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氮磷钾对桔梗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D 饱和最优设计研究了氮、磷、钾肥及其配比施肥对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桔梗药材产量,氮、磷、钾元素对桔梗药材产量影响依次为氮>钾>磷。氮、磷、钾元素对桔梗总皂苷含量影响依次为氮>钾>磷,对桔梗植株多糖含量影响依次为磷>氮>钾;氮、磷对黄酮积累表现出一定负效应。依据桔梗药材产量及总皂苷含量提出桔梗合理施肥方案为N 150 kg·hm-2、P2O5 79.41 kg·hm-2、K2O 225 kg·hm-2。  相似文献   

2.
氮、磷、钾配合施肥对紫花苜蓿产草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配合施肥是充分发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植株生长潜能、提高其饲草产量的有效手段,为探索山东农区紫花苜蓿栽培的最佳施肥组合,在山东省齐河县畜牧科技示范园,采用三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氮、磷、钾不同水平组合对紫花苜蓿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钾肥对紫花苜蓿饲草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磷肥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饲草产量(P<0.05)。互作效应分析显示,氮肥和磷肥的互作效应对第1茬草、第2茬草和总产草量的影响显著,与低水平的氮肥配施,磷肥增产的效果明显。从总产草量看,在试验条件下,N、P2O5和K2O施用量为60、90和100 kg·hm-2的组合获得的饲草产量最高,是试验点最佳的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配施对草原3号苜蓿干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试验设计对草原3号苜蓿进行大田施肥,通过对苜蓿干草产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模拟寻优分析来探索氮、磷、钾肥的肥料效应。结果表明,施肥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苜蓿干草产量,增产幅度在7.20%~26.85%之间,增产最高的施肥处理是P2K1N1;在单因子施肥效应中,苜蓿干草产量随着磷肥施入量增加而增加,随着钾肥和氮肥施入量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在两因子互作效应中,氮磷、磷钾互作对苜蓿干草产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氮钾互作对苜蓿干草产量具有一定抑制作用。通过模拟寻优分析得到最优施肥配比为P2O5 180.22kg/hm^2、K2O 52.82kg/hm^2、N 41.84kg/hm^2,产量达11257.09kg/hm^2。磷、钾、氮以及饲草产量的最优配比区间分别为178.2~182.33kg/hm^2、51.38~54.38kg/hm^2、40.8~42.9kg/hm^2、11247.36~11266.82kg/hm^2。  相似文献   

4.
青海地区燕麦“3414”施肥效果及推荐施肥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施肥是提高燕麦(Avena sativa)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以‘青引1号’为试验材料,于2012-2014年采用"3414"施肥方案,研究不同氮(N)、磷(P)、钾(K)配施对青海地区燕麦种子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为青海地区燕麦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配施处理下燕麦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均高于不施肥处理,以处理N2P3K2的产量最高,达到4 785.2kg·hm-2,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 488.9kg·hm-2,而处理N2P2K0可增收3 324.7CNY·hm-2,其增收效果最为明显;两两互作对燕麦产量的影响表现为NPNKPK。燕麦施肥量与产量间的一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均典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施肥量同产量的关系,但在氮磷施用量中等水平时,随着钾肥施用量的逐渐增加,燕麦产量开始降低,因此,青海地区燕麦种植可不施用钾肥;通过氮磷的二元二次拟合方程可得出,本研究条件下获得燕麦最高产量的施肥方案为氮118.6kg·hm-2、磷177.0kg·hm-2,产量可达4 867.4kg·hm-2,纯收入为12930.9CNY·hm-2。最佳经济施肥方案为氮102.2kg·hm-2、磷102.0kg·hm-2,产量为4 731.3kg·hm-2,纯收入为13 111.6CNY·hm-2。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青引1号燕麦产量及构成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施肥对燕麦鲜草、秸秆和种子产量的影响,找出限制燕麦鲜草、秸秆和种子产量提高的养分因子,筛选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的施肥配方,本研究以青引1号燕麦(Avana sativa cv.Qingyin No.1)为对象,于2010年在青海省湟中县分析不同的氮、磷和钾配方施肥对燕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为限制燕麦鲜草产量提高的主要养分因子,施氮能显著提高燕麦株高和鲜草产量,N337.5P105K60处理鲜草产量最大,为66 194 kg·hm-2,比对照增产44.9%。磷素为限制燕麦种子产量提高的主要养分因子,施磷能增加燕麦有效分蘖数、小穗数,N225P157.5K60处理下燕麦籽粒产量最大,为6 678 kg·hm-2。经过经济效益分析,N225P105K60施肥处理获得的综合收益最大,饲草田达到18 435.3元·hm-2,种子田达到22 877.5元·hm-2,分别比对照增收4 500.9和4 597.5元·hm-2。  相似文献   

