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铃薯种植要求比较凉爽的气候环境,喜强光照,土壤疏软湿润,现在的品种经长期人工驯化和选种,已适应了长日照条件生长。强烈的光照有利于马铃薯的光合作用。马铃薯是一种块茎作物,它的生长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反应极为敏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叶面能迅速扩展,块茎也能迅速膨大形成,这是马铃薯的生长特性,根据它的生长特性,规模化种植必须要有先进的机械和种植技术,这样农艺与机械的配合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地下滴灌作物适宜的土壤水分调控方法,以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大田试验地下滴灌在滴灌带埋深为30cm的条件下,控制地下20cm处4个不同土壤基质势下限(-10、-30、-40、-50kPa)对马铃薯产量、块茎质量分级占比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的株高随着土壤基质势的降低而降低;土壤基质势分别控制在-10、-30和-40kPa以上时,马铃薯产量在处理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当土壤基质势降低到-50kPa之下时,马铃薯产量较-40kPa处理降低46.8%;-50kPa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其次是-30和-40kPa处理;-30kPa处理的马铃薯块茎高质量占比大幅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当滴灌带埋设于地下30cm时,控制地下20cm深度处的土壤基质势下限为-30kPa时,可以取得最佳效果。该研究可为指导地下滴灌灌溉计划制订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马铃薯生长指标与有效积温间关系,以叶面积指数、全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块茎干物质积累量为生长指标,系统研究了不同地区马铃薯生长特征,建立了以有效积温为自变量的普适生长模型。研究表明:当有效积温达到600℃(块茎形成期)、900℃(块茎膨大前期)、1 100℃(块茎膨大后期)左右时,相应的叶面积指数、全株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块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长速率分别达到最大值。在马铃薯苗期和块茎形成期(有效积温小于900℃)叶面积指数的增长率大于块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长率,在块茎膨大期(有效积温大于等于900℃)块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长率则大于叶面积指数的增长率。叶面积指数、全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块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长过程均为S形变化曲线,即马铃薯各指标生长曲线呈现慢-快-慢的特征,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运用Logistic生长模型对马铃薯叶面积指数、全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块茎干物质积累量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描述马铃薯主要生长指标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可为合理选择马铃薯适宜的播期和生长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有效利用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实现增产高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马铃薯地下滴灌带的适宜埋设深度,田间布置了5个埋设深度,埋深分别在地下10、20、30、40、50cm深度,研究同一土壤水分控制条件下(地面20cm深度土壤基质势下限控制在-30kPa),马铃薯出苗、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对地下滴灌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埋设深度为10cm和20cm的处理相比,当埋设深度大于30cm后,马铃薯的出苗进程整体滞后4d,但对最终出苗率无影响;埋设深度为20~30cm时马铃薯的产量和块茎质量大于100g的占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最大灌溉水利用效率出现在埋设深度为20cm的处理。在马铃薯出苗后控制地下20cm处土壤基质势不低于-30kPa的情况下,地下滴灌带的最佳埋设深度为20cm。  相似文献   

5.
<正>1.选择田土:马铃薯适应性强,对土壤的要求主要是疏松,因为马铃薯生长期间根系耗氧量较其它作物大得多(块茎形成期耗氧量比一般作物大5~100倍),另外块茎膨大期要求土壤疏松透气,对土壤酸碱性要求不严,PH5.0~8.0范围均可。因此应选择地势较高、土壤疏松、土层深厚、排灌方便、肥沃的沙土或壤土为宜。2.选用优良品种。应选用早熟、高产、抗病的脱毒品种。种薯要求薯形整齐,大小适中,表皮光滑细  相似文献   

6.
