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畜牧兽医》2009,(2):33-33
苜蓿主要害虫有棉铃虫、苜蓿斑螟、盲蝽、蚜虫、蓟马、红蜘蛛,豆芫菁等十余种。近两年来,在苜蓿田中较为少见的苜蓿斑螟发生面积较大,危害比较严重,已成为苜蓿田中的主要虫害之一。  相似文献   

2.
苜蓿斑蚜危害苜蓿的产量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接虫的方法,研究了苜蓿斑蚜的虫口密度与苜蓿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和防治指标.结果表明,苜蓿干草产量损失率(y)与20枝条虫量(x)的关系为y=0.035 9x-5.993 9,相关系数r为0.993 1,二者相关性极显著.按照防治的直接收益与直接成本,确定了宁夏旱地苜蓿和水地苜蓿苜蓿斑蚜的防治指标,旱地苜蓿第一茬苜蓿斑蚜的防治指标为2 100头/百枝条,水地苜蓿第二茬苜蓿斑蚜的防治指标是1 600头/百枝条.  相似文献   

3.
孙骊珠  罗兰  孙娟  韩萌  袁忠林 《草地学报》2016,24(5):1087-1093
本文对青岛地区苜蓿(Medicago sativa)田节肢动物群落种类、优势种田间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优势种群的田间动态规律,对主要害虫与优势天敌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地区苜蓿田有节肢动物13目49科91种,其中主要害虫有蓟马(thrips)、蚜虫(aphids)、盲蝽(mirids)、苜蓿斑螟(Salebria semirubella)等,主要天敌有瓢虫(ladybirds)、食蚜蝇(syrphids)、寄生蜂(parasitic wasps)、草蛉(lacewings)、蜘蛛(spiders)等。蚜虫每年发生有2个高峰期,分别为5月中旬和10月下旬;蓟马在田间有2个发生高峰期,分别是7月上旬和10月上旬;苜蓿斑螟有1个高峰期是在9月下旬;盲蝽有3个高峰,分别是7月中旬、8月上旬和9月下旬。瓢虫类在田间有2个高峰期,分别是5月中旬和10月中旬;寄生蜂类有2个主要高峰期,分别是4月中旬和5月下旬;食蚜蝇类有3个高峰,分别是4月中旬、6月上旬和10月中旬;蜘蛛有5个发生高峰期,分别是5月中旬、6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上旬和10月上旬。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一元回归法探讨了天敌与害虫之间的关系,初步明确了对每类害虫有控制作用的天敌种类。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苜蓿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在苜蓿田中,杂草的种类、数量也在不断变化,并严重影响苜蓿品质和产量。如何科学合理的应用除草剂是提高苜蓿田生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苜蓿斑蚜危害苜蓿的产量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接虫的方法,研究了苜蓿斑蚜的虫口密度与苜蓿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和防治指标。结果表明,苜 蓿干草产量损失率(y)与20枝条虫量(x)的关系为y=0.035 9x-5.993 9,相关系数r为0.993 1,二者相关性极显著。按 照防治的直接收益与直接成本,确定了宁夏旱地苜蓿和水地苜蓿苜蓿斑蚜的防治指标,旱地苜蓿第一茬苜蓿斑蚜的防治 指标为2 100头/百枝条,水地苜蓿第二茬苜蓿斑蚜的防治指标是1 600头/百枝条。  相似文献   