6.
种茧育春伐桑园氮磷钾肥比例对桑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桑园其他管理措施一致的条件下,改变N、P2O5、K2O肥的施用比例,并对桑叶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是N∶P2O5∶K2O=10∶5∶5的施肥比例,可适当提高春季发芽率和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春叶产量及全氮含量,极显著提高秋叶产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及速效磷含量,同时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及桑树生长。  相似文献   

7.
毛祝新  傅华  聂斌 《草业科学》2012,29(5):780-784
研究了不同氮(0、50、75、100 kg·hm-2)、磷(0、70、140、210 kg·hm-2)施肥水平对歪头菜(Vicia unijuga)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磷施用量均可提高歪头菜干草产量和品质。在单施氮肥75 kg·hm-2或磷肥140 kg·hm-2时,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3 048 kg·hm-2和2 752 kg·hm-2,分别高于对照49.88%和35.32%;其铜、锰和锌元素含量也均显著高于对照。单施氮肥50 kg·hm-2或磷肥70 kg·hm-2,歪头菜可溶性糖和粗蛋白含量均最高。在施用氮肥50 kg·hm-2时,歪头菜可溶性糖和粗蛋白含量分别高于对照11.01%和23.53%。过量施氮肥和磷肥都会降低歪头菜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配方施肥对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中苜2号苜蓿规模化种植中肥料利用率低、施肥量和施肥比例不确定等问题,通过“3414”测土配方施肥设计,并结合理论优化模型及计算机模拟寻优技术,筛选中苜2号栽培的最佳施肥量和施肥配比。结果表明:氮、磷、钾不同施肥配比对中苜2号苜蓿生产性能有明显影响,处理N2P2K2株高最高,为22.76cm,较对照处理N0P0K0高4.39cm;冠幅最大处理是N3P2K2,为21.43cm,较对照处理N0P0K0高5.76cm。施肥后苜蓿干草产量增产幅度为0.24%~16.75%,增产率最高为处理N2P3K2,产量10981.59kg/hm^2,最低为处理N2P2K3,产量9428.78kg/hm^2。通过模拟寻优分析得到最优施肥配比为氮含量60.80kg/hm^2、磷含量52.12kg/hm^2、钾含量36kg/hm^2,产量为10363.74kg/hm^2;最优施肥配比区为氮含量60.03~61.60kg/hm^2、磷含量51.37~52.96kg/hm^2、钾含量35.63~36.25kg/hm^2,产草量10344.92~10382.56kg/hm^2。  相似文献   

