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73只紫石房蛤,测定其壳长、壳宽、壳高、活体重,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贝壳性状为自变量对活体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明确影响紫石房蛤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结果表明,所测各表型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壳高对体重的直接影响(0.589)最大,对体重的决定程度最高,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壳长和壳宽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139,0.297)相对较小,主要是通过壳高的间接作用(0.4023,0.3787)影响体重.所选表型性状对体重的回归系数R2=0.828,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壳长、壳宽、壳高为自变量估计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毛蚶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20只毛蚶,测量其壳长、壳宽、壳高和活体重。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毛蚶3个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毛蚶壳长、壳宽和壳高与活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高对活体重的直接作用和综合决定系数最大。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毛蚶壳长、壳宽、壳高对活体重的回归方程。壳高是影响活体重的主要因素。[结论]该研究为毛蚶的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1龄虾夷扇贝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随机抽取浮筏养殖的97个体形规则的1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测定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活体重(Y)、软体重(Z)和闭壳肌重(W),计算其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贝壳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各重量性状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结果表明:虾夷扇贝壳长、壳宽、壳高与活体总重、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长对各重量性状的直接影响最大,是影响重量性状的主要因素;壳高和壳宽与活体重的相关程度较大,但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较小,主要通过壳长间接影响,是影响活体重的次要因素,但二者对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直接影响都很小;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壳长、壳宽、壳高对各重量性状的回归方程:Y=-16.4103+3.9683X1+1.5254X2+2.7990X3,Z=-5.5523+2.0535X1,W=-1.5683+0.5480X1。该回归方程可以为虾夷扇贝遗传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红树蚬壳体尺性状与活体重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广西北部湾红树蚬632个,测量壳长(X1)、壳宽(X2)、壳高(X3)和活体重(Y)。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壳体尺性状对红树蚬活体重的影响。[结果]红树蚬壳长、壳宽、壳高与活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活体重的决定系数总和d=0.922 3,说明它们是影响活体重的主要性状。红树蚬壳长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是影响活体重的主要因素;壳高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较小。红树蚬壳长、壳宽、壳高对活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Y=-77.414+1.414X1+1.235X2+0.307X3。[结论]该研究为深入研究红树蚬的种质资源保护和人工育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合浦珠母贝三亚养殖群体生长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测定200个2龄合浦珠母贝三亚养殖群体的壳长(X1)、壳高(X2)、壳宽(X3)、顶点-腹缘长(X4)、韧带槽长(X5)、韧带槽宽(X6)和体重(Y)7个性状指标,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进行各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大小的剖分。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除韧带槽宽外,其他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重与壳长的相关系数最大(0.9228)。壳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0.5083),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壳宽与体重、壳高与体重的相关程度很大,但对体重的直接影响均较小,两者主要通过壳长间接影响体重,壳宽、壳高是影响体重的次要因素。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所选贝壳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为R2=0.8977;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壳长、壳高、壳宽估计体重的回归方程为:Y=0.6873X1+0.3182X2+0.9379X3-43.2267。本研究结果为合浦珠母贝育种过程中测量性状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缢蛏体形性状对活体重和肉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机选取丹东东港市黄土坎镇沿海滩涂的缢蛏150只,测定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活体重(Y)和肉重(Z),共5项性状。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计算了以体形性状为自变量,重量性状为因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定量分析缢蛏体形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3个体形性状对活体重和肉重(熟)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个性状对活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高和壳宽对肉重(熟)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壳长、壳高和壳宽是影响活体重的主要因素;壳高和壳宽是影响肉重(熟)的主要因素。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剔除不显著性状,分别建立了体形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回归方程:Y=-18.763+0.151 X1+0.698 X2+0.432 X3;Z=-7.997+0.293 X2+0.251 X3。以上体形性状对重量性状影响效果的分析结果为缢蛏遗传与育种提供了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等边浅蛤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影响产量的因素组成,随机选取130只12月龄浙江岱山野生等边浅蛤的分别测量表型性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壳顶至壳前(X4)、壳顶至壳后(X5)、韧带长(X6),重量性状活体重(Y1)、软体重(Y2)、壳重(Y3)等性状,并应用遗传相关、多元回归、通径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个数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对活体重起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长,起直接决定作用,通过壳高的间接决定作用达40.34%.建立了利用形态性状估计重量性状的回归方程,该结果为等边浅蛤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即以提高活体重为目标,主要选择壳长,同时加强对壳高的协同选择.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活体重(Y)为依变量、其他性状为自变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该研究可为等边浅蛤蛤的养殖和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海南野生长肋日月贝形态性状与重量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长肋日月贝的重量性状与一般性状的关系。