的日本标准貂。本场种貂的选留,公貂要求配种时间早,性情温顺,性欲旺盛,交配能力强,精液品质好,体型大,体质好,无疾病;母貂要求发情正常,体型细长,臀部宽,交配顺利,产仔早,产仔多,母性强,乳量充足;  相似文献   

4.
水貂一次配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每年的水貂配种季节里,都有部分水貂只接受一次交配,而这部分受配一次的母貂的产仔数量都在7~8只以上.由于这些母貂都是在初配时受配一次,因此产仔时间都在4月中、下旬,产仔数量多、早而且成活率高,显示出水貂繁殖的优势.笔者根据这一优势,对一组水貂(1公5母)实行1次配种试验,现将基本情况报道如下.一、试验组公母貂的选择选择试验种公貂1只,种母貂5只,种公貂是由外地调入的.种母貂是从自家貂群中挑选的.其中1号母貂属母亲,其余均属其1号母貂1992年产下的仔貂.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水貂繁殖力,试验研究了中国式和美国式两种配种方式对美国短毛黑水貂繁殖力的影响及中国不同配种形式对母貂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式配种方式母貂受配率(99.8%)高于美国式(93.5%),但美国式配种方式母貂的其他繁殖性能(产仔率95.4%、胎平均产仔数5.71只、仔貂成活率93.9%和群平均育成数4.78只)优于中国式(产仔率81.4%、胎平均产仔数5.57只、仔貂成活率88.0%和群平均育成数3.98只);连续复配为中国式配种方式中主要的配种形式,在该形式下水貂繁殖力较高;美国短毛黑水貂配种期的体重指数在29~34 g/cm内,母貂产仔率最高达82.9%; 多数母貂妊娠期为41~50 d,其中妊娠期为41~45 d的母貂胎产仔数最高,为6.21只.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大型野生动物饲养场生产记录进行了综合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东北地区人工饲养水貂中 ,母貂的受配率为 99.37% ,产仔率为受配率的 85 .6 9%± 6 .0 5 % ,妊娠母貂胎平均产仔数 5 .5 0± 0 .5 2只 ,出生仔貂到 6月底成活率为90 .78%± 7.0 9% ,仔貂年末成活率为 6月底仔貂数的 93.5 6 %±6 .18% ,公貂的利用率为 86 .99%± 6 .41% ;母貂初配期为每年 3月 3日~ 12日 ,旺期集中在 3月 5日~ 10日 ;复配期在 3月 12日~ 2 0日 ,旺期集中在 3月 14日~ 18日 ;水貂产仔期主要集中于 4月 2 5日~ 5月 15日 ,旺期集中于 4月 2 5日~ 5月 7日 ,每年 5月10日产仔情况基本定局。两次配种方式 (1+ 1,1+ 7)是目前貂群中的主要配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宋学剑是黄骅县赵堡乡后范村兽医防疫员。1984年饲养种貂2组(8只母貂),只均产仔成活仔貂7.4只,共获纯利5,000元。1985年饲养种貂3组(12只母貂),只均产仔成活仔貂6.5只,获纯利7,000元。1986年饲养种貂4组(16只母貂),只均产仔成活5.8只,获纯利12,000元。他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同一人工控光条件下不同品种水貂的繁殖性能,试验随机选择咖啡貂、红眼白貂、美国短毛黑水貂公貂各50只,设为A组、B组、C组,母貂各200只,设为D组、E组、F组,公貂于配种前38天有规律的延长光照时间至配种开始前一天结束,母貂在配种落点结束的第2天开始有规律的延长光照时间至50%的母貂产仔即停止光照;在配种期和产仔期内记录公貂的配种次数、母貂的受配日期、产仔日期、产仔数及断奶后仔貂成活数,并统计母貂的妊娠天数、胎平均产仔数等指标。结果表明:A组、B组、C组公貂平均配种次数分别为9.06次、8.64次、9.72次,公貂利用率分别为92%、86%、88%。说明同一控光条件下不同品种公貂配种次数和利用率不同,以咖啡貂效果最优,其次为美国短毛黑水貂,红眼白貂最低。母貂产仔率以D组最高为76.1%,其次为F组72.1%,E组最低为69.0%;胎平均产仔数以D组最高为5.47只,其次为E组5.27只,F组最低为4.83只;仔貂断奶成活率以E组最高为84.0%,其次为D组82.0%,F组最低为79.0%;仔貂群平均成活数以D组最高为3.07只,其次为E组2.81只,F组最低为2.62只;妊娠天数以F组最短为47.59 d,其次为D组48.84 d,E组最长为50.52 d。说明同一控光条件下不同品种母貂繁殖性能不同,以咖啡貂母貂最优,其次为红眼白貂,美国短毛黑水貂最差。  相似文献   

