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苗头的小麦新品种皖宿8802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皖宿8802是安徽省宿县地区农科所利用博74—22与豫麦2号杂交选育而成,在黄淮南片麦区是一个有希望的小麦新品种。 该品种1992~1994年度连续两年参加全国黄淮南片小麦区试,表现优异。1994年4月经安徽省审定,并直接推荐参加了1994~1995年度河南省小麦高肥组生产示范。现根据1992~1994年黄淮南片小麦区试结果,探  相似文献   

2.
豫农35是河南农业大学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04--2006年度国家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7827.15 kg/hm2,比对照品种豫麦49增产4.05%,达显著水平,在2006---2007年度国家生产试验中比对照新麦18增产4.4%.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7006号.该品种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国审小麦新品种漯麦8号的选育及其丰产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漯麦8号是漯河市农科院1998年选用鲁麦14为母本、豫麦41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号为2007008。为了更全面详细了解漯麦8号的生产特性,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进行了论述.并以2004~2005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黄淮南片水地B组区域试验汇总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等参数分别对漯麦8号和对照品种豫麦49进行比较分析,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椎广应用。结果表明,漯麦8号丰产性能高、稳定性能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4.
<正> 1987—1991年,豫麦18号(矮早781)先后参加了洛阳市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生产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北方冬麦区黄淮南片区域试验和河南省小麦品种博览试验。从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的综合产量结果看,豫麦18号表现高产、矮秆、早熟,平均比对照增  相似文献   

5.
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品种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黄淮南片麦区影响小麦生产和品种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不同区域小麦品种利用的现状,探讨了小麦品种利用的原则和主导品种的发展趋势。对部分新审定优异品种和中间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品系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黄淮南片麦区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数据参考,通过对2003-2013年黄淮南片麦区的国审小麦品种的产量3因素、容重及其亲本来源进行搜集分析,结论如下:黄淮南片麦区国审小麦品种主要特征是成穗数约630万/hm2,穗粒数约35粒,千粒重45 g,容重约800 g/L;适当减少穗粒数,可以提高成穗数、千粒重和容重,对产量和品质潜力的进一步挖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2003-2013年在黄淮南片麦区国审小麦亲本中,周麦9号、新麦9号、豫麦18、周麦13和周麦16被用作亲本次数5~8次,可以被认为是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7.
结合2015—2016年度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及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数据,利用方差分析、高稳系数法等对驻麦328的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及品质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中,驻麦328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偃展4110,显示出较好的丰产性;驻麦328产量的高稳系数均高于对照品种偃展4110,显示出较好的稳产性;驻麦328在2015—2016年度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及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中的适应度分别为100.0%、95.5%、100.0%,显示出较好的适应性;驻麦328对条锈病和叶锈病抗性较强,可作为绿色优良品种推广应用;驻麦328为中筋小麦品种,适用于面条、馒头、包子等传统面制食品的制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全面了解国审小麦新品种连麦2号的育种价值和生产特性。[方法]以2002~2005年度黄淮南片小麦和江苏省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广适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国审小麦新品种连麦2号具有丰产、稳产、抗逆、广适的特点,其群体结构合理,在较高肥水力水平下产量表现良好。[结论]连麦2号在黄淮南片麦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驻麦328的产量、品质以及抗病性等情况,本研究结合2015-2016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的汇总数据,利用方差分析、高稳系数和适应度等方法对驻麦328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病性以及品质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驻麦328在2015-2016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中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偃展4110的产量(P﹤0.05),显示出较好的丰产性;(2)驻麦328在2015-2016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中的高稳系数均高于对照偃展4110,显示出较好的稳产性;(3)驻麦328在2015-2016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中的适应度分别为100%、95.5%和100%,显示出较好的适应性。(4)驻麦328拥有较好的条锈病(中抗/中抗)和叶锈病(高抗/中抗)抗性,可作为绿色优良品种进行推广应用。(5)驻麦328是中筋小麦品种,适用于面条、馒头、包子等传统面制食品的制作。本研究可以为驻麦328在黄淮南片麦区的合理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偃高21是以(周麦16×豫麦49)F2为母本、豫麦18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丰产、早熟、广适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14-2015年参加黄淮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6.6 kg,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7.9%;2016年参加黄淮南片春水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7.5 kg,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4%。适宜黄淮南片广大麦区中高肥地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11.
温麦4号是温县农科所继育成豫麦25号(温2540)之后,又选育成功的一个小麦新品系。该品系于1988年选自“混温2540”大田出现的变异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1993年同时参加河南省和黄淮南片小麦高肥冬水组区试,表现优异,比豫麦2号、豫麦25号早熟、粒大、病轻、秆低、抗倒、高产,是一个很有希望能大面积推广利用的小麦新品系。  相似文献   