[方法]以海南海区捕捞的野生长肋日月贝,壳长(69.720±1.309)mm为样本,对其壳长、壳高、壳宽、铰合线长及重量性状体重、软体部重、闭壳肌重和生殖腺重进行通径分析。[结果]4个形态性状对体重和闭壳肌的直接影响依次为:壳高〉壳宽〉铰合线长〉壳长。壳高对体重和闭壳肌重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106929和0.203401.壳长对体重和闭壳肌重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027225和0.001521。4个重量性状之间,闭壳肌重对体重有极显著的正效应(通径系数0.912^**),其次为生殖腺重(通径系数0.087^**)。[结论]为深入探讨长肋日月贝的种质资源保护和人工育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查明华贵栉孔扇贝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影响产量的因素组成,随机选取203只1龄贝,对其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重量性状(活体重、闭壳肌重)等5个数量性状进行测量,并应用遗传相关、多元回归、通径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测的5个数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3个形态性状对2个重量性状的影响并不相同:对活体重起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高,其直接决定作用达20.31%,通过壳长的间接决定作用达25.27%;对闭壳肌重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长,其直接决定作用达22.48%,通过壳宽的间接决定作用达16.10%.建立了利用形态性状估计重量性状的回归方程.该结果为华贵栉孔扇贝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即以提高活体重为目标,主要选择壳高,同时加强对壳长的协同选择;以提高闭壳肌重为目标,主要选择壳长,同时加强对壳宽的协同选择.  相似文献   

10.
随机选取76个浅海远岸水域浮筏养殖的体型规则的2龄栉孔扇贝测定其壳宽、壳长、壳宽、总干重,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贝壳性状为自变量对总干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系数,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明确影响远岸水域浮筏养殖的栉孔扇贝总干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结果表明:所测各表型性状与总干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长是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与壳高的协同作用影响总干重;所选表型性状对总干重的回归系数R2=0.737,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壳高、壳长、壳宽为自变量估计总干重的多元回归方程:Y=-39.582+2.977 X1+2.061 X2+11.181 X3。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野生大珠母贝形态性状对湿重和壳重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及其决定系数,为人工选育目标性状提供最佳的测量指标.[方法]以在海南三亚市西岛附近海域捕捞的157只贝龄超过2龄的野生大珠母贝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态性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绞合线长(x4)]及湿重(y1)和壳重(y2)进行测量后,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确定形态性状与湿重和壳重间的相关性,通过相关性和通径分析获取影响湿重和壳重的主要形态性状,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结果]大珠母贝各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为8.29%~41.80%,且各性状指标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湿重和壳重直接影响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分别是壳高(0.468)和壳宽(0.573),其中,壳高对湿重的决定系数为0.219,壳宽对壳重的决定系数为0.381;对湿重和壳重间接决定作用最大的均为壳高通过壳宽,对应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285和0.381.剔除对湿重和壳重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后,分别构建大珠母贝形态性状与湿重和壳重间的回归方程,对湿重的回归方程为y1=3.245x1+7.747x2+23.521x3-2383.820(R2=0.897),对壳重的回归方程为y2=4.888x2+27.089x3-1531.922(R2=0.858).[结论]在大珠母贝的选育过程中,当以湿重为选育目标时应以壳高为直接选择,同时加强对壳宽的协同选择;而在以壳重为选育目标时应以壳宽为直接选择,同时加强对壳长的协同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不同性别虹鳟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取2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108尾,测定其体重(Y1)和体长(X1)、背吻距(X2、)头长(X3)、尾柄长(X4)、体高(X5)、尾柄高(X6)、体宽(X7)、背鳍基长(X8)8个形态学指标,进行雌、雄区分。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计算虹鳟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分析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经通径分析,雌性仅有1个形态性状(尾柄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其对体重直接作用最大(0.3335);雄性有3个形态性状(体长、背吻距、背鳍基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其中背吻距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0.3545)。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雌性背吻距、头长、尾柄长、体宽、背鳍基长的决定系数较大,其中尾柄长对体重决定系数最大(0.1112);雄性体长、背吻距、尾柄长、背鳍基长的决定系数较大,其中背吻距对体重的决定系数最大(0.1257);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雌性和雄性所选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指数分别为R2=0.9366和R2=0.9668,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应用多元回归分析,经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雌性=-2 855.44+71.42X2+93.42X3+240.92X4+119.34X7+101.48X8,Y雄性=-2 948.31+32.83X1+129.86X2+62.58X4+75.73X8。经回归预测估计值与实际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该方程可用于虹鳟实际生产,为虹鳟选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5月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随机测量了150尾个体的体重与12种形态性状——全长、体长、体宽、体高、头长、头宽、头高、吻长、眼间距、尾柄长、尾柄高和躯干长,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计算了形态性状与体重间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构建了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显示,12种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 01),但仅全长、体宽、体高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显著水平,其中,全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通径系数0. 483),体宽、体高主要通过全长间接影响体重;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以体重为因变量(Y),全长(X1)、体宽(X3)、体高(X4)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110. 879+6. 053X1+12. 525X3+11. 320X4。综上,当以体重为主目标对5月龄大口黑鲈进行选育时,应以全长为主要选择性状,体高和体宽为辅助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4.