9.
<正> 母貂的繁殖力除了与营养、配种技术等因素有关外,还与配种前的体重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进一步探讨水貂配种前的体重对其繁殖力的影响,我们以某水貂场1983年的生产记录为例,采用统计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 一、材料和方法 该场准备配种后期对母貂的体况没有控制,全场133只母貂2月24日的平均体重达1057克。截止5月末共产仔612只,成活250只,成活率40.85%,空怀率18.8%。为了便于分析、比较,我们将82只初产母貂,按其体重分成三组(见表1)。 根据各组母貂繁殖的情况,对胎平均产仔数、母貂受胎率和仔貂成活率进行显著性检验,从而推断母貂配种前体重对其繁殖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 在水貂生产中,每年都有一些母貂生殖机能失调,发情期拒绝交配。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使用外源激素诱发动物发情排卵的方法,选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处理拒配母貂,经四年来对221只生殖机能失调的母貂的试验观察和性器官组织学研究证明,肌肉注射HCG170IU 4—9天后,受配率可达95%,产仔率68.4%,胎平均6.3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基点初  相似文献   

11.
<正> 江苏省长江三角洲地区某貂场,拥有近千只种貂,多年来生产比较顺利。1983年4月18日,部分妊娠母貂开始流产,并且日趋严重,在整个产仔期中,749只标准貂流产627窝(流产率达83.7%),正产122窝,胎平均4.15只,到8月胎平均成活仅2.92只。44只丹麦纯种貂流产22窝(流产率为52.4%),正产20窝,胎平均5.02只,到8月胎平均成活3.0只。经调查系因棉酚中毒的结果,现简要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2.
<正> 综合有关报道,雌性水貂的不育率达15—20.2%,其中有7—12.1%的母貂因胚胎吸收造成空怀。汉森(1947)指出,着床的受精卵数占排卵数的83.7%,而能够出生的只有50.2%。我们1979年在户县水貂场,通过对30只水貂胚胎发育的研究发现,母貂子宫中着床的胚胎平均为7.5个,而该年度大群母貂的胎平均产仔数仅有5.5只,从着床至出生,胚胎损失了26.7%。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延长光照、饲喂外源孕酮(P4)以及二者共同作用对母貂繁殖性能的影响,为缩短母貂胚胎滞育期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试验采用测定母貂繁殖性能(妊娠期、胎平均产仔数、仔貂3日龄成活率及群平均育成数)的方法,选取2周岁龄健康母貂240只,随机均分为4组,即延长光照组(A)、饲喂外源P4组(B)、延长光照同时饲喂外源P4组(C)和对照组(D)进行试验。结果表明:C组母貂产仔日期最为集中且提前(4月20日—27日)、妊娠期最短(47.60 d),较A、B、D三组分别缩短3.65 d(P0.01)、2.00 d(P0.05)和4.06 d(P0.01),其次为B组,较A、D组分别缩短1.65 d(P0.05)和2.06 d(P0.05);A、B、C三组的胎平均产仔数和群平均育成数分别在5.6~6.1只和5.5~5.7只范围内,均显著高于D组(P0.05),3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间仔貂3日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以C组最高(98.10%)。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延长光照与饲喂外源P4对母貂繁殖性能的影响是积极的,但以延长光照同时饲喂外源P_4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油剂黄体酮从母貂配种落点开始,分早、晚两次不同剂量投喂,全程用药11天,用药总量为每只貂56毫克。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产胎率比对照组高7.97%(p<0.05);试验组胎平均产仔比对照组高0.69只(P<0.05),群平均产仔率比对照组高1.03只(p<0.05);试验组妊娠期平均缩短1.56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正> 降低水貂幼仔死亡率,增加群平均育成量,是养貂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少数养貂场仔幼貂的死亡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例如,场在1974—1979年间,共投产黑褐色母貂6090只,产仔31199只,年终育成23956只,平均育成率为76.8%,每窝死亡仔貂1.18只;投产彩色母貂4033只,产仔19104只,年终育成12964只,平均育成率为67.8%,每窝死亡  相似文献   

