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春梅 《广西蚕业》2009,46(3):43-44
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负责全区桑蚕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为了切实保证蚕桑生产安全,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在管理、硬件、技术操作等方面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与改进,以求检疫结果更加准确,为蚕桑生产的安全把好关。  相似文献   

2.
蚕种质量安全是蚕桑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按照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的部署要求,蚕种质量检验检测机构面临改革。调查了全国及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了广西蚕种母蛾统检存在的问题,评价了广西实行母蛾自检制度的可行性,探讨了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立新的广西蚕种质量监管模式、加大母蛾动态抽样力度和成品卵抽样检验覆盖面、加强蚕种生产单位母蛾自检能力建设、加快成品卵检验新方法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家蚕微粒子病检测技术是该病防治中的一项关键性技术,随着PCR技术的发展,使该项技术在家蚕微粒子病的检测中应用成为可能。综述了有关应用PCR技术检测家蚕微粒子病的研究,从模板核酸制备和引物设计等方面分析提高灵敏度和解决特异性问题的途径。提出蚕种生产单位承担母蛾的微粒子病检验,省级检验检疫机构承担蚕种(成品卵)的家蚕微粒子病的监督检验检疫,是PCR技术在蚕种生产质量检验中实用化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回顾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走过的历程,是不断自我完善和壮大的过程。从最初的蚕种场自己检验母蛾微粒子病到全区集中统一检验,从年检量原种2.6万张,一代杂交种43万张,发展到最大年检量年检原种20万张,一代杂交种442万张,为保证全区蚕种质量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广西正处在努力由蚕茧生产大省向蚕业强省跨越的发展时期,展望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将更加促进广西蚕业健康、稳步、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曾华明  吴钢 《四川蚕业》2006,34(4):11-14
四川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家蚕微粒子病暴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当时,母蛾微粒子病检疫合格的蚕种,农村大面积使用时,时有发生微粒子病、农民减产减收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是蚕种质量检验检疫体系不健全,多为蚕种场自检;二是蚕种微粒子病检疫仅开展了母蛾检疫,因  相似文献   

6.
新型群体单蛾研磨仪是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2021年新研制的一种替代蚕种母蛾检验工作中手工磨蛾的器械。通过对新型群体单蛾研磨仪的研磨效果与应用于生产检验的可行性进行试验论证,在规定研磨仪磨蛾时间条件下,将其与传统的手工研磨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新型群体单蛾研磨仪研磨3 min后,蛾样均呈糊状,样品研磨充分,效果一致。研磨仪研磨比传统手工研磨省时省力、效率更高且检验检疫结果与手工研磨结果无差异,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 蚕种成品质量检疫检验,是母蛾检验的延伸和补充。它既是对检验单位检种水平的检查,又是对蚕种生产单位因各种技术操作的错误,而影响母蛾检验结果的一种补救,也是对外调蚕种质量把关的一种有效手段和划分质量责任事故的一把尺度。 从1992年起。我们就开始探索运用成品质量检设的方法,对省外调种、省内调种以及市内有争议的蚕种,母蛾烘焦、检蛾不够的蚕种实施成品质量检疫,三年累计检疫蚕种647246张,  相似文献   

8.
正3广东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配套技术3.1实施蚕种母蛾集中集团磨蛾镜检,杜绝胚种传染执行"广东省家蚕微粒子病集团磨蛾检验细则",对全省原种和普通种实施集中检验。蚕种检疫方法分别采取1986年和1992年通过技术鉴定的"广东省家蚕普通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法"和"广东省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法"。两种检疫法的病蛾检出概率均达0.99,高于原检疫法,原种可确保无毒,普通种采用分户制种,  相似文献   

9.
开展蚕种质量检验,是确保蚕种质量,保护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利益的有效措施,尤其是母蛾微粒子病的统一检疫,更是控制疫病流行不可缺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潘丽芬 《江苏蚕业》2000,22(1):46-47
蚕种作为蚕桑生产乃至丝绸行业最基础的原料产品,因其具有鲜活、季节、专用的特点,故被称之为特殊商品,其质量的优劣,除直接影响到蚕农的利益外,还关系到整个蚕桑行业是否能健康、稳定、有序地发展。因此,蚕种质量的管理一直倍受管理、生产部门的重视。自1870年巴斯德查明家蚕微粒子孢子虫是引起家蚕微粒子病的病原,并证实具有胚种传染性和建立了母蛾检验淘汰有毒蚕种的方法以来,蚕种行业一直把母蛾微粒子病的检验作为蚕种质量检验项目中的重中之重来抓。我省在家蚕微粒子病的检疫上,无论是母蛾抽样数量,还是检验方法,都进行…  相似文献   