6.
苜蓿田中在杂草与苜蓿同步返青生长再生繁衍,影响牧草品质产量,危害逐年加重。经试验,秋季苜蓿割后施环嗪酮,赛克津,草甘磷有效。  相似文献   

7.
景泰第一茬苜蓿昆虫群落及数量动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2004年4月19日~5月31日采用五点取样法对景泰县第一茬苜蓿昆虫种类、群落结构及数量动态进行了网捕调查,共获得昆虫36种,隶属9目24科,其中,鳞翅目和膜翅目的科数最多;缨翅目的个体数量最多;鞘翅目的种数最多。第一茬苜蓿主要害虫为花蓟马(Trankliniellaintonsa)、苜蓿斑蚜(Therioaphistrifolii)、条纹根瘤象甲(Sitonalineatus)、牧草盲蝽(Lyguspratensis),主要天敌为多异瓢虫(Adoniavariegate)。各种昆虫数量动态随温度和苜蓿生长阶段的变化较明显,主要害虫种群数量在刈割前均有明显上升趋势。试验证明在当地第一茬苜蓿虫害管理中,返青期应以象甲类害虫,刈割前应以苜蓿斑蚜和苜蓿蓟马为主要监控对象。  相似文献   

8.
苜蓿田主要节肢动物种群数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甘肃省定西市九华沟苜蓿(Medicago sativa)田节肢动物主要种类的数量动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田主要害虫是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豌豆蚜(Acyrthosip hon pisum)、蓟马(Thripidae)和盲蝽(Miridae)等,主要天敌是瓢虫(Coccinellidae)、草蛉(Chrysopidae)、食蚜蝇(Syrphidae)、寄生蜂、小花蝽(Orius minutes)和蜘蛛等;苜蓿斑蚜、豌豆蚜和蓟马在苜蓿上的消长动态呈单峰型,高峰期分别出现在6月下旬、7月上旬和7月上旬;建立了苜蓿斑蚜、豌豆蚜、蓟马和盲蝽的时序动态模型;蚜虫与瓢虫、草蛉、食蚜蝇、寄生蜂、蜘蛛、蓟马与小花蝽,盲蝽与蜘蛛的相互作用表明主要天敌与害虫自然种群数量之间呈极显著的互作关系,天敌的发生出现明显的时间跟随现象,比害虫推迟10-20 d。  相似文献   

9.
以宁夏南部山区苜蓿种植区为重点研究区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所建立的苜蓿斑蚜预测预报模型:y=2 298.017-21.754x1-47.096x3+1.473x4 (y:苜蓿斑蚜发生量,x1:6月降水量,x3:6月上旬瓢虫密度,x4:6月上旬苜蓿斑蚜基数),在ArcGIS 9.2软件上对宁夏南部山区苜蓿斑蚜进行了发生分布和预测分布模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基于“GIS”的苜蓿斑蚜区域化预测预报技术,应用范围广,预测结果直观、精准地反映了宁夏南部山区30万hm2苜蓿斑蚜发生范围、重发区域及不同发生程度的面积和比例,经抽样调查,预警准确率平均达到96.6%。  相似文献   

10.
付秀春 《北方牧业》2003,(12):30-30
<正> 苜蓿病害种类繁多,全世界已发现70余种。从目前国内各地已知病害发生的情况看,苜蓿锈病、霜霉病、褐斑病、白粉病、菌核病及炭疽病等是我国紫花苜蓿的主要病害。苜蓿褐斑病又叫普通叶斑病。是苜蓿的严重病害,发病区叶片大量脱落,牧草和种子产量降低,品质变差,对苜蓿生活力也有较大影响,该病在苜蓿整个生长季节都可发生。该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点状浅色褪绿斑,病斑逐渐扩大,多呈圆形。后期病斑上有褐色的盘状隆起。病斑自植株下部叶片向上蔓延,极易脱落。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②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减少发病。③在病害没有蔓延开时尽快收豁。④使用药物喷洒防治。70%代森锰锌600倍液;75%百菌清500~600倍液;50%苯莱特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剂500~1000倍液。苜蓿霜霉病广泛发生于温带地区。一年有两个发病期,通常在春夏或初秋流行。  相似文献   