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区马铃薯节水增产的问题,以"克新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究了不同灌水处理下,马铃薯的根区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和生长指标的相关关系;分析了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处理对马铃薯全生育期耗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马铃薯根区土壤含水率在15.63%~20.81%时,马铃薯的生长指标最佳,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宁夏中部地区的马铃薯耗水规律总体上呈现前期耗水强度小,中期逐渐变大,后期又减小的趋势;灌溉定额设为1 260 m~3/hm~2(35 L/株),补水时期设为幼苗期、块茎形成期和块茎增长期,补水量分别占灌溉定额的25%、25%和50%时,马铃薯长势最好、品质最高、节水增产效果最佳,产量可达25.88 t/hm~2。这种灌溉制度有利于在宁夏中部地区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以大田马铃薯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再生水地下滴灌充分灌溉(FSI)、分根交替灌溉(APRSI)、沟灌充分灌溉(FFI)和分根交替灌溉(APRFI)4种灌水方式对马铃薯块茎品质、重金属积累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APRSI可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和有机酸含量,与清水对照和再生水充分滴灌相比,淀粉含量分别增加0.37%和0.15%,有机酸含量分别提高4.17%和8.70%;APRSI处理的马铃薯块茎中Cr、Pb、Cu含量较清水对照降低12.5%、5.56%、3.15%,而比FSI降低了20%、10.53%、10.4%;地下滴灌不同灌水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影响不显著,但对水分利用效率较清水和充分灌溉分别提高21.01%和21.90%。因此,再生水地下分根交替滴灌滴灌可提高块茎品质,减轻重金属Cr、Pb和Cu在块茎中的积累,达到二级处理以上要求的再生水对马铃薯进行地下滴灌是一种实用的安全高效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8.
休闲期耕作覆盖对马铃薯苗期生理生态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马铃薯苗期干旱的问题,针对宁夏南部旱作区季节性干旱特点,在2013—2015年秋作物收获后,通过设置不同耕作覆盖措施,分析休闲期土壤蓄水保墒效应和马铃薯苗期土壤水温变化特征,研究不同耕作覆盖措施对马铃薯苗期生长、生理指标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耕作方式下,地膜和秸秆覆盖处理对改善土壤水温状况、降低马铃薯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促进苗期生长和提高块茎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且耕作与覆盖交互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在两年休闲末期和马铃薯苗期,同一耕作方式下地膜和秸秆覆盖处理0~200 cm土层平均土壤蓄水量较不覆盖处理分别显著增加5.1%、7.3%和10.5%、9.2%。马铃薯苗期,同一耕作方式下地膜覆盖显著提高0~25 cm土层土壤温度1.9℃,而秸秆覆盖显著降低土壤温度3.4℃。与不覆盖处理相比,地膜和秸秆覆盖处理可获得较低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能更有效增加苗期出苗率、株高和生物量积累,从而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在所有的处理组合中,深松结合秸秆覆盖处理具有较高的平均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较传统耕作不覆盖处理分别显著提高40.0%和14.9%。因此,考虑宁夏南部旱作区气候和环境条件的可行性,深松结合秸秆覆盖措施有利于马铃薯抗旱保苗和块茎产量的提高,可在该地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在河西走廊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田家闸灌溉试验站开展了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的试验研究。在保持其他生育期土壤水分为正常灌溉(土壤含水率65%~75%)的情况下,在马铃薯的幼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分别进行轻度(土壤含水率55%~65%)的调亏处理,以全生育期的正常灌溉作为对照,进行马铃薯生长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水分调亏均引起马铃薯株高、茎粗和单株总生物量降低,其中块茎膨大期水分亏缺降低程度最为显著。调亏处理中,苗期轻度水分调亏处理马铃薯产量33 027.22 kg/hm2,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分别达到6.91和9.38 kg/m3,而且能够显著提升马铃薯综合品质。而块茎形成期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低,仅分别为24 047.32 kg/hm2和5.85 kg/m3,且造成马铃薯品质下降。膜下滴灌调亏可促进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且苗期轻度水分调亏对马铃薯稳定提质和改善当地水分利用现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收获机的发展及市场前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为地下产物,且是块茎繁殖,其收获方式以挖掘机为主。马铃薯收获机可以大大提高收获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损失,为马铃薯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适时放苗:马铃薯顶芽露出地面时,如果天气晴朗,气温较高,如不及时揭膜放苗,易造成烧苗。因此,要根据天气情况,灵活确定放苗时间,以利促进正常生长。 二、中耕培土:马铃薯的块茎主要分布在10~20cm深的土层中,因此,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才有利于根系和匍匐茎的伸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不同颜色覆膜对田间土壤温度、马铃薯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为云南高原地区马铃薯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在田间试验中,设置黑色覆膜(BM)、透明覆膜(TM)和不覆膜(NM)3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覆膜相比不覆膜可以提高0~2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促使马铃薯提前出苗,且黑色薄膜的增温效果比透明覆膜更加显著;马铃薯株高、干物质量试验结果均表现为覆膜处理大于无膜处理;马铃薯块茎分级数量、马铃薯块茎分级质量、单株块茎产量和小区产量表现为覆膜处理高于不覆膜处理,且黑色覆膜增产效果最为显著。