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湖日本沼虾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周瑞  谢平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8):4374-4377
2004年11月至2005年12月对梅梁湾和贡湖日本沼虾种群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梅梁湾日本沼虾体长范围为11.8~88.9 mm,体重范围为0.02~15.76 g,平均体长为(30.6±12.1) mm,平均体重为(1.20±0.89)g.贡湖日本沼虾体长范围为9.5~73.7 mm,体重范围为0.02~8.60 g,平均体长为(32.9±9.5)mm,平均体重(1.00±0.95)g.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日本沼虾种群生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3月开始生长,6月群体规格达到最大,7月因世代交替群体规格变小,8~12月围网内的群体规格逐月增大,围网外9月以后因开始大规模捕捞,群体规格迅速减小.梅梁湾日本沼虾的平均规格小于贡湖日本沼虾,肥满度极显著小于贡湖日本沼虾(P<0.01).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分析池养罗氏沼虾的生长状况、主要病原感染情况、遗传多样性、水质以及感染WSSV罗氏沼虾生长存活试验,探讨池养罗氏沼虾生长缓慢原因。结果表明:2016年生长正常与生长欠佳两类池塘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介于0.632 2~0.687 2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介于0.583 1~0.635 4之间,属于高度多态性,两种生长类型池塘罗氏沼虾各遗传参数指标和水质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长正常池塘罗氏沼虾在养殖50、100和150 d,体长、体质量等指标均显著高于生长欠佳池塘罗氏沼虾(P0.05),EHP、WSSV和IHHNV阳性检出率均显著低于生长欠佳池塘(P0.05),养殖220 d,两类池塘各生长状况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类池塘沼虾携带上述病原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前3次检疫结果(P0.05),同时生长正常池塘阳性检出率更高,雄虾数量更少,与2014、2015年调查塘干塘起捕前结果类似;人工感染WSSV罗氏沼虾,感染15、30和45 d,各浓度组生长状况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生长状况指标均随着感染浓度的上升逐步降低。据此结合养殖中后期每隔10 d左右捕大留小的生产工艺,认为水质、种质差异或退化引起池塘罗氏沼虾生长缓慢可能性很小,而感染特定病原引起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的可能性较大,且感染特定病原对雄虾生长的影响可能大于雌虾。  相似文献   

3.
刘帅  蒋丽 《安徽农业科学》2023,(2):108-110+114
[目的]定位筛选影响日本沼虾体重及出肉率性状的候选基因。[方法]收集成熟期且表现健康的日本沼虾,记录体重、出肉率,提取DNA进行测序并进行基因分型,获得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标记数据,利用多性状联合的全基因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方法检验与体重、出肉率性状存在显著相关的SNP位点,根据SNP的物理信息实现候选功能基因的筛选和定位。[结果]联合分析共定位到6个SNP位点,检测效率远高于单一分析的1个SNP,根据6个显著位点共定位到5个候选功能基因,除1个功能未知的新基因外,剩余4个基因都与机体代谢、发育相关。[结论]完成了日本沼虾体重、出肉率性状相关基因的定位,可为日本沼虾生长代谢的基因组水平揭示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为日本沼虾的其他数量性状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比较研究了姚江水域生态选育品系与自然品系日本沼虾虾苗的养殖生长与生产情况。结果表明:(1)0、20、40、60、80到100 d养殖日龄选育品系日本沼虾虾苗体长、体重分别为1.0、2.5、2.7、3.2、4.1、5.3 cm和0.023、0.423、0.562、1.006、1.464、3.255 g,自然品系日本沼虾虾苗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0、2.3、2.5、3.0、3.5、4.4 cm和0.024、0.348、0.454、0.863、1.449、1.887 g;(2)选育品系单季养殖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为1 065 kg/hm2和14.91万元/hm2,自然品系单季养殖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为690 kg/hm2和7.59万元/hm2。  相似文献   

5.
