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旱地区土壤瘠薄,蒸发量大,降水少,造林成活率低。为提高播种造林成活率,加快生态绿化步伐,提高森林覆盖率,文章结合多年来乌拉特前旗柠条播种造林实践经验,就乌拉特前旗山旱区如何应用蓄水保墒造林技术,提出了一些技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介绍了乌拉特中旗山旱区蓄水保墒雨季柠条播种的造林技术措施,从种子包衣、整地、播种、抚育管理等方面详细叙述了提高山旱区造林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北方寒旱区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难于保证这个客观实际,研制出一种可于初冬季节造林的冻土坨营养杯大苗造林新技术。试验区面积为133.3hm~2,取得了困难立地造林当年成活率平均达到96%、5年后的保存率平均在90%以上的好成绩,与传统老旧的造林模式相比较,每667m~2可节省造林费600元。它既适用于在困难立地上营造生态林和"青山工程"建设,亦适用于商品林造林、果树栽植、沙漠治理和城乡园林绿化,有望成为我国北方寒旱区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最可宝贵的造林技法。  相似文献   

4.
正旱区是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薄弱区域,也是着力推进国土绿化,实现林业"双增"目标的主战场。为加快旱区造林绿化步伐,科学指导旱区造林绿化工作,推广成熟有效的造林绿化技术模式,8月19日,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印发了《旱区造林绿化技术指南》和《旱区造林绿化技术模式选编》。科学推进旱区造林是生态建设的迫切需要。我国旱区面积453.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  相似文献   

5.
提高山旱地植苗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垒县全县耕地实际播种面积346 66.67hm~2(52万亩),其中山旱地面积约占16 666.67hm~2(25万亩)。山旱地成为了木垒县主要的造林区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林成活率往往偏低。为了保证山旱地造林质量,提高成活率,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现结合我县在多年的造林实践,略谈提高山旱地人工植苗造林成活率的几项技术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原平市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平市位于山西北中部,春季干旱多风,年降水量少,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成活率低。介绍了该市自然气候特点,分析了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因素,提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旱区造林绿化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水土流失、荒漠化最严重的区域,是国土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要实现国家林草发展目标,旱区造林绿化任务十分艰巨。由此,以旱区造林绿化协调发展为主题,调查分析旱区造林绿化现状与发展潜力,研究造林绿化和林草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持续推进旱区造林绿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宁夏西吉县春秋两季山毛桃截干深栽造林成活率的统计分析表明 :春季截干深栽山毛桃成活率为81.0 % ,秋季成活率为 89.5 0 % ,秋季比春季栽植成活率提高 8.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在南京市低山丘陵岗地选择香椿、楸树、无患子、南酸枣、榉树、桤木、苦楝、刺槐、薄壳山核桃等树种进行造林,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榉树和刺槐的造林成活率均在88%以上,生长表现较好;苦楝和无患子的造林成活率均在78%以上,生长表现正常;楸树的造林成活率虽然较高,但生长表现不良;南酸枣的造林成活率不高,生长表现一般,中心主干枯死的现象较多;香椿的造林成活率较高,但第2年苗木死亡现象较为严重,生长表现一般;桤木的造林成活率较低,但苗木的生长表现最好.根据试验结果,薄壳山核桃、榉树、刺槐、苦楝和无患子适宜在南京市低山丘陵岗地造林,楸树、南酸枣、香椿和桤木不适宜在该立地上造林.  相似文献   

10.
建平县是辽宁西北地区的低山丘陵山区县,由于土层瘠薄,气候干旱,立地条件差,且多数为高山、远山、半石质山、石质山,造林难度极大,保存率低,客土袋保水造林技术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太行山浅山区阳坡造林中长期沿用的常规雨季造林模式,成活率低、效果差。通过试验研究,组装配套的适合太行山浅山区阳坡立地条件的高标准快速绿化综合技术,取得了造林成活率达98.6%、保存率96.5%的良好成效,分别高出常规雨季造林22.3和35.0个百分点,且实现了快速成林、见成效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种植密度对不炼山造林马尾松生长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九龙山林场不炼山造林营造的3块马尾松小班林木的生长状况,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不炼山造林马尾松林的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马尾松的成活率和生长量均有影响,本次试验中,种植密度为1 035株/hm2时,马尾松林的成活率最高,而种植密度为825株/hm2时,马尾松的当年生长量最大。  相似文献   