陈健  白丽蓉  罗会  喻达辉 《南方农业学报》2020,51(10):2557-2564
[目的]明确不同贝龄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壳形态性状(壳高、壳长、壳宽和铰合线长)与产量性状(体质量、软体部质量和壳质量)间的相关性,筛选出对合浦珠母贝产量性状的影响因素及其决定程度,为产量性状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形态较完整的1龄合浦珠母贝184只和2龄合浦珠母贝191只,分别测量其壳形态性状[壳高(SH)、壳长(SL)、壳宽(SW)和铰合线长(VL)]及产量性状[体质量(BM)、软体部质量(VM)和壳质量(SM)]后,使用SPSS 24.0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并通过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1龄合浦珠母贝壳形态性状变异系数在12.19%~15.15%,产量性状变异系数在30.90%~39.27%;2龄合浦珠母贝壳形态性状变异系数在8.90%~10.26%,产量性状变异系数在23.09%~29.23%.2种贝龄合浦珠母贝数量性状间的表型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564~0.955.1龄和2龄合浦珠母贝中进入最终多元回归方程的4个壳形态性状对其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64和0.778;对合浦珠母贝体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壳形态性状在1龄贝中为壳宽、在2龄贝中为壳高,对应的通径系数分别为0.286和0.536;在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单独决定作用中,1龄贝以壳宽对其体质量的单独决定作用最大,2龄贝则是壳高对其体质量的决定作用最大,对应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082和0.287.[结论]开展合浦珠母贝人工选育或留种时应根据不同贝龄进行相应性状的挑选,以体质量为选育目标时,在1龄个体中要首先考虑壳宽性状,在2龄个体中则应考虑壳高性状.  相似文献   

15.
硬壳蛤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4、16、28月龄3种规格的硬壳蛤各100只,测量每个个体的壳长、壳高、壳厚和活体重。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各规格内各测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并分析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效果和综合决定系数。结果表明,各规格硬壳蛤壳长、壳高、壳厚和活体重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小规格硬壳蛤的壳厚(0.398)、中规格和大规格硬壳蛤的壳长(0.639、0.403)分别是影响活体重的主要因素,综合决定系数与通径系数有一致的变化趋势,表明壳厚可作为早期选择小规格硬壳蛤活体重的主要间接指标,而选择中、大规格硬壳蛤活体重应以壳长为主要指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各规格硬壳蛤形态性状估计活体重的回归方程,小规格:Y=-1.249+0.053X1+0.04X2+0.111X3;中规格:Y=-8.743+0.345X1;大规格:Y=-62.704+0.783X1+0.585X2+1.368X3。本研究结果为硬壳蛤不同时期选种提供理论依据和理想的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16.
随机测量115个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 Philipi 2龄个体的性状指标,以壳形态性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为自变量,以体质量性状(活体质量WL、软体质量WM)为因变量计算了通径系数(P)、相关指数(R2)和决定系数(di),研究了中国蛤蜊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5个数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P<0.01);壳宽对活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319),是影响活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壳高对活体质量的间接作用最大(0.513),是影响活体质量的次要因素;壳长对软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398),是影响软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壳宽对软体质量的间接作用最大(0.544),是影响软体质量的次要因素;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壳长、壳高和壳宽与活体质量、软体质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剔除通径系数检验不显著的自变量,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活体质量和软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WL=-37.816+0.675X1+1.015X3和WM=-15.206+0.228X1+0.290X2。  相似文献   

17.
