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治理猪场污水的沼气技术生态工程实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浙江省乐清市南塘镇南塘欣欣种猪场综治污水工程中,研究与应用了生态净化沼气技术/燃气发电/燃料新工艺治理高浓度粪污废弃物。生态净化沼气池装置包括集水池60 m3,太阳能酸化池60 m3,UBF反应器300 m3×2,沉淀池15 m3,兼性塘3,600 m2,水生植物塘1,200 m2。获得生态环保指标:厌氧罐装置CODcr去除率85%,BOD5去除率90%;兼性塘CODcr去除率50%,BOD5去除率50%;水生植物塘CODcr去除率68%,BOD5去除率65%;热能利用效果:CODcr由17.00×103下降到90.1 mg.L-1,NH3-N由280下降到5.4 mg.L-1,出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年可供可燃气17.3万m3,用于生活燃气(300户)、燃气发电,相当于5400瓶液化石油气。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湿地总氮总磷输入与滞留净化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洞庭湖水文观测站、环境监测站和实地考察资料,分析了洞庭湖湿地对氮(N)、磷(P)污染的净化功能。结果表明,每年输入湿地全氮(TN)670132.47 t、全磷(TP)41103.85 t;滞留与净化TN 116033.27 t、TP6892.25 t;贮留净化率分别为17.31%和16.77%;大量的N、P储存在洞庭湖湿地中,对湿地本身是一种潜在的生态安全威胁;在输入洞庭湖湿地的N、P中,有54.76%N、44.30%P来自四水(湘、资、沅、澧4条江河)和三口(长江分洪流入的松滋、藕池和太平3口),有99%的N、P是由面源污染引起的,点源污染只占1%;因此,在洞庭湖湿地水污染的治理上,控制系统外水系输入比控制湿地周边更重要,控制面源污染比点源污染更重要。  相似文献   

3.
针对北方河流污染类型复杂及有大片干涸河滩的特点,分析现有河流生态修复模式,探讨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及其适用性,提出利用污染河流河滩建设复合式生态修复系统的生态修复模式,并在复州河蔡房身段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此种生态修复模式运行效果良好,有效节约河岸土地;从初期水质净化数据来看,对SS、COD、TN、TP均有一定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磁化分离水体净化技术作为物化处理的一项新技术,以其泥水分离速度快、占地省、处理水量大、运行成本低等优势逐渐受到业界的关注,在河流水环境应急处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磁化分离水体净化技术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并分析了其在深圳市河流水环境应急处理的试验运行效果。针对深圳市河流治理过程中,部分受制于区域感潮、征拆困难、片区规划等因素难以短期内实现雨污分流、沿河截污的污染河流,如何快速减缓城市河流黑臭现象又不影响既定工程实施,对其在深圳市河流水环境应急处理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针对河流河道渠化造成流速增大,减少了有机物在河道中的滞留时间,影响河流的生态系统功能的问题,基于生态潜坝对河流生态修复的作用,依靠物理模型模拟了不同工况下具有生态潜坝和没有生态潜坝河道,统计分析了模拟渠化河道有机物质滞留比例、滞留系数和加权平均输移距离,得出生态潜坝对有机物的滞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入湖河道的污染负荷占入湖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入湖河道水质的改善对湖泊水质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在长荡湖的入湖河道东风河,建立生态过滤系统,研究其对河道水质、水生态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1生态过滤系统对氨氮的净化效果最好,平均截留率为28.33%;2高锰酸盐指数的变化最小,平均截留率仅为14.77%;3总氮和总磷的平均截留率分别为25.76%、24.43%;4随着时间的推移,浮游植物以及浮游动物的变化都说明了河道的水生态情况得到改善。