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多时相遥感影像的辐射归一化操作是进行土地覆盖变化检测和图像拼接之前不可缺少的步骤,本研究基于2013年7月10日和2016年3月28日覆盖南京的Landsat 8 OLI数据,以2016年影像作为参考影像,采用基于分布的直方图匹配法和顺序转换法,与基于像元的多元变化检测法和随机森林法对影像实施相对辐射归一化操作。采用信息熵、边缘强度、空间频率、峰值信噪比、交互信息量5个客观评价指标对不同相对辐射归一化方法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4种归一化方法处理后通过目视能看出影像空间信息保留很完整,没有破坏地物的光谱特征,再结合5个评价分析比较得出顺序转化法的归一化效果最优。研究结论可为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协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省徂徕山林场为试验区,利用两时相的TM与ETM+遥感数据对该地区的针叶林、阔叶林等森林资源的变化进行研究。将基于C5.0算法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应用于森林变化检测,并对3种检测方案进行试验比较:(1)以单一时相图像作为数据源并各自分类,分类后作比较提取变化信息;(2)以两时相图像的原始波段数据作为数据源训练规则,并生成变化检测图;(3)以两时相图像加上邻近相关分析图像作为数据源训练规则,生成变化检测图。试验结果表明,基于C5.0算法的决策树分类可以有效的进行森林变化检测,并且加入邻近相关分析图像后的变化检测精度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3.
BP神经网络算法结构简单、快捷,与传统的分类方法相比,分类精度较高,能较好地反映土地覆盖的分类结果.通过多年实地景观照片库结合土地利用图等地理辅助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对于田绿洲1999年和2002年两期ETM遥感影像进行土地覆盖分类.结果表明:地理辅助数据参与下的BP神经网络用于土地覆盖分类研究可获得较好的分类结果,平均分类精度可达到90;以上.通过精度分析认为神经网络算法在遥感图像分析与处理技术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湿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祝锦霞  郭庆华  王珂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1):4369-4376
【目的】研究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湿地动态检测,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支撑。【方法】充分利用面向像元和面向对象两种方法的优势和特点,结合多变量变化检测(MAD),提出对MAD变量的面向对象后分类方法(OB-M方法)。【结果】基于MAD变换的差异影像集中了两期影像的变化信息,基于像元差异影像的面向对象后分类方法能成功的检测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几何配准误差、单时相阴影、光照季节变化等“伪变化信息”,成功提取变化/未变化信息。【结论】比较传统的面向对象分类后比较和MAD方法,提出的OB-M方法能较好地提高湿地变化/未变化信息检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TM与IRS融合图像对土地覆盖进行分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不同空间分辨率的TM与IRS-1C(PAN)遥感图像进行融合,可增强图像清晰度。本研究用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对TM和IRS-1C(PAN)的融合图像进行土地覆盖分类,分类的总体精度达到95%,高于最大似然法(分类的总体精度为71%)。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针对国内外利用多时相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森林可燃物分类研究匮乏的情况,探索高分辨率影像的分类方法,并研究多时相森林可燃物分类结果的差异,以及与海拔、坡度变化的关系。方法以鹫峰林场为研究区,针对鹫峰林场内植被状况及以往研究成果,主要依据植物群落、林型和燃烧特性划分可燃物类别,研究对比不同森林可燃物类型的光谱特征曲线,建立遥感图像与森林可燃物的联系。选用GF-1号5、8、10月的遥感影像为原始数据,利用EnMAP-box中的支持向量机(SVM)算法、随机森林(RF)以及基于CART的决策树分类方法进行森林可燃物分类,将可燃物类别最终划分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和非林地5种类别,并分别对其特征进行描述,之后将最优分类方法应用到多时相的遥感影像中,并使用变化检测算法来确定非防火期(5—10月)森林可燃物类型之间土地面积的变化情况。同时,我们将数字高程模型(DEM)分为4类(1类(< 250 m)、2类(250~500 m)、3类((500~750 m)和4类(>750 m)),坡度分3类:缓坡(< 15°)、斜坡(15°~35°)、陡坡(>35°),并使用Jenks方法分别对海拔和坡度每个类别土地面积变化计算百分比,研究随着海拔和坡度变化,森林可燃物面积的变化规律。结果划分的5种森林可燃物类别的光谱特征具有很好区分性,SVM分类最为准确,取得惩罚参数(C)为1 000和核参数(g)为10使得SVM分类模型达到最优,其总体分类精度为91.88%,Kappa系数为0.89,精度相对RF和CART分别提高了2.72%和9.36%。非防火期内(5—11月)森林可燃物类型变化有一定的规律,针叶林、混交林属于中等稳定类别,没有显著变化,分别保持93.74%和94.87%不变。相比之下,阔叶林和灌木林发生了较大变化,分别发生14.64%和13.36%。随着海拔的增加和坡度的变化,森林可燃物类型土地面积也发生了变化,海拔500~750 m和坡度16°~35°的土地上面积变化最大,达到了20%以上。结论多时相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森林可燃物分类中,基于SVM分类方法能够将可燃物更好地分类,且随着时间、海拔和坡度的变化,森林可燃物面积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5—10月阔叶林和灌木林在海拔500~750 m和坡度16°~35°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7.