9.
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中稻肥效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并由该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氮、磷、钾最高产量施肥量,其中,N为9.97 kg/667m2,P2O5为4.90 kg/667m2、K2O为8.79 kg/667m2,最高产量495.13 kg/667m2.理论氮、磷、钾最佳效益施肥量,其中,N为8.58 kg/667m2, P2O5为3.66 kg/667m2,K2O为7.99 kg/667m2,最佳效益产量489.91 kg/667m2.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建议推荐量分别为纯N为8.6 kg/667m2、P2O5为3.7 kg/667m2、K2O为8.0 kg/667m2.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丘陵地区桑树平衡施肥的数学模型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通过桑园科学施肥提高四川丘陵蚕区的桑树产叶量与生产效益,采用现代肥料二次回归"3414"设计方案,分别以桑叶产量为目标函数,选取对桑树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肥料元素氮(N)、磷(P)、钾(K)的施肥水平为调控因子,模拟桑树产叶量与N、P、K之间的回归关系。得到三元二次、二元二次、一元二次共3种7类N、P、K肥料效应函数,各类型函数获得最佳桑树产叶量的肥料因素权重表现为K>PK>P>NPK>NK>N>NP,产投比的肥料因素权重表现为K>PK>NPK>P>NK>NP>N。其中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Y=20 313+0.25X1+43.48X2+34.47X3-0.01X12-0.14X22-0.06X32+0.05X1X2+0.02X1X3-0.07X2X3,其中X1、X2、X3分别为N、P、K肥料因子)为全因子模型,可作为桑园的推荐施肥方案。单因素效应分析显示K肥对桑树产叶量及产投比的影响最大,因而在所有模拟的函数中K肥因子的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Y=25 002.27+44.728X3-0.084X32)获得的最佳产叶量和产投比最高,用600.00 kg/hm2 N、210.00 kg/hm2 P2O5、254.33 kg/hm2 K2O的最佳施肥方案,获得的桑树最佳经济产叶量达到30 945.00 kg/hm2,投入的肥料价值为4 403.65元/hm2,产投比高达17.57。该最佳施肥方案通过生产实践验证后,可为四川丘陵蚕区高产桑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四川丘陵地区桑园合理施氮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四川丘陵地区桑园偏施和过量施用氮肥的问题,设置0、120、240、360、480 kg/hm2尿素共5个施氮量试验组,通过比较与分析不同试验组桑叶产量和部分品质性状成绩,建立不同生产目的桑园施氮效应函数,提供合理的施氮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少施或过量施氮都会降低桑叶产量及桑叶中营养活性物质的含量和桑叶营养活性物质的产量。240 kg/hm2的桑园施氮量能显著提高桑叶营养活性物质的含量;360 kg/hm2的桑园施氮量能显著提高桑叶产量及桑叶营养活性物质的产量。依据分别建立的桑园施氮量与桑叶产量、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桑叶DNJ产量的肥料效应函数,推荐以生产养蚕用叶为目的的桑园最佳施氮量为360 kg/hm2,以提高桑叶DNJ含量和产量为目的的桑园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99.56 kg/hm2和294.72 kg/hm2。  相似文献   

12.
以四川丘陵蚕区桑园夏伐式养成的春秋两季桑树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施用量及配比施入氮(N)、磷(P)、钾(K)肥,调查桑树叶片、枝条、新梢等不同部位的N、P、K 3种养分的含量、吸收量及分配比例,为桑树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从肥料种类来看,桑树不同部位的养分含量及养分吸收量均为N>K>P;从养分分配来看,桑树各部位在春、秋季和全年的养分分配均为叶片>枝条,其中春季为叶片>新梢>枝条。桑园按照不同施用量及配比施入N、P、K肥对桑树各部位的N、P、K含量和吸收量及其分配比率有明显影响:N(X1)、P(X2)、K(X3)施肥处理2水平(X12=600 kg/hm2,X22=210 kg/hm2,X32=300kg/hm2)、处理3水平(X13=900 kg/hm2,X23=315 kg/hm2,X33=450 kg/hm2)的桑树各部位养分含量和吸收量大多显著高于处理1水平(X11=300 kg/hm2,X21=105 kg/hm2,X31=150 kg/hm2)、0水平(不施肥)。研究结果表明,桑园合理增施N、P、K肥有利于提高桑树各部位N、P、K的含量和吸收量,推荐按照处理2水平施入N、P、K肥。  相似文献   