研究结果对长荡湖入湖河流以及其他类似污染的河流的生态治理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杭嘉湖地区某市河流型饮用水源地生态处理工程为例,系统介绍了新型生态处理工程系统在河流型饮用水源地建设中的应用,通过构建人工湿地来恢复和净化水质并形成以湿地为主的滨水景观;同时对湿地系统工艺、设计参数进行了说明,并对工程投资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农村面源污染情况,基于湿地净化原理理论及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一种新型河流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多单元岸坡型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在污水入河前就地拦截和削减污染物质,依靠岸坡地势流入河流。从改善河流水质及岸坡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从构建多单元岸坡型湿地水质净化系统、构建生态护坡、土壤级配和植物配置四个步骤展开,构建一种多单元岸坡型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并探讨了其特点,为防治农村面源污染、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降低灌溉水中的Cd量,降低稻米和土壤中Cd量。【方法】本研究建立了"植物塘+吸附池"为主体的净化模式,研究其对湖南2种典型矿区(工矿污染、煤矿污染)灌溉水Cd污染的净化效果以及降低稻米Cd积累效果。【结果】监测期间,ST试点(工矿污染)进水全量Cd平均质量浓度为6.86μg/L,出水全量Cd平均质量浓度为0.81μg/L,平均去除率为88.19%。DX试点(煤矿污染)进水全量Cd平均质量浓度为4.56μg/L,出水全量Cd平均质量浓度为1.33μg/L。平均去除率为70.76%。经过湿地系统处理后,ST灌溉水净化区糙米中的Cd量较未净化灌溉区的水稻相比降低37%,DX灌溉水净化区糙米中的Cd量较未净化灌溉区的水稻相比降低58%。【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植物塘+吸附池"为主体的净化模式可有效去除污染灌溉水中的Cd,并且降低糙米Cd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以两级厌氧消化加氧化塘净化技术为主的工艺对莆田新度镇生猪定点屠宰场排放的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该工艺对生猪定点屠宰场的废水处理是有效可行的。稳定运行时,系统在厌氧消化部分HRT为8d,生物净化部分HRT为30d的情况下,污染物总去除率:SS、CODcr、BOD5均可高达99%,NH3-N也可高达97%,出水SS,CODcr,BOD5,NH3 N含量均小于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值。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生物滞留池结构配置、参数选取对鲁中地区雨水蓄滞、净化效果,选取植物种类、土壤配置、过滤层、过滤层粒径4种代表性因素,对选定因素设置3个水平,通过室外正交试验设定9组试验方案,利用极差分析方法对蓄滞及净化效应对应的试验指标参数进行分析,利用TOPSIS多目标分析决策方法得到综合指标,确定显著因素,为结构配置提供方案.雨水蓄滞方面,平均雨水存蓄率达56.08%,平均产流起始时间及平均峰现时间分别为103.94,146.50 min,两者呈正相关关系;水体净化效应方面,对悬浮物(SS)、总磷削减整体效果明显,平均削减率分别达到62.89%和70.86%;对COD削减效果较明显,平均削减率为48.03%,对总氮的削减效果相对较弱,平均削减率为42.56%.构建生物滞留池分类方式,对于选定的弱蓄滞、强过滤型生物滞留池,影响因素中过滤层选择影响最显著,过滤层粒径影响次之,植物种类、土壤配置影响不显著,最佳的结构配置中植物种类为狼尾草;土壤配置为40%栽培土,30%草炭土,30%砂质土;填料为上层30 cm厚石英砂,下层20 cm厚沸石;过滤层粒径选择小粒径.  相似文献   

12.