13.
侧柏营养钵育苗造林是提高侧柏造林成活率的一种新的造林技术措施。过去,侧柏造林是采用裸根造林法,成活率受得了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太行山区,立地条件差的石灰质低山丘陵区,气候冬春干旱多风;雨季,伏旱严重,侧柏裸根造林,要想成功,  相似文献   

14.
在祁连山浅山区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采用科学的栽培配套技术进行造林试验,研究不同立地因子对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祁连山浅山区随海拔和坡向的不同,其造林成活率的高低有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沙棘圆柏;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和华北落叶松分别在海拔2 800、2 900和2 800m时有最大生长量;浅山区造林土壤含水量比对照提高了64.3%。  相似文献   

15.
根据辽宁西北部低山丘陵区的气候条件和立地类型,本文从整地方式、苗木保水技术和造林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多年的造林实践和经验,提高辽宁西北部低山丘陵区的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在信丰县油山营林林场采用炼山整地挖穴造林和捡带(不炼山)整地挖穴造林以及捡带(不炼山)边挖穴边种树3种不同方式营造杉木林,进行幼树生长、成活率、保存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该立地条件下,不同造林方式在幼林的前两年对杉木幼树生长及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捡带(不炼山)整地挖穴造林方式比炼山整地挖穴和捡带(不炼山)边挖穴边种两种处理费用分别高出25%和28.6%,而炼山整地挖穴造林和捡带(不炼山)边挖边种两种处理费用基本持平。因此把造林成本、水土保持效果和森林防火风险等因素考虑进去后,捡带(不炼山)边挖边种植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旱区覆盖范围广、地域跨度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今后,我国造林绿化工作的重点将逐步转移到干旱半干旱地区,并对旱区造林绿化投入实行倾斜政策,从根本上加快旱区造林绿化步伐。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西部干旱低山丘陵区人工造林成活率较低影响辽西干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为探索这一生态问题,进行了采取竹节壕整地方式对土壤含水量、造林成活率影响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取竹节壕整地技术措施,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促进幼树生长具有显的作用,土壤含水量提高58.8%~64.3%,造林成活率可提高41.5%~45.9%,幼树高生长提高158%以上。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全垦加大穴的造林方法,在湖南省的嘉禾县和邵东县石灰岩发育的红壤上进行了棱角山矾的应用示范林营造,其初步结果是:①嘉禾县应用示范点造林5年的棱角山矾胸径、树高平均年生长量分别达1.4 cm和60.8 cm,最大株胸径、树高年生长量分别达1.7 cm和84 cm,造林成活率达95%,保存率达90%;邵东县造林2.5年的棱角山矾地径、树高平均生长量分别达0.98 cm和84.8 cm,造林成活率达93%,保存率达87%。②棱角山矾适应性强,长势好,生长较快,是中度和轻度石漠化治理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20.
五角枫困难地截干深栽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项目是在以往困难地常规造林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和技术经验,选择耐旱耐瘠薄防火树种五角枫,在西峡县的浅山丘陵区粗马骨石荒地及中低山以上的宜林荒山困难地造林,通过截干深栽造林技术试验,最终探索出提高五角枫困难地截干深栽造林技术。试验证明,截干深栽造林比截干正常栽植成活率提高8.5%,比全株造林成活率提高28.1%,截干深栽当年新梢平均生长量比截干正常栽植提高22.1cm,比全株造林栽植提高44.7 cm。该试验的成功,为其他树种困难地造林提供了依据和经验,攻破了西峡县困难地造林技术瓶颈,合理有效地提高了困难地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更为西峡今后困难地造林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