张铷  吴昊  黄俊涛  曾宪凯 《现代农业科技》2023,(10):176-178+183
2021年,在上海市某合作社开展了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池塘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温棚标粗,投放经标粗培育的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幼虾(放养密度53.7万尾/hm2,平均体长3.0 cm/尾),全程投喂粗蛋白含量35%以上的罗氏沼虾专用配合饲料,采用“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方法,收获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成虾7 266 kg,平均上市规格为75尾/kg,实现销售收入290 230元,扣除生产成本189 489元,获得经济效益100 741元。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池塘养殖成功,对于水产新品种推广、提高养殖效益、调优养殖结构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60 d罗氏沼虾幼虾养殖试验,研究了不同养殖密度(150 ind/m3、400 ind/m3、550 ind/m3、800 ind/m3)对水质与幼虾生长特点的影响。试验发现,各密度组水质指标pH、DO、TAN、NH3-N、NO2--N和CODMn均控制在罗氏沼虾生长的适合范围之内,密度对主要水质指标未产生显著性影响;不同养殖密度对幼虾生长指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最低密度组成活率和增长率与其他各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次低密度组增长率与最高密度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最低密度组的增重率与其他各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4种密度组的罗氏沼虾幼虾体重(w)和体长(L)之间的关系都符合幂函数方程:w=aLb(a的范围为0.013 2~0.015 1,b的范围为3.433 0~3.502 1);体长(L)和养殖天数(d)间符合线性相关:L=ad+b(a的范围为0.038 5~0.049 2,b的范围为1.801 1~1.886 1)。室内高密度养殖罗氏沼虾幼虾可据自身养殖条件,参考150~400 ind/m3选用布苗密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温度对日本沼虾(Macrobranchium nipponense)幼体发育及成体繁殖性能的影响,将刚孵化的日本沼虾溞状幼体分别置于21 ℃、26 ℃和31 ℃的恒温水体中连续培养90d,观察其发育和成体繁殖性能。结果显示:日本沼虾个体发育速度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加快,21 ℃、26 ℃和31 ℃溞状幼体完全变态成仔虾所需时间分别为(54.7 ± 1.5)d、(24.0 ± 1.0) d和(19.3 ± 0.6) d;实验水温不影响日本沼虾溞状幼体的成活率,但影响溞状幼体变态成仔虾的成活率,21 ℃组溞状幼体变态成仔虾的存活率显著低于26 ℃组和31 ℃组(P<0.05);温度影响日本沼虾的性腺发育,在90 d的试验期内,21 ℃组未出现抱卵个体,31℃组最早出现性成熟个体,首次抱卵时间为(55.7 ± 5.5) d,比26 ℃组提前了约17 d。雌虾首次抱卵量在26 ℃组显著高于31 ℃组,但相对繁殖力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束时26 ℃组日本沼虾体长和体重均最大,且显著高于21 ℃组(P<0.05)。本研究表明,温度影响日本沼虾的生长与发育,但不改变其相对繁殖力;高温促进性成熟个体的小型化。  相似文献   

8.
围绕“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总目标,以杭州仁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渔稻共生综合种养模式为例,介绍其构建实例与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在日本沼虾养殖池塘进行约50%面积的渔稻种植,可有效提高日本沼虾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种养的总收益。与仅养殖日本沼虾的对照组相比,采用稻虾共生体系的试验组,相同采样日期日本沼虾的体长和体重显著增加。试验组的日本沼虾总产量较对照组下降6.82%,但得益于个体大小和群体整齐度,总产值反而高于对照组3.53%。同时,试验组每667 m2额外产出稻谷152.10 kg,按出米率68.00%、原生态米售价20.00元·kg-1计,平均每667 m2可额外增加产值2 068.60元。综合测算,试验组每667 m2比对照组增收1 716.00元,效益增加32.48%。该模式操作方便,技术容易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运用人工授精方法,进行海南沼虾(♀)×日本沼虾(♂)杂交试验,获得了可育的F1代杂种,并对F1代及其双亲进行了RAPD分析。共进行6批杂交试验,4批抱卵,3批获得杂交虾,成活率分别为30%,48%,64%。形态上,F1代兼有双亲特征,但偏向父本。RAPD扩增结果显示,海南沼虾和日本沼虾的扩增带型存在显著的差异,F1杂种兼有双亲的特征带,父、母本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785 6,父本与F1的遗传距离为0.410 9,母本与F1的遗传距离为0.423 8。从分子水平确认了日本沼虾(♀)和海南沼虾(♂)种间杂交的成功,并为进一步寻找经济性状相关分子标记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室内罗氏沼虾幼虾养殖密度对水质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室内60 d罗氏沼虾幼虾养殖试验,研究了不同养殖密度(150 ind/m3、400 ind/m3、550 ind/m3、800 ind/m3)对水质与幼虾生长特点的影响。试验发现,各密度组水质指标pH、DO、TAN、NH3-N、NO2--N和CODMn均控制在罗氏沼虾生长的适合范围之内,密度对主要水质指标未产生显著性影响;不同养殖密度对幼虾生长指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最低密度组成活率和增长率与其他各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次低密度组增长率与最高密度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最低密度组的增重率与其他各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4种密度组的罗氏沼虾幼虾体重(w)和体长(L)之间的关系都符合幂函数方程:w=aLb(a的范围为0.013 2~0.015 1,b的范围为3.433 0~3.502 1);体长(L)和养殖天数(d)间符合线性相关:L=ad+b(a的范围为0.038 5~0.049 2,b的范围为1.801 1~1.886 1)。室内高密度养殖罗氏沼虾幼虾可据自身养殖条件,参考150~400 ind/m3选用布苗密度。  相似文献   

11.