13.
采用“3414”二次回归设计,研究了N、P、K肥配施对草原3号杂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的增产作用最大,其次为钾肥,氮肥的影响最小;最高产量预期值达到578.55 kg/hm2的最佳施肥方案:氮肥81.0~114.75 kg/hm2,磷肥218.75~262.0 kg/hm2,钾肥96.0~138.0 kg/hm2,氮、磷、钾比例为N:P2O5∶K2O=1∶1.76~2.08∶1.17~1.33。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狼尾草作为生物质能源原材料在南方贫瘠旱坡地生长对氮素的响应,研究4个施氮水平(0、112.5、225.0和337.5 kg N·hm-2)对能源型狼尾草桂能草1号农艺性状、产量、SPAD值、生物质能源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促进狼尾草横、纵向生长,随施氮量的增加狼尾草的株高、茎粗和单位面积有效茎数逐步提高,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鲜、干草产量的提高程度在施氮量超过225.0 kg N·hm-2后,有饱和趋势。施用氮肥还可明显提高狼尾草纤维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热值和折合标准煤产量,显著降低干物质、木质素和灰分含量,总体改善了狼尾草的能源利用品质;但施氮量达337.5 kg N·hm-2时,狼尾草热值下降,且对折合标准煤产量的增加作用不明显,降低了狼尾草的能源利用品质。此外,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112.5~225.0 kg N·hm-2),狼尾草氮肥利用效率并未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但施氮量达337.5 kg N·hm-2时,氮肥利用率显著降低。因此,狼尾草在南方贫瘠旱坡地种植,为获得理想的生物质能源材料需及时补充氮素营养,但施氮量不宜超过225.0 kg N·hm-2。  相似文献   

15.
施用磷肥对紫花苜蓿营养价值和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铁峰  刘晓静  郝凤 《草业学报》2018,27(3):154-163
为探究施磷对紫花苜蓿增产效应、营养价值及氮、磷利用率的影响,探明施磷对紫花苜蓿蛋白质合成、积累影响的原因,选用品种甘农3号,在田间小区条件下优化氮肥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磷素水平(P0:0 kg·hm-2;P1:126 kg·hm-2;P2:252 kg·hm-2)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营养价值、氮、磷利用率及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氮肥施用量的基础上,126 kg·hm-2处理紫花苜蓿年总产量最高,为33312.3 kg·hm-2,显著高于0和252 kg·hm-2处理(P<0.05),126和252 kg·hm-2处理的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粗蛋白含量和总蛋白产出量、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生产效率均显著高于0 kg·hm-2处理(P<0.05),且各指标均在126 kg·hm-2处理达最大值,252 kg·hm-2处理反而下降,说明对紫花苜蓿施用磷肥可显著增产,提升品质及提高N、P利用率;磷肥的施用量在紫花苜蓿的产量、品质和利用率的角度均表现为报酬递减规律,说明在紫花苜蓿的生产中磷肥的施用量存在阈值。在施磷水平中表现最优的是126 kg·hm-2。适宜的磷素主要通过激发 NR和GS活性,加强自身的氮代谢能力促进对氮素的吸收和同化,从而提高紫花苜蓿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不同基肥配比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云南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缺乏专用肥的研究,采用"3414"的试验设计来研究不同基肥配比对紫花苜蓿第1年产量、株高、叶茎比、单株质量的影响.试验得出,施N 57.3 kg/hm2、P2O5 138 kg/hm2、K2O 36.45 kg/hm2时年产最高,达104 865 kg/hm2;施N 129.3 kg/hm2、P2O5 -5.1 kg/hm2(视为不施磷肥)、K2O 82.5 kg/hm2时茎叶比最大,达52.12%;施N 79.35 kg/hm2、P2O5 73.05 kg/hm2、K2O 106.05 kg/hm2时株高最大,达61.56 cm;施N 24.9 kg/hm2、P2O5 79.05 kg/hm2、K2O 80.1 kg/hm2时单株质量最高,达5.58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