11.
<正> 198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全国害虫综合防治规划部编辑出版了《苜蓿干草生产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for Alfalfa Hay)一书。本书主要从农业防治、化学治防和生物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苜蓿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的综合治理。试图在苜蓿干草生产中为识别和防治病虫害提供技术指导。全书共分七部分:(1)苜蓿的生长需要和发育。(2)苜蓿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的防治。(3)有害脊椎动物如鼠类、兔类和鹿的防治方法。(4)害虫和其它以苜蓿为食的节肢动物如苜蓿象鼻虫、苜蓿粘虫、地老虎、野螟、叶蝉、蓟马等的防治方法和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2.
田间药剂防治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药剂示范区1.8%阿维菌素EC和25%得奇EC防治白刺灰钝额斑螟的效果良好,平均校正防效为97.16%和92.74%。草毒蛾SC和类产碱SC对白刺灰钝额斑螟的防治效果较差,平均校正防效为69.87%和49.11%。因此,1.8%阿维菌素EC、25%得奇EC可作为防治白刺灰钝额斑螟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3.
病害是造成牧草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某些病害侵蚀的牧草饲喂家畜时还可能引起家畜的疾病 ,因此必须做好牧草栽培时病害的防治工作。苜蓿主要的真菌性病害有褐斑病、锈病、霜霉病、白粉病、黄萎病、黄斑病、菌核病及丝菌核病等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1 苜蓿褐斑病苜蓿褐斑病又称普通叶斑病 ,初次种植当年苗期发病较少。发病初期叶片出现点状浅色褪绿斑 ,后逐渐扩大 ,多呈圆形 ,常在叶片正面的病斑中部有一深色突起 ,即病原菌的子座和子囊盘。病斑大小为 0 5~ 5毫米 ,病斑一般自植株下部叶片发生 ,逐渐向上蔓延。叶片上从…  相似文献   