通过试验得出结论:覆膜可以改善土壤温度,提高马铃薯的出苗率和块茎产量。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是全球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甘肃省的重要农作物。马铃薯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自身营养价值较高,培育种植成活率高且产量可观,一直以来都是广受欢迎的农作物之一。在介绍马铃薯生长周期及条件的基础上,分析甘肃种植马铃薯的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等条件的适应性,着重对甘肃地区的马铃薯高产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为甘肃地区实现马铃薯持续高产提供一定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钾是植物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对农作物诸多生理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甘肃省白银市所开展的钾肥对旱地马铃薯块茎生长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分析马铃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对钾元素掠夺性吸收的生物学机理及其缺钾形态表现,评估不同栽培方式与施钾水平对马铃薯块茎个数、外观、晚疫病抗性的影响,探讨不同茬次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规律,研究马铃薯栽...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宁夏扬黄灌区马铃薯水分生产函数,以"克新一号"马铃薯为供试品种,采用膜下滴灌的方式,以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水平为试验因素,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进行调亏灌溉,测定土壤含水率、耗水量、产量,研究不同生育期不同水分亏缺处理对作物耗水量和产量的影响,并对5种常用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建模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亏缺处理及淀粉积累期轻度、中度水分亏缺处理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中度水分亏缺处理及块茎膨大期轻度水分亏缺处理对其产量影响显著;建立Jensen模型、Minhas模型、Stewart模型、Blank模型和Singh模型,根据获得的数据和模型分别求取水分敏感指数。通过分析,水分亏缺会造成马铃薯不同程度的减产,Jensen模型更适用于宁夏扬黄灌区马铃薯的需水情况。  相似文献   

16.
由于马铃薯块茎生长在地下,形状不规则,收获作业后土杂含量较多。采后清洗处理成为马铃薯初级加工、食用加工和精深加工必经环节,其作业效果直接影响马铃薯加工产品的品质。机械化清洗作业可有效地减轻人工劳动强度和提高清洗作业效率,是马铃薯采后清洗加工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了解当前马铃薯机械化清洗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通过对国内外马铃薯采后机械化清洗技术进行综述,阐述马铃薯用途分类及等级划分指标,重点梳理分析干洗和水洗两种不同类型清洗方式的原理和技术特点,并对中国马铃薯清洗技术面临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初步探讨,为从事马铃薯采后清洗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滴灌下不同供磷方式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供磷方式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处理马铃薯的生物学产量显著高于不施磷处理,而不同供磷方式对马铃薯生物学产量的差异不显著;滴施磷肥处理有利于提高马铃薯块茎中的磷质量浓度;马铃薯块茎产量以50%磷肥基施、50%磷肥分10次追施的处理最高,且其商品薯率也最高,达到88.96%,比不施磷肥的对照处理高出6.54%;不同供磷方式对马铃薯块茎中的淀粉含量、干物质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表现为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马铃薯品质与根区土壤养分间的复杂关系,从而为西北干旱地区马铃薯生产精准灌水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该地区常种植的57个不同品种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取各块茎品质和根区土壤养分。采用变量重要性投影法(VIP)筛选出影响马铃薯品质的重要土壤养分因子,同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建立马铃薯品质与土壤养分因子的回归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影响西北地区马铃薯品质的主要养分因子为土壤电导率、速效钾、硝态氮和含水量。土壤硝态氮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维生素C的首要土壤养分因子。土壤电导率是影响马铃薯淀粉、粗蛋白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首要土壤养分因子。土壤速效钾与马铃薯的还原糖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可溶性总糖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通过调控土壤电导率,适量增施钾肥和氮肥是提高西北地区马铃薯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具备的良好条件和必要性 马铃薯适宜在高寒地区生长。从纬度、海拔和土壤等地理因素看,内蒙古包头市后山地区高寒、日照长、少雨的气候特征和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病虫害发生少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马铃薯种植,特别有利于马铃薯淀粉及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滴施液体肥对马铃薯产量、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在滴灌施肥条件下施用液体肥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植株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滴施液体肥处理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液体肥处理,增产15.47%~36.26%,其中以滴施450kg/hm^2液体肥处理马铃薯块茎产量最高;在整个生长生育期,马铃薯能持续吸收养分,养分积累量的大小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