鉴于我国传统的灌排模式及粗放型水稻种植方式,未经任何处理的稻田排水携带高浓度氮磷元素直接排入下游,引起水质恶化,造成水稻灌区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基于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现状,构建了由田间水肥综合调控-田间草沟-湿地-骨干生态沟"四道防线"组成的净化农田排水的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为验证该系统的净化效果,在广西桂林市青狮潭灌区及桂林灌溉试验中心站开展对比试验研究。试验表明,氮磷排放负荷指标沿程逐级下降,通过"四道防线"后,总氮、铵态氮、总磷负荷分别削减了70.4%、83.5%、61.0%,净化效果明显。研究内容不仅丰富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控制方法和管理措施,也对我国南方水稻灌区面源污染治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黄河水微灌泥沙含量高、极易堵塞灌水器的难题,开展了黄河宁夏段泥沙特性、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配套沉沙、调蓄水池水质净化,组合过滤器泥沙去除、水质净化研究。在对大量工程运行效果监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蓄水池规模、黄河水进入蓄水池沉淀时间、组合过滤器水质净化效果,同时结合宁夏引扬黄灌区特点,推荐黄河水微灌水质净化处理模式为渠道→预沉池→调蓄池→泵站前池→加压泵站→首部砂石+叠片过滤器或筛网+叠片过滤器→输水管网→配水管网→灌水器,可为宁夏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典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深圳市新洲河生态景观改造工程设计,摸索出一条融合现代水利工程、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水污染治理等多学科多专业进行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方法,为探索深圳市河道生态改造打开思路。通过对深圳市新洲河两岸景观改造,将新洲河融入城市公共空间,使其成为居民的滨水休闲廊道;在截污的基础上,通过补水、水质净化等一系列措施,使河道水质变清,达到规定的地表水Ⅴ类标准;通过对河道的生态改造,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成为深圳市的生态景观廊道,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河道水质恶化既是一个水污染问题,也是一个水生态失衡的问题,必须进行生态修复。河道生物修复和生态修复是2个不同概念,生物修复是城市河道水污染控制的手段,是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延续,而生态修复则是通过创造适合于各类生物生存的生境条件,形成各种生物群落配比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强大、系统稳定的城市河道良性水生态系统,重建受损河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针对深圳市河道现状,提出生态修复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项目治理段府河河道底泥有光缆横穿的实际情况,设计研发出一体化修复设备来实现底泥原位生态修复的目的。该设备通过物理过滤、曝气增氧、复合微生物菌剂投放和生物挂膜等多种工艺的组合利用,实现局部水域的水体循环,改善微生物种群结构,完善微观生态系统,实现对污染底泥的原位修复,优化水生态环境,从根本上解决了水体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生态灌区农田排水沟塘湿地系统的构建和运行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生态型灌区是灌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针对传统灌区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总结了当前利用农田排水沟渠塘堰系统去除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减污型农田排水沟渠塘堰湿地系统的构建方法,其基本特征包括:水利工程属性(排渍排涝及水流的不冲不淤要求),沟塘末端修建控制排水闸(低坝),种植优势植被,生态护岸(护底)工程,排水闸(退水闸)等水工建筑物减污型工况设计。分析了该系统的运行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郑礼全  卢霞 《灌溉排水学报》2007,26(4):101-102,F0003
德兴铜矿矿山多年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为维护矿区可持续发展,生态损害现状调查尤为重要。利用ASTER数据结合野外实测各类地物反射光谱曲线,利用矿物指数提取矿区重金属和粘土污染;采用差值法提取水体污染状况;采用NDVI彩色密度分割法提取矿区植被污染信息。研究表明,铜矿区生态损害现状甚为严重,利用遥感手段监测矿区生态环境是完全可行的。这为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千岛湖对于淳安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千岛湖的水环境及生态问题日趋凸现.为此,通过对湖泊进行区划,并因地制宜地制定千岛湖水域的环境保护措施,制定湖泊水环境保护的方向性和战略性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从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等领域,提出了千岛湖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以期对千岛湖及其流域的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配有相对独立的供、排水系统的测坑研究间歇灌排、间歇灌连续排、灌排平衡3种水管理方式下稻田对养殖肥水的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3种水管理方式下稻田对养殖肥水中养分均有显著的去除率,其中,对不同形态的氮而言,NH4^+-N的去除率优于NO3^--N;对不同物质而言,对氮、磷的去除率优于CODMn;②对不同的水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