草鱼一龄前不同月龄主要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分析草鱼一龄前不同月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对草鱼2月龄,4月龄,6月龄,12月龄的主要形态性状进行连续测量。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计算各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草鱼各月龄形态性状均与体重呈极显著相关(P0.01),通径分析结果显示2月龄体高对体重直接作用最大,体宽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4月龄体长对体重直接影响最大,体宽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6月龄体高对体重直接作用最大,体宽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12月龄体长对体重直接作用最大,体宽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决定程度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表明体长、体高和体宽均可引入回归方程,各月龄建立以体重为因变量,体长、体高和体宽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研究表明草鱼不同生长阶段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有所不同,2月龄和6月龄对体重影响最大的性状为体高,4月龄和12月龄对体重影响最大的性状为体长,4月龄和12月龄的调整决定系数R2大于0.85,表明4月龄和12月龄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是体长,为草鱼不同生长阶段选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出影响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重量性状的主要因素,建立壳形态性状对全重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为香港牡蛎的选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不同规格(小规格1~15 g/只,中规格90~110 g/只,大规格165~270 g/只)香港牡蛎群体中随机取样,对其壳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和壳宽)及重量性状(全重)进行测量,并采用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决定系数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壳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结果]不同规格香港牡蛎的壳长、壳高和壳宽3个壳形态性状与全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均以壳高与全重的相关系数最大,分别是0.841、0.318和0.327.对香港牡蛎全重直接作用最大的壳形态性状是壳高,对应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16、0.379和0.613;对全重决定系数最大的壳形态性状也是壳高,对应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266、0.144和0.376.以壳长(x1)、壳高(x2)和壳宽(x3)为自变量,全重(y)为因变量,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构建不同规格香港牡蛎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小规格=0.175x1+0.243x2+0.250x3-10.259,R2=0.864;y中规格=0.252x1+0.219x2+0.244x3+56.667,R2=0.232;y大规格=1.262x1+1.129x2+1.807x3-118.236,R2=0.383.[结论]选育高产香港牡蛎时应以壳高作为主要参考指标,小规格和大规格香港牡蛎宜加强壳长的协同选择,而中规格香港牡蛎需加强对壳宽的协同选择.  相似文献   

19.
随机选取莱州湾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野生个体96只,分别测量了其额宽(X1)、甲长(X2)、甲宽(X3)、体高(X4)、全甲宽(X5)、大螯不动指高(X6)、大螯长节长(X7)、大螯不动指宽(X8)、大螯不动指长(X9)、第一步足长节高(X10)、第一步足长节长(X11)、第一侧齿间距(X12)、第二侧齿间距(X13)、体重(Y)共14个形态学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因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定量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日本蟳的14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揭示了多元分析中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真实关系,甲长、甲宽、第二侧齿间距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其中甲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1.060**)最大,是影响体重的最主要因素,而第二侧齿间距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是反向的;决定分析的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所选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为R2=0.886,说明影响体重的主要自变量指标已经找到;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甲长、甲宽、第二侧齿间距对体重的回归方程Y=10.028X2+1.962X3-3.662X13-330.271,为日本蟳的育种提供了理想的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皱纹盘鲍各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不同性状对体质量、软体部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161只同一批次3-4龄的皱纹盘鲍,测量其壳长(SL)、壳宽(Sw)、壳厚(SH)、壳质量(SW)、足质量(FW)、软体部质量(MW)和体质量(BW)。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法计算不同性状对体质量、软体部质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分析这些性状分别对体质量、软体部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所测各性状与体质量和软体部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lt;0.01);在6个数量性状(壳长、壳宽、壳厚、壳质量、软体部质量、足质量)中软体部质量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体尺性状(壳长、壳宽、壳厚)中壳长对体质量影响最大;在体尺性状和体质量对软体部质量的影响中,体质量起主要作用。去除通径系数检验不显著的性状,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6个数量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BWq=-10.343+0.255SL+0.696SW+0.951MW;体尺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BWb=-69.930+1.427SL+0.728SH;体尺性状和体质量对软体部质量的回归方程:MB=4.430+0.798BW-0.174Sw。研究结果为皱纹盘鲍的种质资源保护和选育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