运用徐州市金山桥经济开发区2005年QUICKBIRD遥感影像和2004年SPOT5遥感影像,通过对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关系的分析,建立两者之间的映射关系,完成从遥感图像获取的土地覆盖信息到土地利用信息的转化。以Visual C++6.0为开发语言,利用Ar-cObject地理信息系统2次开发组件,设计了专题图约束的遥感图像变化检测辅助系统。对变化图斑进行提取,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快速确定土地利用变化的范围,增强外业调查的针对性,减少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高分辨率影像可以清楚地显示树木房屋等地物细节,但是用基于像元的分类很难将这些细碎的地物融合为通常的土地覆盖分类图。首先对高分辨率影像进行有监分类,再根据有监分类的结果对不同地类进行二值化,运用数学形态学对各地类二值图进行处理,从而得到地类的边界图。通过多组实验表明,数学形态学运用于高分辨率图像土地覆盖分类既保留了图像的地类特征,也快速得到了不同地类的边界。  相似文献   

9.
针对ASAR交叉极化模式数据,选用HH/VV极化比值提取水稻制图的最佳时相参数.结合SAR图像统计特性,采用比值变化检测方法,通过理论公式计算和比较变化检测的总误差概率,分别提取单时相双极化和多时相双极化水稻制图的最佳时相参数.结果显示,单时相制图的最佳时相是水稻生长中后期,即水稻幼穗分化期至水稻收割前期内任一时相;而多时相制图的最佳时相为一组时相的组合,即应至少包含水稻移栽期和水稻生长中后期各一时相.最后,采用阈值分类算法对最佳时相参数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选用最佳时相影像和理论推导的分类阈值能够显著提高水稻制图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高分光学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研究中尚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多时相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面向农作物种植信息提取的分类算法。该算法首先获取农作物在若干典型生长时期的光学遥感图像并进行配准等预处理,然后建立了一种以像素为单位的数据组织结构,该结构包含不同生长时期的作物信息、纹理信息,能较好地解决现有分类研究中信息不足的问题;接着以前馈神经网络为基础,建立了一种以像素为单位的分类算法,最后以得到的逐像素分类结果为基础进行成图。与同类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算法综合考虑了农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的特征,更能发挥深度学习技术的优势,且多时相数据在提高农作物提取信息精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重力法研究典型天气情况下城市郊区空气中藜科植物花粉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8:00—12:00是1d内藜科花粉密度较高的时段,主要是由植物的生理散粉作用所引起的。16:00至凌晨4:00藜科花粉密度较低且无明显变化。藜科花粉在距地表1.0和1.5m高度分布较多,地表次之,3m以上随高度增加花粉密度降低。垂直分布差异主要表现在上午散粉时段,14:00之后逐渐均匀。气象要素变化影响藜科花粉密度的日变化规律。中午前后频繁的气流扰动可以造成距地表3m以下高度藜科花粉密度的小范围升高。不同样地之间,受藜科植物的分布情况影响,花粉的时空变化存在一定差异。藜科植物分布较少的样地内花粉的高峰期延后,垂直分布差异减弱,1.5m以下的花粉比例降低。  相似文献   

12.
华东楠叶绿素的荧光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季节华东楠叶片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华东楠叶绿素荧光参数在春季和秋季的日变化幅度较小.夏季8:00-18:00,F0、Fm、F'm、Fv、Fv/Fm、Fm/F0、Fv/F0呈现先降后升的规律,12:00左右出现最低值,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最高值出现在14:0...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了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了纵向研究,考察了项目参与者在一学年内对自主学习所持态度和自主学习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项目参与,学生意识到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应负主要责任及自己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自信心。改变了学习行为,加强了对学习策略的有效应用,提高了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4.
