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研究探索了西藏巴青县野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群繁殖扩散机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试验在不同光、温、水(PEG6000)、盐处理条件下研究了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光照对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恒温25℃和变温20/30℃条件下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速度较快、发芽率较高,而5℃和35℃条件下种子不萌发;在PEG浓度为5%时垂穗披碱草种子发芽率略高于对照(CK),但其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都显著低于对照(CK);在Na Cl溶液浓度为0%~0.4%范围内,种子均能正常萌发,且轻度盐胁迫(0.2%)对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上述结果说明,低温是限制西藏巴青地区野生垂穗披碱草种子成功萌发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2.
垂穗披碱草种子的萌发适宜温度及温度阈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霞  王彦荣  胡小文 《草业科学》2011,28(6):988-992
摘要:以采集于甘肃省和青海省等地的8份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质为材料,采用纸上发芽法在5、10、15、20、25、30、35和40 ℃ 8个恒温条件下,研究种子的萌发适宜温度和温度阈值。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垂穗披碱草种子在5~35 ℃条件下可萌发,在40 ℃不萌发;以20、25和30 ℃发芽最快,发芽率在3 d内可达最大值,根据种子萌发温度模型计算得出,供试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Tb)、最适温度(To)和最高温度(Tc)的平均值分别为4、24和38 ℃,种质间无显著差异(P>0.05)。建议垂穗披碱草种子的适宜检验温度为20、25和30 ℃恒温,初次和末次的适宜统计时间分别为第3天和第11天。  相似文献   

3.
野生小花碱茅种子发芽生理特性研究是进行种子生理特性选育的前提,从温度和水分两方面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浸种水量和浸种时间对小花碱茅种子发芽影响不显著。变温条件是影响小花碱茅种子发芽的主导因素,最适宜的变温发芽条件为10~25℃,其次是10~20℃,高温20~85℃影响种子发芽。在恒温条件下,碱茅种子发芽率极低,15℃恒温条件下野生小花碱茅的发芽率仅为3.0%。  相似文献   

4.
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的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来自高寒草地不同海拔的3份野生垂穗披碱草种子为材料,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研究了0%、0.4%、0.6%、0.8%、1.0%和1.2%不同盐浓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探讨3份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的耐盐能力。结果表明,低盐环境促进了种子的萌发;随着盐胁迫的增强,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与对照相比均显著下降。当盐浓度达到1.0%时,发芽势均等于0。通过对3份种质材料在盐胁迫下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的综合评价表明:材料的耐盐性为G3〉G2〉G1。海拔与耐盐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的相对发芽率与海拔成正相关,种子的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与海拔成负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是我国西部高寒草甸一种危害严重的毒害草,为明确黄花棘豆种子的萌发特征,本文主要探讨发芽前处理和温度对黄花棘豆种子发芽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黄花棘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最为显著:在10℃~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增大;并且,恒温条件下其发芽率均高于与之对应的变温条件。其中,25℃恒温条件下其发芽率最高为15.3%;10℃/5℃变温时最低,仅为1.3%。另外,随着温度的上升,种子发芽指数增大、发芽时间缩短、硬实率降低:10℃/5℃时其发芽指数最低仅为0.05,平均发芽开始时间长达22.3d,硬实率高达97.2%。再者,发芽前处理对于黄花棘豆发芽状况的效应亦受到温度条件的影响。温度为变温25℃/5℃时,冷水浸种可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指数,缩短种子萌发的开始时间;温度为恒温10℃时,冷水浸种可提高种子发芽率。然而,其他温度条件下其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开始时间及硬实率与对照均无明显差异。因此,对于高寒草甸年均温较低、昼夜温差大的情况,黄花棘豆依靠种子快速建立种群的机会较小。  相似文献   

6.
扁穗雀麦种子萌发吸水特性与萌发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扁穗雀麦种子萌发吸水特性与不同温度处理下的萌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扁穗雀麦种子萌发吸水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吸水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在2h时达最大值0.1363g/h,种子萌发最低吸水量为种子原重量的83.66%.在不同温度处理下,扁穗雀麦种子在25~30℃恒温条件下萌发相对较好,发芽率达97%,发芽指数较高.25℃萌发条件下活力指数最大,为679.41,其次为30℃.胚根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胚芽为25℃.综合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最后确定扁穗雀麦的最适发芽温度为25~30℃.当温度降低到10℃或升高到40℃时,种子发芽受阻,发芽率均为0.  相似文献   