11.
家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掌林 《中国蚕业》2002,23(1):45-48
家蚕母蛾微粒子病检疫方法诞生百余年来,为各国蚕种生产、科研、教学同仁普遍采用,成为防治微粒子病确保蚕业生产安全的有效方法.近几年来,随着茧丝绸产业结构的调整,质量意识的强化,蚕种生产单位及质量检验机构对母蛾微粒子病检疫工作更为重视并有较大投入,一代杂交种质量的提高有目共睹,已成业内外之共识.然笔者以为,做好此项工作尚须努力,思想认识应进一步深化,相关措施应更扎实、具体.  相似文献   

12.
骆文  罗海信  何东 《四川蚕业》2005,33(1):13-15
蚕种成品微粒子病检疫是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使用蚕种的质量。农业行业标准《桑蚕一代杂交种NY326—1997》、《桑蚕一杂交种检验规程NY/T327—1997》对成品微粒子病病卵率指标及检疫方法作了具体规定。我省通过开展蚕种成品检疫工作,有效地控制了家蚕微粒子病对蚕桑生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许明芬 《江苏蚕业》2006,28(4):41-41
<正>《畜牧法》和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的颁布,标志着蚕种行业已步入依法管理的新阶段。为创建规范、和谐的蚕种生产与经营氛围,促进蚕种业的良性发展,江苏省加大宣传、贯彻《畜牧法》和《蚕种管理办法》的力度,严格实行蚕种生产、经营的许可制度,维护了蚕种市场秩序,促进了蚕种生产与质量水平的提高。2006年全省共生产一代种319万张,比合同计划增产6.4%,各级原种繁育计划均超额完成;2006年全省优良蚕种统一供种率达95%以上;经省法定蚕种质量检验机构对全年生产的1 369批319万张一代种进行母蛾检疫,合格率达99.68%;经对今年出库的本省生产的蚕种进行成品卵检疫,合格率100%;  相似文献   

14.
李乙 《广西蚕业》2014,(2):33-33
2014年6月3-6日,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在南宁举办全区蚕种质量技术标准宣贯暨检验检疫员培训班。全区30家蚕种生产单位的质量负责人和检验人员,以及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蚕种生产技术干部共60多人参加培训学习。自治区农业厅谢东副厅长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开班仪式由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祁广军站长主持。  相似文献   

15.
我区的桑蚕种生产实行产卵母蛾抽样集中统一检疫已经三年多了,在实行集团磨蛾统一检毒的过程中,大多数蚕种场母蛾抽样送检工作合乎要求,做得较好,对提高蚕种质量.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和蔓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有些蚕种场不够重视,有章不循,不按规定抽样产卵母蛾,已影响到检疫工  相似文献   

16.
在蚕种生产的过程中,母蛾不能将腹中的卵全部产出,遗留在体内,这些遗留在母蛾腹中的卵,简称遗腹卵。遗腹卵的多少,直接影响到蚕种产量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全国桑蚕和柞蚕生产的基本情况,2014年桑蚕产茧量获得了"五连增",但量增效减。总结了各省(区、市)蚕种生产经营中的管理经验,针对近年来对全国蚕种质量抽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障全国蚕种质量安全的措施,即依法加强蚕种管理,确保蚕桑生产用种安全;健全检验检疫体系,提高蚕种质量检验检疫水平;加强微粒子病防控,保障蚕种安全生产;争取放开蚕种价格,调动蚕种生产积极性;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抓好科技创新和蚕种生产;明确蚕种质量责任,强化事故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18.
作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就家蚕良种繁育技术进步的历史做了回顾。该历史回顾分为三部分进行刊登,本文为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蚕种浴消技术和蚕种质量检验。  相似文献   

19.
<正> 蚕种检疫主要是针对家蚕微粒子病而言。这种病能通过胚胎传染给下一代,进而扩散蔓延,较难控制。完善蚕种检疫制度,严格检疫程序,既是促进蚕种品质的提高,又是整个蚕桑生产稳步发展的安全保障。我省于1980年就发布了有关蚕种生产质量检验规定,以后又加以完善,并指定  相似文献   

20.
正蚕种处理主要指蚕种生产结束后,针对后期各环节的技术处理,包括保种、浴消、浸酸、冷藏、运输、催青、补催青到孵化等环节。蚕种处理是蚕种生产、经营、销售、使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蚕种质量。众所周知,衡量蚕种质量的标准,一是遗传质量,即各品种遗传基因决定的各种固有性状;二是生产质量,主要指蚕种繁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质量性状,以蚕种繁育相关的质量检验指标作为依据。如良卵率、孵化率、微粒子病蛾(卵)率、杂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