仙客来叶片光合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为了探讨仙客来光合特性及环境因子对仙客来光合速率的影响,对仙客来叶片光合速率及主要环境因子的周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仙客来在晴天光合速率周年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强光,高温和低湿引起仙客来叶片光合“午睡”,中位叶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等较下位叶高,具有较高的光合生物特性,同时进行遮荫和喷雾处理可以明显改善植株生长发育的小气候条件,降低高温的抑制。从而提高光能利用效率,降低夏季休眠,促进球茎形成,有利于翌年春季开花。图2表2参13。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和垂直变化。土壤季节变化可划为4个时期:秋季缓慢蒸腾消耗期(9-11月)、冬季冻结水分相对稳定期(11-翌年3月)、春季初夏返浆蒸发水分强烈消耗期(4-6月)、雨季雨水下淋水分恢复期。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划分为3个层位即活跃层(0-20cm)、次活跃层(20-60cm)、深墒较穗层(60cm以下)。在没有补充灌溉条件下,自然降水直接影响着土壤水分状况。5月至6月份是全年最干旱时期,表层0-20cm土壤含水量为5.50%,0-100cm平均土壤含水量为22.16%,土壤干旱落后于大气干旱,冬春季土壤贮水量与同期降水量关系不大,而夏秋季降水量与1m土层贮水量有一定相关关系,降水对土壤表层及上层影响较小,而对深层土壤水分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沙柳(Salix psammophila)净光合速率(Pn)的日动态和生长季节动态规律,探索影响其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方法】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沙柳叶片光合参数及环境因子变化;使用土壤温湿度探头(TDT)测定土壤温湿度。【结果】①沙柳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类型及峰值出现时间受环境因素影响。试验中表现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8:30-10:30;净光合速率季节变化表现为:8月下旬-9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上旬>7月中旬-8月中旬;②蒸腾速率(Tr)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在10:30-14:30之间出现峰值,但峰值不明显,属"非蒸腾午休型"的水分生态类型;③环境影响因子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为:VWCsoil>RH>Tsoil>Par>Tair>CO2,间接通径系数之和大小为:Tsoil>Tair>VWCsoil>RH>CO2>Par,VWCsoil、RH是影响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子。【结论】沙柳净光合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在高光强、高温、干旱等恶劣环境下沙柳日变化类型会发生变化,峰值会提前。水分是沙柳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7.
采用Li—6200光合分析仪对沙地一年生植物种沙米的Pn进行了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测试,结果表明:沙米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其Pn第一峰值和第二峰值分别为13.38μmol/(m2·s)和9.428μmol/(m2·s)。沙米Pn在季节变化中平均高峰值在7月份为7.3428μmol/(m2·s)。沙米的光补偿点较低为127.3μmol/(m2·s)。在生长季节中沙米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平均值为0.5707,最大平均值出现在6月份为0.7145。经对沙米Pn及其多项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得出:沙米Pn与其因子QNTM、EAIR、TRAN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与CINT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并得出沙米Pn及影响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8.
东方百合不同品种鳞茎冷藏期间形态和生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省山地自繁的3个东方百合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探讨了鳞茎在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的芽伸长变化,以及不同部位淀粉和还原糖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东方百合鳞茎内的新芽在冷藏过程中不断伸长,OT百合的芽长为最长、其次为索蚌,最短的为西伯利亚;淀粉含量先是明显下降,54 d以后,淀粉含量变化比较平缓,并且都存在淀粉含量上升过程;还原糖含量先升高,到达峰值后下降。  相似文献   

19.
揭示了兰州市气挟微生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在1年当中,气挟微生物的3次数量高峰分别出现于2月、5月和8月;在1昼夜内,2次数量高峰分别出现于上午8时及下午22时;在距地面8m和20m高度观察到2次高峰。  相似文献   

20.
巴中地区柑橘生长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14-415,440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巴中地区1971~2000年的降水量、温度、日照时间等资料进行处理,分析了近30年巴中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不是十分明显。近几年来,年降水量呈增多趋势,年均温度有上升趋势,年日照时数有上升趋势。综合以上气候变化特征的分析,巴中地区短时间内的气候变化对该地区柑橘生产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