海南沼虾(♀)×日本沼虾(♂)的人工种间杂交及其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人工授精方法,进行海南沼虾(♀)×日本沼虾(♂)杂交试验,获得了可育的F1代杂种,并对F1代及其双亲进行了RAPD分析。共进行6批杂交试验,4批抱卵,3批获得杂交虾,成活率分别为30%,48%,64%。形态上,F1代兼有双亲特征,但偏向父本。RAPD扩增结果显示,海南沼虾和日本沼虾的扩增带型存在显著的差异,F1杂种兼有双亲的特征带,父、母本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785 6,父本与F1的遗传距离为0.410 9,母本与F1的遗传距离为0.423 8。从分子水平确认了日本沼虾(♀)和海南沼虾(♂)种间杂交的成功,并为进一步寻找经济性状相关分子标记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日本沼虾养殖群体主要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封闭养殖5代的6月龄日本沼虾群体中随机选取200尾雌虾和70尾雄虾,测定体质量以及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腹部长、第二腹节宽和第二腹节高等表型形态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表型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体质量仍具有最大的选择潜力,雌虾的全长、体长、腹部长等性状和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和决定程度最大;雄虾的全长、头胸甲高和体质量的通径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和决定程度略大于头胸甲高;雌、雄虾所选性状对体质量回归方程的回归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所选性状与体质量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 933和0. 930,可见这些性状经过5代封闭养殖后,在雌雄虾中仍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自变量指标。  相似文献   

13.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研究了日本沼虾幼虾(体长为2.0~2.5cm)在不同盐度条件下的平均死亡时间(MST)、半数死亡时间(ST50)、半致死盐度(MLS)以及生长率和成活率。结果表明:日本沼虾在盐度为32、34、36条件下的MST分别为19.63、6.63、2.93h;在盐度为30、32、34、36条件下的ST50分别为26.67、11.27、2.60、1.53h;MLS-24、MLS-48、MLS-72、MLS-96分别为30.71、26.66、26.31、25,80;当盐度为12时,日本沼虾幼虾的增长率和增重率最高。这说明日本沼虾的耐盐性较高,能在盐度较高的水域中养殖。  相似文献   

14.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江苏长江和太湖2个地区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77个ISSR引物中有6个引物能扩增出清晰条带,6个引物对2个群体各24个样品扩增出44个位点.青虾长江和太湖两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均为63.64 0A,Shannon's指数分别为0.348 0、0.346 5.Shannon's指数估算和AMOVA分析均显示日本沼虾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日本沼虾UPGMA系统树表明:两个地区日本沼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处于较高水平;日本沼虾江苏长江和太湖两个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5.
以含27.0%的鱼粉饲料为对照组,分别用3.0%、6.0%、9.0%、12.0%的玉米蛋白粉替代对照饲料中的鱼粉,另在12.0%的玉米蛋白粉替代的基础上添加了0.1%的羟基蛋氨酸钙,制成6种试验饲料(A、B、C、D、E、F),分别喂养日本沼虾幼虾。养殖实验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喂养初始体重(0.12±0.04)g的幼虾30 d,第二阶段喂养初始体重(0.23±0.12)g的幼虾23 d,测定其生长和肌肉营养组成。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用量的增加,各组幼虾的相对增长率和相对增重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日本沼虾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当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的用量在12.0%以内时,养殖日本沼虾肌肉的水分、脂肪、灰分、总氨基酸、总必需氨基酸含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日本沼虾肌肉的脂肪酸组成随玉米蛋白粉用量的增加而变化,玉米蛋白粉用量超过9.0%时,沼虾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DHA+EPA含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探讨了盐度对罗氏沼虾生长、性别分化及性腺发育的影响,旨在丰富罗氏沼虾生长繁殖理论。【方法】采用5种盐度水体饲养同一家系罗氏沼虾幼虾80 d,比较分析不同盐度下罗氏沼虾的生长性能、存活率、卵巢发育状况,以及性别分化与时间的关系。【结果】养殖前50 d,随着盐度升高和养殖周期延长,罗氏沼虾的生长速度变缓。50 d后,盐度3.0组的体长日均增加值最大,为0.076 cm/d,盐度0.3与盐度12.0条件下的体长日均增加值基本一致,分别为0.058与0.053 cm/d;盐度显著影响罗氏沼虾的存活、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但对性别比无影响,淡水水体中,幼虾成活率最高约为89.2%,同时盐度越高,已性别分化雌雄虾最小个体体长及平均体长越小,而盐度3.0时雌雄虾最小个体体长及平均体长最大,盐度0.3与盐度3.0组幼虾完成性别分化时间早于盐度9.0及盐度12.0组,抱卵虾平均体长及最小个体体长随着盐度升高而增大,性未成熟雌虾平均体长及最小个体体长则减小,盐度12.0组抱卵虾平均体长最大为8.08 cm。已性成熟型雌虾百分率随着盐度升高而降低,盐度0.3组最高为50.7%,而性腺未发育型雌虾百分率呈现与已成熟型雌虾相反的规律,盐度12.0组约71.4%。【结论】淡水最适宜罗氏沼虾幼虾早期生长存活,体长大于6 cm后,盐度对罗氏沼虾的生长影响已不明显,性别分化和性成熟个体小型化是罗氏沼虾性早熟现象的表现,日龄的持续增加可能是实验条件下沼虾生长缓慢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7.