12.
杨杰  苏霞 《现代农业科学》2008,(11):35-35,46
皖麦53系宿州市农科所以豫麦29为母本,皖麦19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先后参加了安徽省小麦联合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表现突出,通过国家级审定。详细阐述了其特征特征和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豫麦158是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矮败核不育轮回群体选育的半冬性、广适、多抗、超高产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于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麦158品种优点突出,特别是高产特性,2006—2017年在国家审定黄淮南片冬性品种生产试验中产量均为第一位,同时品质较好,接近强筋小麦标准。豫麦158选育方法有一定的创新,对小麦育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富麦2008(原名:豫同M023)是河南省科学院利用豫麦57为基础材料,通过人工诱变(辐射+太空搭载),选育出的高产、稳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2006年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豫审麦2006013)和国家(黄淮南片)品种审定(国审麦2006011)。  相似文献   

15.
国审小麦新品种淮麦25的性状研究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麦25号是利用矮败小麦冬春轮回选择群体选育出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5年-2007年度参加黄淮南片冬水组B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新麦18增产7.61%;2006年-2007年度参加黄淮南片冬水组B组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新麦18增产7.2%。该品种半冬性,较耐倒春寒,耐高温,灌浆速度快,熟相好;高抗秆锈病,中抗纹枯病,中感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蛋白质(干基)13.4%,湿面筋26.5%;适合在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菏泽地区的中高肥力地块作早中茬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全面了解开麦18的生产利用价值,以2003~2004年度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2004~2005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小麦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多种分析对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开麦18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特点,广泛适应于河南省及黄淮麦区种植,其产量水平在该区具有明显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7.
<正> 豫麦18原名矮早781,系偃师县二里头村科研站用郑州761与偃师4号杂交选育而成,经1988—1990年河南省小麦区试和黄淮南片小麦春水组区试,1990年秋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据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对1989~1990年度黄淮南片水地小麦区试品种丰产性、稳产性综合评价:该品种主效应大、丰产性好,适宜高水肥地种植。现就该品种在黄淮南片和省区试亩产400公斤以上的产量结果,将亩穗数(x_1)、穗粒数(x_2)、干粒重(x_3)与产量(y)  相似文献   

18.
国审小麦平安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安6号是南阳市农科所最新选育的弱春性中早熟、大穗大粒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4-2006年参加河南省及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区试和生产试验,表现出早熟、优质、高产、高效、稳产、抗病、广适的突出优点.平安6号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山东省荷泽地区等中高产水肥地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黄淮南片小麦区试38个参试品种在10个不同试点的沉降值测定分析表明:达强筋标准的品 种有陕农981、藁麦8901、郑麦3666、西农979、新9408、豫麦34、PH6911、郑麦005;接近弱筋的品种有郑麦004、 轮选987、旱抗1号;其余品种为中筋类型。在优质小麦生产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品种,但不同生态条件对品种 品质的表现影响也很大,品质表现最好的试点是陕西富平,其次是河南新乡、安徽涡阳、江苏徐州、陕西杨凌。 品质表现最差的是河南周口。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交叉试验的意义与作用全国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是在大区范围内鉴定各省育成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的重要手段,是全国小麦品种审定的主要依据,是沟通省际良种的重要纽带。自1980年恢复全国大区级小麦良种区试以来,仅黄淮南片水地组就鉴定了84个品系,经审定命名的24个,其中豫麦2号、豫麦7号、陕农7859、徐州21、鲁麦1号等五个品种在生产中应用面积均在1000万亩以上,在小麦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经费紧缺,国家区试在各省布点较少,参加并通过全国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