7.
野小花碱茅种子发芽生理特性研究是进行种子生理特性选育的前提,从温度和水分两方面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浸种水量和浸种时间对小花碱茅种子发芽影响不显著。变温条件是影响小花碱茅种子发芽的主导因素,最适宜的变温发芽条件为10 ̄25℃,其次是10 ̄20℃,高温20 ̄85℃影响种子发芽。在恒温条件下,碱茅种子发芽率极低,15℃恒温条件下野生小花碱茅的发芽率仅为3.0%。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川西柳叶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4个恒温、4个变温温度梯度,对川西柳叶菜(Epilobium fangii)萌发种子进行处理。测定发芽天数、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等指标,分析温度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始发芽天数、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恒温利于种子萌发,变温不能促进萌发;恒温18℃下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最大,过高或过低温度均抑制种子的萌发;川西柳叶菜种子具有一定休眠性,休眠机理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马棘种子发芽及人工加速老化测定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水土保持植物马棘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种子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确定适宜的发芽和加速老化条件。在发芽试验中,设置15~25、15~30、15~35、20~30、20~35、25~35、20、25、30、35℃共10种温度处理,光照设8 h光照和24 h黑暗2个处理;在加速老化试验中,设置39、41、43、45℃共4个温度水平和24~96 h之间的7个时间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马棘种子发芽率不同,在8 h光照和24 h黑暗适宜发芽的条件均为恒温25℃或变温20~30℃,种子发芽对光照不敏感,但黑暗条件会导致种苗黄化,温度和光照间存在互作效应。初次发芽计数时间为7 d,末次发芽计数时间为14d。加速老化最适条件为43℃、72 h,且老化温度和时间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0.
湘杂芒2号种子发芽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工远缘杂交新品种湘杂芒2号(Miscanthus sinensis×lutarioriparia)为材料,研究了温度、发芽床、光照、贮藏条件、带颖壳与去颖壳等处理对芒属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湘杂芒2号种子在15和45℃条件下不发芽,在变温条件下(20℃/30℃)发芽率最高,为96%;纸上发芽的平均发芽率最高,为94%;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差异均不显著;在4℃的冰箱冷冻和在室温下非密封保存1年后,平均发芽率超过85%,而在-20℃条件下保存1年后萌发率为0;种子去颖壳后发芽率由66%提高到86%.该结果能为芒属植物种苗繁殖体系的建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碱茅种子发芽检测标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年以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 Parl)种子为材料,研究在10-25℃、10-30℃、15-25℃、15-30℃、20-30℃变温处理和15℃、20℃、25℃、30℃恒温以及预处理条件下,筛选确定碱茅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和光照条件条件,为碱茅种子质量检测的标准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碱茅种子在20-30℃ 8h高温光照16h低温黑暗条件下发芽率最高,预处理对碱茅种子发芽无显著影响。碱茅种子发芽计数时间确定为第7d进行初次计数,第14d进行末次计数。并在此温度条件下选用5个碱茅种子样品进行发芽测定,可以反映碱茅种子的发芽水平,而且硝酸钾和预先冷冻处理对碱茅种子发芽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不同温度和PEG处理对中华羊茅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PEG溶液的互作胁迫来模拟中华羊茅种子萌发的水温环境,研究了中华羊茅在不同水热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状况,旨在探究中华羊茅种子萌发的最适水温条件。结果表明,中华羊茅种子在不同水温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萌发特性,3种温度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在25℃时达到最高,而在15℃时发芽率最低,说明高温条件有利于中华羊茅种子的萌发。其中在15和20℃条件下, -0.2 MPa水势条件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浓度水势处理(P<0.05),说明在低温条件下,低浓度的PEG溶液可显著提高中华羊茅种子的活力;而在25℃温度下,其对照处理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各渗透势处理(P<0.05);表明在较高温度下, PEG对中华羊茅种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且其抑制作用随着PEG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PEG浓度的增大,各温度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逐渐降低,胚芽长、胚根长和根芽比逐渐减小,幼苗含水量以及种子的萌发抗旱指数和活力抗旱指数也不断降低,表明低浓度PEG溶液对中华羊茅种子具有“引发”作用,高浓度PEG溶液则对其种子活力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海乳草种子为材料,通过设置有无光照(光照周期为12h,光照强度为7200lx,12h黑暗)7种恒温和3种变温(5℃、10℃、15℃、20℃、25℃、30℃、35℃;10~20℃、15~25℃、25~35℃)筛选海乳草种子适宜的萌发条件,在此条件上模拟干旱及设置不同盐碱梯度,通过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探讨不同盐碱和干旱胁迫对海乳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海乳草种子萌发属于光促型,在有光条件下,25℃或20~30℃萌发效果最好,并且变温有助于发芽;(2)海乳草种子的活力及生活力均随渗透势升高呈下降趋势,-0.735MPa渗透处理下,其种子几乎不发芽;(3)不同渗透势即不同盐碱浓度对海乳草种子萌发初期影响显著,随盐碱浓度升高,种子的发芽力及生活力均逐渐降低。低渗处理(-0.46Mpa)下,Na2CO3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NaCl,且随渗透势升高抑制效果加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呼伦贝尔天然草地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特性,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5、20、25、30 ℃)对不同地区采集的扁蓿豆、斜茎黄芪和野火球3种野生牧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和分析野生豆科牧草种子各项发芽指标。结果表明: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率普遍较低,不同温度条件下对3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扁蓿豆种子和野火球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均随温度升高呈上升趋势,在30 ℃时发芽指标最高;斜茎黄芪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随温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在25 ℃时发芽指标最高。扁蓿豆种子活力指数在温度为20 ℃时最大,为14.53;斜茎黄芪活力指数在不同温度下为4.89~7.11,活力指数最高温度为25 ℃;野火球种子在30 ℃下活力指数最高,为18.04。综合考查各项指标,3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 ℃。该试验结果为呼伦贝尔天然草地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东缘10种禾本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基温和积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梅英  刘文  刘坤  卜海燕 《草业科学》2011,28(6):983-987
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本研究利用积温模型分析了青藏高原东缘10种禾本科植物种子在5个恒温梯度下(5、10、15、20、25 ℃)萌发所需的积温和基温。结果表明,10种禾本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基温在0~4 ℃,积温在26.65~139.92 ℃·d,基温较低,积温较高,这与这些物种所生存的青藏高原东缘特殊的气候条件有关。海拔与萌发的基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说明种子萌发的基温与它们所处的温度环境相适应。一年生的两种雀麦较8种多年生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积温较低,萌发较早,可优先占有空间资源,在群落竞争中获利。  相似文献   