14.
贵州牧草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牧草的主要病害有10种,分别是:黑麦草(Loliumperenne)冠锈病(Pucciniacoronata)、褐斑病(Bipolarissorrkiniana)、大斑病(Drechslerasiccans)、网斑病(Drechsleradictyoides)、禾草云斑病(Rhyncohsporiumsecalis);三叶草(Trifoliumspp.)白粉病(Oidiumsp.,Oidiopsissp.)白绢根腐病(Sckrotiumrolfsii)、褐纹斑病(Stemphyliumsarciniiforme,S.botryosum);苜蓿(Medicagosativa)锈病(Uromycesstriatus)、白绢病(Sclerotiumrolfsii)。本文概述这10种主要病害的病原、症状及发病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贵州牧草的主要病害有10种,分别是黑麦草(Lolium perenne)冠锈病(Puccinia coronata)、褐斑病(Bipolaris sorrkiniana)、大斑病(Drechslera siccans)、网斑病(Drechslera dictyoides)、禾草云斑病(Rhyncohsporium secalis);三叶草(Trifolium spp.)白粉病(Oidium sp.,Oidiopsis sp.)白绢根腐病(Sckrotium rolfsii)、褐纹斑病(Stemphylium sarciniiforme,S.botryosum);苜蓿(Medicago sativa)锈病(Uromyces striatus)、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本文概述这10种主要病害的病原、症状及发病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不同抗蚜苜蓿品种(系)对苜蓿斑蚜耐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4个不同抗蚜苜蓿品种(系):HA-3(高抗)、甘农3号(抗虫)、金皇后(低抗)、猎人河(感虫),在苜蓿3叶1心期按不同虫口密度5,10和20头/株接苜蓿斑蚜后,以株高和鲜干比为指标测定其耐害性。结果表明,HA-3对苜蓿斑蚜的耐害性最好,20头/株处理的植株在去虫后30d的增高率仅比对照低19.82%,且不同虫量处理间鲜干比无显著差异;猎人河的恢复和补偿生长能力最差,20头/株处理的植株在去虫后30d的增高率比对照低98.57%;甘农3号被苜蓿斑蚜为害初期症状表现明显,但随着植株的恢复生长,表现出较好的补偿生长能力;金皇后对苜蓿斑蚜为害后的耐害性表现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分别选择33%施田补、96%金都尔、80%阔草清、90%禾耐斯、48%氟乐灵等5类除草剂在壤土地上进行了单独或混合使用试验.结果表明33%施田补用量为2 250mL/km2时相对防效最高,对苜蓿产量有促进作用.其次48%氟乐灵剂量为1 500mL/km2时,除对茼麻和苋菜作用小外,对滨藜、稗子草、马齿苋效果较好,并且有增产作用.90%禾耐斯不适宜在苜蓿田中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夏季在单作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田中套作青贮玉米(Zea mays)后苜蓿和苗期玉米种间竞争的问题,于2018–2019年在套播青贮玉米后对苜蓿喷施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调环酸钙、多效唑和甲哌鎓)和两种玉米田除草剂(丁异莠去津和异丙甲草胺),分析其对苜蓿和玉米种间竞争和系统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延缓剂和除草剂混施没有交互作用;除2019年多效唑增加套作期间苜蓿的产量外,与清水对照(CK)相比,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对苜蓿的抑制作用不显著(P>0.05),未能改变苜蓿、玉米以及系统的总产量.与CK相比,除草剂丁异莠去津对苜蓿的抑制作用显著(P<0.05),降低了苜蓿再生初期的株高、叶绿素含量和套作期间的产量,显著增加了套作玉米的产量(P<0.05),但对苜蓿第2年春季的生长也造成了影响,导致2019年系统总产量和食物当量值显著降低(P<0.05).异丙甲草胺处理玉米、苜蓿的产量与CK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苜蓿春季产量有提高作用,系统总产量和食物当量值有升高的趋势.本研究采用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和除草剂均未能达到在保证系统生产力的前提下短期有效抑制苜蓿再生、缓解苜蓿与套作玉米苗期的竞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杨伟光  柴华  杨曌  李红 《草地学报》2016,24(4):886-891
通过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苜蓿(Medicago Sativa)生产田中,开展利用太阳能杀虫灯和化学药剂防治虫害研究,对比二者之间的优劣性,探究太阳能杀虫灯防治苜蓿虫害技术。结果表明:无论太阳能杀虫灯还是化学药剂,均能有效防治当地6种主要的苜蓿虫害,包括苜蓿蓟马(Odontothrips phaleratus Haliday)、豆无网长管蚜(Acyrthosiphon pisum Harris)、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 Linnaeus)、叶象甲[Hypera postica (Gyllenhal)]、草地螟(Coxostege sticticatis Linnaeus)、潜叶蝇(Phytomyza utricornis Meigen)。分析其防治成本及效益,太阳能杀虫灯防治每公顷干草增产1535 kg,增收2974元;化学药剂防治每公顷干草增产917 kg,增收1551元,二者无显著差异。但就综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而言,太阳能杀虫灯防治技术优于化学药剂,可以在苜蓿种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苜蓿斑蚜对三个苜蓿品种幼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用室内人工接虫的方法,研究HA-3(高抗)、甘农三号(中抗)和Hunter River(低抗)3种不同抗蚜苜蓿品种受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 Monell)为害幼苗初期植株叶片SOD、POD、PPO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苜蓿斑蚜为害后,3个苜蓿品种的SOD、POD、PPO的活性都显著上升,且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强;苜蓿品种之间的SOD、POD、PPO活性变化存在显著差异;虽然HA-3苜蓿正常植株的SOD活性较高,但由于甘农三号苜蓿受蚜虫胁迫后SOD活性增长量大,使蚜虫胁迫植株的SOD活性与HA-3苜蓿没有显著差异;POD和PPO的活性在3个苜蓿品种正常植株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受蚜虫胁迫后,HA-3苜蓿的POD和PPO活性较高,甘农三号苜蓿次之,Hunter River苜蓿较低;3个苜蓿品种SOD、POD、PPO活性变化的差异,基本反映了其田间抗蚜性的差异水平。此研究对苜蓿抗蚜品种的选育及对蚜虫的持续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