16.
用90%低鱼粉干粉料育成的母貂27只为试验组,同期鲜料育成的母貂39只为对照组,进行繁殖性能的观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貂的群平均产仔和群平均成活分别比对照组高10.92%和17.23%,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貂的胎平均产仔和胎平均成活分别比对照组高18.4%和25.2%,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黄骅县赵堡乡后徐村青年农民胡寿良,是当地出了名的养貂技术能手。10几年来他养的貂产仔成活率一直位居全县之冠。去年,他养的32只母貂,产仔成活168只,胎平均7.3只,群平均5.25只,  相似文献   

18.
<正> 河北省黄骅县赵堡乡贾堡村杜锦洲,在多年的养貂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养貂经验,每年饲养的30多只种貂,不但产仔成活多(胎平均成活5只),而且出售的貂皮张幅大、质量高(甲级率80%以上),在貂皮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年年纯收入都在7.8千元左右。总结他养貂毛皮质量高的办法是:一、搞好选种选配.要想获得质量高的皮张,选种选配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因此,他每年都按初选、复选、精选的原则严格的选种.公貂:要选那些方头大耳、健壮,体重在2000克以上,体长在42厘米以上,性欲高,配种能力强,所配母貂产仔健壮、毛绒品质好的.母貂:要选那些头尖、腰细长,体重在800—900克,体长35厘米来以上,并且产仔率高、母性强、奶量足,所生后代毛绒品质好的.小种貂都是从同窝仔貂多(胎平均5只以上)、出生早(公貂在5月5日以前、母貂在5月10日以前出生的)、其父  相似文献   

19.
1977年,在芬兰毛皮动物饲养场里饲养的965只经产繁殖母貉,胎平均产仔是4.37只;821只初产繁殖母貉,胎平均产仔2.67只。经产母貉空怀率为20.3%;初产母貉为35.7%。接受多次交配和一次交配的经产母貉,产仔数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初产母貉受多次交配的比一次交配产仔数稍多。1975年全国貉胎平均产仔为3.09只;1976年为3.30只;1977年为3.58只。  相似文献   

20.
<正> 山东省烟台地区畜产进出口支公司水貂场,根据水貂繁殖、换毛与光周期密切相关的规律,以荷兰种标准貂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控光的方法,改变了水貂一年产一胎的生产周期,在757天内(1977年8月1日—1979年8月27日)实现了两年产三胎。第一胎:选种貂20只(公5,母15)。1977年8月1日开始给予“秋分”信号,到11月1日冬毛成熟。1978年1月10日开始配种,20日结束。受配母貂于2月23日开始产仔,3月9日结束。11只母貂产仔69只,截至取皮时群平均成活4只。1978年5月10日开始给于第二次“秋分”信号,8月6日冬毛成熟,18日和25日屠宰,共取皮42张,质量合符要求,平均单价68.41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