16.
长芒草种子适宜萌发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光照、温度以及二者之间的互作对长芒草(Stipa bungeana)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芒草种子在10~30 ℃温度范围内均能萌发,萌发最适温度为20 ℃,在光照与黑暗条件下的萌发率分别为72%与88%;2)光照显著抑制长芒草种子的萌发,且相比适宜温度条件下,光照对亚适宜温度下种子的萌发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明晰草玉梅种子休眠的释放,为草地管理和草玉梅的栽培提供基础,研究了室温干燥贮藏和高寒草甸层积对草玉梅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干燥贮藏天数不同、是否去掉果皮和是否光照影响了草玉梅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去掉果皮草玉梅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呈不同程度的减小,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室温贮藏40~180 d的草玉梅种子,去掉或未去掉果皮后光照条件下的初次发芽天数显著低于贮藏0 d处理(P<0.05)。室温贮藏40,80,150和180 d的草玉梅种子在去掉果皮光照处理下,其发芽率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皆显著高于贮藏0 d处理(P<0.05)。室温贮藏180 d的草玉梅种子未去掉果皮光照下的发芽率显著高于贮藏80和150 d处理(P<0.05),后两者显著高于贮藏40 d处理(P<0.05),贮藏40 d 处理又显著高于贮藏0 d处理(P<0.05)。光照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草玉梅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提高了草玉梅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高寒草甸土壤中冷季层积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草玉梅种子的初次发芽天数,提高了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践踏层积的草玉梅种子在30/20℃和20/10℃变温条件下的初次发芽天数分别显著低于层积不践踏处理(P<0.05)。践踏层积的草玉梅种子在25/15℃和20/10℃变温条件下的发芽率(分别为38.0%和35.3%),显著高于层积不践踏处理(22.7%和14.0%);室温贮藏同期(11月-4月)未去掉果皮的草玉梅种子未能发芽。当年10月成熟后层积于天祝高寒草甸放牧地的草玉梅种子,至次年8月底有40.2%的发芽;未发芽的草玉梅种子在培养箱30/20℃到20/5℃的温度范围均能发芽,在30/20℃最高,仅为15.3%,绝大多数种子处于休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