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建设用地的开发进入快速增长模式,城市化发展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矛盾正不断加剧。该研究构建了阿克苏地区城市化与建设用地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揭示城市化发展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关系,为缩小城市化与建设用地的矛盾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城市化发展与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较低,二者处于颉颃阶段;阿克苏地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滞后于城市化发展,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急需改善。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镇建设明显滞后,城市化水平低.为了加快城市化步伐,就要根据中国的国情,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充分利用推进城市化这一宝贵机遇,不断采取措施,加快小城镇建设,为其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对乌鲁木齐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特点、关系进行了探讨、预测,并依据各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城市结构体系、经济发展状况、城市--区域联系等方面的类似性与差异性,将乌鲁木齐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为三大类型(高潜力型地区、潜力发掘型地区和薄弱型地区),通过对各类型地区基本特点、发展对策、发展方向的分析,对乌鲁木齐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协调发展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本文采用人口城市化水平来衡量城市化水平,分析了山东省城市化的基本特点,对人均GDP、GDP总量、产业结构层次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做了简要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山东省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明显和经济发展尤其是二、三产业发展可直接促进城市化水平提升等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西安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对1985~2005年间有关工业和人口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在实证基础上定量化研究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并根据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理论,选取多个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因子,综合分析了西安市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协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化水平和非农产业就业、第三产业就业、第三产业产值、人均GDP、非农产业产值相关性较大。在此基础上,结合西安市的地域及社会经济特点提出四点对策,以期实现西安市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毛广雄  柏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121-5123
由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苏北城市化水平滞后于江苏全省,呈现出城市化水平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城市辐射能力弱等基本特征。剖析苏北城市化水平滞后的原因以及发展趋势,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建议选择集中城市化发展模式,加快工业化进程,积极培育中小城市,择优发展小城镇等措施加快苏北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1949-1978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1978年以后经历了与城乡发展政策互动的3个阶段,城市化水平提高较快.但在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城市化水平低于发达国家同等GDP总量条件下的城市化;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发展不协调,结构不合理;城市化战略不科学.未来中国城市化战略调整的方向为:城乡协调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大、中、小城市科学布局,协调发展;各区域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拓展大学生就业空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75-6276,6279
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空间面临的不利影响,认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大专院校毕业生急剧增多等因素冲击了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大学生就业的城市指向限制了大学生的择业空间,发展相对滞后的第三产业使大学生就业空间无法得到拓展。指出拓展大学生就业空间的关键在于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也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的变动,分析产业结构转换与城市化的关系对山东省加快城市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山东省的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状况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又从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三个方面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城市化已经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各国的经验证明,农村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对于市场容量的扩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类文明的进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我国从建国起至今,城市化发展一直处于严重滞后状态。导致滞后的原因是现行户籍制度,城市化的滞后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户籍制度改革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上海农村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日本、美国、墨西哥、香港和上海的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城市化发展历程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规律基本相似,第三产业的非传统行业与城市化水平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冯高翔  林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120-17123,17126
从实证角度探讨建设用地供给与第三产业发展的相互关系及影响机制,为土地参与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设用地供给数量与第三产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静态与阶段性动态关系;建设用地供给是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促进其产值增加,促进就业具有长期的持续效应,同时呈现二至三年的滞后性;建设用地供给对第三产业产值与就业人数作用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建设用地供给对第三产业拉动就业带来的冲击响应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阆中市作为新出台的土地按行业统计的西部试点县(市),其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基于阆中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借鉴国内外相关土地利用模式,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的要求,提出"土地集约型"城市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种城市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造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统计指标,得到2003年以来安徽省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工业是当前安徽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安徽产业结构中的主要矛盾,第三产业中仅有文体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为朝阳产业,交运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信息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教育产业发展不足制约着安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显示:第三产业在2009—2013年相比2004—2008年时段产业质量明显改善,房地产业和教育发展不充分拖累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建议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15.
陈祖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74-16675,16690
具体分析广西林业第三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剖析林业第三产业滞后的原因,给出广西林业第三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并提出转变广西林业第三产业发展方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突出高质量小城镇建设推动贵州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给西部12个省(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政策机遇。贵州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依托西部大开发带来的良好外部条件,几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制约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与问题也日益突出与显现,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城市化发展滞后、水平低已成为制约贵州加快发展的最大瓶颈。  相似文献   

17.
滨海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翔  付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934-4937
运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天津滨海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产业发展现状,指出新区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困难、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均衡、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形成设施农业、园区农业、高端农业为主的滨海都市型农业模式,实现农业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农村工业结构,形成区域主导产业,发挥工业带动作用,实现工业调整发展;加快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建设,形成现代农村服务业体系,使现代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实现第三产业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PSR模型,从时间尺度上对江西省1990~2007年的农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农地压力指数呈现出快速上升后趋于稳定;农地状态指数则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3个阶段;响应指数则呈现出先快速上升后,趋于稳定并略有上升的趋势;而农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则一直呈线性上升的趋势.运用多元回归定量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农地集约利用影响的结果表明,城市化是农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驱动因子,其影响最大;人均GDP和农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其影响最小;第三产业的发展则与农地集约利用程度存在负向相关关系.从农业科技、物资使用效率、城市化进程、第三产业、农民收入,提出了提高江西省农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西部地区12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从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两方面建立耦合特征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西部地区2013—2018年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高,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趋势良好;从时间序列看,西部地区人口城市化综合指数始终低于土地城市化综合指数,呈现人口城市化发展滞后特征,且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处于人口城市化滞后状态,存在造成空城的风险;从空间格局看,西部地区呈现以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为基础、协调发展类型因省区分的空间格局;2018年,西部地区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处于中级协调状态,部分省市(自治区)处于初级协调状态,12个省市(自治区)均实现协调发展类型提升,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状态良好,西部地区整体城市化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是一个包含经济、人口、空间、社会城市化在内的综合发展过程,只有4个子系统协调共进,才能实现城市化可持续发展。2005年以来,湖北省4个维度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均有所提高,并且各个维度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改善。近10年来,湖北省城市化是由空间城市化主导经济、人口、社会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人口城市化长期滞后于其他维度城市化发展水平成为影响湖北省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短板,湖北省不同维度的城市化发展协调程度仍然有较大的改善空间,未来应当更加注重人口城市化发展,同时防止城市规模盲目扩张,以促进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