罗氏沼虾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机选取391尾5月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测定体重、体长、全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尾节长、额剑上齿数、额剑下齿数以及第1腹节至第6腹节的长、宽、高共27个性状指标.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计算各性状指标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并进行各性状对体重的多元回归分析,剔除偏回归系数不显著(P<0.05)的性状,建立了以罗氏沼虾体长、全长、头胸甲长、头胸甲高、第1腹节宽、第1腹节高、第2腹节宽、第6腹节宽对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主成分回归分析和岭回归分析,并建立了其对体重的回归方程.最后计算其对体重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结果表明:除额剑上齿数和额剑下齿数外,罗氏沼虾其他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简单相关系数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只有体长、头胸甲高、第1腹节宽、第1腹节高和第6腹节宽对体重的偏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与决定系数一致,最大值分别为0.387和0.150.本研究为罗氏沼虾选择育种提供了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设计制作投饵装置,开展罗氏沼虾池塘养殖试验,基于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得出其分布与摄食习性,以及体重、体长随摄食量的增长而呈现生长变化特征,在8月中旬之前,罗氏沼虾的体长、体重、摄食量随养殖时间增长趋势较为平缓,而8月中旬至8月底,趋势迅速;体长与摄食量成正相关,体长随摄食量的增长方程为y=8E-10x4-6E-07x3+0.0001x2+0.0133x,体重与摄食量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体重随摄食量的增长方程为y=2E-09x4-2E-06x3+0.0004x2-0.0192x。建议根据罗氏沼虾的生长阶段及水温等主要环境因子变化调控投饵量与频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SNP标记位点与罗氏沼虾生长性状间的关联性,为罗氏沼虾生长性状候选基因的寻找、生长性状调控机理及后期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技术对25个SNP标记位点在罗氏沼虾生长性状极端群体中进行多态性检测。采用卡方检验(χ2)筛选出2个极端(体长极大和极小)罗氏沼虾群体中与生长状况存在潜在相关性的SNP标记位点,进一步对罗氏沼虾浙江群体60个个体进行SNP基因型与生长性状(体长、头胸甲宽、第一腹节宽、第一腹节高和体重)的关联分析。运用一般线性模型对SNP标记位点与罗氏沼虾5个生长性状的关联性进行检测。【结果】卡方检验结果显示,SNP6、SNP7、SNP16、SNP20和SNP24等5个标记位点在罗氏沼虾极端群体中与生长性状存在潜在相关。5个潜在相关SNP标记位点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NP6、SNP7、SNP16和SNP24等4个位点与生长性状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相关,其中位点SNP6与体长和体重关联极显著,与头胸甲宽关联显著;SNP7与体长、头胸甲宽、第一腹节宽和体重关联极显著,与第一腹节高关联显著;SNP16与头胸甲宽、第一腹节宽、第一腹节高和体重关联极显著,与体长关联显著;SNP24仅与第一腹节高关联显著。对浙江群体中60尾个体体长50%小个体和体长50%大个体2个群体中4个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SNP6和SNP24 2个标记与生长的关联性显著,SNP7和SNP16与生长的关联性极显著。【结论】HSP90和HGS基因可能是与罗氏沼虾生长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更多的标记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含27.0%的鱼粉饲料为对照组,分别用3.0%、6.0%、9.0%、12.0%的玉米蛋白粉替代对照饲料中的鱼粉,另在12.0%的玉米蛋白粉替代的基础上添加了0.1%的羟基蛋氨酸钙,制成6种试验饲料(A、B、C、D、E、F),分别喂养日本沼虾幼虾。养殖实验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喂养初始体重(0.12±0.04) g的幼虾30 d,第二阶段喂养初始体重(0.23±0.12) g的幼虾23 d,测定其生长和肌肉营养组成。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用量的增加,各组幼虾的相对增长率和相对增重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日本沼虾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当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的用量在12.0%以内时,养殖日本沼虾肌肉的水分、脂肪、灰分、总氨基酸、总必需氨基酸含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日本沼虾肌肉的脂肪酸组成随玉米蛋白粉用量的增加而变化,玉米蛋白粉用量超过9.0%时,沼虾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DHA+EPA含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